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G术后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医院心血管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护理常规一、密切监测心电图及时发现CABG术后心律失常,较常见的有室性心律失常和室上性心率失常。
二、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30分钟记录一次,定时测量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CWP)、心排血量等。
详细记录测量参数。
三、保持血压平稳:术后血压过高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血压过低则会使心肌供血不足。
所以,术后要维持适合病人自身的血压,对CABG术前合并高血压的病人血压控制不低于术前血压的20~30mmHg。
术后早期应充分镇静及合理应用血管扩张剂以控制高血压,并注意血压不能忽高忽低。
四、体温及末梢循环:维持正常的体温,使末梢循环尽快恢复,可使心肌耗氧量降低。
术后早期积极复温,注意保暖。
体温高于38℃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冰袋降温,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
五、观察胸腔或心包腔出血: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并准确记录。
六、呼吸功能的维护1.充分供氧。
2. 保证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
3.如PaO2低,可采用鼻塞和面罩同时供氧,重者可采用呼吸机间断加压给氧。
七、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八、肾功能的维护。
九、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1.CABG术后病人查血糖或尿糖。
若合并糖尿病者,每天查3 次。
2.术后当日病人的血糖应激性增高,静脉内仅输入不含葡萄糖的液体,如林格氏液、生理盐水等,不做降糖处理。
3.术后第一天开始,根据血糖的结果,静脉内输注胰岛素。
即使病人的血糖高也要注意补充病人的基本糖需要,防止酮症酸中毒。
4.病人开始进食后,给予糖尿病饮食,严格按术前的主食量控制饮食,并尽可能使用术前口服的降糖药及剂量。
十、术后病人根据需要用抗凝、抗聚类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低分子肝素等。
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如出血、胃肠道不适等。
十一、伤口的护理:严格按外科换药要求,遵守无菌技术原则,严防感染发生。
十二、拔除胃管后4小时可进食,先给流质、半流质饮食,再给普食,应为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且易消化的食物。
肋骨骨折护理常规【术前评估及护理措施】(一)术前评估1、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发育、营养状态;患者有无结核、骨肿瘤、骨髓炎、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史;有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史。
2、评估患者受伤的过程,包括受伤的部位、姿势、暴力大小、性质、受伤时间,受伤后的急救处理经过。
3、评估患者胸部疼痛、呼吸困难的程度。
4、评估患者的精神紧张程度和情绪反应。
(二)术前护理措施l、急救护理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多根肋骨骨折的患者应用绷带加压包扎固定、控制反常呼吸。
2、严格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的频率、幅度及缺氧症状;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3、疼痛护理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并教会患者咳嗽时用双手按压患侧胸壁。
4、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术后评估及护理措施】(一)术后评估1、评估患者的麻醉及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及放置引流管的情况。
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患者疼痛程度等。
3、评估患者胸带包扎固定情况。
(二)术后护理措施1、麻醉清醒、血压平稳,给予半卧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鼓励患者咳嗽、咳痰,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
3、病情观察术后24小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
4、定时检查胸带包扎的松紧度,观察是否影响呼吸功能。
5、营养支持静脉补液,促进骨骼和伤口愈合。
6、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气胸护理常规【术前评估及护理措施】(一)术前评估1、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发育、营养状态;患者有无结核、骨肿瘤、骨髓炎、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史;有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史。
2、评估患者受伤的过程,包括受伤的部位、姿势、暴力大小、性质、受伤时间,受伤后的急救处理经过。
3、评估患者胸部疼痛、呼吸困难的程度。
4、评估患者的精神紧张程度和情绪反应。
5、评估患者肺萎陷的程度,判断损伤性气胸的类别。
(二)术前护理措施l、急救护理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判断为开放性气胸者,用凡士林纱布加厚敷料于呼吸末封闭伤口,再用胶布或绷带加压包扎固定,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
冠心病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和心绞痛。
对于冠心病较为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手术治疗的相关内容,并探讨术后的护理措施。
一、手术治疗冠心病手术治疗的方式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CABG手术通过取用患者其他部位的血管,搭建新的冠状动脉通路,解决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问题,以恢复心脏供血。
CABG手术的具体步骤包括麻醉、胸骨切开、冠状动脉搭桥、心脏停搏和心脏复跳等。
手术全程需在体外循环辅助下进行,手术时间一般在3到6小时。
除了CABG手术,冠心病的其他手术治疗方式还包括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
PTCA利用导管将球囊送至狭窄的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并以气体膨胀的方式扩张血管,恢复其通畅性。
PCI是在PTCA的基础上,植入支架在冠状动脉内持续支撑血管,避免再次狭窄。
二、术后护理1.住院观察:手术结束后,患者一般需要留院观察,确保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良好。
医护人员会监测关键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和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疼痛控制: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或手术切口疼痛等不适感。
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合理使用止痛药物进行疼痛控制,以提高患者舒适度。
3.预防并发症: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嘱,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这包括抗凝治疗、抗生素预防、预防血栓形成等。
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测和相关检查,确保术后恢复情况正常。
4.饮食控制:术后,患者应根据医嘱进食,遵循低盐、低脂的饮食原则,减少血脂和血压的升高。
此外,还需要遵循饮食平衡、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改善心血管健康。
5.身体锻炼:术后适当的身体锻炼对于心脏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量的康复运动,如散步、慢跑和游泳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6.心理支持:冠心病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心理和生理冲击。
