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八课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八课主要讲述的是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在这个
时期,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贸易国家之一。
在海外贸易的过程中,中国不仅向世界输出了丰富的商品,还引入了许多外来文化和技术,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主要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
叶等商品被远销到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与当地的商品进行交换。
这种海上贸易不仅使中国的商品流通到世界各地,还带动了海外贸易港口的繁荣,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其次,中国在海外贸易中还吸收了外来文化和技术。
随着海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开始引入外国的科学技术、艺术文化等,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例如,明朝时期的中国陆续引进了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丰富了中国的科学文化。
此外,海外贸易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随着海外贸易的扩大,外国势力开始
渗透中国,对中国的社会稳定和政治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在明朝晚期和清朝初期,外国侵略势力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中国的疆域受到了严重的侵蚀。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与文化交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
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可以继续咨询。
谢谢。
第8课艰苦创业年代的英雄模X〖教学目标〗通过搜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英雄人物的资料,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
学习英雄人物的伟大精神,并努力将其内化为自己成长的指导和动力。
寻找自己身边的人(主要是同学)身上的优良品质,培养互相学习、互相尊敬的品德。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及社会调查的能力。
〖教学方法〗提前两周布置任务,进行准备。
1. 按照自愿原则将学生组成四个小组,分别命名为“王进喜小组”“焦裕禄小组”“邓稼先小组”“雷锋小组”。
每小组十余人,自行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活动。
2.各组负责收集其中一位英雄人物的资料(可以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观看影视片、进行社会调查等),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由组长将这些资料汇总,制定出本组的活动方案。
对需要制定课件的小组进行相应的指导。
每小组的活动时间为5分钟左右,选出小组上台展示的学生和主持人。
3. 对于英雄人物的事迹、精神品质,进行一定的思考,形成一定的认识。
4. 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每人都要有相关的资料及心得体会。
5. 由各小组推荐评委一名,组成评审团,进行各小组活动评比。
评审团要根据本课内容、形式等制定评比标准并制出评比表格一X。
6. 教师要多渠道查阅和整理相关资料,总揽全局,精心设计问题。
〖教学重难点〗了解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并学习他们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教师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
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从人民中间涌现出了许多英雄。
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前进和发展历程中的宝贵财富。
“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华人民某某国的英雄人物是我们对爱国主义理解的最好诠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焦裕禄同志的一生为国为民,不辞劳瘁,身患绝症,仍心系某某,感人至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堂笔记
本课讲述了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一、背景
1978年,中国国内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经济增长缓慢,物资短缺,生产效率低下,农村集体生产制度存在很大问题,人民生活状况较差,加上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改革。
二、内容
1. 食品问题:1985年,实行集体企业自负盈亏制度,集体企
业可以自主经营,尝试在市场上销售食品,使社会分配更加灵活。
2. 私有经济:引入外资和技术,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企业,比如外商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让私有经济参与到国民经济发展中。
3. 完善计划经济:通过控制供给和需求,调整价格,实现计划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增加商品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4. 农村改革:引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承包土地以后,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和生活方式,增加了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三、意义
1.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实现现代化:1980年代以来,中
国经济开始迅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部分。
2.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改革后,国家经济水平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得到提升,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
3.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次改革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且在制度建设方面建立了先进的市场经济体制。
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学习目标】1.记住农村改革开始的时间和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记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记住所有制改革的方针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版权所有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和改革农村产业结构的深远影响;理解国企改革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理解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关系。
2.通过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的分析,及改革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综合分析的能力。
通过重点剖析小岗村、宝钢的改革情况,让学生逐步熟悉历史学习和研究中的个案分析发。
3.通过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结果的学习,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通过农村和城市改革取得的成就的学习,认识到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评判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第一标准。
【重点难点】: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难点: 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的必要性;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学法指导】:调查、收集、整理资料;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2.我的疑惑:学生自主写出自己的疑惑,各小组组长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疑惑,把这些疑惑传递给老师,老师一并把有意义的疑惑呈现给所有同学。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C.适应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是长期农村革命经验的总结5下列哪项不是农村改革的发展方向(D )A.专业化B.商品化C.社会化D.公有化6.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C.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7.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开始于(B)A.实行政企分工B.扩大企业自主权C.所有权和经营分开D.利税改革8.以下几种做法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是(C)A.按劳分配B.市场经济体制C.大锅饭D.分田到户二、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部编8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说教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 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全面展开;1992 年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体制向纵向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出生在21世纪,对上世纪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陌生。
但是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都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对本课中涉及的历史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这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基本掌握了多渠道搜集资料并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调查访问作业,让学生对长辈进行访谈,还可以通过一些记录片了解这段历史说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内容,以及实行这种制度所取得重要成果。
2.了解国家对城市进行改革的办法和改革目标。
3.分析我国城市平均工资水平,与改革之前进行对比,简单论述改革的好处。
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提出这个观点的时间和会议内容。
说教学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说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说教法学法:主要通过分析材料法、问题研讨法,让学生树论从史出观点说教学过程:一、导入:《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命运多劫的母亲,长期的灾难让她一贫如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她,地痞流氓也不断地欺负、凌辱她,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忍辱负重。
后来她有了几个令她骄傲自豪的儿子。
大儿子智慧勇敢,赶走了地痞流氓,母亲过上了安定舒心的日子。
小儿子聪明善于经营,几年时间他们就脱贫致富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