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癌TACE前后血供变化的价值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871.62 KB
- 文档页数:3
肝脏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疗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多层螺旋CT进行肝脏灌注成像来对肝脏病变进行形态学及功能学的诊断,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更早期、更准确的诊断原发性肝癌提供有力的影像学证据。
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e CTPI)不仅可以很好的显示癌灶的形态、分布及血供情况,还可分别评价肝脏动脉、门静脉总肝血流的灌注情况,以灌注特点及测得的灌注指标反映肝脏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为肝癌诊断及小病灶的发现提供了生物功能学方面的信息,同时也为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提供更客观的影像学及功能学指标,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1]。
标签:原发性肝癌;CT灌注成像;肝功能评估;TACE1 CTPI对肝癌诊断的临床应用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就诊时多已失去根治的时机,而早期明确诊断是提高肝癌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首要前提。
血清AFP含量检测是公认的HCC筛查和诊断的有效手段,然而,AFP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低,30~40%患者AFP呈阴性或低浓度水平[2]。
因此实验室检查须结合影像学检查才能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以往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对病灶的组织学成分(如血管含量)、血流动力学及功能学特征的评定非常有限;自从多层螺旋CT的问世及造影剂的应用使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能准确的被区分,克服了在扫描过程中期像不准确的缺陷,但是常规3期增强扫描图像仅能够显示组织血供多与乏,不能提供血流动态信息,CTPI的应用,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同时检测出脏器局部微小病灶及肝脏总体血流信号的改变,达到功能性诊断的目的。
320排动态容积CT在全器官灌注实现”0时相差” ,全面评估肝脏全器官灌注特点同时可以全面了解病灶动脉期、门静脉期及静脉期血管的3D解剖结构[3,4]。
有研究将肝癌病灶与正常肝组织对照行CTPI,得到HBF、HBV、HAPI、MTT以及PS等灌注参数,对比病灶与非病灶区的灌注参数,研究中HCC病灶的HPI显著大于非癌区,HPP、MTT较非癌区明显降低,呈现出病灶肝动脉供血比重显著增大的特点,这一结论与原发性肝癌(HCC)主要有肝动脉供血的病理学特征的相符,与前期之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CT灌注参数动脉增强分数值在评估肝癌TACE术后疗效中的初步研究刘璐璐;章浙伟;杨永波;范林音;邵国良;庞佩佩【摘要】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routine CT three-phase perfusion parameter,that is arterial enhancement fraction (AEF) value,in evaluating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proved HCC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Routine CT three-phase perfusion scan was performed 1-3 days before as well as 30-40 days after TACE in all patients.AEF value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CT Kinetics software (GE Healthcare).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AEF value was as follows:AEF value=(arterial phase CT value-plain scan CT value)÷(portal phase CT value-plain scan CT value).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Effective treatment group had 17 patients,and ineffective treatment group had 13 patients.The postoperative AEF values in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ineffective treatment group were (0.351±0.090) and (0.438±0.050)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aking postoperative AEF value of 0.392 as the critical value to predict the postoperative effect of TACE,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86.7% and 73.2% respectively,and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was 0.876 (P<0.001).Conclusion The routine CT three-phase perfusion parameter (AEF) can quantitatively reflect the hemodynamicchanges of HCC after TACE,which is helpful for making early evaluation of TACE effect,meanwhile,no additional radiation dose will be added.%目的探讨常规CT三期灌注参数动脉增强分数(AEF)值在肝细胞肝癌(HCC)行TACE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TACE术的30例HCC患者,于术前1~3 d、术后30~40 d分别行常规CT三期灌注扫描,应用CT Kinetics软件计算AEF参数值.AEF值为(动脉期CT值-平扫期CT值)/(门脉期CT值-平扫期CT值),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组17例,治疗无效组13例.有效组术后AEF为(0.351±0.090),无效组为(0.438±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AEF值0.392为临界值预测TACE术后疗效,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73.2%,曲线下面积为0.876(P<0.001).