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威胁论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是指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方面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这种观点由于种种理由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支持。
然而,我认为中国威胁论是一种不切实际和片面的看法。
首先,中国威胁论忽略了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利用自身的优势,例如庞大的人口和资源,以及廉价劳动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威胁了其他国家。
相反,中国的成功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中国威胁论基于对中国军事实力的夸大。
虽然中国在近年来的军事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其他大国相比,它的军事实力仍然较为有限。
中国一直强调自己的国防政策是以防御为主,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
事实上,中国一直主张和平发展和互利合作,并提倡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长期以来没有发动过侵略性战争,这一点也应该被充分尊重和认可。
第三,中国威胁论忽略了国际合作对维护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地区合作机制,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亚洲区域合作等。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亚欧非洲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这一倡议是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旨在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中国不仅是一个负责任的国际行动者,也是一个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安全做出贡献的国家。
最后,中国威胁论容易被政治和经济因素所驱动。
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感到不安,因为中国的崛起可能对自身的利益产生影响。
这种担心往往是出于竞争的角度而产生的,而不是真正基于中国的威胁。
作为国际社会,应该通过建立信任和加强合作来解决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总之,中国威胁论是一种不切实际和片面的观点。
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发展对世界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应该摒弃偏见和误解,通过正确认识和了解来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
只有通过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合作,我们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目标。
谈谈对中国威胁论的认识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
它是西方国家臆造出来遏制中国发展的舆论武器和心理战术,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
在西方政客趋之若鹜的大肆鼓吹下,“中国威胁论”更是层出不穷、咄咄逼人。
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根据“购买力评价法”对未来几十年中美日三国的经济发展规模进行估算,认为按目前的速度和潜力,中国将于2010年超过日本,于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总额最大的国家。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对世界带来“威胁”,中国已经是一个“超级经济大国”而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了。
“中国军事威胁论”是其重要论调,也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目的所在。
该论调的理论基础是西方“权力转移”理论。
该理论认为,崛起国随着实力的壮大,必然挑战主导国的体系领导权地位,战争不可避免。
西方认为中国就是这样的崛起国,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必然大规模地发展军事力量,走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道路。
中国威胁论在捏造者的眼里主要有两方面:中国军事威胁论和中国经济威胁论一中国军事威胁论俄专家称中国威胁不容忽视应联合美国共同对付,中国武装力量,如果没有核威慑的话,能不费吹灰之力地摧毁俄远东军区、西伯利亚军区和太平洋舰队的抵抗。
俄罗斯军事专家亚历山大-莫兹戈沃伊在《国防》月刊2010年第4期上撰文指出,除了传统对手美国之外,伊朗的活动也会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而来自中国方向的威胁同样不容忽视,为此俄美需要联合应对潜在的中国威胁。
美报告声称,中国潜艇已能在局部形成“包围”之势。
美防务界的这种渲染纯属夸大其词。
美炒作中国潜艇威胁加紧关岛核潜艇部署。
二中国经济威胁论津上俊哉写《中国崛起》普荣获日本权威奖项“三得利学艺奖”,该奖项被视为日本学术界的“龙门”。
促使津上俊哉写《中国崛起》的原因在于2001年日本突然掀起的“中国经济威肋论”。
中国经济让人始料不及的高速发展,给很多日本人带来了冲击,“竞争对手在崛起”这种不安意识频频袭来。
世界上有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自1990年代开始舆论界出现“中国威胁论”,主要意思是中国实力迅速壮大,对于自己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政治场合的发言权、军事方面的安全,会带来挑战和威胁。
其中有些是基于事实的分析,有些是对未来的估计,也有夹杂着对于中国价值观的误解、中国实力的夸大等。
我尚未详细考察我们汉语中“威胁”一词跟西文中诸多对应词语的真实差异、如何翻译的。
首先,对于一个词语概念,同一社会的人也会有不同理解;其次,概念在翻译过程中难以保证不变形,而且一般说来,同一概念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理解,毋宁是多数。
我们听到“威胁”这个词,一般是以暴力或者武力为基础,以使人害怕为手段,达到使人屈服以满足自己欲望的意思。
面对强大的力量,即使该力量并未表示自己侵略、扩张的意志,弱小力量总是容易感觉到威胁。
对于那些敏感的弱者来说,强者的存在本身就是威胁。
西方语言中的“中国威胁论”的真实含义,恐怕不易为中国一般民众所理解。
如美国人民,不像中国人那样凡是认为不好的事情就避免谈论,而是不断把自己对于生活环境的担忧表达出来,互相讨论怎样解决。
因此看中国的媒体,都是形势大好;看美国的媒体,都是世界末日来临般,昨天哪里政变、早上何处地震、中午某处发生凶杀案之类,听之读之,令胆小者不寒而栗。
