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黑石礁西部填海工程对大连滨海景观的影响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323.78 KB
- 文档页数:7
大连黑石礁滨海景区鉴赏及评价
何代文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4(000)022
【摘要】黑石礁公园位于大连市南部,星海湾的西部,与星海公园、星海浴场和星海广场等著名景观毗邻,构成了紧邻大连市区的独特的滨海景观。
文章运用地貌学和景区设计两方面的知识,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黑石礁公园的景观做分析评鉴,从而得出黑石礁公园景区规划的几点建议。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何代文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连市星海湾与黑石礁滨海区景观道路规划问题研究 [J], 李娜;梁江
2.大连黑石礁景区:海洋文化与地质地貌交辉 [J], 刘少才
3.界壳理论视角下城市滨水空间开放性评价模型构建研究——以大连黑石礁—星海湾滨海空间为例 [J], 钱芳; 奚冠东
4.旅游风景区景观道路环境美感评价研究
——以大连市滨海路研究为例 [J], 王娜娜
5.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研究——以大连滨海景区为例 [J], 朱佳玮;王尔大;孙文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连填海工程施工方案1. 简介大连填海工程是指在大连市近海区域进行填海造地的工程项目,旨在扩大大连市区土地面积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填海工程需要精细的规划和实施方案,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本文将围绕以下几点介绍大连填海工程的施工方案:•工程区域划分•填海方案•填海施工流程•施工安全措施2. 工程区域划分大连填海工程范围包括大连市近海区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区块:1.沙河口海域:涵盖大连市沙河口区海域,工程面积约为1000万平方米。
2.金州海域:涵盖大连市金州区海域和黄海海域,工程面积约为2000万平方米。
3.旅顺口海域:涵盖大连市旅顺口区海域和渤海海域,工程面积约为1500万平方米。
以上三个区块的填海工程同时进行,总面积约为4500万平方米。
3. 填海方案填海方案是指在填海工程中选用的填海方法和填充材料。
大连填海工程采用的是传统的挖出填埋法,即首先在海域中进行开挖,将挖出的泥土平整后重新填埋回去,以达到造陆的目的。
填充材料主要有两种:1.淤泥类:这种材料来源于海底,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植物残渣等。
淤泥类填料适用于对地貌高度要求不高的区域。
2.岩石类:这种材料是从深海中开采的大型岩石,具有极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岩石类填料适用于波浪较大或地形较复杂的海域。
填海方案需要根据不同的区域和工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4. 填海施工流程大连填海工程的填海施工流程大致如下:1.海域测量:对填海区域进行全面测量,为后续工作提供精确的数据和资料。
2.施工准备:包括设立施工现场、采购施工材料、安排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检查等。
3.开挖海底泥土:采用吸管式挖泥船进行开挖,将挖出的淤泥和石块通过管道输送到填充区域。
4.严格把控质量:对填充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填方质量,大量降低堤坝出现滑坡、冒顶的风险。
5.填海造地:采用挖掘和填海的方法进行综合处理,同时考虑人工造地,确保地形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6.监测防护:对填海堤坝、海岸线及周边地区的地下设施实行持续的环境监测,提早发现环境变化及时加以应对。
浅谈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1围填海工程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11近岸海域水文动力环境改变围填海项目建设是要按照“先围后填”的原则,通过在工程外围修建海堤、围堤、护岸等永久性水中构筑物将填筑区域与海相隔,然后通过推填、吹填等方式形成陆域。
新建的海堤、围堤、护岸一般即为新形成的海岸线,此类岸线多为笔直或呈弧形,与原有自然岸线相差较大,邻近海域的潮汐、波浪都将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区域的水动力、泥沙冲淤、地形地貌等。
如郭伟等[6]发现经过20年的围填海,到2000年深圳西部海岸滩槽演变剧烈,伶仃洋海岸地区纳潮量减少20%~30%,深圳湾纳潮量减少15.6%,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影响;大连市于普兰店湾、复州湾和大窑湾内部进行大面积围填,使得水动力条件不断减弱,海域淤积严重,进而丧失海湾属性[7];厦门西海域和同安湾开发直接改变了海域潮流运动特性和水动力条件,大大减少海域纳潮面积,出现明显的淤积现象。
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甚至可能影响到项目所在海湾的纳潮量和防洪排涝,对沿海城市处理风暴潮和内涝等突发性自然灾害时产生风险隐患。
