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65.62 KB
- 文档页数:3
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摘要:目的:研究主要针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临床中采取依达拉奉治疗的效果开展分析。
方法: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6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6月,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差异来开展分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的患者划分为常规组,采取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划分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S-100β与NSE水平。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S-100β与NSE水平均要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临床中采取合适的依达拉奉治疗,能够增强治疗预后效果。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依达拉奉;常规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定义是患者头部直接或间接受到暴力作用,致使患者脑组织受到严重损伤。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容易出现脑出血的情况,脑出血会致使患者丧失脑组织功能,使得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异常、事物模糊、意识障碍、肌力下降等不良症状,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本次研究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开展依达拉奉治疗,详细研究信息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6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6月,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差异来开展分组,患者能够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两组各具有44例患者。
研究组男、女病例数为23例、21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2-70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45.29±2.16)岁。
常规组男、女病例数为24例、20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3-72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46.19±2.23)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p>0.05。
1.2方法常规组患者在临床中仅进行常规治疗措施,治疗措施包含有脱水、止血与消炎等,如果患者存在有急性颅内血肿,则医护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安排手术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临床中进行常规与依达拉奉治疗,常规治疗措施与常规组相同,依达拉奉(生产企业: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56)的治疗方法为:将30mg依达拉奉与100ml生理盐水进行混合,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然后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与50ml血必净进行静脉滴注。
依达拉奉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成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患者颅内压、头CT变化和远期疗效。
结果治疗组伤后10 d内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组10 d后GCS评分及伤后3个月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依达拉奉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关键词】依达拉奉;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依达拉奉作为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已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但尚未见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报道。
本文总结了6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①按GCS评分,入院时计分以3~8分为标准,均经神经系统检查并头CT诊断明确;②年龄18~75岁,男37例,女23例,平均39岁;③无全身严重并发症;④绝大部分为车祸伤,其中各类颅内血肿23例,脑挫裂伤16例,脑内血肿伴挫裂伤17例,脑干损伤4例。
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全部患者均在伤后24 h内静脉注射依达拉奉30 mg(商品名易达生,由吉林博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支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30 min内滴完,2次/d,疗程14 d。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脱水、止血、神经营养药物、抗生素及外科手术等)。
1.3 观察指标①颅内压:入院10 d内每日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2次测脑脊液静水压,取平均值反映颅内压情况;②头CT:入院后10 d行头CT平扫复查,测量脑水肿带面积和计分,以CT水肿最宽的层面进行测量并计分,水肿带宽度<2 cm者为轻度计1分;≥2 cm至<1/2大脑半球为中度计2分;≥1/2大脑半球者为重度计3分;③入院第10天GCS和3个月后的GOS评分。
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研究目的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48例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开始手术时即静脉输注依达拉奉30 mg,半小时内输注完毕,连续4 d,在术前(T0)、术毕(T1)、术后1 d(T2)、术后2 d(T3)、术后4 d(T4)分别监测血清SOD活性和MDA浓度。
结果两组患者SOD活性在T1、T2、T3、T4与T0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SOD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DA浓度在T1、T2、T3、T4与T0比较均下降明显(P<0.05),且观察组MDA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依达拉奉可以升高SOD活性,降低MDA浓度,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值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急性颅脑损伤;抗氧化剂;脑保护;依达拉奉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发展,近年来急性脑损伤患者不断增多,若治疗不及时,会留下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目前认为氧自由基增多是导致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脑损伤加重的主要原因[1]。
脑损伤出血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这种细胞毒性可介导脑细胞的凋亡,促使形成脑水肿,造成不可逆的组织损伤[2]。
依达拉奉具有清除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减轻脑梗死后的缺血和水肿、减少组织损伤的作用。
本研究对来本院就诊的48例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l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8例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均经临床表现、CT或MRI确诊,CSS评分>20分,ADL评分0.05),具有可比性。
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方法: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3例,治疗组31例,给予依达拉奉并常规治疗。
对照组32例,只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后第15天,两组均以疗效标准判断疗效。
