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诗歌
- 格式:wps
- 大小:77.47 KB
- 文档页数:8
简短汉代诗歌名篇大全(精选10篇)1.简短汉代诗歌名篇篇一秋风辞两汉: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译文秋风刮起,白云飞。
草木枯黄雁南归。
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
思念美人难忘怀。
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
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
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
2.简短汉代诗歌名篇篇二生年不满百两汉:佚名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译文一个人活在世上通常不满百岁,心中却老是记挂着千万年后的忧愁,这是何苦呢?既然老是埋怨白天是如此短暂,黑夜是如此漫长,那么何不拿着烛火,日夜不停地欢乐游玩呢?人生应当及时行乐才对啊!何必总要等到来年呢?整天不快乐的人,只想为子孙积攒财富的人,就显得格外愚蠢,不肖子孙也只会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像王子乔那样成仙的人,恐怕难以再等到吧!3.简短汉代诗歌名篇篇三迢迢牵牛星两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他俩相离也没有多远。
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4.简短汉代诗歌名篇篇四《五噫歌》梁鸿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巍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答案登上北芒山啊,噫!回首遥望那皇帝住的京城啊,噫!宫殿那高大壮丽啊,噫!百姓那辛勤劳作啊,噫!遥远漫长那无止境啊,噫!5.简短汉代诗歌名篇篇五《歌》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汉代诗歌的发展汉代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这段时期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众多的诗人和文人争相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来,形成了一个精彩的诗歌文化时代。
汉代诗歌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阶段,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其中的几个方面。
一、汉代诗歌的起步汉代初期,诗歌还处于萌芽阶段。
当时流行的是乐府诗,它是一种民间歌谣,以在乐府之上唱诗为主。
乐府诗的内涵比较简单,表现生活的欢乐和痛苦,以及爱情、友情等感情。
早期的乐府诗缺乏文学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乐府诗的艺术性逐渐得到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是一位著名的乐府诗人,他的《将进酒》、《出师表》等作品至今仍然被广为传诵。
二、汉代诗歌的繁荣汉代中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那个时期,名家辈出,文化交流频繁。
诗歌创作的语言更为丰富和优美,内容也变得更加深刻和富有思想。
在这个时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同时,汉代的音乐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到了西汉时期,五音九声就已经被确定下来,这不仅对诗歌本身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为后来的乐府诗奠定了基础。
三、汉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在音乐体系的基础上,汉代诗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它的特点之一是善于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包括个人情感、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等等。
这种风格产生的原因在于汉代时期国家的思想与文化层面上的开放程度。
同时,汉代诗歌也注重用意象和象征手法来表现具体事物和情感境界,使诗歌的表现力更加细腻而深刻。
四、汉代诗歌的影响汉代诗歌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汉代诗人的作品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参考,而且它也为后世所学习和传承提供了依据。
在后来的唐代,大量汉代诗歌被重新发现和传承,唐代的早期诗人会对这些作品有所借鉴,从而产生新的创作效果。
同时,汉代诗歌也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其他创作奠定了基础,其中乐府诗的影响尤为深远。
总体而言,汉代诗歌对中国文学和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不仅创造了许多经典之作,而且实现了中国诗歌飞跃式的发展,为古代和现代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汉代诗歌第四章汉代诗歌汉赋和散⽂是汉代⽂学的主要样式,诗歌虽然不如汉赋发达,但亦有可观者。
汉代的诗歌,逯钦⽴先⽣《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是⽬前收录最全的本⼦。
汉代诗歌以乐府诗和《古诗⼗九⾸》成就最⾼。
第⼀节帝、妃诗汉代有些帝王的诗歌值得注意汉代最早的楚歌,可以追溯到项⽻的《垓下歌》。
汉五年(前202),项⽻被刘邦⼤军围困于垓下,⼭穷⽔尽,⾛投⽆路,他对着⼼爱的美⼈虞姬慷慨悲歌:⼒拔⼭兮⽓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歌和“霸王别姬”的故事,常被作⼀种爱情意义上的解释,但这是不充分的。
在⼥性作为男性附属品⽽存在的时代,⼀个权势⼈物遭受失败的最明确最严酷的标志,是他的⼥⼈将作为财产为胜利者所占有并重新分配。
倘若虞姬不⾃杀,那就是她的未来。
对项⽻这位曾经叱咤风云、不可⼀世的英雄来说,虞姬这个活⽣⽣的⼈物,以最刺激感情的⽅式,显⽰着他在短短⼏年内登上成功的绝顶⽽主宰天下,复⼜坠落失败的深渊⽽不能保护⼀个⼼爱的⼥⼈这样急剧的变迁。
他愈是对个⼈的能⼒保持骄傲和⾃信,就愈是感觉到在历史与命运的巨⼤压迫下,个⼈的渺⼩和⽆⼒。
与《垓下歌》相呼应的,是刘邦的《⼤风歌》。
《汉书·⾼祖本纪》载,刘邦过沛,置酒沛宫,悉召故⼈⽗⽼⼦弟佐酒。
发沛中⼉得百⼆⼗⼈,教之歌。
酒酣,上击筑⾃歌⽈:⼤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兮守四⽅?刘邦借着秦末农民战争的⼤风暴登上皇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个从社会底层出⾝的最⾼统治者。
他的⼈⽣之路的⽅向与项⽻相反,境遇的剧变却是相同。
⽀配这种剧变的命运⼒量同样是刘邦所难以理解的;并且,他也⽆法预料所打下的江⼭未来命运究竟如何能否有猛⼠来为他守卫四⽅?汉武帝刘彻著名的《秋风辞》:秋风起兮⽩云飞,草⽊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时兮奈⽼何?这⼀⾸优美的作品描写了典型的秋⾊,抒发了乐极⽣悲、⼈⽣⽆常的感伤。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作者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背景主题这首诗诗为《相和歌辞。
