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论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之我见【摘要】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身体练习进行的。
而学生的思想活动很多是产生和反映在各项身体练习中。
因此,应很好地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做到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众所周知,体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它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以及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
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为所有体育老师关注的问题。
笔者就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以下几个看法,供同仁商讨。
一、在体育教学中把握好素质教育的特征(一)全体性。
学习和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
比如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就有本质的区别。
竞技体育的特点就是优胜劣汰,高水平的竞技体育比赛中没有同情弱者的义务,而学校体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要求学校体育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使得体育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在体育教学中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均衡发展。
严格的体育课堂常规、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竞赛、队列队形、球类项目等可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
(二)全面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最有利的教育模式,也就是保证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权益的问题。
体育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竞技体育的内容,其次才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
2013年Vol.28 No.2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体育研究收稿日期:2013-01-06作者简介:李秀华(1978-),男,贵州铜仁人,从事教育教学方向的研究。
新课标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带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全面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
传统教学观念中,中小学教师仅注重于文化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体育课程教育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降低了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新时期应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优越的体育学习环境,激发中小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
一、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中小学是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基础阶段,主要是为学生营造各种课程知识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经过中小学时期学习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早期教育观念里,大多数教师仅注重于学生语、数、外等主要学科的教育,并没有对体育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这造成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被埋没。
新课标准则下,体育课程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被师生所认可。
1.增长学科知识。
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虽然强调了语、数、外等主导学生的教育价值,但也没有否认其它课程知识的教学意义[1]。
学好体育课程能够增长学生的文化知识,丰富其大脑里蕴藏的知识内容,让中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内容。
如:长期向学生介绍体育课程,可以扩大其知识面,接触到更多更广的体育信息。
2.促进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倡导学生在“德、 智、 体、 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人才价值培养观念的重点内容。
体育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措施,经过某个时期的持续锻炼,可培养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在身体素质方面也能有所改善,推动者学生文化课程学习成效的优化改进。
3.推动教育改革。
将体育课作为日常教学的项目内容,本质上是推动了中小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改变了传统观念对体育课程的看法。
如:教师注重体育课程的编排教学,在思想上认可了体育课的教学价值,也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朝着知识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体育人才奠定了基础。
初中体育教学之我见【摘要】体育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实践已经证明,传统的体育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把住时代的脉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培养终生体育锻炼打下基础,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体育能力;体育意识;体育锻炼【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1)11-0230-01体育能力不仅是体育意识的外在表现,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方面。
中学是人一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最为关键的承上启下的阶段。
中学体育在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更应考虑其毕业以后更长时期坚持有效的体育锻炼和健身习惯。
因此强化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意义。
1 体育能力培养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1.1 能力是知识、技能、智力在一定教学条件和实践途径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综合心理特征。
体育能力则是一个人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体验等诸因素的综合能力,并在参与具体体育活动中可体现出来的各种锻炼方法和健身手段。
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体育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教师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服从于目标,服务于目标,教学手段上注重诱导、激发与调节、控制,在不断改进和革新中做到多样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激发学生内在力,使自觉参与主动投入,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感受喜悦,促使能力的形成,巩固并发展。
