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56
【学习目标】能归纳并记熟发展观的主要哲理;能结合实例运用本课哲理。
【学习重点难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运用【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课前完成探究案,并熟记、理解本课重点知识。
在课堂上,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内容;组长负责,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规范完成学案中当堂巩固练习。
改正完善并落实学案中所有内容。
②熟记复习资料P208知识网络框【预学案】回扣教材,夯实基础:归纳默写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主要原理及其方法论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4、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5、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课堂探究案】材料一美国曾经考虑过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
在可行性论证中,发现建坝会影响一种小鱼的洄游,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终放弃了大坝的修建。
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的材料二怒江是目前我国仅存的两条尚未开发的河流之一。
怒江的鱼类资源中土著鱼种数量之高在全国少有,可以说,怒江是一个特殊的鱼类基因库。
怒江峡谷曾经被誉为世界第二大峡谷,其自然景观颇为壮观。
围绕着要不要在怒江上建坝,有关部门一直持谨慎态度,多次邀请生态、农业、林业、地质、地理、遗产保护、水利电力、环境科学、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
探究一:请分析“小鱼胜大坝”的故事所蕴涵的辩证唯物论智慧。
(10分)探究二:请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有关部门在怒江开发问题上持谨慎态度的原因。
(12分)思路小结:【训练案】一、当堂检测1、(2013 全国卷I 23)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在喝啤酒时,将鸡块小鸡骨头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
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试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能穿越液态氮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
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一事例表明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13·广东佛山二模)2012年9月24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某妇女驾车外出,虽然看到因下雨水没过路面,仍盲目听从卫星导航系统的“指令”继续前进,结果车辆被水淹没。
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学案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调研(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知识归纳: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意义2.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调研(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D.否定之否定规律★知识归纳: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1. 联系的普遍性调研(3) ( 2010?福建高考)北极熊变瘦了 !科学家说,由亍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 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 限制了它的生长。
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水集鱼聚•术茂鸟集 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调研(4) (2009?北京高考)“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 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 哲学内涵。
它揭示了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知识归纳: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的主要表现(1) 联系的含义,就是 __________ 之间以及 _______________ 的 、、 _________ 。
(2) 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 __________________ 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前自我把脉1.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2015·浙江高考·29②]2.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2015·山东高考·34A]3.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015·四川高考·4③]4.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2014·安徽高考·10③]5.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2014·安徽高考·10④]6.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2014·江苏高考·23①][提示]1.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
3.当部分以合理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联系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联系。
5.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人为事物的联系才具有“人化”的特点。
6.人为事物的联系同样具有客观性。
考点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精讲1.唯物辩证法(1)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表现特别提醒关于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普遍性与联系的条件性: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但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世界的普遍联系:前者回答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后者说明的是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问题;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必然要承认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
3.联系具有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体现: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