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2
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临床护理作者:陈海棠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54-01【摘要】目的:对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讨论。
方法:以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的62例胃食管返流患儿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如文中所述的护理方式。
结果:本次研究所涉及的62例胃食管返流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5d,42例患儿成功治愈出院,20例患儿病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结论: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在胃食管返流患儿的康复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患儿出院后能否得到合格的家庭护理对于该病的控制和预防也有着关键性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胃食管返流;临床护理在临床中,将因食道下端括约肌功能不足而导致的胃内容物返流进入食管的现象称作胃食管返流。
此类现象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新生儿中较为多见,且容易诱发如窒息、吸入性肺炎、猝死等各类严重的呼吸系统并发症。
本次研究以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的62例胃食管返流患儿作为分析对象,对该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的62例胃食管返流患儿作为分析对象,其中50例为早产儿,12例为足月儿。
出生时间1~20d不等,平均体重为2.25kg。
在入院前和住院期间,62例胃食管返流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现象,呕吐物为奶块、乳汁,偶见咖啡样物,呕吐量存在差异,但均在进食后0.5~1h内发生。
在空腹或夜间时,主要表现为吐泡沫、溢奶,有些患儿甚至出现了喷射状的呕吐。
1.2 方法1.2.1 呼吸暂停的护理措施: 在胃食管返流中,呕吐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
若患儿在呕吐后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面色苍白、心率减缓等问题,护理人员首先应考虑是否出现了窒息,并立即对口腔返流物和呼吸道进行清理,给予氧气吸入,同时采取其它急救治疗措施,患儿面色转为红润,发绀改善即为处理有效的表现。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及护理一、疾病的定义胃食管反流(GER)是最常见的食管疾病,是因食管下段括约肌(LES)的机能缺陷,引起胃液或胆汁从胃反流入食管,是婴幼儿顽固性呕吐和生长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
二、临床表现1.呕吐可见于90%以上的患儿,生后第1周即可出现,表现为溢乳、轻度呕吐或喷射性呕吐,呕吐比较顽固。
2.体重不增、营养不良 80%的患儿出现,体重常在第10百分位以下。
3.食管炎患儿表现为不安、易激惹或拒食,如发生糜烂或溃疡,可出现呕血及便血,导致缺铁性贫血。
4. 肺部并发症呕吐物误吸所致,发生率为16%~75%不等,表现为窒息、呼吸暂停、发绀、甚至突然死亡。
或引起呛咳、夜间痉咳,导致反复发作性气管炎、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等。
少数病例呕吐不严重,夜间痉咳为主要症状表现,GER治愈后症状消失。
5.常与其他先天性疾病伴发如先天性食管闭锁、食管裂孔疝、食管蹼、食管气管瘘、先天性膈疝、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等;神经系统有缺陷的患儿,一些少见病,如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囊性纤维性变等,临床表现GER 较突出,与长期仰卧位、吞咽功能不协调或缺失、消化器官运动功能异常、惊厥及一些药物作用有关。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1.食管下括约肌抗反流屏障功能低下(1)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低下:食管括约肌位于食管下段横膈食管裂孔处,当有吞咽动作时,LES反射性松弛,压力下降,食管蠕动,食物进入胃内,压力恢复正常,并出现一个反应性的压力增高以防止食物反流。
在胃内压和腹内压增高时,LES 会发生反应性主动收缩使其压力超过增高的腹内压,起到抗反流作用。
某种因素导致的正常功能素乱时可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胃食管反流。
(2)LES周围组织减弱:LES近端位于胸腔,中部位于横膈食管裂孔,远端位于腹腔内。
缺少腹腔段食管,腹压增高时不能传导腹压至LES,使其收缩抗反流,如食管裂孔疝时,LES在胸腔内周围是负压,易出现反流。
(3)LES短暂性松弛:是指与吞咽过程无关的短时间LES松弛,胃扩张是造成短暂性松弛的最关键原因。
胃食管反流病的护理
1. 饮食调控:
- 避免食用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酒精等。
- 尽量少食用高脂肪食物和油炸食品。
-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
- 尽量少食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
2. 餐后姿势:
- 避免立即躺下休息,保持坐姿或站立姿势至少2小时。
- 在就寝时,头部抬高一些,以保持身体的半坐姿。
3. 控制体重:
- 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加重影响。
4. 戒烟和限制饮酒:
- 停止吸烟,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可松弛食道括约肌。
- 避免过量饮酒,因为酒精可以增加胃酸的产生。
5. 增加运动:
-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6. 控制药物使用:
- 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酸药物或胃粘膜保护药物来减轻症状。
- 避免长期或滥用药物,以免产生不良的副作用。
7. 减轻压力:
- 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通过放松技巧、休息和娱乐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
护理措施的具体实施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和确定。
如果有严重的症状或不适感,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以上是胃食管反流病的护理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病怎么护理?发布时间:2021-04-15T02:09:55.554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期作者:谢娜[导读] 新生儿的发育尚不完全,在进食中,常会出现胃食管反流的现象,是一种新生儿的常见病。
此种症状的出现会随着年龄的不断的增长而自行缓解,但在出现症状后,不及时进行处理,则容易造成新生儿出现窒息、吸入性肺炎的情况,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其生命。