1.2 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也就是将学生的个体行为纳入终身体育行为方式,拓宽了学校体育培养目标的内涵,在培养学生个体行为的基础上发展体育特长,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之我见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体育教学也应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关键字体育教学;新课改;创新;健康【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91-02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
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
做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发去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拙见。
1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1.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
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1.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
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中学体育教学之我见作者:李尕锁来源:《新一代》2013年第10期摘要:要上好中学体育课,必须保证师生感情融洽,教师要有热心、爱心和耐心,还要注意教育方法,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017-01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现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要保证师生感情融洽,带着爱心去上课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
比如,上课时天气较热,教师就要想到减少学生活动量;天气较冷时,教师就应想到学生衣着的厚薄,出汗后是否会感冒;遇到学生头疼脑热,教师就应让学生休息。
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一次,上课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学生直捂着眼睛,我马上命令学生向后转,背对风站,自己却走到学生面前顶风而立。
这虽然是件小事,但是学生从教师的行动上体会到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尊师之情。
二、教师要有热心和耐心有些较难的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教师千万不可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学生。
有一次,在教支撑跳跃山羊时,有位女生总是不敢起跳,急得直哭。
她一哭,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沉闷下来。
这时我马上走过去安慰、鼓励她,进行耐心讲解,并专门给她做了几遍示范动作,帮她练习了几次,这位女同学果然有了进步,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她也开心地笑了。
三、注意教育方法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的时候,教师应宽容,应冷静,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缺点和错误。
有一次在练习双手传接篮球时,有个女生边练习边吃零食。
我瞪了她一眼,她毫无反应,我就走过去接过球同她一起练习。
浅谈高中新课改下体育与健康选修课授课之我见(石河子市总场第一中学新疆石河子832011)【摘要】通过高中新课改的实施,谈我校在新课下的背景下,如何上好体育与健康的选修课,并通过三年来我选修课的授课情况,作以探讨。
在高中体育课程中选修课教学将增强课程的可选择性,减少必修教学内容及其课时数,增加弹性选修教学内容及其课时数,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也正是我们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关键词】体育选修课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省区,学校条件参差不齐。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高中新课改的实施号召,我区于2008年8月底起,正式实施高中新课改。
在这种大环境大背景的照射下,老师们怀着无比期待、震撼和激动的心理,去迎接这份挑战。
虽然经过了全员培训学习,但面对一切都是新的格局,新的面貌,老师们都感觉到自己是捉襟见肘,非常得芒然和不知所措,既然是改革新课改,就要上,硬着头皮去上,摸着石头过河。
那么作为学分最重的科目体育学习共11分——体育来说,更要重视起来。
我校在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对于体育与健康课非常重视,经常组织学习,研讨,主任以上领导多次参与本学科的调研和专题学习,意在督促体育老师能做到更好。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改,是必修加选修,共11个学分。
其中必修占两个模块,每个模块1学分,合计2个学分。
必修第一个模块是田径,在高一第一学期来完成。
必修第二模块是理论知识,是从高一下学期开始穿到选修课里来进行。
选修课共9个模块,占9个学分,分别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到高三全部修完。
选修课体育教学就是根据我国国情、本地区特点和体育传统项目、场地器材、师资状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适应性、身体条件等,对体育项目进行选择。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计划,进行指导。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选修课教材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进行选修课的授课,进行实验与深入研究。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处,学生条件参差不齐,中途转入转出学生特别多,流动性较强。
中学生学习体育课积极性之我见摘要:不少学生的对体育课学习报着无所谓的态度,躲学、厌学现象时有发生。
本文结合学生此时期的特点:运动器官的不稳定性,偷懒怕吃苦并存。
教学上采取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并结合时代要求,大力进行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改革。
同时提出了提高厌学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关键词:激发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手段大多数学生对体育学习总体趋势是好的,他们爱动、好动、能主动参加体育锻炼。
但也应看到,在为数不少的学生中,也的确存在着厌学体育的行为倾向,主要表现为上体育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怕吃苦受累,借故请假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甚至放弃;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课外活动也很少参加。
这个时期,由于生理特点(尤其是女生)影响,他们只重视专业课程学习而忽视身体素质提高,大多数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如何改变学生厌学体育行为,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落实。
一、从思想工作入手,积极转化学生对体育的态度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技校中“重专业轻文化基础”现象特重。
只注重学生的就业率,忽视了体育锻炼重要性,以至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专业课学好就够了,体育成绩合格与否无所谓了。
再者一些学校的体育课考核仅流于形式,纵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及主观认识的缺乏,从而误导了许多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正确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
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由于学生家庭、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
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掌握练习密度和强度。
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经验之我见摘要随着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作为一线体育教师,通过不断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对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了探索、研究,以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来推动新课程的开展。
