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经济极限含水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2.72 KB
- 文档页数:3
含水率超过98%油藏采收率标定方法郑强;石军;孙超;马崇尧;李淑凤;王言【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4(035)005【摘要】目前我国发布的石油天然气行业国家标准都是以含水率98%为基础,利用水驱特征曲线对已开发砂岩油藏进行采收率标定.对于含水率超过98%的特高含水油藏,石油天然气行业国家标准中的计算方法不再适用.通过计算油藏的极限含水率,利用甲型水驱特征曲线、广义童氏图版、生产数据求取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数值模拟方法标定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KS油田OBJ1层特高含水油藏采收率.结果表明,前3种方法标定的采收率结果相近,方法可以使用,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标定的采收率偏高,结果可供参考.【总页数】4页(P562-565)【作者】郑强;石军;孙超;马崇尧;李淑凤;王言【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区,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31【相关文献】1.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标定方法探讨 [J], 李金龙;高敏2.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动用储量及采收率标定方法探讨 [J], 陈君莉;赵峰;谭承军3.高黏油注水开发油藏采收率综合标定方法及应用 [J], 黄安琪4.特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标定方法优选 [J], 马勇军5.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评《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法》 [J], 彭冲; 欧阳传湘; 彭素芹; 高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研究分析[摘要]:特高含水期油田开采程度、开发状况、开发规律较前一阶段发生了变化。
本文通过对特高含水期油田的开发各方面以及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的调研,能够认识到特高含水期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对提高油区特高含水油田开发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o346.2+3 文献标识码:o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295 -01一、前言随着油价的飘升,国内原油需求爆炸式增长,对原油的需求与油田公司生产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
合理完善的油田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油田的采油速度、采收率、稳产期限、以及油田综合经济效益,很多油田总体上己进入特高含水(含水90%以上)开发阶段。
由于特高含水期是重要的开采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剩余可采储量将在这一阶段采出,因此,研究特高含水期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油田开发阶段划分及开发特征油田开发阶段的划分有多种方法,一般可根据油田产量的变化或含水的变化来划分油田开发阶段。
根据含水率或含水上升率变化一般划分为低含水期、中含水期、高含水期和特高含水期四个开发阶段。
(1)含水≤20%(水油比0~0.25)为低含水采油期;是注水见效、主力油层充分发挥作用、油田上产阶段,采取早期注水的开发方式,使油井保持较长的低含水开采期。
(2)含水20%~60%(水油比0.25~1.5)为中含水采油期;该阶段的特点是含水明显加快,液量上升幅度较大,地层中压力消耗与生产压差增加,油水分布逐渐复杂化,自喷能力不断下降,产能受到愈来愈大的限制。
该阶段一般由基础井网进行开发,层间干扰现象十分突出。
(3)含水60%~90%(水油比1.5~9)为高含水采油期(其中含水60%~80%为高含水前期,含水80%~90%为高含水后期);该阶段一般为快速提液阶段,随着液量的上升,含水快速上升,油水运动与分布已变得复杂,剩余油比较分散,采油指数很低,耗水量急剧上升,开采难度加大。
浅谈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 几乎涉及到油田开发研究的各个方面。
当前的科技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多学科的互相渗透、互相配合来解决开发问题。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形成的油藏经营管理的提出、应用和发展。
油藏经营管理就是综合技术、经济等多种因素, 利用多学科互相协同,实现油田开发目标的一种方法, 也是一种过程的最优化, 适应了现代油田开发的需要。
二是大量的高新技术被引入并被应用于油田开发, 从而大大提高了油田开发。
本文就在高含水期的油井开发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应对的技术措施,并评价了技术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引言:高含水期油田开发应用技术的趋势是除继续应用新的单项技术外, 更重要的是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以便取得更好的综合效果。
