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指标对照表,人手一份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3
简明常用血流动力学参数意义对照表1. LSI 左心搏指数2. RSI 右心搏指数3. LCI 左心排指数4. RCI 右心排指数以上四个指数代表心脏的功能指数,其中左心排指数最重要,等同于心脏指数(CI),一般来说,CI<1.5=预后极差;1.5—2.0= 心源性休克;2.0—2.2=前向性心功能不全。
5. CWT 心脏总功率:反映心脏的负荷,一般运动时,功率会增大,如果正常情况总功率偏大,则代表心脏负荷偏大;偏小则视情况而定,有身体强健者,心脏功率不必很大,但器质性偏小,则有可能造成供血不足,头晕眼花等等。
6. LWE 左心室有效功率7. LTPF 左心室总泵力8. LWT 左心室功率9. LEWK 左心室机械效率10. JP 左心室喷血压力:该指数与血压有关,如果该指数偏大,则需要小心高血压了。
11. VP 左心室有效泵力12. EF 喷血分数:非常重要的指标,EF值长期偏小,则有很大可能性是心衰。
13. AWK 动脉机械效率14. EPE 射流压力15. LCRI 左室等容指数16. RCRI 右室等容指数15/16两个参数代表心脏的容血量,其意义不如有效循环容量重要。
17. LVDV 左室舒张末血量18. LVDP 左室舒末期压力19. CR 左室喷血阻抗20. PDM 平均舒张压:高血压的判断指标之一21. PSM 平均收缩压:高血压的判断指标之一22. PPM 平均脉压:高血压的判断指标之一23. MAP 平均动脉压:高血压的判断指标之一24. HR 心率25. CVPS 中心静脉收缩压26. CVPM 中心静脉平均压:非常重要的指标严重升高:1.静脉充盈过量(循环超负荷)2.静脉充血(心脏压塞、PEEP右心衰、左心衰晚期)3.左向右分流,严重二尖瓣狭窄右室收缩力下降4.肺血管壁阻力增高(肺水肿、COPD)严重降低:容量不足、血管过度扩张27. PAWPS 肺毛收缩压28. PAWPM 肺毛平均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抽烟过量或者感冒或肺部病变可能导致该值不正常。
主动脉硬化指标范围
主动脉硬化是指主动脉壁变硬和增厚,弹性减退。
常见的主动脉硬化指标包括以下几种:
1. 峰值舒张压(Peak Diastolic Pressure):正常范围为70-100 mmHg。
2. 舒张期压力指数(Diastolic Pressure Index,DPI):正常范围为0.75-0.85。
DPI是舒张末压力与收缩期压力之比,用于评估主动脉硬化程度。
3. 主动脉波动(Arterial Pulse Wave):正常范围为0.06-0.10 Hz。
主动脉波动是指主动脉收缩与舒张之间的压力变化,其频率低于此范围可能表示主动脉硬化。
4. 脉搏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正常范围为4-12 m/s。
PWV是指脉搏从主动脉的一处传至另一处所需的时间,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主动脉硬化的指标。
5. 主动脉弹性指数(Arterial Compliance Index,ACI):正常范围为0.7-1.0 mm^2/mmHg。
ACI是主动脉容积与主动脉舒张末压力之比,用于评估主动脉的弹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可能会因个体差异、性别、年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动脉硬化的常见分类介绍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血管壁的脂质沉积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和硬化。
动脉硬化的分类主要根据不同的动脉受累部位、病变形态和临床表现进行划分。
本文将对动脉硬化的常见分类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一、动脉硬化的部位分类动脉硬化可根据病变部位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 冠状动脉硬化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肌的主要血管,冠状动脉硬化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壁发生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
冠状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2. 颈动脉硬化颈动脉是供应大脑血液的主要动脉之一,颈动脉硬化是指颈动脉血管壁发生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
颈动脉硬化可导致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和脑出血。
3. 主动脉硬化主动脉是人体最大的动脉,主动脉硬化是指主动脉血管壁发生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
主动脉硬化可导致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夹层。
