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例糖尿病足截趾术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一、疾病概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糖尿病足截趾术是在糖尿病足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截趾术后患者需要精心的护理,以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 糖尿病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可导致神经损伤,使患者足部感觉减退或丧失,容易受伤而不自知。
- 糖尿病血管病变: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下肢血管狭窄、闭塞,影响足部血液循环,使足部组织缺血缺氧,容易发生溃疡和感染。
- 感染:足部溃疡一旦发生,容易被细菌感染,加重病情。
- 外伤:足部受到外伤,如磨损、烫伤、刺伤等,容易引发糖尿病足。
2. 发病机制- 高血糖导致神经和血管病变,使足部组织的防御能力下降。
- 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减退,患者容易受伤而不自知。
- 血管病变使足部血液循环不良,组织缺血缺氧,伤口愈合困难。
- 感染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三、临床表现1. 足部感觉异常:患者可出现足部麻木、刺痛、灼热感等感觉异常。
2. 足部溃疡:早期表现为足部皮肤破损、水疱等,逐渐发展为溃疡,溃疡可深达骨骼。
3. 足部感染:溃疡处可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感染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4. 足部畸形:长期糖尿病可导致足部关节变形,如爪状趾、锤状趾等。
四、治疗要点1. 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
患者应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
2. 抗感染治疗:根据溃疡处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3. 局部伤口处理: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清洁,促进伤口愈合。
对于严重的溃疡,可能需要进行清创手术。
4. 改善血液循环:可使用扩张血管的药物、高压氧治疗等方法改善足部血液循环。
5. 营养支持: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老年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发生的有效护理方法。
方法:对47例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控制糖尿病、足部护理等护理措施。
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2~10周,33例痊愈,10例好转,4例无效。
结论: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严格控制糖尿病,注意足部的护理,综合医医护。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43资料与方法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足部感染、溃疡和坏疽,我院2004年~2008年收治老年糖尿病足患者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60~78岁,平均65岁;糖尿病病程8~25年;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43例。
入院时空腹血糖7.8~20.2μmmol/l,平均16.3±5.3μmmol/l。
起病诱因为不坚持服药、外伤合并感染、长期吸烟、被鞋摩擦伤、足癣等。
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2~10周,33例痊愈,10例好转,4例无效。
健康教育:糖尿病是需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必须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
入院后要向患者宣教糖尿病基本知识,讲解糖尿病足的危害性以及防治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配合医护进行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以提高其对糖尿病治疗和病情监测的顺从性;要了解病人饮食情况,讲解饮食治疗对于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性,帮助病人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让病人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注意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尽一切可能来避免足部的损伤,如选用合适的、干燥、清洁鞋袜,每晚温水洗脚并检查足部,走路不可过久,正确修剪趾甲、胼胝,如发现双足感染或损伤要及时诊治等等。
进行健康教育时要仔细讲解,反复强调,因为患者年龄较大,反应慢。
对自理能力差的患者,还应争取患者家庭的有力支持。
心理护理:糖尿病病程长、难治愈、并发症多、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
要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情绪状态、性格特点,充分理解患者的处境和情绪状态,加强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的护理论文篇一:糖尿病足护理论文糖尿病足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的早期预防与干预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降低因糖尿病足部溃疡,坏死导致截肢的有效性。
方法:对11例糖尿病足患者均采用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局部治疗,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治疗,饮食治疗,健康教育等。
结果:治愈率高,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复发率降低。
