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 格式:ppt
- 大小:241.00 KB
- 文档页数:31
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学院:经济学院专业:金融姓名:李晓红学号:0223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本文讨论的是有关于财政支出的问题,从经济范畴入手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理解其意义。
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矛盾的对立统一面。
纵观世界各国财政支出增长的情况,无论是发达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无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上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这是世界各国普遍的经济现象,但同时,这也成为各个国家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我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过程中,公共财政职能不是缩小而是要扩大,尤其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及发展时期,改革的成本、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措施等等,对财政支出都呈现出增长的需求。
以下我将对我国1998年——2012年财政支出的相关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并且预测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提出合理地应对措施。
一、1998——2012年财政支出与GDP的相关数据表1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自1998——2012年,不论是GDP的数额还是财政支出的数额,在绝对量和相对量上都是逐年增长的。
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先是逐年下降,到2004年开始上升,并且在2008年达到最高,然后是波动下降;GDP的增长率总体呈现出的是波动上升的态势,在2007年达到最高,2009年的增长率相对于2008年来看,是大幅度的下降,而2010年的增长率相对于2009年来看是大幅度的上涨,2012年GDP的增长率相对于2011年又是大幅度的下降。
二、1998——2012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1998——2012年财政支出增长率变化图图1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总体上来说,我国的财政支出是下降的。
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本节知识点】【知识点】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及规模变化情况的指标【知识点】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及规模变化情况的指标一、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财政支出规模是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出总额,衡量一定时期内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多少,满足公共需要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反映着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力的强弱。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大小可采用两大指标,即绝对规模指标和相对规模指标。
例题精讲【例题•多选】下列关于财政支出规模的表述正确的有()。
A.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B.正常情况下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不断上升的C.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从趋势上看,总量是不断增长的,这是由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所决定的D.财政支出绝对规模通常由按当年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的加总来反映E.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答案】BCDE【解析】通过本题掌握财政支出衡量指标及各指标反映的内容。
二、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指标反映财政支出变化情况的三个指标是:财政支出变化情况的指标:◆财政支出增长率=(当年财政支出-上年财政支出)/上年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长额/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例题精讲【真题•2016单选】下列财政指标中,属于反映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之间关系的是()。
A.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B.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C.财政支出增长率D.财政支出超支率【答案】A【解析】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增长额比);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增长率比)【真题•2017单选】我国财政支出2015年为175768亿元,2016年为187841亿元,2016年财政支出增长率是()。
A. 6.43%B. 6.87%C. 6.47%D. 6.83%【答案】B【解析】财政支出增长率 =(187841-175768)/175768=6.87%。
2018中级经济基础-押题班-第十二章财政支出一、单项选择题1、财政支出增长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的比例称为()。
A、人均财政支出?B、财政支出增长率?C、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D、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2、下列财政指标中,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的是()。
A、绝对规模指标?B、财政支出增长率?C、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D、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3、下列关于财政幻觉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民众通常相信财政支出数量会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B、民众通常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失灵问题会越来越少,政府支出规模会保持稳定?C、民众通常更关心减轻税收负担,却忽视了可能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也会降低?D、民众通常更关心扩大公共支出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却忽视了税收负担也有可能同时增长?4、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对公共支出增长原因进行研究,得到的结论是()。
A、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B、通过分析公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状况对公共支出增长原因作出解释?C、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D、英国的公共支出增长是“阶梯式的”、“非连续的”?5、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是由于()。
A、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偏低?B、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C、公共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D、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6、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提出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在正常年份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是()。
A、社会财富总量?B、财政支出需要?C、政府举借债务规模?D、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7、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时,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来评价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考评方法是()。
A、比较法?B、因素分析法?C、公众评价法?D、成本效益分析法?A、确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B、写好评价报告?C、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D、制定绩效目标?9、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是指()。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名词解释所谓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就是指财政支出增长与国民生产总值(或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即某一时点上政府支出与该时点上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与在此以前任何时期该比率的平均数的比值。
其公式为:公式中为第t年某国政府支出增长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T 为第t年;为第t-1年前的国民生产总值, X为过去t年中该国政府支出增长量,国民生产总值Y为现期国民生产总值。