他们似乎专门喜欢报道丑事、坏事、晦气事。
其实,这反映了他们深深的忧患意识,尽管自己各个方面处于世界前列,但总是觉得自己不安全,时时刻刻都在提防哪里有潜在的威胁,寻找它、研究它、消灭它,同时自己毫不懈怠地设计发明各种新的技术、新的制度,来保障自己的安全,使生活更加舒适。
例如美国关注的朝鲜、伊朗核武器问题,全球环境问题等等。
这种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才是他们处于世界先进的精神动力。
发达国家舆论中出现的“中国威胁论”,是他们自我鞭策的理由。
虽然说得“威胁”一词,倒并不一定是怀着敌对的态度,把中国看作敌人、自己做出对抗的反应。
他们可能因为感受的中国威胁而想方设法压制中国的发展,或者在外交中采取防范中国的措施,但这仅仅是“可能”之一。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国家遏制中国的一个阴谋,要加以警惕。
批“中国威胁论”的四条理由:
1、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周边环境;
2、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3、今后中国发达起来了,也永远不称霸;
4、中国人民曾经长期遭受列强侵略、压迫和欺凌,永远不会把这种痛苦加之于人。
中国威胁论”根本站不住脚的四条理由:
1、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一个饱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永远不会把这种痛苦加之于人;
2、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没有能力去威胁别人;
3、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还是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去威胁别人,也不需要去威胁别人;
4、从中国的外交政策上来看,中国历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作为自己外交的主要目标,所以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永远不称霸。
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是指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中国崛起”、“强国战略”等充斥媒体,有人认为中国比欧美的体制和发展模式更有效,中国将取而代之。
[1]在冷战结束后的很长时间内一直主导着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对华思维,并深刻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战略。
[“中国威胁论"是在1990年左右出笼的,这种论调曾一度在美、日和东南亚地区甚嚣尘上,对我国的对外交往和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经济威胁论”。
这种观点的核心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将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2)“中国军事威胁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以后,军事实力必然增强,从而会走上军事扩张之路。
(3)“中国文明与意识形态威胁论"。
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将对西方构成威胁。
(4)其他威胁论,例如,认为中国在粮食方面会对世界造成威胁。
针对以上看法,我们认为,西方所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是没有任何道理和依据的。
首先,从经济上看,中国的经济实力并没有像有些人估计的那样强大,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很难说会对他国构成威胁;其次,中国经济发展会对世界各国带来好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向世界提供巨大的市场。
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中国不发展经济,反倒会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威胁。
试想,13亿贫穷的中国人将会对世界造成怎样的冲击。
因此,从本质上讲,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国,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
我们应严正地反驳西方所说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应称之为“中国贡献论”。
从军事角度看,中国的军事预算是有限的、低水平的。
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也永远不会称霸.在粮食需求上,中国不会对世界粮食的供求造成巨大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农业的发展,我们将完全有能力来养活自己,决不会走上依赖谷物和肉食品进口维持生存之路。
如何认识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是指针对中国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所采取的措施,以威胁到任何平台上涉及到中国的战略、政治、经济或法律上的利益。
它涵盖了可能存在的所有威胁,从人权和新闻自由开始,到网络安全和商业竞争,还原到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
中国威胁论促使人们关注中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也提示人们考虑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增长。
这种对战略、道德和法律框架的关注表明,中国威胁论的崛起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中国的全球扩张强调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发展需要,并有助于推进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影响力。
尽管中国在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中国威胁论倾向于过度概括中国的对外政策。
中国威胁论通常被用来描述中国扩张的侵略行为。
这产生了一些关于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误解,这一点有着共性的反响。
尽管许多中国投资经历出现了草率与不负责任的情况,但也有众多正面例子,表明中国引领了很多可持续性经济增长的项目,发挥了对于不发达国家的巨大建设性作用。
中国威胁论不应被过分渲染,因为很多社会、政治和经济变化都需要经过时间的推移才能证明出来。
因此,无论外界还是中国内部需要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存的挑战,同时分析中国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以便采取更有效的行动和更加稳健的政策。