这种综合应用大到油藏经营管理的多学科专家组对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小到一个具体措施采用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在高含水期油田中运用多学科协作解决问题。
高含水期油田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必须加强地质、物探、测井、钻井、地面工程与采油部门之间的协作, 以及地质、物探、测井、钻井、油藏工程和采油工程等各有关学科之间的密切配合, 组成一个多学科专家组。
例如美国普鲁德霍湾油田为了布加密井组成了多学科专家组, 在这个专家组内, 钻井和设备工程师的任务是对钻井设备和地面设备进行筛选, 使专家组在作出最终决策之前对合理的地理条件、成本和工程投资风险有全面的了解。
地面工程师负责地面管线和设备的设计工作, 通常这一设计工作按地面设备安装的优化方案进行。
地质学家的主要任务是对影响加密井的流体流动和产能的地质因素进行描述。
油藏工程师的任务是为加密井选定驱油机理和开采方式, 同时对目标区块的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进行估算, 以供经济分析之用。
采油工程师负责对目标区进行流体监测, 确定油井是否受到损害, 并决定是否采取重钻或增产措施; 通过目标区的生产历史分析, 为油藏工程师的物质平衡计算提供所需的资料。
石油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A. 碳氢化合物B. 碳水化合物C. 氧化物D. 硫化物答案:A解析:石油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
2. 以下哪种岩石不是常见的储油岩石()A. 砂岩B. 石灰岩C. 花岗岩D. 白云岩答案:C解析:花岗岩不是常见的储油岩石,砂岩、石灰岩和白云岩是常见的储油岩石。
3. 石油勘探中,最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A. 重力勘探B. 磁力勘探C. 地震勘探D. 电法勘探答案:C解析: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应用广泛且效果较好。
4. 油井的井底压力()井口压力。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不一定答案:A解析:通常情况下,井底压力大于井口压力。
5.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不包括()A. 化学驱油B. 热力采油C. 微生物采油D. 降低采油速度答案:D解析:降低采油速度不是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其他选项都是常见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6. 石油的初次运移是指()A. 从生油岩到储集岩B. 从储集岩到圈闭C. 在储集岩内的运移D. 从圈闭到地面答案:A解析:石油的初次运移是指从生油岩到储集岩的运移。
7. 以下哪种不是石油的加工产品()A. 汽油B. 煤炭C. 柴油D. 煤油答案:B解析:煤炭不是石油的加工产品。
8. 储层的非均质性不包括()A. 层内非均质性B. 平面非均质性C. 纵向非均质性D. 体积非均质性答案:D解析:储层的非均质性通常包括层内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和纵向非均质性。
9. 注水开发油田时,注水井的位置通常()A. 均匀分布B. 靠近油井C. 远离油井D. 集中在高产区答案:A解析:注水开发油田时,注水井的位置通常均匀分布。
10. 油藏的驱动方式不包括()A. 水压驱动B. 气压驱动C. 重力驱动D. 人工驱动答案:D解析:油藏的驱动方式包括水压驱动、气压驱动和重力驱动等,人工驱动不是常见的油藏驱动方式。
11. 以下哪种储层孔隙类型不是主要的()A. 粒间孔隙B. 裂缝孔隙C. 溶洞孔隙D. 晶间孔隙答案:D解析:晶间孔隙在储层中不是主要的孔隙类型,粒间孔隙、裂缝孔隙和溶洞孔隙较为常见。
某油藏的开发指标界限研究目录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I)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I V 长江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审意见.. (XII)长江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评语 (XIII)长江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及成绩评定...................................................... X IV 中文摘要 ..................................................................................................................... X V 外文摘要 .................................................................................................................... X VI 1 绪论 (1)1.1 前言 (1)1.2 背景 (1)2 某油藏地质特征和动态特征研究 (4)2.1 油藏地质特征 (4)2.2 油藏动态特征 (5)3 某油藏开发指标评价方法优选 (8)3.1 含水与水驱状况评价方法 (8)3.2 能量状况评价方法 (9)3.3 产量评价方法 (17)4 某油藏开发指标界限研究 (22)4.1 含水上升率界限 (22)4.2 压力水平保持界限 (23)4.3 产量递减界限 (25)5结论 (32)参考文献 (33)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特高含水期油藏层系优化技术经济界限研究【摘要】本文针对多层开发层间干扰大,而单层开发必须具备足够的物质基础并确保经济有效的矛盾,通过研究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和单井经济极限地质储量来共同确定储层是否具备物质基础,以此为依据来确定层系细分的最小有效厚度及极限井距,最终得到层系细分技术经济界限的确定方法。
