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中医护理_查房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7
眩晕中医护理查房一、疾病概述:眩晕是患者的自觉症状。
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
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
轻者可以闭自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汗出。
甚至昏倒等症状。
西医中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内耳迷路病(如眩晕综合征。
迷路炎)、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时。
二、病因病机眩晕病变主要属肝,但可涉及肾、心脾等脏,病理性质有实有虚,以虚者为多;实证病理主要是肝阳和痰浊,虚证为阴精或气血的亏耗。
而虚实之间往往互相夹杂而成本虚标实。
1)肝阳上扰清窍:忧思恼怒过度,使肝阴耗伤,肝火偏亢,风阳升动,上扰清空而发生眩晕。
或素体肾亏,病后伤及肾阴,水不涵木,阴虚则阳亢,亦令风阳上扰,发为眩晕。
2)肾精不足:先天不足,或劳欲过度,均可导致肾精亏耗,生髓不足,不能上充于脑,脑为髓海,因髓海不足而发生眩晕。
3)气血亏损: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水谷以生化气血,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开,血虚则脑失所养,气血亏虚,不能上荣头目,发生眩晕。
4)痰浊上扰清窍:恣食肥甘,损伤脾胃,健运失司,致使水谷不化精微,湿聚生痰,痰湿交阻,则清阳不开,浊阴不降,发为眩晕。
2、辩证论治1)肝阳上亢:证候: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遇烦劳或恼怒而头晕。
头痛增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
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清热熄风。
主方:天麻钩藤饮。
2)肾精亏损:证候:眩晕,神疲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失眠多梦。
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沉细。
治法:偏阳虚者,宜补肾助阳;偏阴虚者,补肾滋阴。
主方:补肾助阳,以右归丸为主方;补肾滋阴,以左归丸为主方;3)气血两虚:证候:头眩眼花,动则加剧,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悸失眠,神疲懒言,食少纳呆,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一、病情介绍:1、基本资料:58床姓名:吴洪海性别:男年龄:84岁2、中医诊断:胸痹证属:气滞血瘀西医诊断:冠心病高血压3、简要病情:患者男,84岁,因“反复胸闷两年,加重伴心慌头晕三天”以“冠心病”收住入院。
刻下:神志清,精神差,胸闷不适,时有心慌,纳可,二便调。
查体:T36.5, P92次/分,R16次/分,BP150/90mmhg。
既往有高血压史,未用药,有房颤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玄涩。
心电图示:心房颤动,部分stt改变。
入院后于改善循环,脑保护,抗血小板凝聚,活血化瘀等支持对症治疗。
中医治宜健脾和胃,予以血府逐淤汤加减。
主要护理诊断/问题:1、疼痛——与胸闷胸痛有关2、气体交换受损——与心悸气短有关3、便秘4、焦虑5、潜在并发症——心梗二、护理措施:(一)胸闷、胸痛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
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2.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3.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疗效。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二)心悸、气短1.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2.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选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分泌等穴位。
(三)便秘1.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2.晨起饮温水一杯约200~300ml(消渴患者除外),15分钟内分次频饮;3.虚秘者服用苁蓉通便口服液;热秘者口服黄连上清丸或麻仁丸;热毒血瘀者遵医嘱大黄煎剂200ml灌肠。
三、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避免劳累、饱餐、情绪激动、寒冷、便秘、感染等诱发因素,戒烟限酒。
中医护理查房查房日期:主查人:黄宇红主持人:陈静内容:1床参加者:一、病历资料1、基本资料:1床包文德男82岁于2012-4-18日入院发病节气谷雨前中医诊断:眩晕病——风阳上扰症西医诊断:1.高血压病3级2.肺炎2、现病史:患者发现血压升高10余年,最高血压达220/130mmHg,偶有头晕,头胀发作,平时常服“珍菊降压片”等平时不常测血压。
近来血压控制不稳定,并伴有发热、咳嗽、咳痰,为进一步诊治于4月18日收入我科进一步诊治。
患者有鼻出血史及青霉素皮试阳性。
患者发病以来,精神一般,胃纳一般、仍有咳嗽咳痰,痰为白粘痰,量较少;偶有头晕,头胀发作。
夜眠欠佳、大便不畅、小便正常,刻下: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
今下午14:00 T:HR:次/分R:次/分BP :mmHg3、辅助检查:(4-18)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心肌酶谱、TNT、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血常规:WBC7.35×10^9/L,N73.9%,RBC3.89×10^12/L,HG111g/L,Plt255×10^9/L;血糖:6.96mmol/L;BNP431pg/ml。
(4-19)心超:左房、左室扩大,左室壁增厚,室壁收缩活动减弱,二尖瓣、主动脉瓣见中度反流,二尖瓣VE<V A;胸部CT:两肺炎症,两侧少量胸腔积液,右下肺大泡;心电图: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T波改变;24小时动态血压:最高149MMHG,最低107MMHG,血压昼夜节律性消失;HOLTER:窦性心律,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室连接处早搏,多形性室性早搏,T 波改变;头颅MRI:两侧大脑半球多发缺血灶和腔隙灶;两侧上颌窦、碟窦和左侧筛窦炎症,两侧中耳乳突腔内少量积液。
