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测试题

(满分120分) (60分钟)

班级________ 座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 分)

1、人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

动;蟋蟀的叫声靠的是左右翅________发生的振动。

2、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________停止,锣声消失。登上月球

的宇航员们若不使用无线电装置,即使相距很近也无法交谈,这是由于________中不能传声。

3、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

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

4、将机械手表放在桌面上,你写作业时听不到手表的声音,若侧

着头将耳朵轻轻地贴近桌面,就能听到手表的“嘀嗒”声,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填“气体”、“固体”或“液体”)更容易传声。

5、在图中所示的活动中,当不断地将罩内的空气向外抽时,闹钟

的声音将________,瓶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直至变为相对真空时,此人将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的响声。

6、声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_,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

__________决定的,它表示声音的__________。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___________Hz到____________Hz。

8、物体振动的幅度叫__________,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它表示声音的__________。

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______和

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0、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分贝。为了保证

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分贝。

11、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

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

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③

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中减弱;第三种是在处减弱噪声。

12、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________,所以要能

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3、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 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

度相同

14、如图,两个小纸盒、一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表明()

A、气体能够传声

B、固体能够传声

C、电流能够传声

D、只有纸盒能够传声

15、养蜂人分辨蜜蜂是飞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根据是()

A.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B。蜜蜂翅膀振动的振幅C.蜜蜂翅膀振动的多少D。蜜蜂翅膀振动的数量16、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如图3)

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频率

17、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高 B 、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低

C、男歌手的音调高,女歌手的响度大

D、他们的响度一样大

1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频率越大,响度越大B。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C.不同发声体它们的音色不同D。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9、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撞击后,大钟

“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

“延长”

20、下列所给出的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公园里悠扬的音乐,人们在音乐中起舞 B。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

C.教室里教师讲课时的声音 D。在会议室里人们发表讲话时的声音

21、下列措施中,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A.给摩托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B。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C.利用声呐探测海水的深度 D。在纺织车间工人带上耳罩

22、下列利用声信息的有()

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栓是否松动

C.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

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

三、实验探究题(共16分)

23、(6分)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

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_____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若某同学

可要仔

细哦!! 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________。 24、 (10分)给你一根钢尺,一张桌子,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两小题任选一题) (1)研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2)研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请注明你选择的小题) 四、计算题。 25、 (8分)某人在雨天看到闪电后4秒就听到了雷声,那么此人离产生雷电处有多远? 26、 (10分)小明在野外场地进行射击训练,击发后4秒钟才听到射击时发出的声音的回音,那么反射物至射击运动员的距离多远? 五、综合能力题 27、 (6分)请看下列声速表中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 /s ) 空气(1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煤油 1324 大理石 3810 蒸馏水 1497 铁(棒) 5200 分析上表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至少写出2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5分)课堂上,胖胖在偷偷的吃饼干,第一次他把饼干快速的塞进口中用力咬了一下,他自己听到很大的“卡嚓”声,他吓的惊恐的望着讲台上的老师,发现不但老师没有任何反应,就连同桌都没有意识到,看到大家都若无其事,胖胖十分开心,心想吃饼干是不会被发现的,于是他大胆的一块接一块的吃得喷香的,直到老师把他抓起来。在这个故事里,我们除了能学道要老老实实做人,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在课堂上千万莫违纪,违纪必被捉的道理外,还能说明什么样的物理知识,请大家说说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 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 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 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 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 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 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 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 B.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 C.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 D.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 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 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_图文

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_图文 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可使声音变得悦耳或低沉 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A.甲、乙、丁 B.甲、丙、丁 C.乙、丙、丁 D.甲、乙、丙 3.从下图的波形上看,是噪声的为 ( ) 4.如图所示,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 C.声音的音调不同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5.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 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A. 音调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调及响度 6.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打交道,以下有关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人类用语言表达信息、情感、并进行交流,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B.乙图中暖气管能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C.丙图中利用声呐确定鱼群的位置,说明超声波在水中也能传播 D.丁图中在公路两旁设置声音屏障,说明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减弱噪声 7.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 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 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8.关于声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是利用声音来获得身体各方面的信息的 B.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细机械 C.教师在教室里讲课,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 D.声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军事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危害 9.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10.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

