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18.50 KB
- 文档页数:9
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计量分析作者:陈雨柔单鸣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第19期[摘要] 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上1990-2010年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对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
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比如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税收收入、就业人数等。
经过一系列数据的比较分析,本文认为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的消费水平对我国财政收入有着显著影响。
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计量分析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9. 023[中图分类号] F81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9- 0038- 031 引言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财政收入是国家财政支出的前提,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也是政府正确处理各方面物质利益关系的重要方式。
一国的财政收入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入,是保证政府行使其公共职能、实施公共政策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财政收入的稳定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稳的保障。
因此,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很多学者曾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做过分析,但是根据文献资料可以发现:一是数据过于陈旧,不能及时反映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现状,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也日趋复杂,各因素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变化,所以仅以几年前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足以很好地解释现阶段我国财政收入变动情况;二是对影响财政收入的各个因素的定性分析较多,即使有数据的定量分析,也很有限,没有很强的说服力。
计量经济学方法在财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计量经济学是一个利用统计数据和数学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学科,已经成为分析和预测经济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
财政管理作为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面对着各种复杂的经济问题,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提高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计量经济学方法在财政管理中的应用展开阐述。
一、计量经济学方法在财政管理中的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涵盖生产、消费、投资等各个方面,其中财政管理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具体而言,计量经济学在财政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政策分析税收政策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分析税收政策的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过去税收政策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来探究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水平等指标的影响。
此外,也可以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研究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以及不同税收制度的比较。
2、政府支出分析政府支出是财政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政府支出的大小和结构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的影响。
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测算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不同领域的政府支出对经济的影响,有助于优化政府支出结构和调整政府支出规模。
3、债务管理债务管理是财政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分析债务对经济的影响和债务水平的可持续性,对于科学地制定债务策略和实现可持续债务很有帮助。
例如,可以通过计量回归来探究债务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而评估债务对经济的影响程度。
二、计量经济学方法在财政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案例1、税收政策分析案例:美国减税政策的效果2001年和2003年,美国政府分别推出了两轮减税政策。
为了评估这两轮减税政策的效果,利用差分回归的方法,研究者采用个人收入、就业和经济增长等因素构造衡量税收减免程度的指标,然后对指标的变化和经济指标进行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这两轮减税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效果很小,但对就业和个人收入有正向的影响,证明了减税政策可以促进消费和刺激经济。
中国财政政策的计量分析及优化策略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政策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些调整措施,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等。
那么这些政策对于经济的影响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计量分析的角度,对中国财政政策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中国财政政策的总体现状中国的财政政策由一系列政策组成,包括财政支出、税收、债务等,而这些政策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
具体来说,中国的财政支出越高,国家的公共设施建设等制度改革就会推进得更快。
同时,税收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企业的经营状况。
最后,债务的增加或减少更是关乎到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
2018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为29.4万亿元,其中基建投资达到了6.38万亿元。
同时,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中国还实施了数次减税政策。
例如2018年的增值税降低税率、社保费率下调等政策,为企业解决了一定困境。
但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国的财政政策也面临了一定的压力。
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随之而来的是政府负担的增加和债务的积累,短期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则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财政支出是财政政策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投资方向和资金规模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状况。