二、动脉硬化的形态分类动脉硬化可根据病变形态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 斑块型动脉硬化斑块型动脉硬化是指动脉血管壁发生脂质斑块形成,斑块中心为脂质核心,周围由纤维组织包绕。
斑块型动脉硬化是动脉狭窄和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2. 钙化型动脉硬化钙化型动脉硬化是指动脉血管壁发生钙盐沉积,形成钙化斑块。
钙化型动脉硬化通常与年龄增长和长期高血压有关。
3. 弥漫型动脉硬化弥漫型动脉硬化是指动脉血管壁均匀地发生脂质沉积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血管硬化和管腔狭窄。
弥漫型动脉硬化常见于糖尿病患者。
三、动脉硬化的临床分类动脉硬化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 稳定型动脉硬化稳定型动脉硬化是指动脉斑块稳定不易破裂引起血栓形成,临床表现相对较轻。
稳定型动脉硬化主要表现为心绞痛、间歇性跛行等。
2. 不稳定型动脉硬化不稳定型动脉硬化是指动脉斑块易破裂引起血栓形成,临床表现较严重。
不稳定型动脉硬化可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后果。
3. 黄斑动脉硬化黄斑动脉硬化是指视网膜黄斑区供血的动脉发生硬化和狭窄。
动脉硬化报告解读方法一、两种报告模式标准模式报告 患者模式报告 二、标准模式报告1、患者信息:看患者信息是否正确。
BMI :肥胖指数 正常范围为:18.5~24.9 2、波形图:⑴、波形图是否异常(包括心电、心音、四肢波形图)可能是因为紧张,身体移动或是手臂由床上落下所导致,提醒受测者在检查时勿移动身体并且不要说话,再重测一次,如果是受测者无意识的移动身体部位,请操作员帮忙轻压此处受检者信息波形图受检者信息四肢血压baPWV/年龄图baPWV 测量值baPWV 结论ABI 图示ABI 测量值ABI 结论生活干预评估图测量值:baPWV、ABI 、四肢血压脉搏变化图综合评价心血管疾病综合结论⑵、波形图切线图中红线所标为一组,查看波形图切线是否存在三组或三组以上,如没有,则重做。
对于心率不齐的受检者,该设备有滤波功能,设定了多个脉搏波起始点条件,仪器采集正确的脉搏波信息,从而达到测量目的。
⑶、%MAP、UT脉波形信息的定量化:%MAP、UT是PVR波形定量化参数,分析仅限下肢%MAP<45% 正常UT<180ms 正常3、脉搏变化图⑴、脉搏波振幅正常情况下,脉搏波振幅应达到振幅柱的1/2,如未达到1/2处:①、误操作重绑袖带重测!②、受检者本身可能存在问题。
⑵、山形图正常情况下,左右山形图应该相似,并且变化有规律,如山形图参差不齐:①、误操作重绑袖带重测!②、受检者本身可能存在问题。
⑶、骤升点正常情况下,骤升点应在同一直线上,如没有骤升点或骤升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有偏差,重测!脉搏波振幅山形图骤升点同步线外框⑷、同步线同步线是否存在,如没有同步线,重测!⑸、外框外框发粗发黑,则存在测量不准(重做)或受测者本身有问题。
* 在确定前面几项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再看ABI、四肢血压、baPWV4、测量数值⑴、ABI:踝臂指数,仅针对于下肢血管是否存在狭窄或阻塞做出评估。
①、0.9<ABI<1.4A、正常B、0.9<ABI<1 经过测量运动负荷ABI后a 依旧0.9<ABI<1 正常b ABI<0.9 无明显症状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定期复查有明显症状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结论某侧下肢存在狭窄或阻塞,建议到相关科室做进一步检查治疗,定期复查②、ABI<0.9 无明显症状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定期复查有明显症状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结论某侧下肢存在狭窄或阻塞,建议到相关科室做进一步检查治疗,定期复查③、A BI>1.4动脉中膜钙化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⑵、上肢左右收缩压值,上肢锁骨下动脉血管是否存在狭窄或阻塞①、判定:当上肢左右收缩压之差大于15mmHg,则可判断收缩压较低的一侧存在狭窄或阻塞<15mmHg 正常②、结论:无明显症状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定期复查>15mmHg有明显症状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定期复查结论某侧上肢存在狭窄或阻塞,建议到相关科室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动脉血管硬化指数计算方法咱就说这动脉血管硬化指数啊,那可真是个重要的玩意儿!你想想,血管就好比咱身体里的公路,要是这公路硬化了,那还能通畅吗?那不得出大问题呀!要计算动脉血管硬化指数呢,首先得知道一些关键的数据。
就好像你要做一道菜,得先准备好食材一样。
这其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指标,一个是收缩压,一个是舒张压。
收缩压就像是你跑步冲刺的时候心跳的那种紧迫感,舒张压呢,就像是你跑完步慢慢平复下来的那种感觉。
