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性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的选择 SS
- 格式:ppt
- 大小:973.50 KB
- 文档页数:92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以绿色食品原料生产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基地。
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生产出的农产品符合国家相关的绿色食品标准。
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化发展,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可以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绿色化发展。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化肥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绿色食品标准,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避免了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还可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程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最后,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
绿色食品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化发展,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大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和投入,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备案条件和要求1.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生产基地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
同时,生产基地需要符合对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如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
2.生产环境要求:生产基地需要具备适宜的生产环境,包括建筑物设施、空气质量、水质、排水系统等。
生产基地应设有合格的食品加工车间和库房,并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如通风设备、消毒设备、防护设备等。
3.生产设备要求:生产基地需要配备符合规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确保食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
生产设备应具备如自动化控制、温度控制、水质控制等功能,以满足食品生产的要求。
4.质量控制要求:生产基地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环节的控制和监管。
生产基地应具备相关的检测设备和检测能力,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出口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
5.员工培训要求:生产基地需要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知识、卫生操作规范、急救常识等。
生产基地需要建立健全的员工健康监测和记录制度,确保员工的健康状况符合要求。
6.记录和追溯要求:生产基地需要建立有效的记录制度,包括原材料采购记录、生产过程记录、产品销售记录等。
同时,生产基地需要建立健全的追溯体系,能够追溯产品的生产和流向,以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7.审核和监管要求:生产基地需要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备案审核和定期监管。
审核应包括对生产环境、生产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等的检查和评估。
监管包括对生产基地的抽查和检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备案需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具备适宜的生产环境和设备,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追溯体系,进行员工培训,接受国家监管和审核。
这些条件和要求的目的是保障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提供给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健康的食品选择。
河南农业2022年第1期ZHIWU BAOHU植物保护污染深层土壤和地下水;五是农药可在农产品中残留,进入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在农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中,对病虫草害进行防治时,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提倡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农药防治。
必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每种化学农药在每种作物生长期内只能使用1次,对病虫害发生严重需要进行2次以上防治的地块,可以轮换不同类型农药进行防治。
三、肥料使用原则以施用有机肥为主,优化配方施肥,以保持肥力及土壤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所用肥料尤其是富含氮的肥料,应避免对环境和作物品质(营养、味道、植物抗性等)产生不良后果,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无论采用何植株的光合作防治工作中,1:150 甚至绝收。
另外,除自身危害外,使叶面油光,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
夏季高温时,蚜虫5~6 d 繁殖1代,因此,常在短期内形成严重危害。
综上所述,为害小麦、玉米、花生、高粱的蚜虫,共同的天敌就是七星瓢虫、多种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
特别是七星瓢虫,它是以捕食麦蚜、菜蚜、玉米蚜、花生蚜、高粱蚜等各种蚜虫为生的一种昆虫。
舞阳县的蚜虫1年发生4~5代,所以说七星瓢虫在舞阳县资源丰富、分布广,凡有蚜虫的植物上均可见到,据观察到的草本植物有:小麦、油菜、马铃薯、玉米、高粱、大豆、白菜、菠菜等15种。
第二种天敌就是草蛉,草蛉捕食的害虫种类较多,主要有蚜虫、红蜘蛛、蚧壳虫、蛾类的低龄幼虫和多种昆虫的卵。
草蛉的食量很大,在成虫、幼虫期均捕食害虫。
这都是预防害虫最有利的条件。
(责任编辑 程丽红)。
黑龙江功能性大豆用途黑龙江是中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最重要的大豆功能性食品原料供应地之一。
黑龙江的大豆主要用途包括食用、食品加工、饲料、油料和工业用途等。
首先,黑龙江的大豆主要用于食用。
大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广阔,品质优良,因此被广泛用于食用。
人们可以将大豆煮熟后直接食用,也可以将其制成豆腐、豆浆、豆腐干等食品。
其次,黑龙江的大豆还用于食品加工。
大豆可以制成多种食品,如豆腐制品、豆制品、豆浆、豆腐干、豆腐皮等。
这些食品不仅味道美味,而且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广阔,品质优良,为食品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第三,黑龙江的大豆还用于饲料。
大豆是一种优质的饲料原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是畜禽的重要饲料之一。
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广阔,品质优良,为畜禽饲料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大豆饲料不仅能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和肉质质量,还能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提高养殖效益。