结论常规CT三期灌注参数AEF能定量反映肝癌TACE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TACE疗效的早期评价,且不增加格外的辐射剂量.【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7(026)011【总页数】5页(P988-992)【关键词】肝细胞肝癌;CT灌注成像;动脉增强分数;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作者】刘璐璐;章浙伟;杨永波;范林音;邵国良;庞佩佩【作者单位】310022 杭州浙江省肿瘤医院放射科;310022 杭州浙江省肿瘤医院放射科;310022 杭州浙江省肿瘤医院放射科;310022 杭州浙江省肿瘤医院放射科;310022 杭州浙江省肿瘤医院放射科;GE医疗生命科学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原发性肝癌(H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按照BCLC分期,我国大部分肝癌患者为中晚期,仅有20%患者在诊断时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大部分需要非手术治疗。
多层螺旋CT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90 例肝癌肿瘤患者的CT 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行全肝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行CT 三维重建。
结果:90 例原发性肝癌共发现114 个病灶。
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扫描的肝动脉期82 例强化,8 例无明显强化。
门脉期65 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
结论:螺旋CT 检查可充分反映肝癌的特征,为明确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多层螺旋CT(MSCT);肝癌;诊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23-01螺旋CT 多层扫描技术能为肝癌的诊断提供丰富、可靠的信息,其扫描速度快,可以在一次注射对比剂后依次完成肝脏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全肝扫描,提高了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我科对本院2014 年4 月~2015 年6 月对90 例肝癌肿瘤患者的CT 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90 例患者,男58 例,女例32 例;年龄48~76 岁,平均61.5 岁;其中74 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6 例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其余10 例结合临床甲胎蛋白检验证实。
1.2 检查方法我院采用多排螺旋CT 机,扫描条件120~140kv,230~250ma,512×512 矩阵,pitch 为1,层厚间隔5mm 或10mm。
检查前患者禁食6h,扫描前0.5h 口服2%泛影葡胺800 ml充盈胃肠道。
患者行全肝平扫后做增强扫描。
造影剂优维显总量为90ml,注射速度3ml/s,注射造影剂后25s 开始肝动脉期扫描,60s开始门脉期的全肝扫描,每次扫描时间15~28s,扫描期间让患者屏气[1],180-300 s 后行平衡期扫描。
所有图像均进行重建,最小层后0.67 mm ,间隔0.33 mm ,重建后的图像传输至Woklist 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
多排螺旋CT中灌注参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陈宗杰【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 T在鉴别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古浪县人民医院就诊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54例,根据临床病理分为3组,A组患者(n=51)为原发性肝癌,B组患者(n=52)为肝脏转移瘤,C组患者(n=51)为肝血管瘤.对患者进行肝脏灌注CT,统计分析肝脏中病灶及周围组织的灌注参数.结果病灶组织灌注CT参数中,HBF指标A组患者明显高于B、C两组,B组明显高于C组(P<0.05);HBV指标A组明显高于B、C两组(P<0.05),B与C组未呈现显著差异(P>0.05);MTT指标中A组明显低于B、C两组,B组明显低于C组(P<0.05).HAP、PVP、TLP指标C组明显高于A、B两组(P<0.05),HAP、TLP指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PVP指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HPI指标在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病灶周围肝组织灌注CT参数中,HBF指标C组明显低于A、B组,A组低于B组(P<0.05);HAP指标和HPI指标B组均明显高于A、C两组(P<0.05),A、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3组HBV、MTT、PVP、TLP指标未呈现显著差异.正常肝组织灌注CT参数中,MTT指标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B、C间无明显差异(P>0.05);3组HBF、HBV、HAP、PVP、TLP、HPI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经过灌注CT检查获得的灌注参数在病灶区及病灶周围区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可以认为灌注参数对于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肝血管瘤等有一定临床价值.【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年(卷),期】2018(039)001【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灌注CT;肝脏占位性病变;灌注参数;放射诊断【作者】陈宗杰【作者单位】甘肃省古浪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甘肃武威 73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肝脏占位性病变包括了肝脏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1-2],常见良性肿瘤有肝囊肿、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等。
肝癌TACE术后不同影像学随访的优势及限度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非外科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准确判断肝癌TACE治疗术后的疗效对临床及时把握治疗时机,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肝癌介入治疗后重复治疗的主要评价指标为AFP和影像学检查,本文就超声、CT、MRI几种主要的影像学随访的优势及限度做简要综述。