然后呢,咱们把收缩压减去舒张压,得到一个差值。
这差值可别小瞧了,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计算动脉血管硬化指数的大门。
接下来,再用这个差值除以舒张压。
嘿,这就有点像做数学题啦,一步一步来。
举个例子吧,假如收缩压是 150,舒张压是 90,那差值就是 150 减90 等于 60 呀,然后 60 除以 90,大概就是 0.67 左右。
这就是初步算出的一个数值啦。
但这还没完事儿呢!这只是一个初步的结果。
就像盖房子,这才刚搭起个架子。
接下来,还得结合其他的因素来综合判断。
比如说,你的年龄、生活习惯、有没有其他疾病等等。
你说,这动脉血管硬化指数是不是很神奇?它就像一个隐藏在我们身体里的密码,等着我们去解开。
要是我们能早点知道这个密码,就能早点采取措施,保护我们的血管,让它们一直保持通畅,那身体不就健健康康的嘛!你想想看,如果血管硬化了,那血液流起来得多费劲啊,就好像水管里长满了水垢一样。
那心脏得费多大的劲儿才能把血送出去啊!这心脏要是累坏了,那可不得了啦!所以啊,大家可得重视这个动脉血管硬化指数。
平时多注意自己的身体,该体检就体检,别嫌麻烦。
该运动就运动,别偷懒。
该注意饮食就注意饮食,别贪吃那些不健康的东西。
咱可不能等血管出了问题才后悔呀!那时候可就晚啦!咱得提前做好预防,让我们的血管一直都年轻有活力,这样我们才能活得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咱可不能对自己的身体马虎呀!。
动脉硬化检测解读
对值衡量动脉僵硬。
2、PWV(功能)不影响ABI,但ABI(结构)影响PWV
3、PWV偏低3因素①硝酸酯②心功能↓③血管阻塞
【知识点】
1、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弹力细胞)——变成“成纤维细胞”,增加血管厚度、硬度,失去收缩功能
2、肾脏病:血管硬化的基础上发生钙化(血管上长石头)——血管弹性更差,血管失去弹性的最大危害就是形成高血压
3、动脉硬化:从脂质点至动脉粥样斑块,每一步改变大约需要10年
【动脉硬化放缓指南】
1、有氧运动
2、充足睡眠(熬夜会导致体内过多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收缩,血流缓慢)
3、低胆固醇饮食
4、避免情绪激动(SNS↑)
5、药物
【30秒测出血管弹性】
手紧握30秒,放开,20秒才恢复,提示动脉硬化
【聚焦高血压报道:重要发现】
尽管降低SBP/DBP是降压治疗的重要目标(降压是硬道理),但其重要性要次于减少动脉僵
硬度和脉搏波反射,以及随后带来的心血管事件减少这一目标。
减少动脉僵硬度和脉搏波反射最有效的药物是A+C(效果高于A+其它类)
脉搏波反射的改变是由远端动脉和小动脉床产生。
血流参数正常值表
各年龄组颈动脉血流参数
注:与20~39岁组比较:*P<0.05,#P<O.001。
不同年龄、性别颈动脉内径(mm)、内膜-中层厚度(mm)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流速之比
注:CCAD:总动脉内径 ECAD:颈外动脉内径 ICAD:颈内动脉内
径 VAD:椎动脉内径
IMT: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BIMT: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 ICA/CCA: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流速之比年龄组间(与20-30岁组)对比,性别间(与女性)对比*P<0.05 #P<0.001
正常下肢动脉血流参数
153例正常上肢各节段动脉参数
60例正常下肢动脉各节段参数值
中国人不同年龄成人脑底动脉血流的正常参考值
各年龄组肾动脉内径和血流参数值
各年龄组肾内各级动脉血流参数值
正常肾动脉多普勒频谱测量参数为:Vs(主肾动脉及其分支)=0.6-1.4m/s(<1.8m/s);
RI=0.56—0.7;PI=0.7-0.14;肾动脉Vs/腹主动脉Vs≤3.5;Ac=(11±8)m/s时;TAC<0.07s。
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正常值第7卷第2期1992年6月半.彬,J./医用生物力学JOURNALOFAPPLIEDBIOMECHANICSSo四({1V o1.7No.2June.1992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正常值李惜惜丁光宏杨菊华柳兆荣皇盟I/互桂清一(复旦大学生特力学许究室)(上海长嗨医院)Rl[till1]脑血管丧病与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异有很密切的联系,拴测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对于脑血管疾病的研完和临床诊断咀理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价都是有重要意爻的.本文培出正常人(235,女152)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所得的血液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颈动脉血流速和血流量减小,脑血管弹性逐渐变硬以及脑血管床阻力将增大.