在对此种疾病进行治疗以外,对患儿进行合理的喂养及正确的体位,及发生后及时进行处理等有效的护理,对患儿的病情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谢娜大竹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 635100新生儿的发育尚不完全,在进食中,常会出现胃食管反流的现象,是一种新生儿的常见病。
此种症状的出现会随着年龄的不断的增长而自行缓解,但在出现症状后,不及时进行处理,则容易造成新生儿出现窒息、吸入性肺炎的情况,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其生命。
在对此种疾病进行治疗以外,对患儿进行合理的喂养及正确的体位,及发生后及时进行处理等有效的护理,对患儿的病情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是指由于胃或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导致,可分为生理性反流和病理性反流。
在此种现象的出现人群中,以新生儿最为常见。
由于新生儿的身体结构并未发育完全,食道下端括约肌张力较低,食管的清除能力较弱,以及胃排空能力延迟等现象,有半成以上的新生儿都会存在胃食管反流。
而病理性胃食道反流则是由于患儿的症状已经影响到患儿的生活质量,并有可能出现呼吸道感染、呕血等并发症。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症状与反流的强度、持续时间及年龄有关,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反流所造成的呕吐现象呕吐是胃食管反流的最典型现象,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会逐渐的自行缓解。
并且此种现象的出现,属于生理性胃食管反流,并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
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干预【摘要】小儿胃食管反流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容易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本文从临床特点和护理干预角度对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临床特点方面,主要表现为呕吐、喘息、哭闹不安等症状,需要及时诊断和干预。
在护理干预措施方面,保持适当的体位和饮食习惯,定期复查并进行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注意饮食营养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也是护理的重要内容。
结论强调了对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护理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护理干预的发展方向,为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儿胃食管反流、临床特点、护理干预、体位、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定期复查、饮食营养、生活习惯、护理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儿胃食管反流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内食物和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症状。
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儿及家庭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胃食管反流不仅会导致儿童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还会引起腹痛、呕吐、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目前,小儿胃食管反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护理干预方面仍然存在一定挑战。
针对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特点和需求,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调整,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减轻患儿的疼痛和不适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对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护理干预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护理需求,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探讨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小儿胃食管反流(GER)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在婴幼儿中更为常见。
尽管小儿胃食管反流通常是自限性的,但对一些患儿来说,它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例如呕吐、喂养困难、哭闹不安等,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不便和困扰。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护理干预进展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胃食管反流(GER)常见于新生儿,由于食管下括约肌间断性松弛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可引起食管炎、吸入性肺炎、窒息、生长发育迟缓等并发症.本文就体位干预、喂养方式、非营养性吸吮、新生儿抚触、睡眠状态和药物干预进行综述,以期根据个体差异采取合适措施防治GER。
关键词: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护理干预;综述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是由于哭闹、咽下、吸吮、胃胀气等引起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反射性松弛,或是由于LES 的功能障碍或与其功能有关的组织结构异常而使食物进入食管内或胃内过多气体通过食管排出体外,常见于新生儿的一种临床症状,由于GER的发生率高,且长期GER可导致食管炎、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严重并发症[1],近年来对GER的研究颇多,为给临床防治GER提供更适宜的护理干预,现对非LES组织结构异常导致的GER的预防和治疗进行综述。
1.GER的诊断和临床表现GER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呕吐,可表现为溢奶,轻度呕吐或喷射性呕吐,其次还可表现为体重不增,频繁胃酸返流可导致食管炎,呕吐物被吸入可表现为肺部合并症[1],早产儿频繁呼吸暂停排除肺部本身问题外应高度怀疑GER。
由于GER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借助辅助检查进行诊断,目前对GER的诊断多采用食管动态pH监测技术与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相结合[2],可监测食管功能及胃食管反流物的性质和成分,亦可诊断和鉴别诊断酸性和非酸性 GER。