然而,财政支出的增加是否总是对经济有利呢?在短期内,一定程度的财政支出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比如,政府通过积极投资基础设施、扩大就业等方式来增加对经济的刺激,从而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但是,要注意到过度的财政支出对于经济长期发展并不利。
一次性的过度支出,不仅会导致政府的债务压力加大,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导致资本市场泡沫化等问题。
同时,财政支出的提供与国内经济的发展相关。
即,如何使用财政支出减少开支,节约成本,使纳税人得到更多福利,来达到持续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是财政政策优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税收政策的分析税收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需用到比较分析。
四川省财政投资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实的证分析作者:王瑶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3期摘要:根据内生增长模型,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存量,劳动投入,技术进步,Barro 将政府支出引入内生增长模型,本文根据Barro 的模型,将政府投资性支出引入经济增长AK模型中,分析了资本,劳动投入,技术进步,政府投资性支出对GDP增长的影响,运用经济计量的方法对四川省1987-2003年间的数据。
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为止,四川省政府投资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依然是正相关,总体而言表明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小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增长计量分析政府投资性支出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特点,财政支出中投资性支出对地域经济的作用或正或负,本文采用了87年到09年的四川省的数据,采用EVIEWS软件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影响四川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的各自的贡献,并据此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Barro将政府公共支出引入了经济增长分析建立了内生增长模型。
此处本文根据上诉立了一个分析框架,着重于四川省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关性分析此处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t = At LtαKtβGtγut; Yt 为t时期的产出量,Lt表示t时期的劳动投入量 Kt t时期资本投入量Gtt时期政府公共支中生产性支出量。
模型变换为lnYt =lnAt+αlnLt+βlnKt+γlnGt+εt待估计的参数为lnAt α β γ本文数据以1987~2009年间的数据为样本,文中劳动投入量以各年份就业人数作为指标,资本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进行测算。
公式为:Kt=It+(1-δ)Kt-1, Kt为t年资本存量,Kt-1为t-1期的资本存量,It表示第t年投资。
δ为折旧率,此处采用综合折旧率5%。
基期年的资本存量按照国际通用算法K0=I0/(g+δ),g为样本数据真实固定资本投资年平均增长率,计算可得取1987~2009年的值可得g=11.96%,K0取1987年数据。
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摘要本文着眼于我国1997-2010年这一时期,运用季度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动态关系,并结合协整方程研究财政支出增长对GDP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与GDP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财政支出的增长对GDP的拉动作用非常显著,财政支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增加1.19个百分点。
GDP对自身冲击的响应明显,对财政支出冲击的响应则呈现逐期递增趋势并在10期后即大概两年半后达到最大并趋向平稳。
财政支出对自身冲击的响应经过4期波动后递减,对GDP冲击的响应较弱且一直很平稳。
关键词财政支出GDP 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一、引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自1992年邓爷爷南巡后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形式在祖国大地被正式确立。
而我国的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得力干将在这之后到现在的将近二十年中可谓功勋卓著,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1993年施行的“双紧”政策经过3年治理调整成功地抑制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实现了“软着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国家开始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民经济开始高速高质量增长。
7年后的2005年,国家遏制经济过热的态势作出调整施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直到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为保持住经济的健康增长,国家再次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直到现在。
九八年以来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具有这样的特点:以增加国家财政支出为主,这一时期财政支出规模即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图1);没有实行凯恩斯扩张性财政政策理论中的减税政策,而积极增加财政收入,适度提高税收占GDP的比重,为政府保持可以统筹和灵活运用的较为宽松的财力,有利于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优化支出结构,增加的收入主要用于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公共需要。
这就是发展中增长中经济体的特色,这就是中国经济自己的道路。
本文着眼于1997-2010年这一时期,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反差分解分析两者对自身冲击及对方冲击的反应,并结合协整分析具体研究财政支出的增长对产出的拉动作用的显著程度,旨在解释这一时期的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图1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二、理论背景1、乘数论(1)政府支出乘数所谓政府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以△g表示政府支出变动,△y表示收入表动,k g表示政府支出乘数,则:此式中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政府支出乘数是和投资乘数相等的。
(2)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以kt 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则是小于1的量。
从表达式来看,政府支出乘数要远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它们都是通过各自的效应影响总收入(产出)的。
2、IS-LM模型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在开放式经济中,一国的国民收入用支出法表示为Y=C+I+G+NX,其中,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NX表示净出口。
政府支出G增加,总的国民收入就会相应增加。
在IS-LM模型中表示即为:当一国政府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IS曲线会向右上方移动。
在下图中(图2),IS曲线有最初的位置IS1移动到IS2,新的均衡点E2所决定的产出增加到Y2。