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
乐志》,算得上是采莲诗的鼻祖。
主旨在写良辰美景,行乐得时。
清人沈德潜评此诗为“奇格”(《古诗源》卷三)。
张玉榖则认为此诗不写花而只写叶,意为叶尚且可爱,花更不待言。
大体这种民歌,纯属天籁,最初的创作者未必有意为之,而自然显现一片大自然活泼的生机。
余冠英先生认为“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可能是“和声”。
前三句由领唱者唱,而后四句为众人和唱。
此为汉代民歌,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
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
词语注释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翻译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赏析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汉代产生的新的诗歌样式
在汉代,产生了许多新的诗歌样式,主要包括:
1. 古体诗:汉代是古体诗的全盛时期,古体诗是对古代韵文的发展和继承。
这种诗歌样式保留了古代的韵文格律和形式,主要表达时代中的思想情感。
著名的古体诗人包括杨修、杜预等。
2. 乐府诗:乐府诗起源于先秦时期的乐府音乐,汉代诗人们将其发展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乐府诗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社会现实为主题,常常以五言、七言诗为形式,表现了时代的悲哀和心情的浮动。
著名的乐府诗人有司马相如、刘邺等。
3. 国风诗:汉代也有不少诗人模仿古代《风》、《雅》等乐府诗,用五言或七言继承古人的风格并表达时代的思想情感。
这类诗叫做国风诗,代表作品有陈琳的《国风》。
4. 骚体诗:汉代骚体诗延续了先秦时期屈原的骚体诗风格。
骚体诗充满了奇特的形象、华丽的辞藻和激情澎湃的情感。
著名的骚体诗人有司马相如、班固等。
这些新的诗歌样式在汉代的文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丰富了古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
这些样式的诗歌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欣赏。
古代送别诗歌赏析1.《汉乐府》:汉代民间诗歌集。
所收民歌感情真挚浓郁,风格平实朴直。
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简短赏析】诗歌叙述了一个垂老的城市贫民在统治者的暴政下长幼无衣无食,为了活命,带武器出东门铤而走险,以图换得一饱。
虽妻子表明愿与丈夫同吃粥,劝丈夫考虑到上有苍天,下有幼子,切不可这么干,但作为丈夫已经别无选择。
不听妻子劝告,反而呵斥她,认为白发随时脱落,已经去迟啦。
从对话中刻画出当时社会的罪恶。
2.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辞赋散文家。
诗作平和冲淡。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行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简短赏析】借离别时孤舟远逝,抒发自己向往归隐生活的心绪:时时深深向往的是“山泽居”、“返班生庐”,象飞鸟、游鱼一样自由自在。
至于当初出仕也并非真心追求功名,而是随运顺化而已。
3.杜子春:隋朝人,《三言》中人物。
感怀诗九扣高门十不应,耐他凌辱耐他憎。
如今骑鹤扬州去,莫问腰缠有几星。
【简短赏析】作者发迹去扬州,相别亲眷诗。
表达自己发迹了向亲友发出人生慨叹,世事情态。
相别歌我生来是富家,从幼的喜奢华,财物撒漫贱如沙。
觑着囊资渐寡,看看身上丝丝挂。
欢娱博得叹和嗟,枉教人作话靶。
待求人难上难,说求人最伤感。
朱门走遍自彷徨,没半个钱儿到掌,若没有城西老者宽宏量,三番相赠多情况;这微躯已丧路途旁,请列位高亲主张。
【简短赏析】作者叙述了穷苦时求人无处,求助无门的悲凉景象,表达了自己的一股怨气。
4.王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诗作清新流畅,质朴自然。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豫章故都,洪府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汉乐府古诗词乐府是中国古代设置于宫廷的一个音乐舞台机构,最初是秦朝设置的,属于少府管辖。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正式设置乐府,其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乐府机构的设置,延续了先秦时期采诗的传统,而出现的乐府诗,又很好地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的传统,对后世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汉乐府的诗歌收录在了《乐府诗集》的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中。
本文就选择其中最有水平的和大家分享。
1,《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取材于东汉末年发生于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
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被焦母和刘兄逼迫,离婚再嫁的故事。
最终,焦仲卿和刘兰芝双双殉情自杀。
该诗通过对焦母和刘兄的卑劣描述,讽刺了儒教伦理纲常对人身自由的戕害。
在汉代时期,儒学取得了独尊,儒家的忠孝思想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正是这种愚忠愚孝酿造了这一场悲剧。
该诗长达350余句,是乐府诗之冠,也是中国五言体中的名篇,于北朝时期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壁”。
不过该诗的写作年代还有争议,诗歌的题材发生于建安年间,但是诗歌的写作年代可能更晚。
2,《陌上桑》《陌上桑》又名《艳歌罗敷行》,收录于《相和歌辞》,是汉乐府中的名篇。
《陌上桑》讲述了一位名为秦氏罗敷的采桑女,面对太守之类官员的调戏而从容不迫,并以盛夸丈夫的方法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
全诗情节逼真、语言华丽、形象生动,同时又展示出了强烈的民间歌谣的风采。
《陌上桑》语言通畅、韵律自然和谐,对仗工整,证明了当时的五言体诗歌已经走向了成熟。
3,《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汉乐府最著名的十首诗歌汉乐府最著名的十首诗歌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列表,因为汉乐府诗歌数量众多,且各有特色。
以下是一些备受推崇的汉乐府诗歌,它们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上邪》:此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坚定与执着。
诗中连用五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情,充满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热情。