为今后的工作更深层次、更全面地推进课程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课程标准实施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1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转变自身观念首先,根据课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受益,让每一个学生发展,树立新课程健康新理念,那就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教学。
从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和教科书中,我认真领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智力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验全过程,以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每一位同学健康成长。
其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活动达到目标的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目标。
教学上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倡导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学习方式。
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清课改思路,树立正确的学生价值观。
第三,为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课改这一重要任务,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教师专家论坛培训会,认真参加体育健身操、健美操及校园集体舞等培训工作。
通过培训看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认识到:“学生得到一滴水,教师应备一桶水”的深刻含义。
2体育课课研与教学课研相结合认真参加教研组每周的教研活动,认真研究,总结本段工作,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为课改的主渠道这一环节,积极开展课研与教研课改活动,营造课改的良好氛围。
要根据市、县及学校体育组的每年级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校内优质课观摩活动。
并要参加市、县组织的教学示范课活动,认真剖析每一节课,在此基础上对新、旧课进行对比。
积极在评课中针对新课标中的四个内容领域,对照传统体育深入研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针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力求自己在许多方面与大家达成共识。
体育教学之我见摘要:体育教学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较好的道德修养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
从体育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来看,体育教学总是体现一定的社会要求,不仅传授体育学科知识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影响学生的“个性化”进程,使他们的思想行为符合社会的价值观。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教师教学效果新时期的体育教学的要求已越来越高了,体育教学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较好的道德修养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
从体育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来看,体育教学总是体现一定的社会要求,不仅传授体育学科知识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影响学生的“个性化”进程,使他们的思想行为符合社会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如何改善提高教学效果,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以下就如何才能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谈谈个人一些看法:一、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俗话说:“要使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的确,在当今变化的时代,知识的更迭已越来越快,教师应在现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新的教学经验,使之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比如,要多看一些类似《关于体育教学法改革》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关体育教育指导思想新的发展方向等有参考、学习价值的理论知识。
二、身体力行,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组织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
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严格要求自己,重视身体力行,言谈举止,仪表,品行情操等等,努力成为学生的楷模。
三、创新教法,确立自己教学风格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是教师进入高层次教学境界的重要标志。
教学风格是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的“独特教学模式”,它是形成于长期的教学实践,发韧于艰苦的探索,是教学一般规律和个人具体教学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体育课堂教学之我见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5-000-01摘要创设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一条有效的新教学途径,是新课程改革从学生个体发展出发,转换师生角色,重视学生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理念。
关键词自主合作创新开放作为体育教师,要着力让孩子们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去走进体育、终身体育。
我在体育教学中从以下几点着手,使学生在自主获取、主动合作、自由创新的新课堂教学境界中学习与提高。
一、构建开放型的体育教学课堂环境,让学生在主动自主中学习。
这里所说的“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的“放”,是指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的锻炼,减少教师无谓的干扰与约束。
如:投掷教材,我不拘于以往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进行集体练习,这样学生显得十分被动、练习密度较小,学生的的个性也得不到发展。
因此,我是先让学生各自分散进行投掷练习,我巡回指导、点拨。
在活动过程中我还及时的进行讲评和表扬,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更为有效与合理地投掷方法。
然后让学生模仿我或投掷动作正确的学生再进行分散的练习,最终达到对投掷动作的掌握和锻炼能力的效果。
在课堂中怎样才能有效的“放”?结合本人课堂教学实践,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发挥体育骨干学生的作用。
体育骨干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管理,更好地从学生的角度去安排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增强了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氛围和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二)在进行“开放式”教学时,我把练习的目的要求,以及课所要达到的效果给学生一个较为明确的讲述,让学生在一定学习目标指引下,根据各自特点,有针对性的加以练习。
这里的学习领域可是“五大领域”中的二、三个或是四、五个。
在教学环境与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出较为直观的练习方式,做到“有的放矢”,确定学习目标,内容选择应可能安排贴近学生实际,同时对场地器械布置、安全事项等要给予充分的布置,避免造成课堂混乱与发生安全事故。