初二物理声现象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2.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竖起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A.狗听到很远处的人们手机的对话B.狗听到火星发出的声音 C.狗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D.狗听到无线电波 3.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D.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声体都在振动 B.声音和光一样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人们常用音色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D.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减弱噪声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在音乐会上,人们常用响度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刮风时,我们能听到树叶发出的声音,说明树叶在振动 D.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弱噪声 6.物理教科书上有下列两则信息,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上述两则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 B.狗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 C.猫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不能发现飞行的蜜蜂 D.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7.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回声大小不同 8.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_声现象》测试卷及答案共7套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2.噪声污染已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方面着手,下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3.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A.雷雨天气,先看到远处的闪电,稍后听到雷声 B.击鼓的力量越大,响度越大 C.声波具有传递能量的性质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 5.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6.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发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7.在一次“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8.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

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物理测试 姓名: 一、选择题 1.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演奏二胡时,弦在振动 B.鸟鸣是靠鸣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C.收音机发声时,喇叭在振动 D.宇航员在月球上声带不能振动,所以不能发声 3.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 A.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传播方向 4.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是( ) A.引吭高歌 B. 高声喧哗 C.这首歌声音太高,唱不上去 D. 听不见,声音高些 5.小虹同学是校乐队的小提琴手,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请小虹给同学们演奏了一首曲子,并请同学听粗琴弦与细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高 B.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低 C.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细琴弦的一样高 D.无法比较音调的高低 6.狗、猫能听到人不能听到的声音,原因是( ) A.狗、猫的耳朵比人更灵敏 B.狗、猫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小 C.狗、猫的听觉范围与人的听觉范围不同 D.狗、猫的耳廓能转动 7.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声音:(1)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2)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3)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声;(4)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5)婚庆时的爆竹声;(6)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音的是( ) A .(1)(3)(4) B .(1)(2)(5) C .(1)(4)(5) D .(1)(4)(5)(6) 8.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海水、铁管、空气 B.铁管、海水、空气 C.空气、铁管、海水 D.铁管、空气、海水 9.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因为雷声的( ) A .频率很高 B.振幅很大 C.响度很大 D.音调很高 10.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从而使传入人耳的响度变大些 1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会逐渐改变 B.音调会逐渐改变 C.响度会逐渐改变 D.声音的音色、音调和响度都不会改变 12.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B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13.有一根很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 A .一次声音 B .两次声音 C .三次声音 D .四次声音 14.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改变响度 B .改变音调 C .改变音色 D .减小声音的分散 1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 “ruai” “mi” “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 A .丙、乙、甲、丁 B .乙、丙、甲、丁 C .甲、乙、丙、丁 D .丁、丙、乙、甲 16.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再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 ) A .录制的声音失真 B .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C .平时听见自己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 D .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 1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 .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8.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 的是为了( ) A .感受音叉的振动 B .体验音叉的温度 C .估算音叉的质量 D .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19.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声速 20.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A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 (进行实验) (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 (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设计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 (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B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B排除。 [3]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敲瓶发声,排除由瓶内水振动和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则主要是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单元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为我们物理课本的封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能够看见物理课本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是光源,能够发出光线 B.封面上吉他上最粗的弦发出的音调要低一些 C.小翔同学用分度值为 1mm 的刻度尺测出课本的长度为 25.850cm D.调音师是通过调节琴弦的松紧度来进行声音的响度的 2 .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D.声音唯有在空气中才能传播 3 . 小明在动物世界节目中,知道大象可以发出次声波,通知远方的同伴,隔天他到动物园却听到大象响亮的叫声.关于大象发出的次声波与小明在动物园听见的大象叫声进行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前者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前者的频率比后者低D.前者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后者快 4 . 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温度相同)() A.各种频率的声速相同 B.超声波的声速最大