2.《有所思》: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听到情人变心的消息后,爱恨交织的复杂感情。
诗中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比喻,生动地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
3.《饮马长城窟行》:这是一首描写征夫戍边的诗,通过思妇的口吻,表达了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与牵挂。
诗中融入了对战争与离别的深刻反思,情感深沉而真挚。
4.《白头吟》:这首诗写了一位女子在得知丈夫背叛后,毅然决然地提出分手。
诗中表达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追求,以及对背叛者的愤怒与鄙视。
5.《孔雀东南飞》: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
它叙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歌颂了真挚的爱情和反抗精神。
6.《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首诗以园中葵起兴,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及到四季万物,再推及到人生。
前四句通过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归海说明时光易逝,青春难再,勉励人们要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叹息。
7.《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少年从军六十五年回到家乡,却只见家园荒芜、亲人已逝的凄凉景象。
诗中表达了对战争和徭役的控诉,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8.《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乐府诗集里汉代的诗有《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饮马长城窟行》、《江南》、《上邪》等。
一、《战城南》《战城南》系乐府旧题,属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是一首民歌。
这首民歌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将士而作。
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道出人民只是战争牺牲品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反对并诅咒战争的意愿。
此诗以死者告语乌鸦、驽马哀鸣的奇思妙想抒发作者的悲怆之情,极富浪漫主义精神。
1、原文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声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2、译文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有许多人战死在野外,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口中逃掉呢?”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那南北两岸的人民将如何交往?无人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战士,那些忠良将士实在令人怀念:天刚亮他们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一同回来。
二、《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
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1、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汉代文学之汉代诗歌●一、汉代骚体诗歌●二、汉乐府●三、五言诗的兴起●四、古诗十九首第一节汉代骚体诗歌骚体诗歌是汉诗中的一种富有特色的诗体形式。
随着秦王朝的覆灭汉王朝的建立,楚人占据了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中国历史文化也就进入了以楚文化为主流文化的时代,文学艺术都受到了楚文化的影响。
加之当时大赋流行,而五、七言诗尚未成熟,文人抒情写意遂大都采用骚体形式,骚体诗歌乃在西汉时期大放异彩。
●汉代最早的骚体诗歌,可以追溯到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与《垓下歌》相呼应的,是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宋萧岩肖《庚溪诗话》云:“汉高帝《大风歌》,不事华藻,而气概远大,真英主也。
”●喜好文学的汉武帝刘彻有一首著名的《秋风辞》,颇值一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鲁迅评曰:“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汉文学史纲要》)●到东汉时期,虽还有骚体诗出现,但已出现了楚骚的变体,如梁鸿的《五噫歌》、张衡的《四愁诗》。
先看《五噫歌》:●陟彼北邙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清张玉毂《古诗赏析》评曰:“无穷悲痛,全在五个'噫'字托出,真是创体。
”张衡《四愁诗》●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金琅。
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坂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踯蹰,何为怀忧心烦纡?●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
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第二节:汉乐府●一、解题:●“乐府”是两汉时期的音乐机构。
它的任务有二:一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演奏,●二是采集民歌。
后来,乐府就成了民歌的代名词。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二、汉乐府诗歌的内容:●乐府民歌的最大特点是写现实生活,叙事性强。
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1)对战争的控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2)对苦难生活的描绘: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牍,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
“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妇病行》)●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
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
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
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