12沿岸海域生态系统受损围填海占用的是海洋空间,是将海洋变成了陆地,作为海洋的“原住民”———海洋生物所受的影响和冲击是最大的,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被破坏,迫使游泳动物举家搬迁,浮游动植物随波逐流,潮间带和潮下带底栖生物大部分遭遇灭顶之灾,红树林、芦苇等环境敏感湿地植物被砍伐填埋,从而丧失了生态调节功能,区域生物的种类、密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都将随之改变、演替[9],这种变化和影响会通过生态链、食物链逐渐延伸到沿海陆地生态系统、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河口湾生态系统和沿岸浅海生态系统,而且其影响程度和结果都是不可测的。
如胶州湾沧口潮间带的生物种类从60年代的141种锐减到90年代的不到10种,且在2007年的海洋生态系统评价中被评为亚健康。
13滨海湿地生态和景观破坏滨海湿地除了在净化海洋、降低海洋污染、防治海岸侵蚀方面有重要作用外,芦苇、红树林等滨海湿地也可为丹顶鹤、白鹭和黑嘴鸥等多种珍稀鸟类提供栖息、繁殖地及迁徙的中转地,独特的、优美的滨海景致和自然风光,也是进行户外活动、体验自然、促进身心健康的首选。
大连滨海景观特色及经济价值研究作者:陈立志来源:《现代园艺·综合版》2017年第09期摘要:大连是辽宁南端的重要滨海港口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南部滨海区是大连市民生活、娱乐、交往的重要场所,其自然地貌植被与人工植物群落设计的结合,体现出独到的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它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大连的自然、人文条件,以及其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地位对滨海景观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和实地调查大连滨海路的历史沿革及景观特色,结合园林植物配置的美学、生态性等原则进行分析,研究滨海路的植物配置模式和特色。
关键词:大连;滨海景观;绿化;植物配置;植物养护1大连城市概况1.1课题背景大连是个森林环抱的海滨之城,身处美丽的沿海,素有“北方香港”、“浪漫之都”的美誉。
蔚蓝的大海、浓绿的青山,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2%,城市人均公共绿地9.8m2。
经过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大连已成为一座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受世界瞩目的现代化、国际化的花园城市,并向世界一流的国际大都市迈进。
大连旅游业发达,特别是滨海路景观是游客旅游的首选之地,景区内变化丰富的地形以及富于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在国内外负有盛名。
1.2区域自然环境概述1.2.1地形地貌。
大连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东半岛的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北接陆地,南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
地处东经120°58′~123°31′,北纬38°43′~40°10′之间。
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形成了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低地的地形地貌。
1.2.2水文地质。
大连市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与天山——阴山东西向巨型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存在纬向体系、华夏体系、华夏式、新华夏系、北西向构造、莲花状构造和“山”字构造等,故地质构造复杂。
这一环境因素决定了城市海岸线一带不宜建设多高层的建筑,对城市空间布局起一定限制作用。
《大连滨海路景观设计调查及研究》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景观设计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大连作为中国北方的滨海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其滨海路更是成为了城市的一处重要景点。
《大连滨海路景观设计调查及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探索和利用滨海路的资源,打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而展开的一项研究工作。
一、滨海路的地理环境大连滨海路位于大连市区东南海岸线上,东临黄海,西眺大连湾。
滨海路全长约25千米,是大连市内一条重要的沿海道路,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
在滨海路的沿线,有众多的公园、海滩、景区等,以及各种餐饮、娱乐设施。
二、滨海路景观设计的现状1.自然景观的利用不足:大连滨海路地处海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然而在滨海路沿线,利用海洋资源的设施和项目相对较少,没有充分挖掘海洋景观的价值。
2.公共设施的不足:关于滨海路公园的舒适度与完善度较低,公共休闲设施不完备,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不够满足市民和游客的需求。