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和脑出血等)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是人类严重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不但死亡率高,而且即便生存,也往往伴髓着瘫痪和失语等严重的后遗症.因此,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I,”.脑血管动力学参数(如脑血管顺应性和脑血管阻力等)是反映脑血管动力学状奋的指标,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脑血管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有很密切静关系,因而检测脑血管动力学参数对于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变化研究,临床诊断哥l1治疗,治疗措施的选择以及疗效的判断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复旦大学生物力学研究室经过多年的研究,通过对脑血管动力学的分析,建立了能较真实反映脑血管动力学状态的脑血管分析模型,提出一种通过无创伤检铡颈总动脉脉搏波计算脑血管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并研制成功相应的结构较简单,使用方便的脑血管动力学参数无剖伤检测分析仪器】.五年多来在长海医院神经科的配合和协作下,先后对一万多例各种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及其他疾病患者进行了检测和分析,临床效果显着,深受医生和病人的欢迎.实践表明,这一检测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脑血管疾病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的客观判断,某些治疗肫i血管疾病药物的疗效评价和合理筛选,以及脑血管的生理和病理学研究等,对人民的健康保健和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本检测方法能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并能成为医院,诊所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有力手段,我们首先对不同年龄组的健康人群进行系统的脑血管动力学参数检测,从而在国内首次确定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我国健康人的脑血管动力学参数的正常值范围.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进一步分析和讨论若干种常见脑血管疾病【起相应脑血管动力学参数可能偏离正常值的情况,为脯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定量和客观的指标.确定我国正常人脑血管动力学参数正常值范围是一项重要而又十分艰巨和不断深化的医用生物力学第7卷研究任务.本文给出的只是上海地区正常人脑血管动力学参数的正常值范于同一年龄组正常人,左右两侧的脑血管参数却没有显着性差异.这使我们在统计正常值时可以不必区分左右侧,而且将每一正常人的左右两蜘同时选作样本数加以统计.运动学参数的正常值反映血管状悉的运动学参数包括颈动脉血流监(包括最大血流Q,平均血流量Q…,照小流量QⅢ』),血流速(包括最大流速V…,平均流速V—n,最小流速Vn)以及颈动脉直径(包括平均直径D和管径脉动值dD)尊.由于颈动脉是脑血管的入13端,因此这些运动学参数不但与颈动脉的状态有关,而且还能一定程度地反映脑血管的供血情况第2期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正常值65我们对所筛选的正常人进行脑血管参数检测,并将所检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正常人的运动学参数的正常值范周(见表2). 表2脑血管运动学参数的正常值范围(均值±标堆差)性别年酐组”gmea~tVmaxTroikaqmeaJlQ…Qmi~tDdDZ0以下25.5671.7013.611[1.8632.085.177.390.83±4.75±12.20士3.21±1.66士5.08±0.84士0.57±0.182O一2923.9665.86l3.勰10.40∞.{;l5.227.450.71士3.40±10.11±2.42±1.54士5.07±0.97±0.56±0.1730—3922.3Z53.73lZ.58l0.5726.095.447.8O0.57士3.90±11.70±2.271.7I±3.95±0.950.67士0.12男40?4922.3350.63l2.∞10.如24.445.637.710.45±4.15±9.28±2~94±2.26±4.814-1.41±O.624-0.1i50.5920.8644.20l1.599.802i.495.197.8i0.39士4.254-9.80±2.83±1.33±3.23±1.03±0.7.t4-0.1l60.18.0837.319.879.1819.714.798.170.38±3.31±6.75±2.50±i.64±3.61±I.23±0.73士0.1lZ0以下26.1066.77l3.759.9826.284.806.990.673.72±9.75±2.55±1.46±4.11±0.93±0.44±0.IZ20’2923.8358.44l3.659.5724.355..27.2l0.63±4.459.11±2.65±1.41±3.58-20.74±0.40士0.1330—3924.4851.8113.48l0.1422.345.357.270.496±3.1i±8.05±2.64±1.30士3.680.854-0.40±0.112.