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中国威胁论发展历程参考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2.39 KB
- 文档页数:1
1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谈谈中国外交政策的着力点。
一、当前国际形势: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的新阶段。
世界经济艰难复苏,风险犹存,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国际形势分有如下5个特点: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
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二、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当前,随着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的深入推进,以及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进一步稳固,中国周边形势总体上将继续趋于平稳。
主要形势主要包括:1、周边热点继续降温,但存在着潜在危机;2、大国继续争夺地缘战略优势,中国安全压力“西缓东急”;3、睦邻互信继续增强,但“中国威胁论”依然存在;4、安全对话更加活跃,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减压”作用加强;5、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问题交织,维护国家安全任重道远。
三、当前局势与外交对策我国外交的根本性原则关乎我国的性质、国际关系准则和我国及世界人民利益,必须坚持下去,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首先是和平外交政策。
这一政策是国家性质和我国发展利益所决定的,是与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相适应的基本国策。
和平外交政策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包括维护世界和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对任何国家进行侵略或军事威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搞扩张等等。
其次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
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从容淡定应对“中国威胁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快速崛起的进程,各种议论声也不绝于耳,其中,既有肯定“中国模式”的赞扬声,也有一轮又一轮驱之不去的“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发展环境,但同时也成为刺激中国发展的动力。
面对“中国威胁论”日益成为一些国家惯用政治手段的现状,我们应该淡定从容、主动作为,采取多种方法应对它。
“中国威胁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实,“中国威胁论”的说法由来已久,总的来看,它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基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需要,开始了最早的“中国威胁论”宣扬。
“中国威胁论”根源于19世纪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产物。
当时,已完成工业革命的英美等国家,在资本逐利的驱使下开始疯狂海外殖民,与此同时制造出“西优东劣”的观念为殖民行为辩护。
在此过程中,基于13世纪蒙古人西进欧洲以来形成的“黄祸”历史记忆,有关中国具有一种东方式的“威胁”和“内在的残暴性”,是西方表述中国众多主题中颇为显著的一条。
“黄祸”威胁的缘由五花八门,他们或担心中国的强大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或恐惧中国人可能的“种族仇恨”,或忧虑中国人可能的“觉醒”,或担心中国对西方商业上的可能冲击等等。
对来自中国“黄祸”的恐惧,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西方世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第二阶段:20世纪中期至90年代。
这一阶段,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抗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外部压迫,赢得了民族解放与独立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西方世界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从冷战需要出发,极端仇视红色政权,对新生政权全力封堵包围。
朝鲜战争爆发后几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并与“联合国军”展开殊死较量。
西方世界再次炒作“中国威胁论”,大谈中国军事威胁,并认为中国革命胜利会在东南亚引发多米诺牌效应。
华北科技学院姓名:学院:专业班级:中国威胁论不难从近几年的西方媒体的报道中看出,“中国威胁论”再度死灰复燃,大有狼来了之势?不过,这是西方媒体惯用的一叶障目、别有用心、挑起事端、唯恐天下不乱的手法。
事实上,从历史上看中国威胁论的版本很多,从十九世纪末威廉二世的“黄祸论”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美国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蔓延"的口号,再到现如今21世界的中国计算机黑客威胁论、食品安全威胁论、环境威胁论等等。
一、中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的逐渐上升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和平崛起对于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其一,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换;其二,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其三,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四,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并推动国际秩序的除旧布新。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
