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之我见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拉开了序幕。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
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重要环节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强调中小学体育课程应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
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会跟着教师后面进行模仿练习。
这种旧的体育教学观,不利于新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当转变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
只有教师转变了旧的教学观念,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学到体育的技能技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一旦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就会在练习中投入更大的精力,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传统体育理论课教学,书本、黑板加粉笔,学生学起来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用语言很难将大量的教学内容和各项运动项目的特点讲述清楚;在讲授运动技术特点及练习方法时不仅需要对技术动作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更要有实际的示范动作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而在理论课堂上加入示范动作是既不方便又不协调,更有许多动作无法示范。
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形象、直观、生动、色彩艳丽的鲜明特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能加速和加强大脑对运动技术的逻辑处理,使其建立深刻的动作表象,当学生们在电脑、电视媒体中看到漂亮优美的动作,特别是体育明星的风采,可强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通过体育明星——偶像的魅力来感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爱好。
情感的动力功能,是指对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发动和调节的作用。
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之我见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体育教学也应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关键字体育教学;新课改;创新;健康【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91-02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
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
做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发去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拙见。
1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1.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
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1.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
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新课改下体育教学之我见摘要:体育是一种身体活动与智力活动同时共存的社会文化活动。
在体育课堂上老师应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发他们在体育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学生热爱体育课。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是一种身体活动与智力活动同时共存的社会文化活动,深受人们的喜爱。
因此,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也应是受学生热爱的。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体育课堂上存在不少学生非常严重的厌学现象,是什么原因呢?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发他们在体育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我在几年的实际工作中体会到,这其中存在两方面的因素需要我们体育教师细心把握。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现代的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与自卑感。
尤其是作为独生子女,自尊心更为突出,自卑感更为明显。
从现实的情况看,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受到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利因素。
在家里什么事情家长都护着,百依百顺,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娇生惯养自然会把家里的一些不良习惯带到学校来。
教师对一些事情处理不当,就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容易使他们“破罐子破摔”,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认真处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同时必须尽力鼓舞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避免触动他们那敏感的自尊心。
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贯穿一条热爱学生的宗旨。
我们不妨以多教导,少粗暴;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同时兼以多种鼓励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鼓舞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对那些基础差的学生除了加强辅导外,我以各种表扬、鼓励的语言来激励他们,对他们的某些失误,我用温和的语言极力安慰他们,如:“不要紧、别急、下次再来。
”同时指出失误原因,使他们鼓起勇气重新学习。
而当他们有某些成功之作时,带头为他们鼓掌加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当学生因失误过多而厌学时,我不但帮他们分析原因,而且用两三分钟的有关名人攻克难关而百折不挠最终成功的小故事鼓励学生。
体育创新之我见我国是体育大国,少年强则国强,随着奥运精神的普及,国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体育已经和智育、德育有了同样重要的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经常把语数外作为重中之重,体育课的地位微不足道,尤其是在乡村中学中,经常被挪作他用或者上成自习。
但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小学体育教育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要求小学体育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特点,突出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内容上也变得丰富多彩,明确以学生的健康为第一的教学理念。
体育课需要创新,需要与时俱进,新课标下的体育课教学,我们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在教学内容上更加注重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灌输学生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让学生身心素质都得到提高和增强。
体育课的创新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长久的努力。
我总结生活实际,得出了以下拙见。
一、体育创新首先应该是观念上的更新体育课不是体育教师出演独角戏的舞台,学生也不再是观众,而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中为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参加活动创造条件。
同时,在课堂上气氛要活跃、轻松,要增加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使学生的素质和教师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发展。
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应该带头学习专业知识,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让自己成为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带头人,这样才能带领学生在体育的学习中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去,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二、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知识如此,上体育课也是如此。
长期以来,体育课之所以成为被学生情感遗忘的角落,让学生提不起兴趣,主要是因为其内容枯燥单一。
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之我见
摘要:一直以来,体育教学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新体育课程的环境中,高中体育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性改革会对高中体育课带来巨大的挑战,还会影响高中体育教师在角色上的转变。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改革;教学质量
一、前言
在我国,新课程的实施是现阶段基础教育的一次深刻的变革。
新的教材、理念以及评价,对我国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其要求也更高、更新、更严。
这就要求高中体育教师迅速地走进并融入到新课程中,在这个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性改革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难以避免的问题,这样就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高中体育教学的意义
1.高中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1)通过体育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提高他们各项身体素质,使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2)体育教学中的很多动作都能够伴随人的一生。
例如,可以利用中长跑、篮球、排球、气功等进行健身活动。
通过教师教授的正确的动作以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可以为人们的终身体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高中体育可以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
(1)体育课要求学生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惧怕困难,能够勇往直前。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对失败和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他们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2)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尊师敬长,做事公正,文明礼貌,爱护公务,培养他们做一个合格的新时期的接班人。
(3)在体育课上,教师要教育学生做好人好事,教育他们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做斗争的思想,使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4)高中体育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只有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关心、热爱集体,让学生明白,只有在一个合作的集体中,才能够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
现阶段,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中,还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教师只注重运动技能的掌握,忽视了体育教学是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忽视了体育的终身效益,只重视眼前的短期效益;片面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质,忽视了对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是传授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在方法上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还存有一些问题。
体育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自主独立性,所学的知识也与体育社会实践严重脱节。
3.对学生体育情感缺乏培养。
现阶段,我国高中体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培养学生刻苦锻炼,忽视了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得到愉快和成功的体验,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缺乏自觉
性。
4.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直以来,高中体育中一个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了多年的体育,但是在走出校门后,就再与体育无缘了。
这些都与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有关系。
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健身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健身意识、能力以及习惯的培养也忽视了。
四、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性改革的对策
1.确立一个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
高中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还要让学生养成一个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竞争意识。
高中体育教学是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其教学目标与基础教育的其他阶段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
只有让学生克服全面均衡发展的思想,才能切实提高高中阶段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2.丰富教学手段。
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丰富教学手段,对教学模式进行多样化的改革。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图解观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例如,要想让学生了解怎样才能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就要先让学生了解人体运动的最基本的规律以及人体结构,让学生选择最合理的姿势和方法。
教师在进行讲解和示范时,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将所学知识转变为感知。
3.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
培养学生的体育感情,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让
学生掌握二至三项自己喜爱的运动技术,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体育活动的方法。
例如,对晨练进行改革。
高中学生大部分都是寄宿制,学校一般都坚持出早锻炼,然而内容和形式都比较陈旧,这样很难激发学生参加晨练的欲望。
这时,学校可以以寝室为单位进行有氧健身跑练习,学校规定多条健身跑路线,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跑的线路,从而满足学生对晨练的欲望。
4.建立一个科学的考评标准。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考评起着导向、调节和激励的作用。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方式。
体育教师应建立一个科学的考评标准,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多方向的评价。
五、结束语
高中体育课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体育教育创新性的改革,高中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培养教育人才的质量,真正发展“复合型”的体育教学。
高中体育的创新性改革也任重道远,因此,教师要随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估、研究和总结,同时还要借鉴他人的经验,以适应体育教学创新性的改革,使体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王雷.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探讨[j].北京电力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4):127-129.
[2]魏立峰.浅析初中体育创新教学之“寓教于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1(11):68-70.
[3]姜志明,刘甄悦.中外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5(9):68-70.
[4]孟治国.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师,2012,2(9):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