3.文化氛围不浓厚:滨海路沿线缺乏文化氛围,没有体现出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大连的历史文化、地方文化在滨海路设计中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
4.绿化景观不完善:在滨海路的绿化景观设计上,存在着种植不合理、规划不完善等问题,缺乏综合利用和综合保护。
1.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可以引入更多的海洋相关文化和项目,例如海洋体验馆、海洋文化街等,将大连城市的海洋文化与滨海路景观相结合,给市民和游客带来更丰富多彩的海洋体验。
3.打造文化主题景点:整合滨海路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一些具有大连特色的文化主题景点,通过展览、表演等方式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大连的历史和文化。
4.优化绿化景观:加强对滨海路沿线绿化景观的规划和管理,将海洋文化融入绿化景观设计,打造出更具特色和美感的滨海路景观。
1.加强规划设计:对滨海路沿线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地理环境、文化特色、市民需求等方面因素,提出符合大连实际情况的景观设计方案。
《大连滨海路景观设计调查及研究》大连滨海路是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的一条著名沿海风景道路,延伸于星海湾的沿岸地带。
它是连接大连市中心和奥林匹克广场的主要道路,也是游客和市民们常常选择的休闲健身路线。
滨海路上有着许多独特的景点和风景,吸引了大量的民众前来观光游览。
目前滨海路的景观设计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以改进和提升其整体品质。
滨海路上的绿化设计需要得到加强。
虽然沿路种植了一些树木和花草,但整体绿化效果不够突出。
在研究中发现,滨海路的植被种类单一,大部分为常见的树木和花草,缺乏特色和创新。
而且,部分地段的绿化带宽度较窄,没有形成独立的景观带,给行人和车辆的运动带来了困扰。
我们建议在滨海路的绿化设计中引入更多的本地特色植物,让滨海路成为一个生态环境丰富的区域。
滨海路的景观设施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虽然沿途设置了一些休息亭、垃圾桶和公共椅子等基础设施,但它们的数量和分布不够合理。
特别是在滨海路热门景点周围,如奥林匹克广场和星海湾等地,游客多而设施少的情况比较突出。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游客在这些地方难以找到休息和娱乐的场所,给他们的游览体验带来了不便。
我们建议在滨海路的热门景点周围增加更多的休息亭和公共设施,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滨海路的景观灯光设计也需要得到改善。
虽然滨海路上有一些景观灯光装饰,但它们的设计风格和亮度不够统一。
在夜晚,一些地段的路灯亮度过强,影响到行人和司机的视线;而其他地段的灯光又过于昏暗,影响到景观的观赏效果。
我们建议对滨海路的景观灯光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使其在整体视觉效果上更加和谐统一,并且在夜晚能够提供足够的照明。
滨海路的交通状况也需要得到关注。
目前,滨海路的部分路段存在着拥堵和交通事故的问题,给游客和市民们的出行带来了困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司机在滨海路上过度超速和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我们建议增加对滨海路的交通管控力度,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提高交通安全。
《大连滨海路景观设计调查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连滨海路是大连市的一条著名的海滨风景道路,沿线景观优美,是市民和游客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品质的不断提升需求,滨海路的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时间的推移,滨海路的景观设计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设计陈旧、缺乏创新等。
本研究旨在对大连滨海路的景观设计进行调查和研究,以期为提升滨海路的景观品质和城市形象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深入分析滨海路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改进建议和实施方案,希望能够为未来的滨海路景观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为城市的美化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大连滨海路景观设计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分析其历史演变和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最终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
通过这样的研究,旨在为大连滨海路景观设计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提升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学价值。