第四,黑龙江的大豆还用于油料。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可以提取出大豆油。
大豆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
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广阔,品质优良,为大豆油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最后,黑龙江的大豆还用于工业用途。
大豆可以提取出大豆蛋白、大豆异黄酮、大豆卵磷脂等功能性成分,这些成分在食品工业、化妆品工业、医药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广阔,品质优良,为这些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综上所述,黑龙江的大豆主要用途包括食用、食品加工、饲料、油料和工业用途等。
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广阔,品质优良,为各个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大豆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还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某某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某某县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竹笋生长。
近年来,我县竹笋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生产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提高竹笋产业的整体水平,我们决定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
二、目标定位1.提升竹笋品质,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的竹笋品牌。
2.建立完善的竹笋生产技术体系,提高农民生产技能。
3.建立健全竹笋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
4.提高竹笋产业的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三、实施方案1.完善政策体系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种植竹笋,提高竹笋产业的地位。
同时,对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资金扶持,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建立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1)加强竹笋种植技术研究,推广绿色、有机、无公害种植技术。
(2)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能。
(3)建立健全竹笋生产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3.优化产业链(1)加强竹笋产业的上游环节,如种子繁育、基地建设等。
(2)培育竹笋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3)发展竹笋销售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4.提升品牌形象(1)加强竹笋品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
(2)开展竹笋文化推广活动,提升竹笋文化内涵。
(3)打造竹笋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四、项目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2023-2024年):开展政策制定、技术培训、基地建设等工作。
2.第二阶段(2025-2026年):优化产业链,提升品牌形象。
3.第三阶段(2027-2028年):巩固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预期成果1.竹笋品质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
2.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助力乡村振兴。
3.竹笋产业链得到优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4.竹笋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我县的一张名片。
在这个方案中,我倾注了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希望它能为我县竹笋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3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概述1.3.1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概念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StarchOctenylSuccinate),又称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tarchSodiumOctenylSuccinates,SSOS)、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辛烯基丁二酸酯化淀粉、纯胶。
它是由淀粉或者淀粉的衍生物与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SuccinicAnhydride,简称OSA)在碱性或者弱碱性反应条件下生成的酯化变性淀粉产品。
1.3.2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基本特性淀粉经OSA酯化后,粘度比原淀粉升高,蒸煮后的凝沉稳定性有所升高,这种变性方法可以改善原淀粉的一部分结构特征。
并且这种变性淀粉还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乳化性质,可以防止淀粉颗粒之间的相互附聚,在乳化液中能够均匀地分散,可以得到水乳液中比较确定的淀粉含量以及规定粘度的乳化液[27]。
同时,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SSOS)还具有良好的流变学性质[28,29]。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物理性质为白色粉末,无毒无臭无异味,可溶解于冷水中,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溶解速度加快,溶液透明。
无论在酸性还是碱性的环境中都有较好的稳定性[30]。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物理性质为白色粉末,无毒无臭无异味,可溶解于冷水中,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溶解速度加快,溶液透明。
无论在酸性还是碱性的环境中都有较好的稳定性。
淀粉经OSA酯化后,在淀粉多糖的长链上引入了亲水和疏水基团。
在油水界面上,SSOS引入的羧基深入到水中,疏水的烯基长链深入到油中,在油水界面上,淀粉的多糖大分子形成了一层很厚的界面膜,可以稳定水包油型乳浊液,作为大分子乳化增稠剂的乳化稳定性要强于小分子乳化剂[31,32]。
另外SSOS还具有增稠和增加乳液光泽度的特殊作用。
并且SSOS 与其它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时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没有配伍禁忌[33]。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还具有降低表面张力,润湿、分散、渗透、悬浮、增溶的作用;还能防止蛋白质分子凝聚和冷、热引起的变性[33]。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标准化生产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技术规程是指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