第一,实力地位显著上升。
进入21世纪时,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只在世界排第七位,GDP约1万亿美元。
21世纪的头8年,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提前12年实现“到2020年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
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
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
主要原因在于,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一直积弱不振。
导致美国一国做大,成为了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和太平洋周围韩、日、澳大利亚等国际集团由于猛然间失去对手而自己又没有走出冷战思维,从而产生了一种彷徨、无力的感觉,在这个时候,中国改革开放已走上了正规,国力正大力增长,各个方面都有了巨大的飞跃式发展,再加上在89年的时候在我国中心地带出现了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件事和我国自身的大规模人口基数,从而送给了那些国家集团一个良好的目标和借口(当然,没有这些那些国家也会找到他们认为合适的理由的。
)。
那些国家集团为了找到一个转移国内矛盾的目标,同时也是为了找到一个他们自己存在的理由从而刻意的引导自己国家的舆论将中国妖魔化、威胁化(当然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各行业快速发展也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而以使自己有理由继续存在下去,有理由继续获得国内的支持其高额的军费开支。
当然,中国应该抛开这些噪音,专心发展自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千万不要上这些国家的当,不要像印度一样顺着他们的心意去走,从而成为他们的走狗。
只要国家真正的强大还怕别人的几句闲话吗?就好像有一句话,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是苍白无力的。
1,抹黑中国找借口提高军费开支研发新装备等中国周边国家恐慌找它买武器撑腰2,众所周知,美俄各自拥有4000多枚现役核弹头,占全球核弹头的90%以上,即使按约定进行“大幅”削减,仍在核力量上对中国保持压倒性优势。
但美国大学生近日一项非常规项目却得出荒谬结论,宣称中国核武器库可能比目前估计的多很多倍,最多可能达3000枚。
美军称不确定中国真正军事实力加大“中国威胁论”炒作3,认同,反驳认同中国威胁论∙中国核武恫吓坐实中国威胁论自由电子报社论∙陈劲松:盗版大国与“中国威胁论”陈劲松个人文章*新中国威胁论海儿个人文章∙刘宗正:中国威胁论刘宗正个人文章[编辑] 反驳中国威胁论∙有些国家为何不能善待中国的发展?林治波个人文章∙李翌鹏:换个角度看“中国威胁论”出处:李翌鹏个人文章∙董志勇:中国是亚洲经济发展的威胁吗?出处:董志勇个人文章4,改革开放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伴随着中国实力的快速增长,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纷纷出台,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外部阻力."中国威胁论"的理论和思想支撑主要来自"霸权稳定论"、"权力转移"理论、"文明冲突论"等.此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的偏见以及西方社会的国际话语权优势也是"中国威胁论"存在的重要因素.对此,中国在向世界表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方针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开展公共外交,在"韬光养晦"的同时还要"有所作为",以沉着、自信的心态理性应对"中国威胁论".国际上宣扬的"中国威胁论"内容繁杂,有"经济威胁论"、"军事威胁论"、"生态威胁论"、"意识形态威胁论"、"文明威胁论"等."中国威胁论"与中国的发展强大不存在任何逻辑关系,主要是来自西方国家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曲解、冷战思维的继续以及用资本主义崛起的经验和西方国家关系理论来妄断中国的发展.事实上,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不是威胁而是巨大贡献.5,,,2011年9月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再次重申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明确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以及国际战略定位,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反响。
摘要从1949年中国成立以来到今,中国从落后,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实力,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竞技或者是军事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都有着显著的提高,这不得不让西方国家,外国学者,乃至世界各界都侧目,这说明我们中国正的在强大,在崛起。
由于论者有着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特别是价值观上的差异;同时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及其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特别是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缺乏了解,因而国外学者政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析和把握必然表现出各自的局限性,世界各界对此却是褒贬不一,比如中国威胁论,再比如曾经的西方列强如此的欺负中国人,中国人是不是会对他们进行同样的报复呢?但是也有的学者持反面态度:中国的和平崛起。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崛起,稳定,和平浅析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看法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是全新的事业,而在世界社会主义曲折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辉煌成就,这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历史进程、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越来越为国外学者政要所关注。