有研究者[3]采用24小时胃食管动态双pH监测技术,在单通道pH 监测的基础上增加了胃内电极通道,并通过阻抗检测对弱酸、弱碱和非酸反流进行判定。
2.护理干预2.1体位治疗体位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体位的研究非常多,国外很早便有学者[4]研究体位对反流的影响,结果显示俯卧位比仰卧位发生GER的几率小,主要是因为仰卧位时其幽门要比口腔平面高,容易发生反流,并且俯卧位能改善氧合和肺功能,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5],但因俯卧位会增加猝死风险[6],不便于无心电监护下的护理观察,因此美国儿科学会对GER不推荐俯卧位。
32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护理【摘要】目的综合治疗和护理对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效果。
方法我院新生儿科NICU自2008年6月至2010 年6月共收治GER新生儿32例,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和护理。
结果对新生儿胃食管反流采用综合治疗和护理效果好。
结论胃食管反流的新生儿应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综合治疗;护理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由于各种局部或全身原因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及其以上部位而产生的上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综合征,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易发生于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发病率可高达80%~85%。
反流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90%以上的患儿常表现为呕吐,还可有体重不增、食管炎、食管靡烂或溃疡,表现为不安、激惹、拒食,重者呕血或便血,导致缺铁性贫血。
反流物吸入后可有吸入症状:肺部合并症,呛咳、窒息、呼吸暂停、吸入肺炎,并伴精神运动发育迟缓。
我院新生儿科NICU自2008年6月至2010 年6月共收治GER新生儿32例,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32例GRR新生儿中男22例,女10例,胎龄28~40周,其中早产儿23例,平均出生体重(1550±400)g;足月儿9例,平均出生体重(3200±410)g。
22例因呕吐门诊就诊入院,10例因呕吐伴青紫或呼吸不规则由产科转入。
发生时间:生后3 h~6 d,19例;7~20 d,13例。
每日呕吐次数不等,多在进食后1 h内出现,呕吐物中伴咖啡样物者3例,其中吸入性肺炎8例,出现呼吸暂停6例。
入院采用洗胃、体位、抚触、饮食和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和护理,26例未再出现呕吐(占81.2%),6例仍有呕吐(占18.8%),症状较前减轻,患儿出院后跟踪随访半年均未再发生吸入性肺炎、呼吸暫停等并发症,无一例行抗反流外科手术。
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干预【摘要】小儿胃食管反流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分析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干预措施,探讨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病情的缓解和康复的重要性。
针对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特点,提出了鼓励多餐少量、避免引起消化不良的食物以及定期就医和必要的检查等护理干预措施。
结论表明,及时发现和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症十分重要,护理干预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帮助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实现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小儿胃食管反流、临床特点、护理干预、多餐少量、消化不良、定期就医、病情缓解、康复、生活质量。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儿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的食物和液体反流到食管中,造成食管黏膜受到腐蚀和损伤的一种疾病。
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常常会出现食物反流、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不当,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医疗工作者和家长带来了挑战。
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加强对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护理干预研究,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提高患儿康复率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完成。
1.2 研究意义小儿胃食管反流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患病儿童会出现食物和胃酸倒流至食管的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对于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本文旨在探讨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干预措施,以提供相关医护人员和患儿家长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这一疾病。
小儿胃食管反流症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但由于症状不具特异性,易被忽视或误诊。
及时发现和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症对于避免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护理干预作为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患儿有效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习惯,从而减少症状的发作和持续时间,对病情的缓解和康复都具有积极作用。
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干预小儿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食物和胃酸倒流进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受损和不适的一种疾病。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由于小儿的食管和胃部分发育不完全,在进食过程中容易发生反流,掌握小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一、小儿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特点1. 食物反流:食物反流是小儿胃食管反流最明显的表现,患儿常表现为进食后连续打嗝、反复吐奶、喂养困难等症状。