结论:指导患者做好自我足部护理,减少和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1]。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1 生活护理指导1.1 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软皮的皮鞋、运动鞋是[2]最理想的,鞋型应尽可能选择方头,要保证鞋与足相比较宽且有一定的抗击外力的作用。
不要穿高跟、尖头、硬皮以及塑料的鞋子。
要常常检查鞋内部可能存在的异物,选择的袜子要既透气又吸汗(全棉之类),不要穿有补丁的棉袜和鞋子,以免受力不均,影响血液循环,并且要求常常换洗。
1.2 正确的洗脚和保护脚为保护足部卫生,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洗脚。
洗脚前最好用手或温度计测量水温,因为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神经病变,所以对温度的感觉能力下降。
温度一般为40°c 左右为宜。
可一边泡脚一边加入温水,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20分钟为宜。
洗完脚要用软毛巾将脚擦干。
秋冬季节足部宜干裂时可使用适量润肤霜。
冬季禁忌用热水袋取暖,不能用烘烤器直接贴患者足部,以防烫伤和水泡发生。
每日进行足部检查,若有皮肤皲裂湿冷,肤色变化,感觉缺失,或局部红肿热痛等,都可能提示已经发生足部病变,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2 饮食护理2.1 正确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
让患者参与治疗使患者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定时、定量,吃低盐低脂,低蛋白,营养丰富宜消化食物,饥饿时可增加一些含糖量低的水果蔬菜如:西红柿,黄瓜等。
2.2 合理用药物有效控制血糖: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与血糖密切相关。
持续过高的血糖导致患者发生血管及周围神经病变,是导致急慢性并发症和糖尿病足的主要根源。
糖尿病足中医治疗及护理体会【关键词】糖尿病足;中医治疗;护理体会糖尿病足是指因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失去活力,并合并感染的足,以老年人多见,是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致残率高。
我国糖尿病患者4000-6000万人,而10%以上的患者最终要成为糖尿病足患者,其主要损伤经络、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使患者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性疼痛,严重者皮肤破溃、干枯、变黑,甚至出现足部坏疽而导致截肢致残。
数据表明:约15%的糖尿病足患者会发生足溃疡或坏疽,国内糖尿病足的截肢率占所有非外伤性下肢低位截肢患者的21%-66%。
糖尿病足传统治疗办法是降低血糖、抗炎治疗、改善微循环、支持治疗、局部换药等,但是效果并不满意。
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有较大的优势我,可以减轻患者病痛,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截肢率,提高患者治愈率等反面,我院在此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共接受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共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4~80岁。
34例患者中,根据foster等提出的糖尿病足分类方法:2级27例,3级7例。
1.2结果本组糖尿病足患者34例经积极、系统、综合中医治疗后,治愈34例,其中27例2级糖尿病足患者,30~45天愈合,7例3级糖尿病患者,40~56天愈合。
2治疗方法通过对中医古文献的总结和拓展,本院采用中医药内治和外治法相结合的特色疗法进行治疗,其中外治法可以使药物直达病所,内治法则能改善患者的整体体质;内治、外治联合应用,可促进溃疡向愈。
2.1中医内治李亚廷等将本病分为寒湿阻滞型、瘀血内停型、湿热炽盛型、气阴两虚型四种类型。
针对本组糖尿病足患者,按照上述类型进行对症治疗,如寒湿阻滞型以温经通络、散寒除湿为法,采用川乌6g,赤芍、当归红花各10g,独活、川断、川穹、怀山药、茯苓各15g,桂枝12g,桑寄生、川牛膝、黄芪各20q。
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治疗护理体会作者:何玲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时对其采用治疗护理干预的效果与体会。
方法本次分析的护理对象是自2012年1月到2013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7例患有糖尿病足的患者,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创面护理治疗以及健康教育。
结果 37例患者中,除了其中的5例有明显好转外,其余的患者均基本恢复了原来的足部功能,基本痊愈。
结论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相关方面的健康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及时有效的护理工作对于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足有着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护理;宣传教育糖尿病足指的是由于糖尿病的患者出现了血管和神经的病变,或由于各类原因导致的感染所引起的糖尿病的患者的下肢或足部组织坏死或病变的病症。
在2005年的全球糖尿病日时,国际的糖尿病治疗组织共同确立了“糖尿病足护理”的主题,使得人们开始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患病情况有所关注。
根据调查分析,3%的糖尿病患者会并发糖尿病足,而每年因为非创伤性伤害而截至的患者中就有一半是因为糖尿病足引起的,而且男性的截肢率是女性的两倍,平均一万人里就有三个人因为糖尿病足而截肢,而且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足而选择住院[1]。
1 患者资料分析的对象自2012年1月到2013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7例患有糖尿病足的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62.7±1.7)岁,患者中有31例已经出现了溃疡,9例是干性足坏疽,28例是湿性足坏疽,患者的病程均在两年以上。