他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为我们拓宽理论视野、推进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我们可以借助外国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来进行自我反馈,当成一面镜子来反省自我,能够看到自身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而优化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因此,研究,深究国外学者对我们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要注意到,国外学者政要本身所持有的立场和局限,他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就像美国世界安全研究所《中国安全》主编所说:“这就好比盲人摸象,中国现状在各类盲人摸象中得到拼凑,也就是说,大家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只看到了中国的一个局部,如果把这些局部拼凑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全貌”。
其实,这并不能反映全部的中国,因为他们没有深入的了解中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所以,即使是全部的局部,拼凑起来也不能是一个完整的中国。
2..1999年开始,军费开始逐年增加,每年保持增长12~20%的增幅。
2001年的国防费比上年增加235亿元,增幅为17.7%;2002年增加266亿元,增幅为17.6%;2003年增加200亿元,增幅为9.6%;2004年增加292亿元,增幅为11.6%;2005年的国防费预算比上年增加247亿元,增幅为12.6%。
从2000~2005年的6年间,国防费支出从1207.54亿元增加到2475亿元,翻了一番。
从1999年到2009年的11年间,军费从1076亿元增加到4806亿元,总额翻了两番还多。
3.马来西亚3个:岛名北纬东经时间弹丸岛07度24‘00" 113度48‘00" 1977兴星仔礁07度37‘00" 113度56‘00" 1977南海礁07度58‘30" 113度56‘00" 1979文莱1个:岛名北纬东经时间南通礁06度20‘00" 113度14‘00" 1993菲律宾8个:岛名北纬东经时间费信岛10度49‘00" 115度49‘30" 1970马欢岛10度44‘00" 115度48‘00" 1970中业岛11度02‘30" 112度16‘30" 1971南钥岛10度40‘50" 114度25‘00" 1971北子岛11度27‘03" 114度12‘00" 1971西月岛11度05‘00" 115度00‘00" 1971双黄沙洲10度44‘01" 114度21‘00" 1978司令礁08度22‘00" 115度13‘00" 1980越南24个:岛名北纬东经时间南威岛08度39‘00" 114度05‘40" 1973鸿庥岛10度11‘00" 114度21‘30" 1973南子岛11度25‘30" 114度19‘02" 1973敦谦沙洲10度22‘55" 114度28‘00" 1973景宏岛09度54‘00" 114度20‘00" 1973安波沙洲07度54‘00" 112度54‘00" 1973染青沙洲09度52‘30" 114度30‘40" 1978中礁08度56‘00" 112度22‘00" 1978毕生礁08度58‘00" 113度42‘00" 1978伯礁08度10‘00" 112度14‘00" 1987西礁08度52‘00" 112度14‘00" 1988无礁08度52‘00" 114度39‘00" 1988日积礁08度30‘00" 114度40‘00" 1988大现礁10度04‘00" 114度52‘00" 1988东礁08度49‘00" 112度36‘00" 1988六门礁08度49‘00" 114度00‘00" 1988南华礁08度45‘00" 114度13‘00" 1988舶兰礁10度24‘50" 114度30‘00" 1988奈罗礁11度23‘00" 114度18‘00" 1988鬼喊礁09度46‘00" 114度20‘00" 1988蓬勃堡礁07度56‘00" 111度42‘30" 1989琼礁不详不详1989广雅礁08度08‘00" 110度02‘00" 1990万安滩07度32‘00" 109度00‘43" 1990南沙群岛,越南占岛屿27个,菲律宾占8个,马来西亚占3个。
浅谈“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些国外学者提出了“中国威胁论”,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
它是西方国家臆造出来遏制中国发展的舆论武器和心理战术,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
在西方政客趋之若鹜的大肆鼓吹下,“中国威胁论”更是层出不穷、咄咄逼人。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美国显得颇为时髦,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根据“购买力评价法”对未来几十年中美日三国的经济发展规模进行估算,认为按目前的速度和潜力,中国将于2010年超过日本,于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总额最大的国家。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对世界带来“威胁”,中国已经是一个“超级经济大国”而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了。
“中国军事威胁论”是其重要论调,也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目的所在。
该论调的理论基础是西方“权力转移”理论。
该理论认为,崛起国随着实力的壮大,必然挑战主导国的体系领导权地位,战争不可避免。
西方认为中国就是这样的崛起国,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必然大规模地发展军事力量,走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道路。