若P0为财政支出增长起始点,上述公式称为起始公式。
A。
法定比率B。
平均比率C。
实际比率D。
预算平衡比率1.原则:从一个不断变化的起点开始,通过对未来支出水平的预测,并假定当前支出和以后各期支出水平都是稳定的,根据历史资料建立合理的经济模型。
2.类型:预算平衡模型、基准模型、增长公式模型3.缺陷:与实际情况相差太远4.适用范围:多个政府或多个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以及各种短期预算平衡分析。
5.主要优缺点: 6.简便方法:在预测模型中设定一组假定条件(如人口数量、生产率等),然后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得到不同时期支出水平的预算平衡表。
7.注意事项:(1)起点必须是一个假定支出变动是稳定的地点。
B。
法定比率C。
实际比率D。
预算平衡比率1.原则:从一个不断变化的起点开始,通过对未来支出水平的预测,并假定当前支出和以后各期支出水平都是稳定的,根据历史资料建立合理的经济模型。
2.类型:预算平衡模型、基准模型、增长公式模型3.缺陷:与实际情况相差太远4.适用范围:多个政府或多个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以及各种短期预算平衡分析。
5.主要优缺点: 6.简便方法:在预测模型中设定一组假定条件(如人口数量、生产率等),然后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得到不同时期支出水平的预算平衡表。
7.注意事项:(1)起点必须是一个假定支出变动是稳定的地点。
(2)必须以不同时期的经济活动结果作为输入数据。
(3)起点的确定方法有很多种,本文中只介绍两种方法。
11。
考虑时期越长,能力越强,能够安排的公共投资越少,但对社会需求的调节也越充分,故起始点不宜取得太低。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学院:经济学院专业:金融姓名:李晓红学号:201121070223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本文讨论的是有关于财政支出的问题,从经济范畴入手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理解其意义。
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矛盾的对立统一面。
纵观世界各国财政支出增长的情况,无论是发达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无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上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这是世界各国普遍的经济现象,但同时,这也成为各个国家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我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过程中,公共财政职能不是缩小而是要扩大,尤其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及发展时期,改革的成本、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措施等等,对财政支出都呈现出增长的需求。
以下我将对我国1998年——2012年财政支出的相关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并且预测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提出合理地应对措施。
一、1998——2012年财政支出与GDP的相关数据表1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自1998——2012年,不论是GDP的数额还是财政支出的数额,在绝对量和相对量上都是逐年增长的。
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先是逐年下降,到2004年开始上升,并且在2008年达到最高,然后是波动下降;GDP 的增长率总体呈现出的是波动上升的态势,在2007年达到最高,2009年的增长率相对于2008年来看,是大幅度的下降,而2010年的增长率相对于2009年来看是大幅度的上涨,2012年GDP的增长率相对于2011年又是大幅度的下降。
二、1998——2012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1998——2012年财政支出增长率变化图图1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总体上来说,我国的财政支出是下降的。
仔细看来,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先是逐年下降,2003年的增长率最低,到2004年开始上升,并且在2008年达到最高,然后是波动下降,但是,增长率始终没有低于10%,这足以说明在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过程中,财政支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3Ch1三、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本⾝却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即所谓“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分配不公平和经济波动。
3.外部性:⽆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分配活动。
5.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活中所具有的职责与功能。
四、简答题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
3.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第⼆,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
第三,财政分配的⽬的是满⾜社会公共需要。
6.简述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段和机制。
(1)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确⽴财政收⽀占GDP的合理⽐重。
(2)优化财政⽀出结构,提⾼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税收政策、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和公债等⼿段,引导并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平外资和强化对外贸易,提⾼经济增长率。
(5)提⾼财政资源配置本⾝的效率。
7.财政参与国民收⼊分配的原因是什么?财政参与国民收⼊分配的原因有以下⼏点。
第⼀,⼀些稀缺的⾃然资源存在着垄断性,且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差异很⼤,由此形成了垄断性的极差收⼊。
财政有必要对之进⾏⼲预,防⽌某些企业谋取垄断利润⽽损害公共利益,并提取⼀部分垄断利润以实现收⼊的相对公平。
第⼆,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分配通常表现为经济公平,但往往损害社会公平。
市场分配机制强调收⼊分配应以各利益主体为社会供给的⽣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为依据。
现实⽣活中⼈们的劳动能⼒、财产占有量等⽅⾯存在着客观上的差别,因⽽,市场分配的结果必然会形成收⼊差距,导致社会不公平。
8.简述财政实现收⼊分配职能的⼿段和机制(1)规范⼯资制度(2)加强税收调节(3)完善转移⽀付制度五、论述题1.试论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学》习题集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单项选择题1 •从最终需要的角度考察,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A •私人个别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B •人类生存需要和人类发展需要C.生活需要和建设需要 D •政府需要和企业需要2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的基本职责A .政府B .企业C .市场D .社会团体3 •公共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A .非排他性和竞争性B.排他性和非竞争性C.排他性和竞争性 D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4 .准公共物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A. 排他性 B .分割性C.市场性D .社会性5.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特征,即其边际成本(),所以私人投资者不会自愿提供纯公共物品。
A. 大于零 B .等于零C.小于零D .无法确定6 .()是保证纯公共物品的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
A .收费B .税收C .罚款D .公债7 .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是()A .垄断B.外部效应C.收入分配不公 D .产品供不应求、判断题1 •社会的公共需要是是指全社会私人个别需要的数量集合。
2 •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和竞争性。
3 .市场可以满足人们的一切需要。
4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通过市场机制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5 •社会公共需要无法通过市场满足,必须由政府部门通过财政来满足。
6 •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也必须与之等价交换。
7 •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在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的时候,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8 •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9 •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
10 •公共物品的享用和私人物品一样也可以分割和量化。
11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指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
12 •经济学里所谓的“免费搭车”现象,是指消费者都不愿花钱购买公共物品,而是期望别人去购买,自己可以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