2 诊断标准本组37例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或大血管病变。
3 临床表现以上患者表现为皮肤瘙痒,肢端发冷,干而无汗,自发性疼痛。
患者肢端皮肤出现皲裂或溃疡,水泡,坏死等。
以上临床表现符合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混合坏疽。
4 护理方法4.1 控制血糖血糖是糖尿病的致病原因,也就是糖尿病并发症的致病因素,因此,在治疗护理糖尿病足的患者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住患者的血糖。
2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现状及进展摘要:糖尿病足是2型糖尿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具有病情发展缓慢、病程漫长、治疗繁杂的特点,严重者会有截肢、瘫痪甚至死亡的危险,是目前临床医学上治疗最困难的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足的发生时对患者机体存在极大危害,因此给予糖尿病足患者及时的护理和治疗能够有效的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2型糖尿病足;护理现状;护理进展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周围的血管神经发生病变,导致患者足部感染,进一步发展为失去活动能力和知觉,因此该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或死亡的主要原因。
给予糖尿病足患者有效的护理指导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减轻医疗付费用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1糖尿病足的定义及流行情况世界卫生组织中指出,局部神经病变及下肢远端外周血管异常造成的足部溃疡或深层组织感染为糖尿病足。
目前临床中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我国糖尿病患者高达九千万,其中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9%~14.5%,居世界排名第一。
2 2型糖尿病足的发生、分级及高危人群2.1 2型糖尿病足的发生2型糖尿病又称为成人糖尿病,比率占糖尿病患者90%,大多在35岁之后发病。
由于2型糖尿病病程较长,通常长达10~15年,故有超过60%的患者会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且该类患者发生周围血管疾病的比率也普遍较高。
因患者防御性感觉功能减弱,足部反应迟钝,神经病变会引起足部皮肤干燥、皲裂,更易引发感染。
患者微循环功能受到损伤引起局部缺氧,大血管闭塞和动脉硬化造成微血管病变进一步恶化,致使足部溃疡治疗更加困难。
糖尿病足患者足底运动神经损伤易造成趾间关节成爪状,使足底部分肌肉萎缩,造成患者行走困难。
2.2 糖尿病足分级糖尿病足患者可分为0~5级,其中存在足底溃疡危险性,并未出现溃疡者为0级;出现溃疡症状,并未出现感染、且可能出现胼胝为1级;出现明显足部溃疡,伴有轻微感染,并无骨髓炎或脓肿出现为2级;出现明显感染、骨髓炎或脓肿者为3级;患者出现局部坏疽为4级;足部出现全部坏疽为5级。
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护理个案1. 简介糖尿病足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足部溃疡、感染和溃疡周围炎症。
糖尿病足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对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护理至关重要。
2. 病例介绍小王,50岁,2型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合并感染被送入医院急救。
他的足部出现溃疡,伴有感染和炎症。
此时,小王的糖尿病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导致了神经和血管的损伤,使得他对足部的疼痛和损伤失去了感知和防御能力。
面对小王这一严重的病情,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
3. 护理步骤第一步:控制感染对于小王的糖尿病足感染,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感染。
通过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和局部伤口处理,我们成功控制了感染的扩散,为接下来的愈合和修复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疼痛管理疼痛是糖尿病足患者常见的症状,但由于神经病变的影响,患者对疼痛的感知会减弱甚至丧失。
我们需要注意观察小王的疼痛情况,并根据需要给予合适的镇痛治疗,既要控制疼痛,又不能影响伤口愈合。
第三步:血糖管理糖尿病足的形成与长期高血糖密切相关,因此稳定血糖水平对于伤口的愈合至关重要。
我们加强对小王的血糖监测,并调整他的药物治疗方案,以确保血糖在合理范围内波动。
第四步:伤口护理和康复训练针对小王的足部溃疡,我们进行了细致的伤口护理,使得伤口能够及时愈合。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康复训练,帮助小王重建对足部的感知和对潜在伤害的防御能力。
4. 总结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特点,从感染控制到疼痛管理,再到血糖控制和伤口康复,都需要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护理。
对于小王这一病例,我们通过多方面的护理干预,最终使他的足部伤口愈合,并在康复训练的帮助下,恢复了对足部的感知和防御能力。
这一成功的个案也彰显了我们对于糖尿病足护理工作的重视和努力。
5. 个人观点在护理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过程中,我认为医护人员需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因为这类患者的特点是疼痛感知能力较差,容易忽视自身病情,所以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指导,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自身病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足的护理查房论文今日查房的患者为一名62岁的男性,因糖尿病足双侧感染住院治疗。