4、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规,测血压,避风寒,慎起居,调饮食,畅情志;中药治宜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控制血压(氨氯地平);抗感染(氨曲南);化痰(氨溴索);平喘(多索茶碱);二、护理体检:T:HR:次/分R:次/分BP:mmHg神志清楚,发育正常,体型偏胖,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对答切题。
中医护理查房日期:2017年09月11日题目:眩晕的辩证护理主查人:XXX主持人:XXX记录者:XXX地点:五区护办参加人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护士长:今天进行本月的中医护理查房,其主要的目的是让大家了解眩晕的相关护理知识,让年轻的护理人员及实习生能够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临床整体护理。
训练其系统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培养其评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发现不足及时改进,为病人更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
下面由责任护士AAA来介绍一下患者的病情。
AAA:患者:XXX,住院号:369240 男,60岁。
因“反复头晕20年余,加重4天”由门诊拟“眩晕”2017-08-30收住入院。
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始出现头晕,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吐,未予重视,后头晕反复发作。
4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头晕且较前加重,伴头痛,肢体麻木,行走不稳,平素血压高,口服尼福达 1/日,血压控制尚可,近4天来血压突然较前升高,遂至我院就诊。
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
入院时:患者头晕头痛,倦怠乏力,肢体麻木,行走不稳,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纳可,二便尚调,夜寐尚可。
舌暗,苔薄,脉细涩。
证属气虚血瘀证。
测T 36.4℃ P 85次/分 R 18次/分 BP162/96mmHg。
遵医嘱予心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
测血压一日二次。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如下护理计划。
2017-08-30-10:00P1:眩晕——与头重如蒙、脾失健运,痰湿上逆,蒙蔽清窍有关。
I1:1. 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 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 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
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心病二科病房护理业务查房日期:2015.6.10 下午15:00地点:心病二科病房主持人:***参加人员:***护士长、心病二科全体护理人员入院诊断:眩晕病患者姓名:吴行斐性别:女年龄:57岁住院号:158776 护理级别:二级查房类型:个案临床√教学护士长:吴老师您好,今天下午我们邀请您参加我们的护理查房,谢谢您的配合。
今天,我们要查的是12床吴行斐,眩晕病,头晕头胀10余年,目的是针对临床症状进行辨证施护并进行健康指导。
首先请***护师进行病情介绍。
***:12床吴行斐女57岁,因头晕头胀10年,加重伴呕吐2天诊断为眩晕病于2015年6月8日收入院,入院时T:36.7℃HR:88 次/分R:20 次/分BP :160/90mmHg。
患者发现血压升高10余年,最高血压达220/130mmHg,有头晕,头胀发作,服用降压药物不规律,近来血压控制不稳定,2天前上症加重并有眩晕耳鸣,头痛且胀,胸闷,呕吐痰涎,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今下午14:00 T:36.5℃HR:78 次/分R:18 次/分BP :150/85 mmHg 。
辅助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心肌酶谱基本正常;血常规:WBC7.35×10^9/L,RBC3.89×10^12/L,HG111g/L,;血糖:6.96mmol/L;BNP431pg/ml。
心电图: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T波改变。
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舌胖,苔白腻,脉滑。
综合脉症,四诊合参,本病属祖国医学之"眩晕"范畴,病位在肝脾,证属痰瘀互结证。
主要用药:方药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和血府逐瘀汤加减,中成药予以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以祛痰化浊、活血通络。
西医予以阿司匹林解聚、阿托伐他汀钙调脂、缬沙坦降压、环磷酸腺苷葡胺改善心脑供血及代谢等对症治疗。
患者口淡食少,夜寐不安,二便调。
现存护理问题1、舒适的改变:头痛与高血压有关2、知识缺乏:缺乏改善生活行为以及服用降压药物的相关知识,缺乏自我监测血压的知识3、睡眠形态紊乱:与环境改变有关4、有跌倒/坠床的危险:与眩晕有关。
护理措施1.舒适的改变:(1)、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
(4)、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5)、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内分泌、神门、皮质下、交感、降压沟等穴位。
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7)、遵医嘱穴位贴敷:贴敷两侧太阳穴。
(8)、目赤心烦、头痛者,可用菊花泡水代茶饮。
2、知识缺乏向病人讲解相关知识:(1)、药物治疗方法:中药与西药的服药时间应间隔1~2小时左右,眩晕伴有呕吐宜姜汁滴舌后服,并采用少量频服。
遵医嘱服用调节血压的药物,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2)、音乐疗法:如《江河水》、《汉宫秋月》等以调节情志,舒缓心情。
(3)、中药药枕:将夏枯草、菊花、草决明和晚蚕砂匀量装入布袋制成枕芯枕于头部,通过药物的发散作用以达到清肝明目、息风化痰之功效。
(4)、饮食:少食肥甘厚腻、生冷荤腥。
患者偏肥胖者适当控制饮食,不宜过饱,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时禁食,呕吐停止后可给予半流饮食。
可配合食疗,如荷叶粥等。
(5)、降压药物应每天坚持服用,配合自行测量血压,根据医嘱适当调节。