基于以上经济理论,财政支出的增加,尤其是在经济处于转轨阶段急需发展的经济体中,会再很大程度上拉动总产出的增加。
图2 IS-LM模型中IS曲线移动对总产出的影响三、实证分析1、数据选择和处理本文采用1997-2010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空间,选取财政支出、GDP作为代表财政支出水平和经济增长水平的变量。
数据在图中显示出很明显的相同趋势和季节波动(图3)。
经过X-12方法做季节调整,为降低数量级并消除异方差的影响使趋势线性化,再对数据做对数化处理。
图3 财政支出和GDP的季节波动2、平稳性检验V AR模型要求所要研究的变量要具有协整关系,要有协整关系则变量之间必须是同期单整,所以首先对财政支出、GDP的对数时间序列做单位根检验,这里使用的是ADF检验法,结果如下表1。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变量检验形式ADF检验值5%水平临界值结果lncz (0,0,4) 5.7635 -1.9474 不平稳dlncz (C,0,3)-6.4069 -2.9199 平稳lngdp (C,T,1)-2.2602 -3.4953 不平稳dlngdp (C,T,1)-11.8743 -3.4953 平稳注:表中检验形式(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项的阶数,加入滞后项是为了使残差项为白噪声,d表示一阶差分。
单位根检验的结果显示,财政支出和GDP取对数后的原序列表现不平稳,而经过一阶差分后在5%的水平上显著平稳。
即说明两者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协整检验。
3、协整检验本文使用Johansen多变量系统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多变量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
Johansen协整检验是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检验方法,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必须首先确定V AR模型的结构。
为了保持合理的自由度使模型参数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又要消除误差项的自相关,因此无约束V AR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通过对应的LR值、AIC值、SC值等确定,经检验表明无约束V AR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为2(检验过程见表3)。
本文利用Jon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来检验lncz和lngdp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协整关系检验结果HypothesizedNo. of CE(s) EigenvalueTraceStatisticMax-EigenStatistic0.05Critical ValueProb.**None * 0.385859 32.70912 26.32669 15.49471 0.0001 At most 1 * 0.111476 6.382436 6.382436 3.841466 0.0115表2的检验结果表明,lncz和ln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实际软件检验结果是存在两个协整向量。
也就是说,在样本区间内,国家财政支出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协整方程如下lngdp=0.0495+1.1927lncz(-10.8604)从协整方程可以看出GDP受财政支出变动影响显著,从长期反映出财政支出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将增长1.19个百分点,财政支出从长期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强劲。
这正解释了近年来国家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同样证实了处于经济增长和转型阶段的经济体,扩张型的财政政策是适合的有利的。
4、V AR模型的构建(1)V AR模型传统经济计量方法是一经济理论为基础来描述变量关系的模型,V AR(向量自回归)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模型,V AR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1980年西姆斯(C.A.Sims)将V AR模型引入到经济学中,推动了经济系统动态性分析的广泛应用。
西姆斯于今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最一般的VAR模型数学表达式为:11......t t t p t y y Hx --=++++εφφε t=1,2,3,….,T 其中t y 是k 维内生变量向量,t x 是d 维外生变量向量,p 是之后阶数,k*k 维矩阵1φ......p φ和k*d 维矩阵H 是待估计的参数矩阵。
t ε是随机扰动项,其同时刻的元素可以彼此相关,但是不能与自身滞后期和模型右边的变量相关。
模型(1)中内生变量有p 阶滞后,所以可称其为一个VAR (p )模型。
本文构造lngdp 与lncz 的无约束V AR 模型 即模型中不包含外生变量(如式(1))。
该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通过对应的LR 值、AIC 值、SC 值等确定,经检验表明无约束V AR 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为2(见表3),且被估计的V AR 模型的所有根的模都小于1并位于单位圆内,所以V AR (2)模型是稳定的。
LagLogL LR FPE AIC SC HQ 04.358961 NA 0.003136 -0.089017 -0.014667 -0.060426 1197.0399 363.5489 2.54e-06 -7.209052 -6.986000 -7.123277 2206.0782 16.37126 * 2.10e-06 * -7.399176 * -7.027423 * -7.256218 * 3 206.4728 0.684938 2.41e-06-7.263123 -6.742668 -7.062981 *表示各准则确定出的最佳滞后阶数尽管在模型中有几个变量系数不是很显著,但2个方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分别为:0.9993和0.9816,方程的整体拟合度相对较高,可以认为模型是理想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模型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2)Granger 因果检验Granger (1969)解决了x 是否引起y 的问题,主要看现在的y 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过去的x 解释,加入x 的滞后值是否使解释程度提高。
Granger 因果检验实质上是检验一个变量的滞后变量是否可以引入到其他方程中。
一个变量如果受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则称他们具有Granger 因果关系。
基于V AR (2)模型检验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有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原假设 统计量 自由度P 值 lngdp 不是lncz 的granger 原因 6.3494 20.0418 lncz 不是lngdp 的granger 原因 3.49282 0.1744 检验结果显示,lngdp 与lncz 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 因果关系。
即lngdp 是lncz 的granger 原因,而lncz 不是lngdp 的granger 原因。
说明财政支出要受到经济增长的滞后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
可经济增长受到财政支出的滞后影响却不明显,这一点与现实情况相左。
(3)脉冲响应分析在V AR模型中,往往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何,而是分析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者说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这种分析方法即为脉冲响应函数法,本文利用cholesky分解的脉冲转换形式,给各变量一个正的冲击得到关于财政收入和GDP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在下列各图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这里选择滞后10期(单位:季度),纵轴表示响应变量的响应波动,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