女40’4923.0346.44l3.209.8520.225.始7.400.39±4.i2±8.194-Z.52±1.65士3.7Z±1.O0±0.56±0.1050-5921.4341.42l2.299.57l9.095.277.590.36±4.047.83±2.57±1.504-3.52±0.94±0.62±0.1060—69l9.7637.[11l0.939.33l7.744.907.830.33±4.i7当6.9i±Z.69±1.374-2.63±1.[15±0.74±0.07?速度(Vmtan,Vmax,”graiJa)单位为cm?S-J,流量’Qmn,Qmax,qmh1)单位为cm,?$-1,管往(D,dD)单位为脚m.从表中所列数据,我ffj可以清楚看到t(1)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量Q~和最小血流量Q对于各个年龄组正常人差异不大…Q.基本上维持在lOml/s左右,而Q差不多维持在5mI/s附近.这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大脑的供血量差别不大但是,颈总动脉的最大血流量Q…却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各年龄组之间几乎都有显着性的藏小(P<0.O1).而且老年男性组(60~69岁)与青年男性组(20岁以下)相比,最大血流量藏小了386,同样老年女性组(60~69岁)与青年女性组(20岁以下)相比,晟大血流量也减小了325%(2)随着年龄的增大,颈总动脉的平均流速,最大流速和最小流速都呈递减的趋势.但是,各自递减的程度不,其中最大流速V随年龄的增大递减最为明显,各相邻年龄组之间均有显着性差异(P<O.01).老年男性及老年女性(均为60~69岁)的最大流速V…分别比青年男性及青年女胜(均为20岁以下)减少480及44.6%.但是,平均流速V—和最小流速V随年龄的增大而递减就比较缓慢.例如男性60~69岁年龄组与20岁66医用生物力学卷7卷以下年龄组比之…V和V…分别减小29.3和27.5;女性60~69岁年龄组与2O岁以下年龄组比之,V~和V分别减小24.3和20.5.(3)随着年龄的增大,正常人颈总动脉的血流量及血流速毖的脉动程度(即Q~-Qi圾V~-V1)将越来越小.例如,将60~69岁年龄组与20岁以下年龄组的流量脉动值及速度脉动值相比,男性分别减dx52.8及4.4.6%,女性分别减小50.8及40.2%.(4)尽管各年龄组间的颈动脉直径无显着性差异,但却呈现了随年龄增大而稍有增大的趋势.从统计结果看,大部分正常人的颈动脉直径在7.0~8.0mm之间.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大,各年龄组之间颈动脉直径的脉动量dD将明显减小(P<0.01).男性和女性的60—69岁年龄组的dD将比2O岁以下年龄组的dD减小一倍以上.动力学参数的正常值.由于脑血管的动力学状况无法直接检洲,因此,我们通过建立脑血管的血液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对其入口端一颈总动脉血流信息的分析米间接测定反映脑血管动力学状况的脑血管动力学参数,包括脑血管阻力R.脑血管特性阻抗zc以及脑血管顺应性(包括零压顺应性co,收缩压顺皿性cs和舒张压顺应性Cd).还有一个反映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参数~颈动脉弹性模量E等.表3给出了各年龄组正常人的正常值(平均值±标准差).表3脑血管动力学参数的正常值范围(均值±标;隹差)?20以下113.470.095.31203610940.17740.05640.08110.06862.374-l2.6±8.2±1O.0±2240±456±0.0678±0.0243±0.0286±0.0269±O.66 20—29I10.874.291.01197911660.1596O.0534O.07600.06432.66±l0.3±7.0±7.9±1982±361±0.0456±0.0176±0.0220±0.0202±0.81 30—39112.275.693.71213515990.13270.04340.C6210.051,83.474-6.7±4.8±5.4±1789±46O=0.0332±0.0118±0.0150±0.0135±0.99男4O一49111.074.892.2J228I17590.13190.0,:1380.∞230.08234.34±9.9±6.7±8.1±2145±436=0.0378±0.0139±0.0178i0.0159士1.3750-59112.775.693.41305519640.12140.03980.05700.04775.11±11.8±8.7=10.0±2181±451±0.03014-0.O1174-O.0139±0.012g±1.63 6O一69118.978.597.11423122380412480.03470.OS】60.04276.08 ±】1.3=7.6±9.22598±585±0.o822±0.01C0±0.0128±0.Bl13±1.720以下1胛.872.669.51224412570.13040.045O0.0丘O.05342.5O ±l0.6±6.4±8.0±1180±3780.0436±0.0163±0.0203±0.0186±0.70 20—29lOO.969.284.71191712620.131S0.O4820.06580.05632.