经验之谈EXPERIENCE 编辑I姜菁I E--mail:zhiyezazhi@l63.corn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自从2006年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来, 安徽省黄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已经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传统的教学思维和固有模式仍在 制约我们的行为,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找到 一个适合黄山市经济发展并具有中职特色的体育教学模 式,为正在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职业教育做出应有的努力 一、黄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黄山市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已进行多年,但仍处 于起步阶段,进展缓慢。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的转 变,新的教学思想、课程理念的贯彻,新的课程内容和教 学方式的调整等都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实践与磨合。就目前 来看,黄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1.教学目标和任务不明确 中职学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与普通高中相 比,在培养对象和具体目标上有很大差异,但现在仍有不 改革探索 文/余学武 少教师将两者画上等号。 2.教学模式僵化 长期以来我们大多采用“三段式”“四段式”的教学 模式,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 习方法,大大制约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程安排缺乏实用性、灵活性和时代性 许多教师仍在沿用以往的陈旧教材实施教学,教学内 容陈旧,与现实生活和时代脱节。教学方法单调,不能引 起学生兴趣。 4.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多年来我们一直沿用体育测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体质 水平。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 思想,也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造成身体素质 好的学生不用学、练,成绩依然很好,身体素质不好的学 生努力学、练,却仍达不到要求。 另外,还有教材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场地器材缺乏
喊Chi na;当屏幕上出现灵山大佛时,许多学生高喊 Wuxi,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发现学生跨文化意识比较薄弱时,经常结合课文 教学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渗透,在《新模式英语2》 “Unit3 Food and Nutrition”时,将不同国家的人民 和喜欢的食物设计成表格进行对比,并介绍西方人的饮 食文化和中西方饮食习惯的不同,如西方人的奶酪咖啡 与我们的油面筋以及无锡酱排。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 内容,在开阔了视野的同时,也大大方方地用英语表达 自己对家乡的热爱。看到学生的成长,我们就会明白: 身边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触动。 四、适当建构,让教材的“过程”探究化 传统语法教学的特点是“先理性,后感性”。这种 语法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语法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 不利于他们的主动思考,不利于他们的知识建构。当代 语言教学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更强调学生知识 的自我建构。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inv01vement) 和自觉思维,语法教学最好不要采用“给予式”,而应 采用“发现式”(discovery method)。让学生参与语 法知识学习的发现与探究,有利于他们的语言学习和智 力发展。有这样一句话:Te11 me,I’11 forget.Show me,I’ll remember.Involve me,I’ll 1earn.我想 这句话更适合于语法教学。根据当今的语法教学理论, 语法教学应当建立在形式(foFm)、意义(meaning) 和语用(uSe)三个维度上。语法教学的模式应当让学生 “先感性,后理性”,即感受一观察一发现~讨论一讲 解一运用。让学生先感受对话或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并试 图去理解,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可供观察、发现的例子 或语境,让学生先自己总结规律,然后教师点拨,最后 通过运用来加深理解。比如教学现在进行时动词后面加 ing的形式,可以这样来设计:你能发现下列动词的变化 规律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写出其余动词的ing形式。 go—g0ing write——writing get—getting ask——asking move—mOVing run—running sleeD——sleeping take--taking nod~nodding make—— sit—— put—— 教师通过检查答案,让学生说出他们所总结的变化
中专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做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提高中职学生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学习和研究关于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新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以下见解。
1我国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纵观目前普通中专校体育课程现状以及社会发展对中专体育提出的新要求,中专体育教学还存在着若干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体育课组织形式、体育成绩考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目前在中专体育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学历都比较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所受教育大多仍是传统的体育系、科的教育,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导的教育。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基本上围绕着竞技体育的活动规律和方法来进行。
教师对应试教育比较熟悉,在教学中只注重技术学习和专项素质,而轻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忽视思想教育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从教学内容上看,普遍存在着内容重复、教材容量大,而且教材内容对技术要求过高。
而教学方法上则是以技术教学为主的模式,以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为主,以“讲解——示范——练习——纠错”作为不变的程序。
这种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偏重于教师灌输知识,以学生获得运动技能为目标,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能力的培养。
另外,体育课成绩考核主要是以学生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作为评分标准,这种做法过于单一,反映不了学生体质发展状况。
只强调了体育考核的绝对评价,忽略了体育考核的相对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健康以及兴趣、特长、身心的同步发展。
2改革中专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用和蔼可亲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他们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只要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能让学生“想学”“、敢学”“、乐学”,教师都应该主动接受,让他们在体育课堂品尝体育的快乐。