中国威胁论的意义不仅仅是影响到单个国家的影响力,而是要增加人们对可能发生的国际性社会动荡的认识。
为了有效处理中国威胁论,人们必须清晰地理解其中包含的有形和无形成本,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以便能够制定出更智能、有效而可持续的战略。
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是指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中国崛起”、“强国战略”等充斥媒体,有人认为中国比欧美的体制和发展模式更有效,中国将取而代之。
[1]?在冷战结束后的很长时间内一直主导着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对华思维,并深刻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战略。
[“中国威胁论”是在1990年左右出笼的,这种论调曾一度在美、日和东南亚地区甚嚣尘上,对我国的对外交往和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经济威胁论”。
这种观点的核心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将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
(2)“中国军事威胁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以后,军事实力必然增强,从而会走上军事扩张之路。
(3)“中国文明与意识形态威胁论”。
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将对西方构成威胁。
(4)其他威胁论,例如,认为中国在粮食方面会对世界造成威胁。
针对以上看法,我们认为,西方所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是没有任何道理和依据的。
首先,从经济上看,中国的经济实力并没有像有些人估计的那样强大,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很难说会对他国构成威胁;其次,中国经济发展会对世界各国带来好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向世界提供巨大的市场。
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中国不发展经济,反倒会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威胁。
试想,13亿贫穷的中国人将会对世界造成怎样的冲击。
因此,从本质上讲,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国,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
我们应严正地反驳西方所说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应称之为“中国贡献论”。
从军事角度看,中国的军事预算是有限的、低水平的。
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也永远不会称霸。
在粮食需求上,中国不会对世界粮食的供求造成巨大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农业的发展,我们将完全有能力来养活自己,决不会走上依赖谷物和肉食品进口维持生存之路。
“中国威胁论”成因探析“中国威胁论”这种论调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此后便在国际上泛滥起来。
自“中国威胁论”形成至今,国际社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所谓“中国威胁”的浪潮。
第一波是在1992―1993年间。
主要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及文明角度展开了对“中国威胁”的具体论证。
其主要论著与代表人物是:1992年8月26日,《纽约时报》发表题为《民族资本主义使中国成为世界祸源》的专栏文章;费城外交政策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罗斯•芒罗在美国传统基金会刊物《亚洲研究》(1992年秋季号)发表题为《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以及亨廷顿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等等。
第二波是在1995―1996年间,起因是中国台湾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美国国内对华政策的大辩论。
所谓大陆武装进攻台湾,香港回归后大陆对香港政治制度的威胁等被大肆炒作。
第三波出现在1998―1999年间,此间美国政府制造了李文和案、政治献金案。
所谓的中国“窃取”美尖端技术、“威胁美国家安全”等成为“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内容。
第四波开始于2007年,美国借口中国进行太空实验大肆宣扬“中国军事威胁论”,竟称被中国的太空实力“惊呆”。
日本也不甘落后,莫须有地宣称“为解放台湾,解放军占领先岛诸岛的可能性极大”[1]23-25。
在2008年9月中国成功进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后,一向以反华著称的美军事专家、“国际战略评估中心”副主任理查德•费舍尔就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称“来自美国战略司令部的情报”表明,“神七在执行太空任务的过程中与国际空间站擦肩而过,已对国际空间站造成了威胁”,并主观臆断说:“中方发射伴飞小卫星可能是为了验证其‘共轨式’反卫星(Co-Orbital ASAT)技术能力。
”[2]“中国威胁论”发展至今已有多种表现形式,这些“中国威胁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人种威胁论”、“中国文明威胁论”、“中国粮食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人口威胁论”等等。
? L/O/G/O中国威胁论组员:常天元戚玉志张琰明月魏德志目录“中国威胁论”的内容如何看待“中国威胁论”?中国外交政策4123什么是“中国威胁论”?什么是“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乃国际关系上一种诉诸对中国采取围堵的说法,中国因改革开放后经济崛起,成为国际上据有影响力的大国,同时大量扩充军备,相关国家产生的忧虑与质疑,此质疑于1995年因南海问题及对台湾领海试射导弹达到高峰。
就民主自由而论,西方国家认为中共一党专制、侵犯人权的不民主政体是对其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安全方面构成威胁的舆论。
实质:中国强大起来要威胁人家,要侵略人家,要扩张,要损害人家利益。
中国威胁论的内容➢ 1.中国经济威胁论➢ 2.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二的GDP,快速发展威胁到他国的利益。
•中国的廉价商品充斥了整个市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威胁到周边贫困国家的利益。
亚洲穷国也曾尝试过开放和与国际接轨,但未能赶上中国的步伐,他们的产品无力与中国产品竞争,也无法进入中国市场。
•世界最丰富的劳动力,抢占他国的就业机会。
•世界工厂,丰富的产品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