通过观察发现,患者双脚皮肤干燥脱皮,皮肤溃烂渗液,并伴有局部红肿疼痛。
患者自述近期感觉双脚异常麻木,并且双脚温度低于正常情况。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对患者的双脚进行了清洁、消毒和换药处理。
同时,开展了床位卫生、定时翻身和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
在饮食上,饭后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食物,遵从医嘱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保持精神愉快。
在此次查房中,我们强调了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和监测,以及脚部保健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密切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工作,减少感染的风险。
希望患者不仅在医院康复,还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和脚部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我们还对患者进行了糖尿病足的教育指导。
向患者讲解了糖尿病足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和护理知识,以及应采取的自我管理措施。
提醒患者要保持双脚的清洁干燥,避免用热水泡脚或磨脚皮,不穿过紧或过松的鞋袜,定期检查双脚皮肤,注意保持足部血液流通等。
通过教育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和预防,能够降低糖尿病足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还定期测量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监测病情的变化。
根据医嘱及时调整药物治疗计划,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给予患者温暖的护理和关怀,帮助其越过疾病的难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案和严格的控制措施,可以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和减轻患者的痛苦。
希望患者和家属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共同努力,早日康复。
糖尿病足54例临床护理体会【摘要】本组54例糖尿病足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24例,女性30例,年龄49~81岁,糖尿病病程3~27年。
54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足麻、疼痛、跛行、溃疡等症状。
溃疡发生部位:足趾28例,足背13例,足底7例,踝部3例,足跟3例,溃疡面积在0.5 cm×1.0 cm~6.5cm ×8.5 cm。
54例糖尿病足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 科学护理,饮食控制,足部护理。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203- 01糖尿病足指的是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肢端缺血和神经病变使足部失去知觉并发感染,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引发巨大的社会负担[3,4]。
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对54例糖尿病足患者予综合治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54例,男24例,女30例,年龄49~81岁,平均61岁。
发病10年以上29例,5~10年20例,不足5年5例。
均为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均未坚持使用胰岛素治疗。
空腹血糖9~16 mmol/l,餐后2h血糖14~23 mmol/l。
多为糖尿病足wagner分级1~4级,多数存在明显感染。
1.2 糖尿病wagner分级标准 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1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组织感染;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足背);5级:全足坏疽[5]。
2 结果本组除2例因经济状况较差放弃治疗外,46例痊愈;5例足部干燥,创面缩小,结痂;1例治疗无效,截肢。
总体治疗效果满意。
3 护理3.1 心理护理糖尿病足患者心理压力非常大。
43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回顾本院43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第三疗程与第一疗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疗程与第二疗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科学、系统的综合护理措施对于控制和改善糖尿病足十分重要,在改善预后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足;护理
糖尿病足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以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具有病情迁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临床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1]。
本研究回顾分析本院43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以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收住入院治疗的43例患者,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符合张惠芬著《实用糖尿病学》[2]中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的诊断和分型标准,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54~79岁,平均(65.9±7.5)岁;糖尿病病史5~16年,平均(8.9±3.4)年;空腹血糖8.0~14.3 mmol/l,平均(11.4±1.5)mmol/l;5