C.次声波的声速最大 D.只有在人耳能辨别的声音频率范围内的声速才相同 5 . 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6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0.2s B.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408m C.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136m D.汽车的行驶速度是40m/s 6 .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说明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次数越多 B.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D.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7 . 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泡沫塑料小球被弹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声现象知识点全面总结

1 2 声现象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现象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说明: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多做一些探究,例如:用槌子敲鼓面,使鼓面振动发声;分吹树叶“哗哗”响时,观察树叶在振动;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让橡皮筋振动发声;把手放在音箱的纸盒上,感受发声的喇叭在振动……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方法技巧: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转换法:有些物理现象发生时,人们的感觉器官往往无法直接感知或不易观察到,在实验研究中,通常将这些感知不到的现象转换成人们可以感知或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如本节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很多声音发出时,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物体的振动,这是,可运用转换法把物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的跳动、泡沫小球的摆动、乒乓球的跳动、水花飞溅等可见的现象来来体现发声体在振动。 在有的例子中把不易观察的现象,通过具体的方法,使它放大便于观察,所以有人也把这种方法叫做放大法。例如音叉的振动很小,放在水中使水花飞溅,振动就被放大便于观察。 ②比较法:通过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或物理现象进行比较,从中寻找他们的不同

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研究方法。本节中,通过比较物体正在发声与未发声时的区别,从而确定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 ③归纳法: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共同点的一种研究方法。如通过归纳大量的发声现象,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理解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出声音,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所以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例如,对着高山喊话,停止喊话后,声带不在振动,但 2 是几秒种后,仍会听到回声,就是原来发出的声音继续存在并传播的结果。另外,“振动”中的“振”字不能写成“震”,这也是容易犯错的地方之一。 ③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人听见。例如,人耳听不见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当人离声源太远时,人也可能听不见声音等。 拓展:几种常见物体的发声部位 ①常见的几种动物,蟋蟀是靠左右翅膀摩擦引起振动而发声的,蝈蝈是靠两前翅摩擦引起振动而发声的;令我们讨厌的蚊子在飞行时,翅膀振动而发声;青蛙靠气囊的振动发声;蝉靠腹部的鼓膜振动发声;鸟靠鸣膜的振动发声。 ②乐器:打击乐器(如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等的振动发声;弦乐器(如二胡、小提琴等)靠弦的振动发声;管乐器(如长笛、萧等)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 3、声音的保存方法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来一样的声音,像我们经常玩的八音盒,就是按某一首曲子的旋律,在金属表面上制造不同的突起,上弦后放手,当金属突起转动时,使金属片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再比如早期机械唱片,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发声都能成为声源。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不过有些振动比较明显,有些物体的振动不明显或者不容易被观察到。 3.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固体、液体、气体统一称为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传声,真空中不能传声。离开介质声音一定无法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声效果好。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出声音,也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4.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原因是液体也可以传声。我们在生活中交谈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对方的耳朵中的。大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得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减弱声波的反射,从而减小回声,使得听觉效果更好。 5..声音的传播速度除了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之外,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来说,介质温度高时声音的传播速度大。 6.吹口哨、吹笛子、吹口琴时发出的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出的。 7.敲鼓时洒在鼓面上的绿豆会跳动,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其中水花、绿豆、纸屑的作用是分别放大鼓面和纸盆的振动,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化法,即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 8.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9.声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4273)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分)摩托车内燃机的排气管上装消音器,是为了使噪声() 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D.从上述三条途径减弱 2.(2分)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声音的音调不同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3.(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交谈时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B.优美动听的乐曲一定不是噪声 C.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D.人对着高墙喊一声,人不一定就能听到回声 4.(2分)关于下图4所示事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5.(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一般是不振动的 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C.街道上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可以消除噪声