其主要目的是保障绿色食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要求,确保原料的质量安全和环境友好。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生产技术规程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 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包括生产设备的选择、设计和维护,生产场所的卫生和消毒等要求,确保生产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2. 原料采购和贮存:确定原料的采购渠道和供应商评估标准,建立原料贮存管理制度,确保原料的来源和贮存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规定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包括原料的加工、存储、运输等环节,以确保过程中不会出现污染和交叉污染。
4. 检测和质量控制:建立检测和质量控制体系,确定检测项目和方法,制定质量控制标准,确保生产的原料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5.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废水、废气、废物的处理和利用,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措施等,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低。
6. 记录和档案管理:建立生产过程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包括生产记录、检测结果、质量控制记录等,以便追溯和监督。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提高绿色食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同时,也对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规范管理,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该工作方案旨在推动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蔬菜产品。
二、工作内容与措施1. 制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策略和标准:建立起覆盖全国范围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策略和标准,包括选址要求、土壤改良、种植技术、农药使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
2. 寻找合适的基地:根据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策略和标准,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寻找适合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合适土地,确保土地质量和环境适宜种植绿色食品原料。
3. 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向蔬菜农户传授种植、管理等相关技术知识,提高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种植技术水平,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4. 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蔬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测体系,对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消费者购买到的是安全、健康的产品。
5. 扩大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规模:根据市场需求,鼓励和支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规模扩大,以提高生产效益和产能,满足消费者对蔬菜产品的需求。
6. 宣传推广:通过广告、宣传片等渠道,向消费者宣传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好处,增强公众意识和对绿色食品的认知,推动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
三、组织架构与责任分工1. 中央政府负责制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策略和标准,并加大对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2. 地方政府负责找寻合适的基地,并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土地资源和金融支持。
3. 农业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并建立蔬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测体系。
4. 相关部门负责协调整合资源,推动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发展。
五、预期效果与评估指标1. 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水平,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2. 增加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数量和规模,推动蔬菜产业的发展。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基地是指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有关技术条件要求,按绿色食品技术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生产和管理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区域或养殖场所。
一、基本条件1、基地所在县级政府有专门机构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和绿色食品工作,对标准化生产有规划、措施和经费保证。
2、基地环境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基地内无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源。
3、有绿色食品工作基础,已有绿色食品产品和龙头企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4、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健全。
二、建立综合协调组织管理体系基地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环节多的系统工程。
县级政府应成立由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协调基地工作。
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基地建设办公室,负责基地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并具体承担基地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基地办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承担基地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工作。
基地各有关乡(镇)、村应明确基地建设责任人和具体工作人员。
三、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基地统一负责基地生产管理。
基地应建立县、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县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应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有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有基地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
基地办应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操作规程要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