“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由来已久。
以存在于美国的“中国经济威胁论”为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和中美经济地位对比的变化,“中国经济威胁论”呈现出三个递进式的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中国经济总量威胁论。
在该阶段,通过用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总量,“中国经济威胁”首次广泛进入美国舆论视野,形成了存在发展的初步理论基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长足的发展,经济总量大幅增加,国际经济地位大为提高。
2.第二阶段:中国贸易威胁论。
在该阶段,中国国际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连年增大,“中国经济威胁论”因贸易问题而再度升温,并出现了两个新的理论版本:中国输出通缩论与中国导致失业论。
二、“中国威胁论”到底威胁了谁?例子一:中国南海局势在以越南、马来西亚为首的南海附近几个小国声称及宣誓对南海拥有主权并叫嚣着不怕与中国发生战争例子二:西藏问题印度方面对我国西藏问题上也指手画脚,干涉我内政。
尤其是印度在我国藏南地区充兵数十万以及各种武器弹药运送藏南前沿欲与中国决一死战例子三:钓鱼岛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振振有词,东海问题上也强词夺理1、其他国家受中国自身的强大的威胁的因素中国军事力量中国的军事力量正不断壮大,但比起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军事装备还有很多需要发展的地方,此外,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几乎把所有的军费和军事重心都放在了本土防御上,根本没有精力来威胁其他国家。
经济地位全球GDP总量排行排名英文国家名中文国家名GDP预估(单位:美元)1 European Union 欧盟$ 14,520,000,000,0002 United States 美国$ 14,260,000,000,0003 China 中国$ 8,767,000,000,0004 Japan 日本$ 4,141,000,000,0005 India 印度$ 3,548,000,000,0006 Germany 德国$ 2,812,000,000,0007 United Kingdom 英国$ 2,165,000,000,0008 France 法国$ 2,113,000,000,0009 Russia 俄罗斯$ 2,103,000,000,00010 Brazil 巴西$ 2,024,000,000,000 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我国的经济正不断发展,受到的威胁相对来说不是非常大。
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于高成本、高能耗、牺牲环境、低收入为代价的发展,所以在发展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节约和环保。
中国威胁论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
它是西方国家臆造出来遏制中国发展的舆论武器和心理战术,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
在西方政客趋之若鹜的大肆鼓吹下,“中国威胁论”更是层出不穷、咄咄逼人。
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根据“购买力评价法”对未来几十年中美日三国的经济发展规模进行估算,认为按目前的速度和潜力,中国将于2010年超过日本,于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总额最大的国家。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对世界带来“威胁”,中国已经是一个“超级经济大国”而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了。
“中国军事威胁论”是其重要论调,也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目的所在。
该论调的理论基础是西方“权力转移”理论。
该理论认为,崛起国随着实力的壮大,必然挑战主导国的体系领导权地位,战争不可避免。
西方认为中国就是这样的崛起国,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必然大规模地发展军事力量,走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道路。
1.中国军事威胁论诱骗中国把有限的经济实力捆绑到无限的国土防卫之中,再也无力进行世界争夺。
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是美国军队,这一点勿容置疑,可是少有国家喊过美国是威胁。
中国军费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却总有人无时无刻不在喊中国军费增速快,中国军队是威胁。
其目的很简单,只是大部分中国人不明白。
中国军队的军费不可能因为外人的说三道四而改变,这是最起码的理智。
既然不可能改变,那么喊威胁就只有一个目的:诱骗中国军费只能用在本土防卫!而实际上,中国早已经深陷其中。
中国军事口号过去是三打三防: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防核、防生物武器、防化学武器。
现在是新三打三防:打隐形飞机、打巡航导弹、打武装直升机;防精确打击、防电子干扰、防侦察监视。
仔细看看,不管新旧,都是在防。
中国被一个威胁论骗的把几乎所有的军费和军事重心都放在了本土防御上。
骗的国内到现在还在为造不造航母而争论不休,被骗的大使馆被炸了还要唯唯诺诺的声讨,被骗的国土沦丧还要跟别人讲双赢、提搁置争议共同发展,被骗的我们的侨民在国外被大规模屠杀却连军队的佯动都不敢做。
浅谈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近些年来一直是国际舞台的一个热门话题。
有些西方国家和人士认为,中国在迅速崛起并展现出新的军事、经济和技术实力的情况下,对现有的国际秩序带来了威胁。
但是,中国是否真的威胁到这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呢?本文将浅谈中国威胁论所涉及的问题。
首先,在经济方面,虽然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但并没有威胁到其他国家的利益。
中国凭借着自身努力和改革开放政策,近年来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事实,但是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即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依赖的是整个世界的市场,这个市场是开放的,它是不能够依据所谓中国威胁论而把中国排除在其外的。
其次,在军事方面,中国虽然不断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是一股威胁。
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也是全球维和事务的主要参与者。