手为错,足下无菲。
怆怆履霜,中多蒺藜。
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
泪下渫渫,清涕累累。
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
春气动,草萌芽。
三月蚕桑,六月收瓜。
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
助我者少,啖瓜者多。
愿还我蒂,兄与嫂严。
独且急归,当兴校计。
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孤儿行》)●清·宋长白《柳亭诗话》说:“病妇、孤儿行二首,虽参错不齐,而情与境会,口语心计之状,活现笔端,每读一过,觉有悲风刺人毛骨。
后贤遇此种题,虽竭力描摹,读之正如嚼蜡,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也。
”3)思念的痛楚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悲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饮马长城窟行》)●4)爱情与生命的体味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有所思》)●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上山采蘼芜》)三、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征:●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
在汉乐府民歌中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
●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它的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
《上山采蘼芜》的对话也很成功。
也有采用独白的,往往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向读者倾诉,如《孤儿行》、《白头吟》、《上邪》等。
●汉乐府民歌并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
《孤儿行》则更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细节如“头多虮虱”、“拔断蒺藜”、“瓜车翻覆”等来突出孤儿所受的痛苦。
由于有声有色,人物形象生动,因而能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二)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故应麟说:“汉乐府歌谣,采摭闾净,非由润色;然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诗薮》)●(三)形式的自由和多样。
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由于两汉时代紧接先秦,其中虽有少数作品还沿用着《诗经》古老的四言体,如《公无渡河》、《善哉行》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以新的体裁出现的。
一篇之中,由一二字到八九字乃至十字的句式都有,如《孤儿行》“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便是十字成句的。
●(四)浪漫主义的色彩。
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如抒情小诗《上邪》那种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便都是浪漫主义的表现。
●在汉乐府民歌中,作者不仅让死人现身说法,如《战城南》,而且也使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如《乌生》,甚至使腐臭了的鱼会哭泣,会写信,如《枯鱼过河泣》: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四、《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第三节五言诗的兴起●五言诗是从民间产生的。
从民间歌谣到文人五言诗的正式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暇豫》优歌,远见春秋;《邪径》童谣,近在成世: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
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
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观其结体散文,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五言诗起源于民歌。
《诗经》中的《召南·行露》、《卫风·木瓜》、《小雅·北山》等,就有半章或全章五言的诗句。
●春秋末到战国时期,民歌中也偶见五言的形式,如楚国民歌《沧浪歌》。
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时的民歌:●“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西汉时期的一些歌谣和乐府诗歌,五言的成分很大。
如: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李夫人歌》,载《汉书·外戚传》)邪径败良田,谗口害善人。
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
古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汉书·五行志》载成帝时民谣)但五言诗的成熟还是体现在汉乐府民歌中,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等,都是成熟的五言体诗。
●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的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班固之后,文人五言诗渐渐增多,今存五言诗有名可考者,即有张衡《同声歌》、郦炎《见志诗》二首、秦嘉《赠妇诗》三首、赵壹《疾邪诗》、蔡邕《翠鸟诗》。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可以说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其一云: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幻灯片42第四节《古诗十九首》一、关于“古诗”:“古诗”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的五言诗。
汉代诗歌,除少数如上述有主名的作品和骚体作品之外,主要是一些无名氏的乐府和“古诗”。
幻灯片43这些古诗,据钟嵘《诗品》说,有“陆机所拟十四首”,“其外《去者日已疏》四十五首”,总数至少也有五十九首。
今存者尚有:《文选》所载《古诗十九首》,李陵《与苏武诗》三首,《苏子卿诗》四首,《玉台新咏》卷一所载《古诗八首》中的“四座且莫喧”、“悲与亲友别”、“穆穆清风至”、“兰若生春阳”四首,《古诗类苑》所载“橘柚垂华实”、“新树蕙兰葩”、“步出城东门”三首,●《古文苑》所载李陵《录别诗》八首,苏武《答李陵诗》三首,《古文苑》所载孔融《杂诗》二首(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书考证,此二诗应属李陵《录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