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讲 胃食管反流病病人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767.00 KB
- 文档页数:4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酸和胃内容物逆流进入食道,引起不适和疼痛。
对于患有GERD的患者,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胃食管反流病的护理目标、措施和效果评价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胃食管反流病护理目标1.减轻症状:帮助患者减轻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防止并发症:预防食道炎症、食管狭窄、食管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及不适感。
3.改善食管功能: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和生活方式指导,促进食管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4.减少病情复发: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避免病情反复,提高治疗效果。
二、胃食管反流病护理措施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胃肠动力药物等药物,调节胃酸分泌,减轻症状。
2.饮食调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因等易引起反流的食物,鼓励适量进食,避免过度饱食。
3.生活方式指导: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提倡规律作息、适量运动。
4.定期复诊: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定期复诊,密切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促进康复。
三、胃食管反流病护理效果评价1.症状减轻:根据治疗情况和患者反馈,观察症状的缓解程度,如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是否减轻。
2.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是否出现食道炎症、食管狭窄、食管溃疡等并发症,评估预防效果。
3.食管功能改善:结合食管清单试验、食管内激发试验等检查手段,评估食管功能的改善情况。
4.病情复发率:观察患者在出院后的随访情况,评估病情复发的情况,调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患者自评量表等方式,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变化情况。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护理措施,保证患者获得有效的护理和治疗。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降低治疗的费用支出,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
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的护理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胃酸和胃液逆流到食管中,引起食管黏膜炎症。
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包括胸骨后灼热感、咳嗽、咳痰等,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在护理反流性食管炎病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护理:患者应遵循低脂、低酸的饮食原则,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食物、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
饭后应尽量不要卧床休息,而是保持坐姿或直立姿势,避免促进胃酸逆流到食管。
建议在进食时小口慢咀嚼,细嚼慢咽,饭后可适当漱口,以清除口腔中的胃酸。
2.生活习惯调整:病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饱食、避免穿紧身衣物、避免弯腰或低头等动作。
在睡觉时,应使用高枕头,保持头部略高于胸部,以防止胃酸逆流到食管。
3.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需要长期用药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
在给药过程中,需要关注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确保患者按时、按量用药。
同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呕吐、腹泻等,及时报告医生。
4.去除病因:对于引发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如肥胖、吸烟、饮酒等,病人需要改善相关生活习惯,减轻体重、戒烟限酒等,以减少胃酸逆流和食管黏膜损伤。
5.疼痛缓解: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胸骨后灼热感和疼痛,可以给予一些缓解疼痛的方法,如热敷、按摩、口服抗酸药物等。
饮食上也可以选择一些保护胃黏膜的食物,如燕麦粥、蔬菜汤等软食。
6.心理支持: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
护士应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症状和需求,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治疗信心。
7.定期随访: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病人,护士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疗效,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在随访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及时解决疑问和问题,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护理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需要从饮食护理、生活习惯调整、药物治疗、去除病因、疼痛缓解、心理支持和定期随访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护理【概述】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甚至咽喉等处,造成局部炎性病变.同时可产生反酸、嗳气、胸痛、吞咽困难及呛咳等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称胃食管反流病。
正常情况下可出现胃食管反流,不造成临床症状或病理损害,称为生理性反流,常在进餐后出现短暂反流发作。
若反流发生频繁,或反流的时间延长,甚至夜间出现反流,则造成胃食管反流病,为病理性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或内镜阴性、功能性烧心以及Ban-ell食管。
【病因及发病机制】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尚未明确.下列因素均可引起本病。
(1)食管卜括约肌功能减退。
(2)LES压力降低、胃食管交界处结构异常.最常导致食管裂孔疝。
(3)食管黏膜防御功能减弱:一、临床表现1.反流症状为主反酸、反食、反胃、嗳气等,餐后明显或加重。
2.反流物刺激引起的症状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
烧心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在餐后l小时出现,卧位、腹压增高或弯腰时可加重。
疼痛发生在胸骨后或剑突下,可放射至后背、肩部、颈部等。
吞咽困难由食管痉挛或功能紊乱引起,呈问歇性,少部分由食管狭窄引起。
3.食管外的刺激症状咳嗽、咽喉炎、哮喘。
4.其他咽部不适,有异物感、堵塞感,但无吞咽困难,称为癔球症,可能与胃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上段括约肌压力升高有关。
(二)辅助检查内镜检查可对食管黏膜进行直视检查.是判断有无食管黏膜损伤及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并可评估疗效及预后。
2.食管ph值监测是判断有无酸反流的重要手段.为有无食管内过度酸暴露提供客观证据。
3.食管X线检查对GERD诊断的敏感性较低.【治疗】1.一般治疗生活指导,改变生活习惯、2.药物治疗(1)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2)H2受体阻断剂: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
(3)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
(4)促胃肠动力药:如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
3.内镜治疗4.抗反流手术治疗【主要护理问题】.1.胸痛与反流物刺激有关。
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护理要点一、定义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产生胃灼热、反酸等症状的疾病,该病亦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及咽喉、气管炎症等食管以外的症状。
反流物以胃酸、胃蛋白酶多见,也可为十二指肠液、胆酸、胰液等,反流可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吻合术后、胃食管吻合术后、食管肠吻合术后。
患者可无食管炎症的内镜表现而仅有临床症状。
有食管炎者,临床表现与炎症程度不一致。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主要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
本病欧美国家较常见,人群中有10%~20%的人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国内报道GERD占胃镜检查的5.8%,男、女均可患病,常以中年人居多。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存在酸或其他有害物质如胆酸、胰酶等食管反流,正常情况下食管有防御胃酸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侵袭的功能,包括抗反流屏障、食管廓清功能及食管黏膜组织的抵抗力。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
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包括食管内症状和食管外症状。
(1)食管内症状:①胃灼热和反酸:胃灼热和反酸是GERD常见的症状,50%以上的患者有此症状,多为上腹部或胸骨后的一种温热感或烧灼感。
卧位、季节变换、某些特殊食物可诱发或加重症状,立位、饮水或服抗酸药可缓解。
②胸痛:反流物刺激食管痉挛导致胸痛,疼痛位于胸骨后、剑突下或上腹部,可向左臂、胸、背、肩、颈、下颌和耳部放射,有时类似心绞痛。
③吞咽困难:也是GERD患者的常见症状。
早期为炎症刺激致食管痉挛引起而呈间歇性发作。
晚期因炎症、溃疡致食管瘢痕形成、管腔狭窄而呈进行性加重。
(2)食管外症状包括:①咽喉部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咽部异物感、发音困难、咳嗽、癔球感、喉痛、经常清喉和声音嘶哑等;②肺部表现:GERD患者可出现肺部表现,症状各异,可有呛咳、支气管炎、哮喘样发作、吸入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哮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