基地应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四、建立产管理档案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1、建立统一的农户档案制度,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
2、农户档案应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及种植面积。
基地办应建立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并下发到农户。
出口植物源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备案条件和要求一、引言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出口植物源食品原料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为了确保出口植物源食品原料的品质和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备案条件和要求。
本文将介绍出口植物源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备案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二、备案条件1.生产基地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生产基地必须符合当地法律法规对于食品生产的各项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卫生条件、环境保护、劳动安全、设备设施等。
2.基地的规模和设备:生产基地的规模应该与出口植物源食品原料的需求相适应。
同时,基地必须有齐全的生产设备,并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3.人员素质和培训:生产基地的员工必须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以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基地必须提供定期的培训,使员工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技能。
4.原料供应和追溯体系:生产基地必须建立可追溯的原料供应链,确保原料的来源和质量的可追溯性。
同时,基地必须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备案要求1.详细的产品信息:生产基地需要提供详细的出口植物源食品原料的产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名称、规格、成分、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2.质量控制和检测体系:生产基地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料采购、生产过程监控、产品检测等。
同时,基地需要提供相关的检测报告和证明,证明产品符合国际质量标准和规范。
3.卫生和安全管理:生产基地必须建立严格的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生产区域的清洁和消毒、员工的健康监测、卫生设施的维护等。
4.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生产基地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废物处理、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等。
同时,基地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监督和审核机制:生产基地需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审核,以确保其符合备案条件和要求。
必要时,基地需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抽样检测和现场检查。
四、结论出口植物源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的备案条件和要求对于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至关重要。
浅谈通渭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荞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姚文坛;李旭华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
【年(卷),期】2024()1
【摘要】通渭县于2022年11月开始创建以小杂粮荞麦为特色优势产业、以马铃薯轮作倒茬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荞麦)标准化生产基地,旨在促进荞麦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强化品牌效应,提高管理水平,延伸产业链,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本文介绍了通渭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荞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从建设目标、保障措施、工作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标准化建设水平、实现荞麦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141-144)
【作者】姚文坛;李旭华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农业农村局;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11
【相关文献】
1.宁国市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山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践和对策
2.凉山州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现状及建议
3.新疆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措施及建议
4.浅谈如何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5.福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柑桔)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培训会在顺昌举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关于发布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公布日期】2014.02•【文号】•【施行日期】2014.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关于发布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名单的通知(2014年2月)各地绿办(中心),各建设单位:根据《关于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意见》(农绿[2005]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农绿科[2012]3号)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办法》(农绿科[2012]14号),我办和中心组织力量,对创建一年期满且符合条件的基地进行了实地验收,共有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等53个单位创建的62个基地符合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及有关要求。
现决定,批准上述基地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基地名称、基地规模、基地范围和产业化经营单位以附件核定的内容为准。