美国进行了主要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全球战略和军力调整,并且从能源、金融、商贸、多边外交等多方面对中国进行遏制,使中美关系变得复杂和脆弱。
美国版“中国威胁论”的主要依据,能说得出口的只是两条,即“武力威胁台湾”和“军费不透明”。
但是这两条都是明显站不住脚的。
因为中国大陆和台湾是中国历史的遗留问题,谈不上谁威胁谁,更谈不上威胁以承认一个中国为前提而和中国建交的美国。
而依中国的国力,军费再怎么“不透明”也只是服务于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根本不可能威胁美国及其海外利益。
现在美国用加强中国周边军事压力和临战化武力援台态势来逼迫中国增加军备,正确的说法只能是“美国威胁论”而不是倒因为果。
至于热衷于“中国威胁论”的人所说的假如中国发展起来了将会如何如何,那纯粹是恶意的政治煽情和荒唐的“幻觉透支”,因为美国也在以更大的基数发展,而中国也不可能用“不发展”来证伪“中国威胁论”。
浅析“中国威胁论”摘要: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全面发展,给现有的世界格局带来很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中国威胁论”也日渐猖獗,而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的国际外交又将如何应对呢?本文从解析“中国威胁论”的内容入手,以相关数据来进行驳斥;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和办法,以清醒的认识、冷静的头脑来积极应对。
关键词:中国威胁;和平发展;和谐世界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此期间,我国完成了和平交接,完成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变;从对外闭关自守到全方位开放,加入WTO 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伟大进程之中;从国家的贫穷落后到人民生活总体水平达到小康的转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一条不同于其他大国崛起模式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和平崛起之路。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而这一切也令西方国家感到震惊。
他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的不断发展,势将改变现有的国际格局,或者由此而带来中国对历史侵略的各种报复行动;同时,中国的共产模式,是与他们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完全相反的,而日益显现的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令他们感到不安。
而这一切错误的思维模式和利益产生的效应正是为什么“中国威胁论”死灰复燃,日益猖獗的根源。
1 “中国威胁论”背景及内容解析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的观点、理论和思潮。
“中国威胁论”有久远的历史,拿破仑曾说过“那里睡着一个巨人,让她睡着,因为她一旦醒来,将震撼整个世界”。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又形成一定的市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出于狭隘的意识形态和权力思维,精心炮制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形象、国际发展环境造成了复杂的影响。
19世纪美国已渲染中国威胁最近梁文道教师在?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题为“做稳定大国,让国际社会放心〞的精彩文章。
确实,这几年来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之势使得中国政府不得不卸下“沉默是金〞的应对方式,开场主动的回击西方的“中国威胁论〞,通过展示自身存在的巨大问题〔诸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社会分化、政府权威的弱化等〕企图引起西方社会的同情与理解,进而化解对中国威胁的疑虑;同时,中国政府再接再厉,接连向外界抛出“和平崛起论〞、“和谐世界论〞,只可惜由于包装过于简陋,解释过于官腔〔redtape〕,这些论调在西方强大的质问之下不断折旧,自我解体。
因此,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中国威胁论〞呢.是回归“集体沉默〞的历史老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抑或是重新宣传中国安稳的国情——尧天舜日,海晏河清.在梁教师看来:“我们应做的就是继续开放的姿态,敞开肚皮给人家看……除了让他人得到足够而且正确的国情讯息,更重要的就是‘稳定’了。
所谓‘稳定’,指的不只是社会和政府管治能力的稳定,更是一切行为模式的稳定……可是行为模式的稳定还包括了更深更广的层面,我们应该让人了解中国的‘既定政策’是真真正正的‘既定’,一切皆有规则可循。
大至最高执政当局的权力交接,小至商贸往来的制度环境,没有飘忽可疑的人治阴影,只有清楚可见的规律遵从;没有政出多门朝令夕改所带来的无所适从,只有明晰的权责分配与系统的决策程序。
这一切本是多年来大家对中国内政的根本要求,但在中国变得如此巨大如此有影响力的今天,它甚至也成了让国际社会安稳的条件了。
〞然而,是不是中国真正做到了稳定大国,国际社会〔西方社会〕就能因此而放心呢.“中国威胁论〞是否因此就偃旗息鼓呢.在我看来,答案是否认的,就算中国做了稳定大国,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依旧不放心;再进一步,如果中国真正的走向西方概念中的自由**,中国依旧不能让西方社会放心。
在我看来,当代版的中国威胁论固然有它产生的具体环境与形势,但是如果我们将这种中国威胁论纳入到大历史的格局中去,与100年前的历史进展对接,将“黄祸论〞与“中国威胁论〞进展比拟分析研究,或许更能理解今之“中国威胁论〞之本质与意图,也更能消除我们*些不切实际的梦想。
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是指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中国崛起”、“强国战略”等充斥媒体,有人认为中国比欧美的体制和发展模式更有效,中国将取而代之。