也希望能够探究和总结滨海路景观设计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城市的景观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不仅可以提升大连滨海路的城市形象和品质,更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部分,它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实地调研,走访了滨海路的各个区域,观察了不同时间段的景观设计情况,收集了大量的实地数据。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滨海路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查阅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学术论文,了解了滨海路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情况。
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可以对滨海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情况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为我们的分析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我们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收集了社会公众和专业人士对滨海路景观设计的看法和建议。
围填海造地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分析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城镇挤占了滨海湿地这种自然资源。
滨海湿地是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宝库,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环境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滨海湿地具有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水资源净化、风险抵御、生态旅游等。
然而,随着滨海湿地的不断开发和围垦,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围填海造地是滨海湿地开发的一种常用方式。
虽然围填海造地可以扩大土地使用面积,但同时也会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对围填海造地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对于制定保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文将重点探讨围填海造地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围填海造地对滨海湿地生境面积和生境质量的影响。
②围填海造地对滨海湿地水资源的影响。
③围填海造地对滨海湿地生态风险的影响。
④围填海造地对滨海湿地生态旅游的影响。
(2)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收集相关文献,归纳汇总围填海造地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②选择典型的围填海造地项目,实地调查其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③通过统计分析等方式,对实地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3.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①揭示围填海造地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
②评估围填海造地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程度。
③提出保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议和措施。
4. 研究局限和不足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数据来源的不完善,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②实地调查的样本数量有限,可能不够全面和代表性。
③研究仅涉及到围填海造地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未对其他因素进行考虑。
④研究结果将受到地域和季节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大连黑石礁西部填海工程对大连滨海景观的影响评价林小燕1,陈燕2,谭靖3,王野4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16026)Email:linyan77@摘要:涉海工程应该以发展良好的滨海景观为基础,但是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对滨海景观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评价涉海工程项目对滨海景观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以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应用海岸线分形理论[1]、花岗岩自然景观评价方法[2],对大连黑石礁西部填海工程进行自然生态景观影响的评价,分析结果是工程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不是很大,只要在规划设计中注意利用原有的地理条件,就可以将工程对滨海的自然景观的影响降到最低。