【关键词】层系优化;单井控制经济极限地质储量;单层开发从油藏开发实践来看,层系细分仍是特高含水阶段主要的开发调整技术措施之一,只是技术经济政策在新形势下发生了变化,不能直接延用中高含水开发阶段的已有成果。
因此通过研究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和单井经济极限地质储量来共同确定储层是否具备物质基础,以此为依据来确定层系细分的最小有效厚度及极限井距,最终得到层系细分技术经济政策的确定方法。
1 单层开发的单井经济极限地质储量界限研究1.1 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界限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依据下列公式计算:其中:Np——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t;I——单井开发投资,×104¥;CG——单井固定成本,取55×104¥/井;Co——吨油可变成本,取251¥/t;Cf——吨油费用,取100¥/t;Po——油价,¥/t;RT——吨油税金;t——评价期,取6年。
因此,可以得到油藏在不同油价、不同井深条件下的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计算结果。
相同油价下,钻井越深,要求经济极限累产越高;同一井深下,油价越高,要求经济极限累产越小。
1.2 单井经济极限地质储量在已知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的前提下,计算单井经济极限地质储量,需要引入计算模型的具体参数,采收率、假定的采收率增幅及采出程度。
则,考虑一定采收率增幅条件下的单井经济极限地质储量的计算公式为:式中,Nd——单井经济极限地质储量,×104t /口;ER——目前标定采收率,小数;ΔER——采收率增幅,小数;R——目前采出程度,小数。
因此得到不同油价下单井经济极限地质储量与采收率增幅之间的关系图版,相同油价下,单井经济极限地质储量越大,采收率增幅越小;相同采收率增幅下,油价越高,单井经济极限地质储量越小。
特高含水后期经济极限含水率和采收率的确定及应用
刘玉梅
【期刊名称】《内江科技》
【年(卷),期】2006(027)004
【摘要】油田部分区块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大部分油井含水已经超过石油行业中默认的98%的经济极限含水值,含水的增加,水油比上升,开采成本增加,因此,对油田的经济开发进行调查和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以孤东七区西63+4"三高"开发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盈亏平衡原理预测经济极限含水值,在此条件下,利用童氏图版及水驱特征曲线法预测经济极限采收率,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动态资料提出经济可行的调整意见.该方法对高含水油田开发整体方案的部署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页数】1页(P160)
【作者】刘玉梅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孤东采油厂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特高含水后期经济极限含水率和采收率的确定及应用
2.特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研究与应用
3.用水驱曲线确定经济极限含水率的方法及其应用
4.水驱特高含水期油田经济极限含水的确定
5.大港油田特高含水期经济极限采收率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火山岩油藏高含水期稳产治理对策研究及应用火山岩油藏结构复杂、储集空间多样,主要有砾间孔隙、溶蚀孔洞、裂缝、气孔等,由于这些储集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极强,造成岩石的储集性能差异较大,在精细落实油藏顶面构造形态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岩芯、薄片进行裂缝发育规律认识,搞清安山岩的孔、洞、缝在空间中的展布特征,建立以注采井网调整、注水政策调整及采油井管理制度调整等一系综合治理对策,实施后见到良好成效。
标签:火山岩油藏;高含水期;治理对策1 油田开发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1 油田开发概况阿北安山岩油藏位于二连盆地阿南凹陷阿尔善构造带中部,于1989年10月同步注水投入开发,迄今为止已开发了近30年。
在经历了早期产量上升,弹性开采;边底部注水见效,高产稳产;内部注水导致产量大幅递减,油田低速开发等三个开发阶段。
断块面临诸多问题和矛盾制约着进一步深度调整治理。
1.2 火山岩油藏存在主要问题注水易形成沿裂缝水窜,阿北安山岩油藏从宏观上看是一个块状连通体,但由于安山岩体内是以角砾结构为主的缝孔层和块状致密层交替出现,因此阿北裂缝性油藏注,水驱油成效不好。
水后,注入水极易沿裂缝水窜,造成油井暴性水淹,采出程度较低,形成暴性水淹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较低,目前阿北油田的地层压力分布差异较大。
裂缝方向认识不清对裂缝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注采见效关系的分析,裂缝认识具有很大局限性,对裂缝的展布规律及无井区的裂缝分布情况均没有整体的认识,导致综合治理难度大,对井网调整依据不足。
2 稳产治理对策研究2.1 开展了阿北火山岩油藏的地质特征再认识开展火山岩期次的划分与对比选取地层厚度大,喷发期次全的井作为标准井,阿三段安山岩分为三期喷溢,第Ⅰ期喷溢规模最大,第Ⅱ期喷溢规模其次,第Ⅲ期喷溢规模最小。
第Ⅰ期喷溢Ⅰ+Ⅱ类有效厚度分布不均。
精细地震资料解释、落实阿北火山岩顶面形态阿北安山岩顶面构造,整体为一背斜,受多条断层的切割而造成破碎。
从而形成了安山岩顶面整体上以背斜为特征、以断垒为主要格局、高点呈北东向分布的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