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第六章信号发送与信息甄别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53
第六章信息经济学一、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若干概念社会契约如何达成,效率如何,以及市场参与者(交易者)如何改进和限制这些契约的作用等,成为委托代理理论探讨的问题。
1、委托代理关系的涵义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居于信息优势与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交易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代理理论中广义的代理关系泛指承担风险的委托人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并与之订立或明或暗的合约。
狭义的代理关系则专指公司的治理结构,即作为委托人的出资人授予代理人(经理人员)在合约(如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的权利(控制权)。
凡在合约中未经指定的权利(剩余索取权)归属委托人。
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代理人代表委托人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代理关系就随之产生。
(Ross,1973)一个人或一些(委托人)委托其他人(代理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地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
(Jensen&meckling,1976)在公司契约关系中,主动设计契约形式的当事人称为委托人,被动地接受或拒绝契约形式中的当事人称为代理人。
2、委托代理关系的例子委托人代理人政府垄断信息企业资本家、股东经理证券投资者经纪人保险公司投保人厂商零售商病人医生顾客百货公司生产厂商百货公司选民议员、代表3、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模式(1)单个委托人与单个代理人的博弈模型,如医生与病人。
(2)单个委托人与多个代理人(复合代理人)的博弈模型,如中央政府与若干家垄断信息厂商。
(3)多个委托人(复合委托人)与单个代理人的博弈模型,如数千个计算机个人用户与“国联在线”公司。
(4)多个委托人与多个代理人的博弈模型,如保险市场上多家保险公司争夺投保人的竞争。
(5)单个或多个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彼此均为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博弈模型,如瞎子背瘸子后,彼此均为委托人和代理人。
4、委托代理的均衡合同P为委托人,A为代理人。
A的行动原则是使其自身的效用最大化。
P必须设计出一种A能够接受的合同,在该合同约束下,P必须根据A的某些行动或操作结果给予A一个收益。
第六章信息传递与信息甄别第一节:信号传递模型模型的假设条件1、劳动力市场有两类人,生产能力可分为高低两个档次。
2、生产能力强意味着做什么事情都轻松。
3、雇主根据生产能力支付工资,向高者支付2,向低者支付1。
4、信息不对称,雇主不能观察劳动者的能力,只能凭借可信的信号来识别劳动者的能力。
逆向选择会存在着所有市场(如劳动力市场上,高能力的人退出市场找不到工作,而雇主支付一个平均工资,却只能找到能力一般的劳动者)不会任由逆向选择发生信息优势制作信号斯朋斯信息劣势信息甄别斯蒂格里茨假设条件:即便假设文凭不会改善生产效率,不提高劳动能力,具有高能力的人仍愿意接受高教育以获得高文凭,以向雇主发送信号,以获得高工资。
现在用一般模型的方式,看其如何发挥作用以区分高能力的人和低能力的人。
1、抽象成两类人,可能是三类。
2、制作信号轻松,指接受教育,得到证书文凭。
相应的,生产能力差的做什么事情都困难。
成本(经济、精神)高。
付出更多的努力、心理上的折磨,3、雇主效用最大化,针对不同生产能力的人支付不同的工资。
不可能向低支付2,支付2给高,吸引高能力者。
数字2和1的假设不影响研究的结果,可能换成其它4、考察劳动者的能力无论是对于雇主还是雇员,都成本巨大,雇主只能通过文凭来考察,长期考察可以,但成本巨大。
不能直观观察到,只能凭借一些可信的信号,一般来说,文凭能够较好地识别不同能力的劳动者。
前提:文凭不增加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劳动者传递信号的成本主要是制作信号的成本,即主要是接受教育,获得文凭的成本(学费,时间是更为巨大的成本,精力,压力),忽略学费,这里主要看努力成本。
成本是教育水平的函数,教育水平高,付出成本多,为研究方便,直接等于e,高低能力者成本有差别。
文凭的信号作用文凭信号的作用是能够将高低能力者在劳动力市场上有效区分开来。
文凭信号如何发挥作用,一定要使不同生产能力的人获得文凭后的净收益出现差别。
不等式方程组为了使高能力者由于获得文凭后的净收益好于不获得文凭,低能力者获得文凭是得不偿失的,可以得到2工资,但可能付出更多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