总第718期 体育风采 体育教学目标制定之我见 艾玉菡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内蒙古自治区010022) 摘要:在这个世界上,人类任何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有目标的行为,体育教学自然也是如此。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体育教学作为一个为社会培养现代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明确体育教学为何而教、教什么、怎样教,是学校体育教学 中的重要问题。因而,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对学生、社会和体育教学自身的影响尤为重要。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教学目标;制定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fi一3315(2013)02—153—002 前言 的人。这一目标概括比较全面,不过在教师的教案中“培养学生道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对体育教学活动所德品质”中出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目标,体育可 要促成的学生身心发展上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所作的设想或规 以陶冶情操这些都不可否认,在高水平的体育赛场上这些都是无 定,它表现为学生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或学生在体育 可争议的,但出现在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中,对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 教学活动结束时其身心发展变化的说明_lj。清晰的体育教学目标有 指导作用就显得十分无力。 利于体育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设计的预 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几经变革,这一切均表明人们对学校体育 见性和科学性,指引教师努力工作,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体育教学 教学功能认识的提高,为制定适应社会、个人发展需要准确的较为 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它关系到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全面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奠定了思想认识。 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质量的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体育教学改 2.如何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 革的方向。 2.1以学生身心发展为主体 1.问题的提出 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制定学习目标,目标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学 社会在不断进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体育教学 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要使绝大 目标经历过1956年第一套体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体育教学 多数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即把目标定在学 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而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挖掘学生的学 者。”强调的是为社会培养建设者和保卫者,而对学生自身身心发 习潜能,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能力,才能对体育教学的开展有着积极 展并不注重,学生的培养是以社会为中心,是为适应社会而学习。 的影响。如小学阶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让学生在 1961年体育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并通过体育向学生 “玩”中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玩”中自主学习跟 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参加生产劳动和准备保 “放羊”式的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们所说的“玩”是有控制的、 卫祖国。”所谓“增强学生体质”,在一节有限时间的体育课上有多 开发式的,是以培养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 少学生能增强体质,并且一周最多两节体育课增强体质谈何容易。 习惯为目的的,是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的教学 学生体质的增强单单靠体育课堂上的短时锻炼是不可能实现的, 模式的尝试。在教材中多安排游戏,尽量把一 枯燥的练习以游戏 只能说能够起一定作用,还要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 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跑的教学,用“网鱼”的游戏来代替枯燥的 才能得到发展;不过这次的改革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关注有所提高。 跑,既能提高兴趣,又能完成教学任务。中学阶段,学习体育基础知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识和卫生保健知识,如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肌肉的拉伤,运 1978年一1992年“增强学生体质,使之在德、智、体几方面都 动完不要 即进食,要稍等片刻等等。让学生初步掌握体育运动的 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体现了学生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做动作要严格要求自己,动作 素质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不过还是过于强调了是为社会要横半竖直,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不怕吃苦,从而促进身体正常 的需要。 发育,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1996年“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 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体育教学目标制定时,教师应当在研究学生个 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 体t多下功夫,从本校、本班级实际出发,从每个学生实际出发,不 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情操。”所 仅要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而且要学生养成自主体育学习 谓的“基本”这时的体育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重视了学生 和健身的好习惯。 身心发展,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在教学中重视个体的需要。 2.2以社会需要为向导 但教学目标并没有标准,还有好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对应该“先教 往往我们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看重的是学生能否很好的掌 什么,后教什么”不很清楚,对“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也不确定,对握教师传授的运动技术及运动成绩。然而当今日益竞争的社会,学 该“教多少”也没定量,所以说“传授三个基本”不是个成熟的目标。 生“吃苦耐劳”的能力是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能否满足当代 2000年“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智、美相社会的需要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可否认,学生中的部分将来不会成 配合,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 为职业教练或运动员,这样他们需要的是体育教学所带来的健身、 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了以学生为本的教 娱乐等实用价值功能。