[1]?在冷战结束后的很长时间内一直主导着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对华思维,并深刻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战略。
[“中国威胁论”是在1990年左右出笼的,这种论调曾一度在美、日和东南亚地区甚嚣尘上,对我国的对外交往和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经济威胁论”。
这种观点的核心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将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
(2)“中国军事威胁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以后,军事实力必然增强,从而会走上军事扩张之路。
(3)“中国文明与意识形态威胁论”。
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将对西方构成威胁。
(4)其他威胁论,例如,认为中国在粮食方面会对世界造成威胁。
针对以上看法,我们认为,西方所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是没有任何道理和依据的。
首先,从经济上看,中国的经济实力并没有像有些人估计的那样强大,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很难说会对他国构成威胁;其次,中国经济发展会对世界各国带来好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向世界提供巨大的市场。
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中国不发展经济,反倒会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威胁。
试想,13亿贫穷的中国人将会对世界造成怎样的冲击。
因此,从本质上讲,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国,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
我们应严正地反驳西方所说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应称之为“中国贡献论”。
从军事角度看,中国的军事预算是有限的、低水平的。
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也永远不会称霸。
在粮食需求上,中国不会对世界粮食的供求造成巨大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农业的发展,我们将完全有能力来养活自己,决不会走上依赖谷物和肉食品进口维持生存之路。
“中国威胁论”成因探析“中国威胁论”这种论调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此后便在国际上泛滥起来。
自“中国威胁论”形成至今,国际社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所谓“中国威胁”的浪潮。
第一波是在1992―1993年间。
主要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及文明角度展开了对“中国威胁”的具体论证。
其主要论著与代表人物是:1992年8月26日,《纽约时报》发表题为《民族资本主义使中国成为世界祸源》的专栏文章;费城外交政策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罗斯•芒罗在美国传统基金会刊物《亚洲研究》(1992年秋季号)发表题为《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以及亨廷顿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等等。
第二波是在1995―1996年间,起因是中国台湾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美国国内对华政策的大辩论。
所谓大陆武装进攻台湾,香港回归后大陆对香港政治制度的威胁等被大肆炒作。
第三波出现在1998―1999年间,此间美国政府制造了李文和案、政治献金案。
所谓的中国“窃取”美尖端技术、“威胁美国家安全”等成为“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内容。
第四波开始于2007年,美国借口中国进行太空实验大肆宣扬“中国军事威胁论”,竟称被中国的太空实力“惊呆”。
日本也不甘落后,莫须有地宣称“为解放台湾,解放军占领先岛诸岛的可能性极大”[1]23-25。
在2008年9月中国成功进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后,一向以反华著称的美军事专家、“国际战略评估中心”副主任理查德•费舍尔就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称“来自美国战略司令部的情报”表明,“神七在执行太空任务的过程中与国际空间站擦肩而过,已对国际空间站造成了威胁”,并主观臆断说:“中方发射伴飞小卫星可能是为了验证其‘共轨式’反卫星(Co-Orbital ASAT)技术能力。
”[2]“中国威胁论”发展至今已有多种表现形式,这些“中国威胁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人种威胁论”、“中国文明威胁论”、“中国粮食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人口威胁论”等等。
浅析“中国威胁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世界形势发展变化中,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软实力上,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关系中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尤其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至今,国际事务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威胁论”,包括“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农业威胁论”、“中国人种威胁论”、“中国文明威胁论”、“中国粮食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等,众多的威胁论几乎涵盖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所有重要方面,在国际上对中国形象造成了很大的损害,给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那么,“中国威胁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中国的发展真的是世界和平的威胁吗?那些不负责的西方国家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不遗余力的散布“中国威胁论”的论调呢?我们对此很有必要进行深层探讨。