结果:治疗组通过依达拉奉治疗后,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积极疗效,与对照组相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确切,早期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颅脑损伤依达拉奉疗效于2009年3月~2010年5月对31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研究资料选自2009年3月~2010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3例,受伤到入院的时间在24小时以内,GCS评分在5~8分(包括5分和8分),CT证实颅脑损伤主要为脑挫裂伤或合并硬膜下、硬膜外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有外科手术指征者均已经急诊手术治疗。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8~72岁。
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7~72岁,平均468岁。
两组年龄、病情、病程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治疗组均于入院后6小时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
依达拉奉(必存)10mg×3支加入生理盐水100ml内,30分钟内静滴完,每12小时1次,連用14天。
用药期间不拒绝使用其他相关药物,如甘露醇、降糖药物、抗癫痫药物、降压药物等,除了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外,不使用其他神经营养药物等。
对照组均不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方法:用药期间不拒绝使用其他相关药物,如甘露醇、降糖药物、抗癫痫药物、降压药物等,除了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外,不使用其他神经营养药物等。
疗效判断标准:参考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相关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有关疗效的评价。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24 h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 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 d。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水肿程度及治疗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 OS)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脑水肿程度及3个月的GOS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可以减轻脑水肿,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病残率,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标签:依达拉奉;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自由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极高。
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及术后脱水降颅内压,营养脑细胞等对症处理。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可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住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入院时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3~8分入选。
②患者均经颅脑CT检查证实为重型颅脑损伤。
③无合并心、肺、肝、肾等脏器损伤及衰竭。
1. 2 一般资料所有80例患者以基本同等伤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5~55岁;对照组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13~58岁。
1. 3 治疗方法有手术指征者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脱水、降压、止血、预防消化道出血等治疗。
依达拉奉组在以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加0 . 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 d。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依达拉奉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稀释后30min内静滴注完,1次/12h连续10天。
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不给予脑保护。
结果给药组伤后10天内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可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升高的幅度,缩短昏迷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伤残率,改善预后安全可靠。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sedfety of edaravone on acute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Methods 60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reatment group(30 cases)with edaravone,positive control group(30 cases)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without any protective drugs.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proportion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y and severe encephaledema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decreased obviously. Conclusion Early treating with edaraveone piomoted acute severe brain traumatic injury recovery and decreased death risk of patients,and the sid effects of edaravont apperared seldom.【Key words】Edaravone; Acute severe brain injury;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重型颅脑损伤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
依达拉奉(必存)治疗重度颅脑损伤中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规治疗与加用依达拉奉间治疗效果的差别。
方法把入选的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进行2周的必存治疗,后者除了不加用必存治疗外其余的治疗方法前者相同,,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GCS评分的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较对照组GCS改善存在显著差异(P<0.05),2 周后GC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
结论:依达拉奉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关键词】GCS评分;依达拉奉;重度颅脑损伤;氧自由基重度颅脑损伤中血脑屏障破坏,神经细胞受损,自由基大量生成造成,自由基损伤因此会导致水肿和细胞凋亡。
昏迷指数GCS是评判患者意识状态的有效指标。
必存是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时神经细胞膜所产生的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对于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可在改善脑供血的同时保护脑组织尽可能少受各种代谢毒物的损害从而改善预后,现对发病6h 以内重度颅脑损伤进行了加用必存的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1.1.1 病例选择标准(1)GCS评分为3~8分,均经神经系统检查及头颅CT 检查诊断明确,为重度颅脑损伤。
(2)均于伤后6小时内入院并接受治疗。
(3)排除合并其他系统重大疾病。
(4)既往无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疾病。
(5)无多发伤或其他复合伤。
1.2 治疗方法1.2.1 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止血、抗炎、脱水、脑神经营养、制酸保护胃粘膜营养支持等药物治疗。
1.2.2 治疗组按照依达拉奉使用说明书要求,取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稀释,30分钟内滴完,每日2次,治疗14天。
1.2.3 对照组除了不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外,其他治疗方法与依达拉奉治疗组患者相同。
1.2.4 观察指标满14天记录GCS评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检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