例干性坏疽,9例湿性坏疽,29例混合性坏疽;23例坏疽位于足趾部,14例坏疽位于足跟部,6例坏疽位于足背部。
所有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难忍、皮温下降、皮肤糜烂、皮肤暗褐色或变黑。
1.2 护理措施
1.2.1 护理宣教通过床边教育、图片讲解、经验示范和患友交流等措施使患者对糖尿病和糖尿病足的发病诱因、发展过程、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等有初步认识,以期最大程度配合治疗和护理,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宣教方案。
1.2.2 心理护理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是影响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治疗的主要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就患者担心的病程迁延、并发症多、致残率高和治疗费用高等问题给予心理支持,理解患者的处境和情绪变化,对治疗进展和疗效及时告知,以树立治疗信心。
1.2.3 降糖护理 35例采取短效胰岛素配合口服降糖药治疗,8例采取短效胰岛素配合长效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治疗,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达到降糖目的。
1.2.4 抗感染护理 37例患者采取广谱抗生素配合甲硝唑治疗方案,6例采取口服广谱抗生素治疗方案,根据实验室检查和病情需要,每周做1次药敏试验,适时调整抗生素以预防耐药。
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清理创面,根据创面大小给予3%氯化钠溶液50 ml、庆大霉素8万u、山莨菪碱10 mg、胰岛素12 u局部湿敷,尤其要注
意胰岛素用量根据机体胰岛素水平调整[3]。
1.2.5 足浴护理采取自制活血生肌足浴方泡足。
方药组成:鸡血藤40 g,木瓜40 g,红花40 g,透骨草40 g,生黄芪20 g,乳香20 g,桂枝15 g,冰片2 g。
诸药入锅加水5 l,以温火煮沸后再煎20 min,温度降至50 ℃左右时倒入木桶,患足入药液浸泡,30 min/次,1次/d,每剂药可反复加热浸泡5 d。
1.3 疗效评价标准参考武义华等[4]判断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者为治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体征明显改善者为显效;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者为有效;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善者为无效。
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配合踝肱指数(abi)评定糖尿病足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l5.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10 d为一疗程,动态观察第一、二、三疗程末的护理疗效和踝肱指数。
结果显示,第三疗程与第一疗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疗程与第二疗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代谢紊乱本身并不直接参与糖尿病足的发展,而是由一
系列继发病变引起的以局部缺血、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进而引起足部感觉障碍、足部变形或合并感染,最终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5]。
因此,健康宣教、心理支持、科学降糖、控制感染和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是控制和改善糖尿病足的主要措施。
积极的健康宣教能够促使患者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地配合治疗,降低糖尿病足的易感和诱发因素,树立治疗信心[6];积极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情绪,从而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心理支持[7];药物降糖和制定饮食计划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进而控制病程的进展[8];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药物湿敷能够促进感染创面的早期愈合,缩短治疗进程;中药足浴和按摩能够改善足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创面成纤维细胞的含量,从而达到治疗和护理的目的。
综上所述,科学、系统的综合护理措施对于控制和改善糖尿病足十分重要,在改善预后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勾钦秀.糖尿病足的防治与综合护理措施[j].黑龙江医药,2011,24(3):510-512.
[2] 张惠芬.实用糖尿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52.
[3] 昊熹.中药泡足联合紫花烧伤膏外敷治疗糖尿病足[j].护
理学杂志(综合版),2010,25(21):48-49.
[4] 武义华,章合生,张星辰,等.中药足浴、足底穴位按摩及护理干预对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 604-606.
[5] 陈爽.2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5(7):89.
[6] 聂格娃,陶菊花.糖尿病足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5(25):74-75.
[7] 崔晓宁,邹小燕.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5(34):86-87.
[8] 任行平.28例糖尿病足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
学创新,2011,8(6):114-115.
(收稿日期:2012-07-31)(本文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