本文针对对自然景观中的海岸线景观岸和礁石景观进行详细分析,目的就是要研究和探讨涉海工程的滨海生态景观的影响评价方法。
关键词:填海工程自然景观黑石礁海湾1. 引言近年来国内外最为关注的是环境保护问题。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3](GB/T19485-2004)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特点,对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技术方法都提出了要求,并建立了程序和步骤。
海洋工程的建设势必会影响滨海生态景观,对滨海旅游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对滨海生态景观的影响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环境影响评价[4]中往往忽略了工程对生态景观的影响评价。
笔者想通过大连黑石礁西部填海工程项目,对涉海工程的滨海生态景观影响评价的方法作定量和定性的研究,从而总结出涉海工程的海滨生态景观影响的评价方法,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滨海地区划分为五个部分:内陆部分、滨海土地(包括湿地、沼泽地和人类聚居并直接影响邻近水域的居住区)、滨海水域(如入海口、泻湖和浅海水域等)、离岸水域(是国家领海范围内离岸200nmile的水域)和远海,而城市滨海区是指其中的滨海土地和滨海水域两部分的所属城市范围的区域。
2. 大连市海滨景观简介大连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西濒渤海,东临黄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四面山环水绕,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海滨城市。
大连旅游的特色之一就是海滨风光,滨海路观光是大连旅游的精品项目。
滨海路西起星海广场北至海之韵广场,全长40公里,穿越了12个主要景点,其中滨海路南段(从虎滩乐园到傅家庄公园结束)最为知名、来访人数最多的一段。
该风景区1988年8月被划为国家重点名胜区。
3. 大连黑石礁海域简介[5]黑石礁位于大连西端,因礁石呈现黑灰色,故名黑石礁。
这里海岸线曲折,背靠西尖山。
黑石礁,也是距离大连市区最近的地质景点。
约十几亿年前形成的岩溶景观———黑色礁石,遍布于岬湾之中。
涨潮时在水面或隐或现,神秘莫测;枯潮时兀立于滩面,蔚为壮观。
早在8 0 年代初,黑石礁湾就出现了许多海水养殖加工场,沿岸堆积的工程和生活垃圾使潮汐通道受阻,海水不断后退,而且越来越污浊。
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及化肥、农药的排放入海,石油运输中的泄漏,局部地区大量盲目发展的养殖品种,过量的饵料分解造成了海洋污染,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
礁林景观日渐损伤。
这里几乎成了“垃圾场”,海边充斥着腥臭难闻的气味。
2003年底,黑石礁周边地区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并着手建设黑石礁公园。
该公园以自然博物馆为主题,重点突出海洋和黑石礁传统文化。
大连市要彻底改变黑石礁的脏乱差,还青山秀水于市民,让黑石礁成为市民休闲的乐园。
,市政府已把对黑石礁的环境整治列入2004年为市民办的18件实事之一。
同时,为了更好的开发旅游资源,大连市在2005年“十一”期间将星海公园和黑石礁公园顺利对接,合而为一。
将大连市滨海景观连为一体,将滨海路继续向西延伸,打造更完美的滨海旅游,是今后大连旅游建设的一个重点项目。
4. 自然景观评价[6]海滨自然景观要素是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要素有机组合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主要包括海岸线景观、岸滩景观、礁石景观、岛屿景观、水体、气候、气象和动植物景观。
本文主要对海岸线景观和礁石景观进行详细分析。
4.1 海岸线景观[1]海岸线景观主要是海岸的线性变化的问题。
研究海岸的线性变化,本文采用分形理论,通过研究并计算出海岸线的分维值。
通过分维值大小的比较,进而进行工程项目前后海岸线变化比较。
本文中选取的大连市黑石礁西部海域图(1:50000),研究区域为大连的马兰河河口至凌水河河口,其中基岩海岸、淤泥海岸,二者外部岛屿岸线不计算在本文海岸线中。
本文研究采取传统的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计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野外实地考察:在研究期间,笔者曾在2004年10月、2005年5月1日和2006年5月12日三次去了大连黑石礁西部海岸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分析。
室内计算方法:对海岸线图件的处理,对海岸线的分维的量测、计算等。
本文采用了最为传统而又易操作的脚规法来计算分维值。
此方法就是将曲线一段作为起点,然后以此点作为中心,画一个半径为r的圆,把此圆与曲线最初相交的点和起点用直线连接起来。
之后,把此交点重新看作起点,以后反复进行同样的操作,这样用长度为r的直线,沿着海岸线一步步的测量,量出的线段总数记为N(r),则海岸线长度L(r)可以写成:L(r)=N(r) r (1) 改变r的大小重复测量过程,r越小,N(r)越大,反之亦然。
在无标度区间内,N(r)与r之间的关系N(r)=C r-Dr (2) 式中C为常数,D r是分维数。