一、“中国威胁论”产生的外部原因首先是中国的迅速崛起。
从经济上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连续30年平均以10%的增长速度高速增长,在全球经济危机萧条的情况下,中国经济GDP增长速依然居高不下,先后超过了英国、德国。
据IMF预测,2010年,中国GDP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已无悬念。
[1](伴随着中国的经济高速崛起,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也同步崛起,这种崛起的速度和势头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
2006年1月19日,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何汉理在接受日本共同社采访时说:“俄罗斯是一个军事强国,而日本只是在经济上称雄。
中国不仅是政治和经济在世界领域突飞猛进,而且国际舞台的‘软实力’也在大大增强。
的确,俄罗斯在军事上是十分突出的,但其经济却滞后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经济十分突出,但是政治上受限制于美国,并非政治和军事大国。
唯独中国军事、政治、经济、软实力全面崛起。
”这些了不起的巨大成就,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引起了一些政治强权国家对我国的各种猜测和不负责任的议论。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国威胁论篇一:浅谈“中国威胁论”浅谈“中国威胁论”吴柳燕人文科学试验班 3100101960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各种“中国威胁论”也不断出现,并在一些国家有一定市场。
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威胁论”的产生原因、表现及其危害,并强调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关键词:中国威胁论和平崛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空前的飞跃和举世瞩目的成就。
曾几何时,“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国家大行其道。
诸如“中国抢夺石油资源造成高油价”、“中国对粮食的需求加剧世界粮荒”、“中国大量出口威胁其他国家就业”等一系列莫须有的指责铺天盖地地卷来,将尖锐的矛头直指向中国。
一.“中国威胁论”的产生原因经济上,中国正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增长。
即使是在强势经济体竭力避免负增长的201X年,我们的目标依旧是“保八”,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存在一定的挑战性。
军事上,中国正在加快现代化建设,军事力量不断加强。
国庆阅兵展示的我军全系列装备就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
政治上,中国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在不断地增强。
中国崛起的势头迅猛,西方一些大国认为中国的觉醒和强大会对现有大国的地位和国际格局形成挑战,循着固有的冷战思维将中国视为敌人,千方百计地在各种场合打压中国,于是“中国威胁论”的出现也不足为怪了。
令人称奇的的是,纵观当今世界,印度的崛起同样令人瞩目,但国际社会对印度的崛起则显得“民心所向”。
通过对中印两国整体情况的对比,我认为,“中国威胁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与西方的民主和人权截然相反的政治意识形态。
西方国家认为,冷战的结束意味着西方的自由民主模式作为一种普世价值最终取得了全面彻底的胜利,剩下的问题就是使非西方模式的国家接受并实行西方的自由民主模式。
中国威胁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基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需要,开始了最早的“中国威胁论”宣扬。
基于13世纪蒙古人西进欧洲以来形成的“黄祸”历史记忆,有关中国具有一种东方式的“威胁”和“内在的残暴性”,是西方表述中国众多主题中颇为显著的一条。
第二阶段:20世纪中期至90年代。
这一阶段,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抗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外部压迫,赢得了民族解放与独立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西方世界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第三阶段:冷战结束后至今。
这一阶段,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
经受住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的巨大冲击,并走向发展崛起的道路,在此过程中与外部世界产生了矛盾冲突,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基于利益因素,掀起新一轮“中国威胁论”。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阵营解体,持续近
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
中国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此后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影响力大大上升,军事力量持续增强。
面临中国力量不断上升的趋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一些中国周边国家,不断宣扬“中国威胁论”。
这一期间,美、日等国报刊先后发表了多篇“中国威胁论”的文章,如《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鼠年》、《红龙跃起》、《美国太平洋海洋统治遭遇中国挑战》、《论中国这个潜在的威胁》等,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