柏±8.6±6.3=7.6±1458±270±0.0362±O.0149±O.0186±O.0170±0.53 30—39105.670.988.2l1s4117710.11310.03960.05560.04683.35±9.1±6.5±7.2±1735±537±0.0314±0.0124,±0.0156±0.01,40±1.i3女40?49114.576.994.71322120990.109S0.03530.05060.04244.89±lO.7±8.5±9.1±2428±570±0.0335±0.0l17±0.0147±0.0131±1.395O-59114.676.494.21345023160.如860.03480.05050.04225.63±12.5±9.0±lO.2±2221±522±0.0284±0.0100±0.0129±0.0116±1.S2 60.69119.780.397.81433223630.11400.03540.05070.04306.32±13.9±6.8±8.9士2370±692±O.0456±0.0172±0.0197±0.0185±1.93,袁中各参数柏单位是;P(m血Hg),R(dy~?s/cr~S),Zc(d)n?s/cm~),Co,Cd,Cm和Cs(m1/mmHg)’E(dyn/em)’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正常人脑血管动力学参数随年龄的变化趋势l(1)颈动脉弹性模量E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特剐是太子30岁以后,各年龄组之间均第2期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正常债有显着性差异,如图t所示,以男性为例,说明相应的颈动脉弹性显着变差.(2)脯血管特性阻抗Zc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大,尤其是在大于30岁以后,更有显着性的增大,图2给出男性各年龄组的脯血管特阻抗zc随年龄的变化情况,这表明脑血管弹性随年龄增大将变得越硬.年静图l颈动脉弹性模量E随年龄的变化—6d0480墨32016O年*图2脑血管特性阻抗z.随年龄的变化(3)腩血管顺应性c(包括,cd,C.n和C;)基本上随年龄的增大而藏小.图3给出男性各年龄组的零压顺应性C随年龄的变化情况,这也与脑血管弹性随年龄增大而变硬的事实一致.D拍f.a..60∞q-特图0脑血管零压-Ⅲ应性c口随年龄的变化(4)脑血管阻力R随年龄增大呈现增大趋势,4O岁之后有鞍明显的增大,见图4(以男性为例).年昔图4脑血管阻力R随年龄的变化特别男性在大于5’0~59岁,女性在大于讨论前面给出的脑血符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将反映如下四类脑血管功能状态的指标l(1)反映脑血管供血状态的指标一颈总动脉血流速(包括最小流速V,平均流速v和最大流速v)和血流量(包括最小流量Q一,平均流量Qmn和最大流量Q—z),其中最小流速v…及最小流量;分别表示舒张期末的流速及流量,有其特殊的生理,病理学意义.(2)反映脑血管弹性特性的指标——脑血管特性阻抗zG和顺应性c(包括对应于零压,舒张压,平均压和收缩压的顺应性c.,C,c.和).这是两个表征脑血管硬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特性阻抗越大,或顺应性越小,将说明脑血管越硬,一嵫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上一.~~Ⅲ.一一~一『+∞DH∞H医用生物力学第7卷(3)反映脑血管床阻力状态旧指标——脑血管阻力R.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襄征脑血管床阻力大小的动力学指标,腑血管梗塞,栓塞,狭窄等都将使阻力增大”:.(4)反映颈总动脉状态的指标——弹性模量E和管径D及管径脉动量dD.其中管径D和(iD主要反映颈总动脉的几何特性,虽然在相同压力下,dD越大,反映动脉的可扩张度也越大,但对于不同握力情况下就难以比较了.弹性横量E则是一个较好反映颈总动脉弹性特性的指标,弹性模量E越大说明对应的动脉越硬】.通过正常人脑血管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分析和比较,可看出,随年龄的增大,脑血管供血量减小(特别是最大流量和最大流速减小尤为显着),脑血管床阻力增大,以及脑血管变硬(特别是大于30岁以后,变化更为显着),所有这些都与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脯血管变异的生理特性相一致[I,.参考文献i.甄正中.脑循环与桩床.上商l上海辩学出版杜,l9∞.2.王维亮.实厢脑血管崭内科.湖北{湖北科学拄术出版社,l∞63.梆兆荣,等.甩甄动脉昧搏波检测瞄血管功力学参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待发表)4.上海华山匪院,仁井医院,瑞盘幕院,等.卖用神经病学.上海t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5.柳兆荣,李惜惜.弹性腔理论翌在心血管系统分析中的应甩.