把(2)代入(1)即得海岸线长度和测量尺度之间的关系L(r)=C r1-Dr(3)在双对数坐标中作(log L(r),log (r))的散点图,识别出无标度区间,即指明自相似性存在的尺度范围,也就是自相似性存在的区域,再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无标度区间内的点(log L(r),log (r)),由直线的斜率K=1-D r,即可得分维D r值。
4.2 礁石景观[2]礁石景观主要包括基岩礁石景观和珊瑚礁石景观。
礁石景观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观赏价值、科学价值、规模、敏感度等。
基岩礁石景观,比如青岛的石老人、青岛的太平角、海南三亚的南天一柱、海南的天涯海角等等。
珊瑚礁石景观主要指珊瑚岸礁,一种与海岸相连、宽度不等的珊瑚礁,我国海南岛东岸和澳大利亚东海岸等多有分布。
表1 礁石景观评价模型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因子美景度(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质感美、嗅味没、视觉美等)观赏价值特殊性(巧合美)完整性科普科学价值科研(地质、地貌、植被、水体等)礁石景观质量体量规模邻近景观(含环境容量等)出现的几率(罕见度)敏感度激发兴趣(能否激发游人兴趣)可以邀请30人,以填表的方式,按照重要性一般、较重要、重要、明显重要、极重要5个判断级别,分别以2、4、6、8、10这5个分值作为量化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各因素极同层次中各因素间相对于上以层次某项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判断,并提出个人意见,通过计算最后的出各个评价因子的相对权重,各个因子权重总和为1。
在根据各个评价因子权重关系,分别设定评价因子评价分值,评价因子分值总和(礁石景观综合分值总分)为100。
建议综合分值100分为特级,80分以上为一级,60分以上为二级,50分以上为三级。
表2 评价项目层、评价因子层排序权重及位次一览表评价项目层权重值位次评价因子层值权重值位次观赏价值 0.4080 1 美景度 0.1470 1特殊性 0.1323 3完整性 0.1287 4 科学价值 0.1268 4 科普 0.0662 8科研 0.0606 9 规模 0.2188 3 体量 0.1121 5邻近景观 0.1067 7 敏感度 0.2464 2 出现的几率 0.1012 6激发兴趣 0.1452 2 合计 1 15. 大连黑石礁西部填海工程建设项目[7]5.1地理位置回填海域地处黑石礁海区西部,位于原大连渤海水产品养殖公司及大连水产学院海水苗种基地海岸的潮间待,地理坐标北纬38°51′13,东经121°32′43。
具体位置见图1。
5.2工程方案本工程为填海工程,工程回填量300000m3。
5.3项目功能红崖底填海工程完成之后,可以保护红崖底海岸后方的建筑物,为滨海路的建设提供了条件,同时增加了陆域面积,可使大连水产学院校园增加近三万平方米用于建设海洋馆,为把大连水产学院建设为国内一流的海洋大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6. 大连黑石礁西部填海工程对大连滨海景观的影响评价6.1海岸线景观评价图1中,红色的粗线表示本文所研究的海岸线的起点和终点,蓝色的细线表示为填海后的形成的一段海岸线。
黑石礁海域沿岸为基岩海岸,即延安为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
基岩海岸轮廓分明,气势磅礴,是海岸的主要类型之一。
主要特点为平面上看,岸线曲折且曲率大,岬角与海湾相间分布;岬角向海突出,海湾深入陆地。
海湾奇形怪状,数量多,但通常狭小。
黑石礁海域的海岸非常适合滨海景观的开发及利用。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填海前后海岸线的分维值分别为:1.0511和1.1789。
1.0511<1.1789,说明填海之后,分维值变小,海岸线曲折程度变低,使景观有一定的缺陷,海岸线比较平直,单单从沿海地带向海面光景效果就有可能效果不是很好。
填海部位依靠着西尖山,这就增加了海岸线景观的丰富度。
应该利用现有条件,有意识地从这个角度进行合理规划,工程完成之后海岸线景观能取得良好地效果。
结论1:大连黑石礁西部填海工程对该区域的海岸线景观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但是借助其本身的地理条件,可以将其影响降到最低。
图1 大连市黑石礁湾海岸线图比例1:500006.2礁石景观评价表3 黑石礁西部海域礁石景观质量评价表评价项目层最高分值评价因子层值最高分值分黑石礁景观实际分值观赏价值41 美景度15 11特殊性13 12完整性13 7科学价值13 科普7 6科研 6 4规模22 体量11 6.6邻近景观11 8.25敏感度24 出现的几率10 9.5激发兴趣14 11合计 100 100 75.35黑石礁林是震旦系泥质灰岩,距今已有4 0 亿年的历史,是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在渤海海域绝无仅有。
既有观赏游览价值,又有科研价值。
黑石礁的礁石主要成分是石灰岩,颜色为黑色,里面为灰色,为“面黑心灰”。
黑石礁是典型的滨海喀斯特地貌。
在第三纪时,黑石礁地区是片陆地,属于亚热带气候,经过地壳运动才变成海洋的。
以前,为了行船安全,有不少大型石柱已被炸毁,如今留下的就的就更加珍贵。
黑石礁海湾有着丰富地礁石景观,同时海湾内也有数十个错落有致的小岛屿,小岛屿与礁石形成一副美丽的海滨礁岛图,美不胜收。
礁石景观的特殊性及历史性等等,必将激发旅游者的兴趣该区域的礁石景观实际分值为75.35分,处于一级和二级之间,比较靠近一级。
这说明黑石礁海域的礁石景观非常具有开发的潜力。
由于地理位置、交通及环境等原因,黑石礁景观一直没有充分地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