所以目标的制定应指向对学生生活和终身 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由单一追求社会价值开始驶向社会锻炼有用的体育项目,推动社会进一步的发展。 与个人价值相结合的方向。 小学阶段,学生能主动参与各种活动;乐意与人交往,相互学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体育教学的总目标, 习、合作;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不怕闲 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 难,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爱父母长辈、老师同学,热爱班集体。目标 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 制定不需要大,而是要使学生感兴趣,热爱上运动,快乐的学习,快 体育意识,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乐的收获。中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转折点,(下转第160页) 作者简介:艾玉菡。1987年生,女。河北石家庄人,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一153— Popular Science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3年第2期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工会政治思想工作 昌红英 (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管具技术服务分公司,天津市300457)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的不断深化下,要深刻认识工会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会;政治思想工作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60一O1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拉开了序幕。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
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重要环节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强调中小学体育课程应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
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会跟着教师后面进行模仿练习。
这种旧的体育教学观,不利于新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当转变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
只有教师转变了旧的教学观念,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学到体育的技能技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一旦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就会在练习中投入更大的精力,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传统体育理论课教学,书本、黑板加粉笔,学生学起来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用语言很难将大量的教学内容和各项运动项目的特点讲述清楚;在讲授运动技术特点及练习方法时不仅需要对技术动作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更要有实际的示范动作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而在
理论课堂上加入示范动作是既不方便又不协调,更有许多动作无法示范。
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形象、直观、生动、色彩艳丽的鲜明特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能加速和加强大脑对运动技术的逻辑处理,使其建立深刻的动作表象,当学生们在电脑、电视媒体中看到漂亮优美的动作,特别是体育明星的风采,可强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通过体育明星——偶像的魅力来感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爱好。
情感的动力功能,是指对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发动和调节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增力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减力的。
前者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如情绪好时便记得快、领会深,就是较难的动作,做起来也感到容易,而情绪不好的,便出现记忆困难,思维迟钝,连平时已掌握的动作也做不好,通常能克服的困难、能超越的障碍也克服不了,超越不了,因而有可能导致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
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个体的情感具有对他人的情感施加影响的功能。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就可影响、感染学生,使他们精神振作、情绪高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
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
兴趣便油然而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频频发生。
如在器械体操的教学训练中,有的学生或因未掌握动作要领,或因身体素质差、技术基础差,或因近日有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练习起来很可能动作不准确,或完成不了动作。
这时教师如果能耐心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适时地做正误动作的对比示范,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他很可能就会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学动作。
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身体姿态以及习惯养成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
体育教学,首先要从最基本的身体姿态和常规练习抓起,要规范学生的站立、端坐、行走的身体基本姿态,这是学习体育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常规练习,培养学生优美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身体习惯,展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通过常规的集体队列训练,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常规练习,规范身体语言终身受益。
表扬与批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也是对学生所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给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采取相应的表扬与批评,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地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手段,注意表扬与批评运用的艺术性、合理性。
表扬宜明,批评宜暗。
教学中发现了值得表扬的人和事,教师可以直接
指名道姓,根据事情的缘由进行当众表扬。
而批评则不然,应尽可能避免当众批评,尤其是对某些性格内向型的学生更不可轻易地点名批评。
表扬面要宽、批评面宜窄。
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以表扬为主,既要表扬体育委员等积极分子,也要特别注意那些“差生”中的闪光点,尽可能缩小批评面,更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错误而对全组乃至全班进行批评,否则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
总之,体育教学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心所在。
教师要能够真正地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去,全面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