科学出版社,1987.6.Nieh6lsWW,aI.McdonaldsBloodFiHospita1) Thereisacloserelationbetweenthecerebrallesionsandthealterationof cerebrovascularhemodynamicpmeameters(CVHP).ThemeasuringofCV HPvaluesissignificantfortheinvestigationandeli.icaldiagnosisofcerebralleisions andevalutionoftreatmentefficiency.ThenormalrangecfCVH:Pinnormalhumansubjects(inwhich,male235, female152)werepresentedinthisPapertThehemodynamieresultstoldusthat, withmcreasingagecarotidbloodvelocityandflowdecreased,cerebralarterieswereproeffessive]yst~fenandresistanceineerebr0vasc~Ja$bedwe$’eincre asing.。
请问动脉硬化分几级?请问动脉硬化分几级,什么叫三级动
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合理简称。
因为视网膜动脉是正常状态下唯一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所以根据视网膜动脉的状态改变来对动脉粥样硬化分级。
常以下列方法进行记录:
第一级视网膜动脉痉挛期.根据视网膜动脉痉挛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①轻度痉挛动静脉的比例在正常与1∶2之间。
②中度痉挛动静脉的比例在1∶2与1∶3之间。
③重度痉挛动静脉的比例为1∶3或大于1∶3。
第二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期。
根据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分为三种类型:
①轻度硬化动脉中央反射增强,但尚不到铜丝样程度,同时可见在动静脉交叉处,静脉在动脉下面,其动脉两侧的静脉稍有变窄或隐匿现象,在交叉处静脉有移位或与动脉呈弯曲角度。
②中度硬化动脉中央反射极期增强呈铜丝状,交叉处的静脉变窄,呈梭形,几近中断。
③重度硬化动脉呈银丝状,交叉处静脉完全与动脉分
离,且其远端膨隆扩张,呈肿瘤状。
第三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期。
除第二级变化外,主要的变化是视乳头水肿。
第三级很严重的,相当于恶性高血压,预后差,平均存活期2~3年。
动脉硬度指标参考值
动脉硬度指标参考值是指用于评估动脉硬度的各种参数的正常范围。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老化或其他血管疾病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脉硬度指标参考值:
1.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正常参考值通常为<10 m/s。
PWV 越高,动脉硬度越高,可能提示血管壁僵硬、弹性下降,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2. 血管阻力指数(RI):正常参考值通常为0.50-0.80。
RI 越高,动脉硬度越高,可能提示血管壁弹性下降,与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3. 血管扩张能力(FMD):正常参考值通常为>5%。
FMD 越低,动脉硬度越高,可能提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4.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正常参考值通常为<1.0 mm。
IMT 越厚,动脉硬度越高,可能提示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仅是参考值,具体评估需要结合个体情况、其他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的诊断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等措施有助于维护血管健康,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
动脉硬化指标对照表,人手一份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
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较女性多。
预防动脉硬化建议定期体检。
那么,筛查动脉硬化检查有哪些项目?
检查项目
血脂
检查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
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G),血脂浓度与心脑血管疾病
关系密切,此检查有助于诊断动脉硬化症,冠心病及肾病综
合症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