(6)、指导病人学会自行测量血压,注意固定时间、固定部位、固定血压计,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3 、睡眠形态紊乱:(1)、病室保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光线不宜过强。
(2)、眩晕轻者可适当休息,不宜过度疲劳。
眩晕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闭目养神,减少头部晃动。
(3)睡前不宜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可喝杯牛奶易助睡眠。
(4)、养成定时作息的习惯。
(5)、耳穴压豆:神门、心、皮质下等穴位。
4、有跌倒/坠床的危险(1)、评估跌倒/坠床风险,对家属及病人进行宣教指导。
(2)、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3)、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4)、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
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7)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8)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护士长: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同责任护士汇报,责任护士对该病人的护理问题明确、护理措施得当。
请***护士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要少食肥甘厚腻、生冷荤腥。
素体肥胖者适当控制饮食,饮食不宜过饱,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时禁食,呕吐停止后可给予半流饮食。
可配合食疗,如荷叶粥等。
2、情志调理: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进行有效针对指导,学会自我情绪控制。
休养环境要安静,多听听舒缓音乐,分散心烦焦虑感。
3、适当选择舌操、降压操等进行功能锻炼,在眩晕缓解期,眩晕康复操进行功能锻炼。
护士长:吴老师,您对***护士说的健康指导满意么?吴行斐:满意。
您呕吐的时候知道怎么处理么?吴行斐:知道,呕吐厉害时暂时不能吃饭,呕吐停止后可以喝点稀的东西,不能吃刺激的东西比如辣的,甜的腻的东西,戒烟酒。
林:很好,请***护士补充一下。
***:出现恶心呕吐者及时清理呕吐物,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以防止发生窒息,可按揉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以降血压止吐。
呕吐甚者,中药宜少量多次频服,并可在服药前口含鲜生姜片,或服少量姜汁。
呕吐停止后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林:吴老师,您听明白了吗?下面请***护士操作一遍降压操。
***:1.预备动作: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姿势自然端正,正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手掌放在大腿上膝关节呈90度角,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2.按揉太阳穴: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约做32拍。
3.按摩百会穴:用手掌紧贴百会穴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
4.按揉风池穴:用双手拇指按揉双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
5.摩头清脑:两手五指自然分开,用小鱼际从前额向耳后按摩,从前至后弧线行走一次为一拍,约做32拍。
6.擦颈:用左手掌大鱼际擦抹右颈部胸锁乳突肌,再换右手擦左颈,一次为一拍,共做32拍。
7.揉曲池穴:按揉曲池穴,先用右手再换左手,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
8.揉关宽胸:用大拇指按揉内关穴,先揉左手后揉右手,顺时针方向按揉一周为一拍,共32拍。
9.引血下行:分别用左右手拇指按揉左右小腿的足三里穴,旋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
10.扩胸调气:两手放松下垂,然后握空拳,屈肘抬至肩高,向后扩胸,最后放松还原。
护士长:做得很好,吴老师,这套操需要反复练习,我们会经常来指导,直到您学会为止。
吴行斐:好的,谢谢。
之前患者存在服用降压药物依从性差的问题,这对老年人老说存在比较多的现象,针对这类病人我们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重视对眩晕患者的宣教,普及眩晕病知识。
让患者认识到高血压降压治疗是长期的,而且是终身的,因为降压治疗只能控制血压,但不能根治。
让患者了解规律服药对疾病的转归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与西药的服药时间应间隔1~2小时左右,同时注意观察血压情况,观察用药后反应。
吴老师,您以后对服药应引起重视,如果血压忽高忽低,会对您的心脑血管会造成很大的损害。
吴:好的,我一定按时吃药,定期复查。
大家还有什么需要讨论的问题么?***:我们对该病的辩证分析不太彻底只知道患者痰湿中阻,郁久化热,形成痰火,痰火上蒙清窍,使清阳不升而发为本病,证属痰瘀互结证,可以再进步一解释一下吗?护士长: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之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血之源头在于气,肝气舒畅条达,血液才得以随之运行。
若肝失疏泄,气机不调,必然影响气血的运行。
气机阻滞,则气滞而血瘀。
肝通过其疏泄功能对气机的调畅作用,可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气血调和,情志活动正常。
若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见心情抑郁不乐。
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运化水谷精微以灌溉四旁。
肝主疏泄是保持脾正常运化的重要条件。
肝属木,脾属土,土得木而达。
肝的疏泄功能,可以助脾之运化,使清阳之气升发,若肝失疏泄,肝木乘脾土,致脾运化失常,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内盛,痰液生成。
今天我们学习了眩晕病的辩证施护及饮食药物指导,并巩固了眩晕康复操,大家准备得很充分,对本病的认识也很到位,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感谢吴老师和大家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