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诗经—式微》《诗经—子衿》详细版
- 格式:pptx
- 大小:5.52 MB
- 文档页数:46
先秦-诗经《子衿》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
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
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
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
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曰:“《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孔颖达疏:“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
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
”朱熹《诗集传》云:“此亦淫奔之诗。
”这些观点今人多不从。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
歌者热恋着一位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其情思。
她痴迷地思念心中的恋人,那青绿的衣领佩玉的绶带让她沉醉。
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不可遏止。
爱之既深,责之必切。
对于他的失约,她也许想到种种原因,但无论如何难以谅解。
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
然而,她到底还是无可奈何,只好一个人徘徊城头,抒发她那“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慨。
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原文:子衿先秦-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翻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原文译文赏析《国风·郑风·子衿》先秦:佚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赏析】《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
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
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
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
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部编版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中考题知识点汇总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阅读理解题中考知识点汇总目录式微《诗经·邶风》XXX《诗经·郑风》送XXX之任蜀川【唐】XXX望洞庭湖赠XXX(XXX)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XXX为乎泥中?1.内容主旨: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2.“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设问的修辞手法,采用故意设问,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日落天黑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劳役者对贵族统治者的愤怒和质问。
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4.这首诗的上下章句式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了其中的几个字,这种表现手法是重章叠句,其作用是衬着氛围,强化感情,加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来去之美。
理解性默写: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XXX为乎中露?微君之躬,XXX为乎泥中?2.《式微》中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劳作的艰辛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3.《式微》中写出劳役者对统治者不满,天晚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句子是: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XXX为乎泥中?1XXX《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XXX不嗣音①?XXX,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XXX不来?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1.内容主旨: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体现了XXX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立、平等的思想看法和精神实质。
【部编版八下期中前】课外古诗词赏析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式微/《诗经》二、子衿/《诗经》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一、《式微》【原诗】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背景】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主题思想】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二、《子衿》【原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
《诗经-国风-邶风-式微》拼音诵读版(带注释)
【F-036】式微(必读)
式(Shì)微(wēi),式(shì)微(wēi)!胡(Hú)不(bù)归(ɡuī)?微(Wēi)君(jūn)之(zhī)故(ɡù),胡(hú)为(wéi)乎(hū)中(zhōnɡ)露(lù)!
式(Shì)微(wēi),式(shì)微(wēi)!胡(Hú)不(bù)归(ɡuī)?微(Wēi)君(jūn)之(zhī)躬(ɡōnɡ),胡(hú)为(wéi)乎(hū)泥(ní)中(zhōnɡ)!
【注释】
1、式:发语词。
式微:言将暮。
2、“微君”的“微”相当于“非”。
故:事。
3、中露:就是露中。
倒文使协韵。
【题解】
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
他到天黑时还不得回家,为主子干活,在野露里、泥水里受罪。
【余冠英今译】
天要晚啦,天要黑啦,为啥不回家?要不是官家事儿多,咱哪会露水珠儿夜夜驮!
天要晚啦,天要黑啦,为啥不回家?要不为主子养贵体,咱哪会浑身带水又拖泥!
【参考译文】
天已暮,天已暮!为何不能回家住?如果不为君王事,哪会露中吃尽苦!
天已暮,天已暮!为何不能回家住?如果不为君王事,哪会泥中服劳务!。
《诗经.邶风.式微》知识点(这是一首劳苦奴隶控诉奴隶主奴役压迫劳动人民的先秦时代的诗歌。
在奴隶社会,服劳役的奴隶常年累月地在雨露泥水中受尽折磨痛苦,暗无天日地劳作,日暮黄昏还不能回家,他们愤愤不平,以自问自叹的口吻控诉不幸的遭遇。
)【第一节原文】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今译】日光暗淡,天色灰濛!天很晚了,天都黑了,为何不能回家中?要不是服侍大贵人,不然咱岂会这么晚了还顶风冒雨奔波在雨中?天已暮,天已暮!为何不能回家住?如果不是服侍你,哪会露中吃尽苦?!天色愈来愈黑,为什么还不回家?若不是为了主子的事,怎么会身沾露水?暮色昏暗天将黑,为何不能把家回?不是为了官家事,怎会顶风又饮露!【第二节原文】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今译】日暮黄昏,苍天冥冥,天很晚了,天都黑了,为何还难以回家中?要不为老爷养贵体,服侍贵人身,咱岂会这么晚了还趟水跋涉在泥水中?天已暮,天已暮!为何不能回家住?如果不是服侍你,哪会泥中服劳务?!天色愈来愈黑,为什么还没往家回?若不是为了主子的贵体,怎么会在泥水中受苦累?暮色昏暗天将黑,为何不能把家回?不是为了老爷们,怎会污泥沾满身?【赏析】这首诗歌写的是夜幕降临时发生的事。
“式”是发语词,没有实在意思。
“微”,这里指天色昏暗,夜幕降临。
这首诗的主旨:这是一首役夫们的怨歌,小人物不堪苦役而发牢骚的小诗。
一群古代劳工,长期服役于主子,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有家难归,于是他们用一种辛辣的问答方式,唱出了这支控诉之歌,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平,讥讽那些养尊处优的权贵。
他们起早摸黑,顶风冒露,在泥水中不停地劳作,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当权者的驱使?还不是为着老爷们贵体的安康?这首民歌采用“对歌”的方式。
“对歌”是从《诗经》才开始出现的一种民歌演唱方式。
汉乐府中有“相和歌”,即一唱一和,或一人唱众人和,可以说是这种演唱方式的延续和发展。
“式微,式微,胡不归”这是对方有意的设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这是役夫们直接而干脆的回答:官府的徭役太多,不然怎么会这么晚了还在顶风冒露!这首歌在题材上也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