2. 咽痛和呼吸困难:由于反流的食物和胃酸刺激食管和喉部黏膜,患儿容易出现咽痛和咳嗽,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3. 不适感和营养不良:患儿可能会出现腹部不适、恶心、厌食等症状,长期不及时治疗还会导致营养不良。
4. 酸呕和声音嘶哑:胃酸反流进入喉部会刺激声带,导致声音嘶哑和嗓子疼痛。
5. 龋齿和口臭:胃酸反流也会腐蚀牙齿,引起龋齿和口臭。
1. 合理饮食: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首先需要对患儿的饮食进行调整,减少反流的发生。
饮食方面应以易消化、少脂肪、少刺激性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辣椒、生姜等刺激性食物。
2. 姿势管理:喂养时应使患儿保持头部高于胃部的位置,促进胃内食物不易倒流进食管。
3. 避免哭闹:哭闹容易加重腹部压力,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因此应尽量避免患儿哭闹。
4. 观察体征: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儿的反流情况,特别是在进食后和睡前更要留意患儿的体征变化。
5. 治疗并发症:对于营养不良、口臭、龋齿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保持口腔清洁,并注意加强营养。
6. 定期复诊:患儿的病情需要定期复诊,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患儿更需要定期检查身体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小儿胃食管反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对于患儿而言是一种不适和困扰。
在护理干预方面,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患儿的临床特点,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引导家属积极配合,加强患儿的护理管理,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同时也需要加强家长的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小儿胃食管反流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以减轻患儿和家长的负担。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护理体会反流性食管炎(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简称GERD)是指胃酸或胃内容物逆流至食管引发炎症,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
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反流性疼痛、反流性咳嗽、反流性呕吐以及反流性哮喘等,严重者还会出现出血、溃疡等并发症。
由于反流性食管炎病程长、反复发作、易恶化等特点,需要严密的医护管理。
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要引导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在饮食上合理安排,尽可能的避免食用刺激性较强的食物,例如咖啡、辛辣食品、柿子等,同时也要注意嚼食细嚼慢咽,缓解过快进食造成的压力。
另外,还可以给患者提供一些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高纤维素蔬菜(菠菜、胡萝卜、西蓝花等),糙米、燕麦等,有助于稳定胃肠道环境,减少食管反流。
其次,要指导患者遵循医嘱正确用药。
护理人员应该仔细了解医生的处方,指导患者严格遵循用药规定,如时间、剂量、频率等。
对于有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等合并疾病的患者,应该特别注意用药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并汇报医生。
第三,要做好监测调查工作。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疾病,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监测评估。
护理人员应该定期监测患者症状及体征,如反流程度、胃食管返流、测酸、息肉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在监测调查的同时,还要引导患者了解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情及其成因,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要注意患者情绪护理。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往往会伴随着前胸不适、咳嗽、喉咙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护理人员应该注重对患者情绪的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关心与安慰,在患者面对疾病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并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缓解患者心理痛苦。
总之,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疾病影响很多人的生活,要做好的护理工作不仅仅是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诊疗设备,还包括解决患者的生活问题,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护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知识,着重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新生儿胃食道返流的护理
马美丽;孔益萍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
【年(卷),期】2006(21)1
【摘要】胃食道返流(GER)是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道括约肌的功能不全,使胃内容物返流入食道的一种临床表现。
此症是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易致窒息、呼吸暂停、甚至猝死,近些年来已被重视。
本院新生儿科2003年1月~2005年5月共收治GER的新生儿9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马美丽;孔益萍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3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2;R722.1
【相关文献】
1.体位联合抚触对新生儿胃食道返流的效果分析
2.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道返流的临床效果
3.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道返流的临床效果
4.全胃切除代胃空肠行抗返流术式预防食道返流的研究
5.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道返流的临床疗效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