D.利用“B超”对孕妇进行常规检查时,不能向孕妇体内发射超声波 6.(2分) (09芜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 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 7.(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 B.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人歌唱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 D.禁止鸣喇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 8.(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B.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人歌唱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 D.禁止鸣喇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 9.(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都伴有振动现象 B.音调、响度和频率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C.声不能在气体、液体中传播 D.在教室周围植树不能控制噪声 10.(2分)小王和小强练习敲鼓,小王大力敲,小强用较小的力敲,鼓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 11.(2分)在我国的许多地方,人们喜爱过春节时放鞭炮,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观点,你觉得最正确的观点是() A.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 B.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 C.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 D.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 12.(2分)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没有噪声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计算题

1、如果火车钢轨每根长25米,若在45秒内听到车轮和钢轨接头处撞击声30次,火车の速度是多少千米/时?(注:第一次听到撞击声时开始计时) 2、远处开来一列火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の声音比空气中传来の声音早2秒,求火车离此人多远?(此时气温15℃,声音在钢铁中の传播速度是5200米/秒) 3、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米处鸣笛,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40米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の回声。已知气温是15℃,求汽车の行驶速度? 4、列车运行前方有一高大峭壁,司机鸣笛后1.2秒听到来自峭壁の回声,如果列车前进速度为72千米/时,则司机鸣笛时离峭壁多远? 5、某人面对远处の山崖喊话,经过2.8秒听到回声。设空气中の声速为340米/秒,求山崖与人之间の距离。 6、某同学乘坐の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钟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米/秒,求:(1)若汽艇静泊水面,他离高崖多远?(2)若汽艇以10米/秒の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多远? 7、一木匠在屋顶敲钉,每秒敲4次。一观察者恰巧在看到木匠把槌举到最高时,听见敲钉の声音,问观察者与木匠最短距离为多少? 8、两座高山相距340m,某人站在两山之间某处高喊一声,他听到两次回声の时间差为1s,试求人与两山之间の距离.(9分) 9、乘火车旅行の一位旅客,在火车行到一隧道口前一段距离时,火车第一次鸣笛.经过3s 后,他听到回声,再过4s后,火车第二次鸣笛,此次只经过了2s时间他就听到了回声,试求火车第一次鸣笛时离隧道口の距离及火车の速度.(旅客到车头の距离不计)(1分) 10、如果钢轨每根长25m,火车运行时若在45s时间内听到轮和钢轨接头处の撞击声共计 30次,则火车の速度是多少?(9分) 11、在一充满水の直自来水管の一端敲击一下,要在另一端听到三声,则此水管の长度至少为多长?(已知v空=340m/s;v水=1500m/s;v铜=5200m/s)(10分) 12、铁桥长153m,在它の一端用锤敲一下,另一端将耳朵贴在桥上の人听到两次敲击声,听到两次声音の时间间隔,是0.42s,求声音在铁中の传播速度? 13、在汽车行驶の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54千米/时の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经3秒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山多远?还需多少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当时空气中の声速是340米/秒)?(提示:先画示意图。) 14、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の"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遇难沉没。探测专家用超声波可探测到潜艇の确切位置,超声波在海水中の波速v=1450米/秒,在潜艇正上方海面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汇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知识点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 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 “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 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 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①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 靠无线电话交谈。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 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能听到3次声音。 ②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 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当时空气15℃)。 ③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1)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2)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3)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 (4)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 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 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声现象》单元检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 .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 ~2000Hz 之间的声音 D .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 2.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声速不同 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答案:B 4.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 .关闭房间的门窗 B .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 .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5.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 6.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7.如图所示,是我市城区到龙洞堡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 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 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 现的()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 8.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铃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 铃声明显变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在水面激起水波。 C.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泳的雨。 D.在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两次敲击声。 9.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 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低 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 10.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4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A.10.20 秒B.10.78 秒C.10.49秒D.10.08秒 11.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 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 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 12.(多选)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 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不能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3.(多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4. 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声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对声音特性的了解就显得很重要。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成为本章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中考考查时,该部分知识点难度较低,却是每年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声的产生和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声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减弱噪声的方法,所以平时学习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声现象与生活的联系。 1.声现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有关声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本章的兴趣,在第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有了一点了解,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学习,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并让学生试着去总结,归纳。 2.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操作有些还掌握不好,如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每次拨动都应控制用力大小相同,但学生很难控制,可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再让学生听录音机快放和慢放时的声音加以区分。 3.学生对“声的利用”很感兴趣,但具体的应用还不清楚,教师要多举例,并鼓励学生多搜集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 4.在本章中,学生会接触到开放性试题,由于刚刚接触,对学生的答案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本章的教学建议如下:1.对课本上安排的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3.在学习中可运用比较、归纳、转化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更明确。 4.在学生印象中,噪声是有害的,在讲课时,可通过阅读或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它的利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5.在实验过程中,可对学生渗透研究物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填写在每题的题号前.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 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第2章 声现象 复习巩固 -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声现象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 1. 眉山市东坡湖湿地公园建成以来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尤其是音乐喷泉让人们耳目一新.以下关于音乐喷泉说法正确的是() A. 我们在较远处就能听见音乐声是因为音乐声的频率高于20 000 Hz B. 我们听见的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 C. 对于去欣赏音乐喷泉的人来说,音乐声属于噪声 D. 我们听见的音乐声是喷泉喷出的水振动产生的 2. 如图所示,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这是利用了 ( ) A.回声现象 B.声能够传递信息 C.声的传播速度很大 D.声的传播具有方向性 3. 人工智能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华人青年王孟秋发明了一款功能强大的便携式家用“无人相机”,相机内装有多种高科技传感器,底部装有镜头和声呐(发射超声,同时能接受超声的装置),机身只有240克.你认为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可能与下列相机的哪个功能有关( ) A.用手机控制相机 B.相机能自动悬浮停在合适高度拍摄

