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品处理流程图
- 格式:xls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1
不良品退货流程首先,品质部先要明确不合格品的产生原因:是工废、还是料废。
工废的话就要追究生产部门责任,料废的话就要找供应商,同时加强进料检验。
生产开出退料单----品管确认-------生产人员退仓----仓库通知采购------采购通知供应商。
原因是什么在退仓时都应该注明,只是仓库与采购沟通过程中有问题,因为程序中没有规定要以什么方式来沟通(也就是没有特定的单据),采购的制度就是没有书面性的文件就不受理。
在和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时,先把这些售后退货问题解决好。
来料,制程,出货后出现不良品如何处理都要先协商好。
检验中挑选的不良品,由品管退仓库,并通知采购找供应商来收货。
仓库退货给供应商后,将数量的明细给采购扣款。
来料,制程,出货后出现不良品如何处理都要先协商好。
制造过程中挑选的不良品,由生产部门退仓库,仓库通知品管来检验,品管开出料废单据,仓库通知采购退货给供应商,将退料数量明细给采购扣款。
其实在不良品处理问题上需要两个方面来做的:A1.返工、返修品由检验员直接退回生产拉线,由生产部门自行安排处理。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生产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计划安排返工返修,而不会与正常生产发生过多冲突;返工返修品也要算在当日产量里,生产部门为完成当天产量自然会在当天完成返工返修品的工作],品管部门只需要每天统计相关数据,制定出改善措施要求生产部门执行就好了。
2.报废品[包括返修时产生的报废零件],必须由品管部门确认,并经评审会批准才可报废,最好要有一套《废品考核奖罚制度》,这样可以让生产部门自行评估报废的成本的[因为与他们的薪资挂钩了],从根本上可以让报废品降低的。
品保(品质保证员)与品管分开的,并且是实行的生产部门全检,品保抽检的方式.我们这边出现不良品,生产线先找工程分析原因。
B1.原因是作业不良,生产线自己返工,是能追查到那段工序的。
所以责任容易区分。
能返工就返工,不能返的,一律报废!2..不良比例为%比,那直接禁用该周期该供应商产品,换另一供应商产品使用。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不合格品管理目的:对不合格品加以识别、区隔、风险评估、重新处理,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流入客户手中。
为对品质异常能及时反应及处理、预防、消除异常原因,以维持品质系统正常运作。
围:针对来料、在制品、出货等各个阶段的不合格品。
定义:不合格品(Nonconformity):超出接收标准,不满足要求的产品。
返工(Rework):由原加工流程对不合格品重新加工使产品符合需求规格。
修理(Repair):增加加工流程以对不合格品加以修复,使其符合需求规格。
挑选(Sorting):对不合格品加以挑选,以区别等级。
报废:无法作挑选处理并不可能进行重工或修复的不良品及维修成本高于制作成本之不良品。
批退(Reject):品管单位检验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有品质异常不满足需求状况时,将检验品整批退还供应商或制造单位,并要求处理的情形。
特采:于进料、生产过程或最终成品发现的不合格品,因客户、生产需求急迫,客户或销售部代表客户同意授权,或投入后不影响产品功能、构造机能、特殊外观要求及应用功能性,不造成人身安全,可满足最终客户使用品质的不合格品做特殊接收的状态,等同让步接收。
降级、降档:因产品检验不符合定义标准要求,而采用更低标准确认接收、降级处理的状况。
各部门职责一.质量部负责不合格品处置活动之协调,包含来料不合格、生产中不合格、顾客反馈不合格等。
定义不合格品的区分、隔离及标示方式;评估定义不合格品的挑选方式及标准;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紧急处理方式要求;二. 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不合格品区隔作业及相应的标识。
执行对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的应急处理要求;按照工艺及质量提供的方案执行不合格品品的返工、修理、挑选等作业负责生产原因造成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三. 工艺部品质异常发生时之应急处理方案拟定。
对过程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要求。
对修理、返工作业方式定义。
其他部门负责履行本部门的职责予以协助。
不合格品控制流程一. 进料品质异常控制质量部负责设计抽检方案,按照标准执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