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磷血症病例分享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29
高磷血症30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高磷血症与疾病的关系,以防治高磷血症。
方法通过生化全自动分析仪,用磷铜酸紫外线法测定血磷,MTB比色法测定血钙,同时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等,并将疾病分类进行研究。
结果本组30例中血磷均大于2.3 mmol/L,平均为3.3 mmol/L。
高血磷的原因主要是细胞内磷释放、排泄不充分或摄入过多,肾功能不全时尤其容易发生高磷血症。
结论肾功能不全、细胞溶解及过量输入含磷药物可导致高磷血症。
标签:高磷血症;肾功能衰竭磷在生命过程中十分重要,体内重要的生命化学反应皆有磷的参与。
因此,对血磷的研究已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磷是维持骨和细胞正常代谢的重要成分,大约85%分布在骨骼,14%在软组织,1%在细胞外液,仅极少量(约总体重的0.03%)在血浆中。
磷在血浆中10%与蛋白质结合,56%为离子状态,34%与钙、镁、钠等形成复合物,后两者能被透析膜滤出体外。
正常成人每日摄取磷约1000~1800 mg,主要由小肠吸收。
磷的排出约70%由肾完成,剩余部分经粪便排出。
正常情况下血磷浓度为1.13 mmol/L,波动范围在0.8~ 1.60 mmol/L之间。
细胞内磷的释放、排泄不充分或摄取过多可能是造成高磷血症的原因[1]。
高磷血症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电解质紊乱,可引起一系列相关的临床表现,现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磷血症30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1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高磷血症患者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2~84岁,平均(45±12)岁。
临床表现:30例高磷血症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胸闷、心悸、发热、全身乏力、四肢肌肉酸痛或出现低钙抽搐,有2例出现嗜睡、癫痫发作等神经精神症状。
1.2 检测方法均于入院后次日晨空腹采集非抗凝血 2 ml,离心沉淀后提取血清备检。
采用浙江东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通过本院检验科用Olympus Au400血生化自动分析仪,以磷钼酸紫外线测定血磷,MBT比色法测定血钙,IFCC推荐法测定碱性磷酸酶,同时检测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
慢性肾脏病患者高磷血症的临床诊治2024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危害严重的特点。
随着肾功能减退,CKD患者可出现贫血、心血管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累及各个器官系统。
其中,CKD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是影响CKD患者预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病死率。
血磷长期以来被认为是CKD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的重要管理目标,积极控制高磷血症已成为CKD临床治疗的重要内容。
一、高磷血症注重早期关注高磷血症危害甚广,需早期关注,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1)CKD相关瘙痒:瘙痒是CKD患者常见的症状。
非透析CKD患者中,高达74%的患者会出现瘙痒。
虽然目前CKD相关瘙痒症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高磷血症与瘙痒症具有强相关性。
(2)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肾性骨营养不良:血磷升高是钙磷代谢障碍的起始因素;同时,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影响,患者体内1,25(OH)2D3合成减少,对骨形成的协同作用减弱,因而易继发肾性骨营养不良。
(3)血管钙化:血磷升高易诱导血管钙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是高磷血症的重要并发症。
(4)肾功能衰退加速,促进CKD持续进展:高血磷会诱导血管和组织的钙化,引起细胞损伤和成纤维细胞有丝分裂发生,肾单位不断减少,最终加快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的进程。
二、高磷血症的临床监测1.监测人群:国内外指南建议,成人患者,从CKD3a期开始监测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素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儿童患者,建议从CKD2期开始监测以上指标。
各项生化指标的监测频率见表1。
表1 CKD各期相关生化指标检测频率图片2.血磷控制目标:需遵循个体化治理原则。
对于CKD3~5期患者,建议将血磷维持在0.87~1.45 mmol/L。
三、高磷血症的临床治疗1.饮食治疗(1)选择低磷高蛋白的食物,保持营养需要同时减少膳食磷摄入,如鸡蛋白。
儿童高磷血症163例临床分析刘桂春;杨雪冰;张丽娜;韩素桂;苗桂杰【期刊名称】《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年(卷),期】2005(13)2【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高磷血症发生的原因及与疾病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通过血生化分析仪对1486例住院患儿以磷钼酸紫外法测定血磷,筛查高磷血症,MTB比色法测定血钙,IFCC推荐法测定碱性磷酸酶,并检验肝功能、心肌酶、肾功能等。
针对疾病进行总结分类研究。
[结果]发现高磷血症163例,占10.97%,各年龄组(-1、-3、-6、-14岁)发生高磷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23.50%、11.03%、4.09%、4.78%。
高磷血症血磷的平均值(mmol/L):新生儿为2.54,婴幼儿为2.20,学龄前儿童为2.22,学龄儿童为2.36;高磷血症患儿血钙低于正常者87例(53.37%),无1例高于正常范围。
钙磷乘积均高于正常,平均为53.50;钙磷呈负相关,各年龄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6,-0.22,-0.63,-0.30。
合并有心、肝、肾损伤者115例(70.55),其中肾脏损伤10例(6.13)。
[结论]儿科疾病状态下的高磷血症除肾脏功能受损外,主要是内源性磷转移所致。
低血钙也是诱发高磷因素之一,而血磷突然升高又可使血钙降低。
【总页数】3页(P160-162)【关键词】高磷血症;儿科疾病;婴幼儿;儿童【作者】刘桂春;杨雪冰;张丽娜;韩素桂;苗桂杰【作者单位】唐山市人民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相关文献】1.儿童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磷血症201例临床观察 [J], 苗桂杰;刘桂春;韩素桂2.碳酸镧治疗尿毒症高磷血症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率分析 [J], 孙伟3.醋酸钙联合高通量低钙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高磷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J], 何露;周绍伟4.儿童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合并高磷血症临床分析 [J], 李倩;余丽春;王京;栾春丽;陈元;孙书珍5.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高磷血症临床分析 [J], 翟海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