同时,中国军事实力的提升并非构成任何的威胁,而是为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而不断努力。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积极倡导建设一个和平、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
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一直强调合作,倡导互利共赢,诚信守信,积极推动全球的发展和和平。
中国还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为沿线国家提供互利共赢的机遇,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
这一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认可,实践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最后,中国威胁论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和媒体传递的失实言论,背离了事实。
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一直强调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主张通过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中国通过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全球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在经济、环境、文化等领域推出的重要倡议,也为世界和平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威胁论是不符合事实的。
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和地区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相关国家和人士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中国崛起的现实,推动构建一个更加稳定、繁荣、和平的世界。
东华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教师填写:
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
所呈交的课程论文,是本人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
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注:本表格作为课程论文的首页递交,请用水笔或钢笔填写。
浅谈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蒋校鹏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1620)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迅速发展,大量引进外资,并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越来越紧密,同时中国对世界文明,经济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些都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经济发展;世界文明;国际地位
前言
环顾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1]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因此而任重道远。
正是由于处于这种大环境当中,世界大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因此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世界迎来了重大变革的时期,经济全球化逐渐深入,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占据世界巅峰的强国的重视和关注。
1、中国崩溃论
中国崩溃论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早在很久之前就有中国必然崩溃的各种论调,一开始主要是针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在苏联解体以后达到高潮,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会被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所折服,在当时称之为“历史终结论”,然而事实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并没有垮掉,而是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于是西方把中国崩溃论转向了经济,认为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衰败,对于经济个人并没有深刻的见解,在此只是发表一下个人的意见:
一、我们不妨看一下世界上有关中国崩溃论的发展,从一开始的“历史终结论”,到后来的“中国经济崩溃论”,世界上各种关于中国发展的论断在不停地改变,从一开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蓬勃生命力到后来的中国经济快速腾飞,中国的形象让对方不停地刮目相
看,对于目前西方许多国家提出“中国经济泡沫”的理论,只能说是夸大其词,中国经济确实存在泡沫,可是这种泡沫到底能不能引起中国经济的崩溃?中国许多企业和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业绩确实存在虚报统计数字的现象,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也存在呆坏账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并没有掩盖,而且正在通过各种体制和法律改革来加以解决。
至于这种体制和法律改革能否彻底改变经济泡沫问题、这种经济泡沫问题能否引来中国经济的崩溃需要有客观的数据和准确的分析。
有关种种中国经济崩溃的言论都是建立在各自猜测和以偏概全的基础之上,并没有准确有效的数据[2]。
二、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要受到占据世界巅峰的国家的压制和诋毁,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更不希望看到比自己强大的经济体的产生。
苏联解体以后,世界上产生了西方制度优越的想法,不仅仅西方国家这样认为,许多亚非国家也看到了他们的繁荣,这种现象使得他们失去了理性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他们不愿承认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而是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数据是虚假的,不真实的,这是一种偏见,是一种否认社会进步的保守主义。
通过以上论断可以看出,“中国崩溃论”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能否认当今中国有关政治经济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究竟严不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定格的,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伴随着各种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总有让世界公认的那一天。