证书另行颁发。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请各基地建设单位按照标准化基地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加大基地投入,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基地生产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基地监督管理,积极培育市场流通体系,确保基地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要加强基地标准化、产业化与品牌化相结合的工作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强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提升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我们将组织力量,依照《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每年对基地的生产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宁南山区玉米种植操作技术规程1、栽培方式红寺堡、盐池和固海扬黄灌区实行露地种植,其它地区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2、选地旱作田选择土层厚、土质轻的川、台、塬、壕道地,水浇地要求肥力较好,灌溉条件优越。
玉米对茬口要求不严,可连作,可选马铃薯、糜谷等秋作物茬地,但以豆类、麦类等夏作物前茬最好。
3、整地旱地:地膜玉米茬地实行保护性耕作:前作玉米收获后,留膜留茬越冬;春季适时拣拾根茬、清理残膜,而后浅耙或浅旋耕,为播种创造条件。
连年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每隔3年深松一次,以打破犁底层,疏松耕层。
其它作物茬地采取常规翻耕:前作收获后尽早深耕,耕深旱地20—25cm,水浇地30cm;夏茬地白露前后浅耕带耱,秋茬地雨后收耱;冬至前后镇压保墒,早春土壤昼消夜冻时镇压提墒;播前半月浅耕带耱。
水浇地:前茬作物收获后机深翻,耕深25cm;适时灌足冬水。
4、选用良种固海和红寺堡扬黄灌区选用沈单16、金穗1号等中晚熟品种;盐池扬黄灌区也应选用中晚熟品种,具体以陕单902、沈单16、长城706等为宜;彭阳南部选用登海1号、承706、农大108等中熟品种;彭阳中北部、原州和西吉大部、海原南部、隆德北部等地区因地制宜选用中单2号、中原单32、中单5485、西玉3号、中夏2号、张单1103等中早熟品种,隆德中南部和泾源县选用酒单3号等早熟品种。
种子要实行包衣处理。
5、播期以5cm深层地温稳定达到8℃为播种适期。
扬黄灌区为4月上中旬,彭阳南部为4月中旬,隆德中南部和泾源县为4月下旬,其它地区为4月中下旬。
6、种植规格露地种植:宽窄行种植,宽行距60cm,窄行距30cm,株距30cm,亩保苗5000株。
覆膜栽培:水浇地垄作覆膜,垄高不宜超过10cm,旱地平作覆膜。
地膜覆盖后,膜面(垄面)宽70cm,膜间距30cm,田面覆盖度60%,单膜双行,膜上宽行距60cm,膜间窄行距30cm。
积极推广应用超微强力膜和渗水地膜。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荷兰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一、县域内投入品管理体系为了加强绿色食品原料(荷兰豆)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生产管理,切实保证基地生产的蔬菜达到绿色食品原料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建立基地投入品公告制度。
定期公布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品目录。
县农检站根据蔬菜不同的生长时期和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及时发布病虫害情报和施肥意见,指导用药用肥。
2、把好基地单元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关。
县农牧局结合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做好种子、农药、肥料、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准入关。
大力推广生物肥、生物农药和有机肥、绿色食品专用肥,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绿色食品原料生产上禁止使用的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进入生产领域。
3、按照日常监管与双随机向结合的方式,经常开展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对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的经营单位,要会同工商等部门坚决查处,净化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的生产环境。
4、农药、肥料采购做到检验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标准等“三证”具有,不向无营业执照、无农资生产或经营许可证的经营单位购买未经登记注册的产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的要求,科学合理选择使用农药和肥料。
5、人、畜、禽粪等有机肥料应经过无害化处理。
6、为了防止种子霉烂、化肥受潮、结块和农药变质,建立干燥、通风的专用仓库,并有专人管理,做好防火、防盗、防水等工作。
二、市场准入制度1、凡进入本县市场的蔬菜、水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必须具备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委托乡镇政府、村委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委托乡镇政府、村委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出具的产地证明和具备国家认可资质检测机构出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合格报告单。
2、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食品)认证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出具由认证单位颁发的认证证书复印件并加盖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公章后,可作为进入本县市场销售农产品的质量证明,实行入市抽检制度。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备案条件和要求一、基地备案基本条件和要求企业应具有对基地的管理权,其基地应满足下列条件和要求:1.连片并具有一定的规模,面积一般应不少于100亩(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和食用菌种植基地的规模要求可适当放宽)。
2.周围应具有天然或人工的隔离带(网)。
3.周围没有化工厂、造纸厂、专业养殖场、垃圾处理厂、医院及污水排放管道等污染源。
4.有清洁无污染的灌溉水源。
5.设有固定的防盗设施、并有专人管理的农用物质存放场所。
6.有植保员专用工作室。
7.配有专用的农药喷洒工具及其它农用器具。
二、基地管理要求企业应设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基地管理工作。
基地和企业应共同制定基地种植生产管理体系文件或规章制度,其内容至少包括:基地管理员职责、基地植保员职责、田间管理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安全用药制度、原料采收和运输管理制度、原料批次管理制度、有毒有害物质监控制度、产品溯源制度等。
其中植保员职责至少包括:对基地环境、周边农田作业情况、作物生长状况的监督管理;对基地病虫害的监测防治;对化肥、农药和施药器具的使用管理;建立完善的记录系统和管理档案;对生产人员进行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等。
三、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要求企业的基地管理部门负责基地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农药须实行统一购买,统一供应,统一管理。
1. 农业投入品应从有资质的厂家(公司)采购,并具有完备的产品合格证明、出入库记录和分发记录。
2.严禁存放和使用我国和进口国(地区)禁止使用的农药。
3.企业应确认所使用农药的有效成分和含量,确保农药质量。
4.农药应由基地植保员领取和保管,并负责按照农药标准和操作规范,科学合理地施用。
四、基地植保员的条件和要求基地应配有与种植面积相适应的植保员(每个基地至少配备1名)。
基地植保员应符合下列条件和要求:1.熟悉国内外农药使用相关法律法规;具有果蔬、植保等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及较丰富的农药使用知识;经过有关机构培训合格,并持有上岗证或植保员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