标签:肝癌;TACE;影像学检查方法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在我国是比较常见的、亡率高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
而早期肝癌症状不典型,且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大部分病人在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
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是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入到肿瘤供血靶动脉后,注入适量的栓塞剂及化疗药物的混合剂,使靶动脉破坏、闭塞,引起肿瘤组织的缺血坏死。
由于对正常肝组织无损伤,也不受肿瘤大小、位置或数量的影响,现已成为中晚期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1]。
但由于TACE的局限性,很难一次性使所有肿瘤细胞完全坏死,且复发转移率高[2]。
所以在TACE术后进行准确的疗效评估对临床及时把握治疗时机,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肝癌TACE术后重复治疗的主要评价指标为AFP和影像学检查。
DSA原为金标准,但为有创检查,不作为常规随访。
本文就超声、CT、MRI几种主要的影像学随访的优势及限度做简要综述。
1超声1.1常规超声(Ultrasonography US)超声检查技术由于其廉价、安全、无损伤、无禁忌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腹部脏器病变的筛查和检出。
肝癌的常规超声声像图表现多样,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类圆形团块,内部可显示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回声、强回声和混杂回声,肿瘤周边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的低回声晕,在侧后方形成声影,因此诊断特异性较低。
且当病灶较小,位置表浅,或是病灶回声与正常肝组织接近时,常规超声因分辨率较低常导致漏诊[3-4]。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CT全肝灌注成像的表现周轩;鄢晓龙【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CT全肝灌注成像的表现.方法选择拟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38例,于TACE 治疗前1~3 d及治疗后4~6 w行CT灌注成像,观察术前术后灌注成像表现,计算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肝组织血流量(BF)、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等灌注参数值,比较肿瘤病灶与正常组织及治疗前后肿瘤组织各参数值差异.结果术前59例肿瘤组织在ALP图上表现为均匀高灌注,79例呈不均匀高灌注,坏死区呈低灌注或无灌注,肿瘤组织PVP图均呈低灌注状态;与正常肝实质比较,肿瘤组织ALP、HPI、BF均显著升高,PVP显著下降(P<0.05);术后72例肿瘤病灶内碘油沉积均匀,灌注图上表现为无血流灌注;66例病灶内碘油沉积部分缺损,在ALP灌注图上呈高灌注,与术前比较,术后病灶ALP、HPI、BF均显著下降,PVP显著上升(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较好评价肝癌TACE术前术后血供变化,可为TACE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判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8(028)009【总页数】3页(P863-865)【关键词】肝癌;化疗栓塞术;CT灌注成像;灌注参数【作者】周轩;鄢晓龙【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我国肝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
目前肝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效果最佳,但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易复发,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不具备手术指征。
近年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肝癌治疗中广泛应用,被认为是不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1]。
TACE治疗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准确评估对确定治疗方案、指导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
94·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11月 第21卷 第11期 总第169期【通讯作者】欧阳婷雪Evaluation of MRI and CT on the Curative·95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NOV. 2023, Vol.21, No.11 Total No.169FOV 280~350mm,经肘静脉团注入0.2mmol/kg马根维显(流速2mL/s),在患者屏气后启动VIBE扫描,行15次轴位扫描获得图像,每次扫描时间16s,各期间隔5s指导患者换气,最后将获得的图像传至西门子Lconardo工作站,测量ADC值。
ADC值测量:所测组织包括术前、术后肿瘤最大层面全病灶ADC值,感兴趣区(ROI)>2cm 2。
活性残灶判断标准:病灶区域表示为早期强化。
1.2.2 CT扫描方法:于TACE术前1~3d和术后6~8d采用双源CT机行灌注扫描,先在受试者肘静脉留置18G静脉套管针后,对其进行常规全肝CT平扫,以肿瘤面积最大层面作为扫描中心层面,进行同层动态扫描,选择电影模式,参数:一圈扫描时间4s,层厚7.2mm,层距0,扫描范围28.8mm,矩阵512×512,经肘静脉团注入60mL优维显(速率5.0mL/s),注射完毕后延迟8s扫描,扫描完毕后将采集数据传输至Siemens Definition工作站,选择肝脏灌注模式,阈值范围50~150 Hu,通过计算机处理自动生成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y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in perfusion,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y perfusion index,HPI)等彩色灌注图。
活性残灶判断标准:病灶区域动脉期强化明显,静脉期见低密度。
1.3 评价指标 (1)观察10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TACE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术前、术后HAP、PVP、HPI、ADC值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