2、中国威胁论
随着中国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关注,除了一些反对的声音,也不乏过度肯定的声音,所谓的过度肯定事实上也是对中国发展的错误理解,其中“中国威胁论”较为盛行,“中国威胁论”主要包括“军事威胁论”、“经济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
2.1 军事威胁论
有关“军事威胁论”的论断主要来自于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印度以及西欧等国家,首先从发表论断的国家来看,这些国家均与中国有着较为密切的利害关系,并且大部分都曾经与中国在军事上直接交锋或者间接交锋,他们不希望一个强大的中国军事体的崛起,不管中国的军事是否只是用在本土防御上,都是他们不希望看到的。
再次中国与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目前仍然存在领土争端问题,并且还会触及美霸权主义的统治利益和地位,他们更不希望中国军事的发展。
有关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文献比比皆是,中国向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防御性”的国防军事策略,中国除了在本土以外,未曾在任何地区建立军事基地,从未参加军事竞赛和军事同盟,并且一直致力于反对军事竞赛。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除了执行维和任务以外,中国从未向任何国家派一兵一卒,中国与周边任何国家的摩擦均是建立在本土防御以及自卫反击的基础之上。
虽然事实明确,但许多国家仍然大发言论,主要原因是他们想借助舆论鼓动世界各国对中国施压,来保证自己的利益,对于这些恶意夸大中国军事作用的国家,对他们说什么都是无济于事,但是不说又会引来更多非议,因此目前我们要做的仍然是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2.2 中国经济威胁论
“经济威胁论”与“中国经济崩溃论”虽然观点不同,但作用相同,“经济威胁论”通过夸大中国经济发展,来制造一种国际化舆论武器,鼓动其他国家遏制中国经济的的发展,导致中国企业在国外寸步难行,接连被收购,中国收购国外资源却难上加难,从而造成了中国买什么产品什么产品会迅速升值,卖什么产品什么产品会迅速降价。
而“中国经济崩溃论”则是给国际一种中国经济岌岌可危的印象,减少国外到中国投资,从而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
2.3 中国环境威胁论
“中国环境威胁论”中以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为理由想让中国跟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承担起减排的责任”,静下心来想一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早就明确规定对于节能减排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发达国家应该承担其主要责任,这已经达成了共识,并且作为世界头号温室气体排放的美国并没有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而在这种情况下把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推向了风口浪尖,认为中国应该像其它发达国家一样承担责任,无疑是对中国的不公正,如今全球变暖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但是这个现象并不是如今的中国主要造成的,这要归功于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西方发达国家无节制的排放温室气体,成就了如今的经济军事强国,造就了今天全球变暖的困境,却让中国来买单,想通过遏制中国经济发展来成就其美梦,显然是不现实的。
不管是“军事威胁论”、“经济威胁论”还是“中国环境威胁论”,都是发达国家想要压制中国发展的伎俩,不过这些现象统统都印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还不够强大,中国需要认识到自己的处境,有危机意识,谨言慎行,寻求发展突破。
3、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微妙关系
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说白了就是利益关系,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经济实力以及国
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也越来越复杂,在这里不一一赘述,仅就钓鱼岛事件做简单分析:
虽然钓鱼岛事件是发生在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有关领土争端的问题,但这一事件归根结底也是利益关系,有关钓鱼岛的归属一直就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什么直到如今才爆发争端?这是因为之前双方谁都没有重视这个毫无价值的小岛,直到近期在钓鱼岛附近发现可能存在大量石油储备,才引发了有关钓鱼岛的领土争端问题,并且钓鱼岛事件决不仅仅是中国与日本两个国家之间的问题,其牵扯到美国以及东南亚各国,通过调查历时可以发现,钓鱼岛事件是美国早设下的一个局,中日引发争端,受益最大的是美国,并且中国在该事件中并不能盲目使用武力,每一步都要走得相当谨慎,因为目前是中国正承受有关“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世界正关注着中国的一举一动,借机寻找有利于他们论点的论据,并且中国目前不仅与日本有领土问题,与东南亚各国如菲律宾也存在领土争端问题,他们均十分关注中国在钓鱼岛事件上的态度,如中国态度过于强硬,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中国最终被孤立,因此每一步都需要相当慎重。
因此中国在外交上的各种手段均具有积极意义,并非妥协也非软弱吗,是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的结果,是正确的举动。
4、结语
通过对“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的研究发现,当今中国在国际环境中的角色并不好演,中国正承受并且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承受各方面的压力,但随着“中国威胁论”的发展演变出“中国责任论”,世界各国逐渐开始认识到中国在国际环境中的积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在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稳定周边环境,深化区域合作等多方面的不断努力,中国的大国形象将逐渐彰显。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05页
[2] 刘小彪《唱衰中国的背后—从威胁论到崩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0 1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