C.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 D.笑脸抓拍 4. 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B.回答路人的询问会产生声波,而招手则不会产生声波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D.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5.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1 4,再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A. 声音变大 B. 频率变高 C. 振动变慢 D. 响度变小 6. 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特征 知识点总结

声音的特性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 在整理本节知识点中,我们加入了很多“翻译”,目的是希望帮助大家更容易的理解有些定义。学习物理过程中,我们要多思考,并且多用身边的材料做些小实验。话说会背物理的人会考试,会实验物理的人会发明,你想做哪一种呢? 二、知识要点 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通常用小写f来表示。比如蝴蝶的翅膀每秒颤动100次,此时频率就是100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翻译:音调是由频率来决定,而频率是由每秒振动次数来决定,所以一秒内震动次数越多,音调越高,反之亦然。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度。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翻译:振幅是物体震动时偏离原来位子的最大距离,我们可以把一块直尺放在桌子的边缘让他震动来帮组理解,如下图:箭头所指就是直尺震动的最大距离,此时这个距离就是直尺的振幅

影响响度的因素:其一是振幅的大小、其二是与听者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翻译:影响响度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振幅越大,也就是震动偏离原来位置越远,那么响度就越大,反之亦然。第二:离发声物体越远自然声音就小,这点毋庸置疑。 (3)音色:声音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一般每人都有自己的音色但人的音色随着年龄、训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注:①不同物体的发声尽管音调和响度相同,但是音色却不同。 ②不同声源发出同一音调的声音时,其基音相同,但是泛音不同,人们听到的音色也 就不同。 ③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音调和音色。 2、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远近来决定的。 (2)音调高的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音调不一定高。 3、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20000Hz (1)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特点:传播距离远,无孔不入等,主要发生于大型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 (2)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等。 (3)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与人不一样,比如狗的听觉范围就比人的听觉范围大,猫、蝙蝠、海豚的听觉上限都比人类高。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次声波。 (4)、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必须要有发声体、介质、良好的听觉器官、足够的响度和一定的频率范围。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含义: (1)从物理角度讲:噪声就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