心脏大血管外科ICU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护理常规【冠心病】:是指各种原因造成冠状动脉官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使冠状动脉血流不同程度的减少,心肌血氧供应与需求失去平衡而导致的心脏病。
外科治疗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护理评估】:1、按体外循环术后评估2、病史:有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吸烟史。
3、心绞痛类型及规律:评估心功能、EF值。
4、心电图:有ST段及T波改变。
5、辅助检查: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超声心动图、胸片等。
【常见护理问题】:1、围术期心梗与动脉痉挛、血运重建不完全有关。
2、低心排血量与术前心功能差及心脏手术有关3、心律失常与心肌灌注及血容量不足有关4、下肢组织灌注量改变与下肢大隐静脉取出有关。
【护理措施】:1、按体外循环术后护理常规2、围术期心梗的护理措施(1)持续心电监测:观察有无ST~T弓背上抬、T波改变和心肌缺血情况,连续3天定时做床旁心电图检查,每天复查心肌酶、血清肌钙蛋白,以便及时发现异常给予处理。
(2)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供氧。
(3)术后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有效应用抗凝、抗聚类药物,确保血管桥的通畅,并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如出血、胃肠道不适等。
(4)保证氧供,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减少心肌的耗氧。
3、循环维护(1)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脉压差、中心静脉压、监测心指数、心排血量体循环阻力和肺循环阻力,尽早发现低心排看,及时处理。
(2)遵医嘱应用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与末梢循环。
术后早期及时补充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保持液体平衡。
(3)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充分镇静以提高氧分压,减少组织氧耗,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
(4)记录每小时出入量,监测尿量,观察有无肝脏肿大及胸腹腔积液。
及时查血气,监测电解质及酸碱,保持内环境紊乱。
(5)观察体温及四肢末梢的情况,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后护理术后严密监护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和正确处理,医生和护理人员密切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1.1 术后病人人ICU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包括:治疗和监测设备,如呼吸机、血压计、心电监测、引流及负压吸引装置等,使病人及时地处于监测条件下,一旦出现意外,能及时发现和得到处理;配备控制升压药或血管扩张剂的输液泵、急救复苏的电除颤器等装置;急救或常规必用的药物;常用的输液及冲洗管道的肝素液;主动脉球囊反搏机;开胸急救包;各种观察记录表格。
1.2 搬动病人患者由手术室送至ICU后,由平车搬到病床之前,要注意血压是否平稳,轻抬轻放,避免管道脱落;抬到病床上后,马上接通呼吸机心电导线、血压计;理清并保持每条输液管道的通畅;测得并记录各项监侧指标;抽取化验标本;留心观察并记录病人神志、末梢循环、寒战、肌紧张等表现。
1.3 交接班向护送医师及护士了解麻醉过程是否平稳,术中所见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布,冠脉血运重建的满意程度、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机后血压情况,尿量,电解质和酸碱是否平衡,以及用药的反应及其用量,手术过程的特殊情况,目前正在应用的药物及剂量。
1.4 监测项目(1)术后24~72小时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
(2)术后早期HCT宜保持在30%左右,不宜太高。
因为搭桥血管早期可出现水肿,血液黏稠度过高可促发血栓形成。
(3)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如有血压升高,应及时适当应用扩血管剂。
(4)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判断有无胸内出血或心包堵塞的预兆。
同时观察下肢取血管处伤口有无出血或渗血现象,观察弹力绷带包扎的松紧程度,抬高患肢,观察患者末梢的温度、颜色和动脉搏动情况,每小时1次。
(5)搭桥术后服用阿司匹林抗凝,以防止术后早期由于血管内膜的损伤出现的血管桥的急性闭塞,以及中晚期的血管内膜增生造成血管的再次狭窄。
(6)心功能差或有低心排综合征的病人,需做好安置主动脉反搏泵的准备。
脑梗患者CABG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冠脉搭桥(CABG)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方法对60例CABG患者,术前经CT诊断脑梗死病史患者进行术后护理。
结果58例患者完全恢复,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放弃治疗。
结论通过严密观察及监测可有效预防并早期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通过护理干预的措施,可促进大部分患者的康复并能协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
标签:脑梗;CABG;神经系统并发症;护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心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核心技术和手段,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适宜人群也在逐渐扩展,其中高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比例在逐年增高,有研究显示,接受心脏搭桥术的患者中,高龄组(75岁)有26.6%的患者术前合并脑梗死,非高龄患者组则为11.8%[1]。
而这些患者都是心脏搭桥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高危人群。
因次,识别术前危险因素,规避术中风险,预防术后并发症,成为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的热点。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冠脉患者60例,术前经CT诊断均有脑梗死病史,其中年龄>70岁患者12例,合并糖尿病22例,合并高血压54例,合并肾功能不全2例。
1.2方法麻醉全部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手术方式全部患者均采用正中切口进胸,同时分组取乳内动脉、大隐静脉或桡动脉。
在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CPB)结束时力争调整好血流动力学参数和麻醉深度;术后严密监测,常规辅助循环支持。
2 结果术后随访58例患者手术成功,完全康复出院。
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放弃治疗。
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或谵妄患者12例,术后肢体肌力下降或麻木患者2例。
3 讨论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护理管理:3.1低温可以降低脑代谢,体温每下降1℃,基础代谢率约降低7%,从而减少了耗氧量[2];低溫时脑容积缩小,颅内压降低,有利于改善脑水肿,还可减少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抑制神经递质释放;低温可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减少组织的血流灌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执行心胸外科疾病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2)卧位护理:应多休息,适当活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
3)饮食护理:以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勿暴饮暴食,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水果、蔬菜,以防便秘。
合并糖尿病者需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水平。
4)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适应病区环境,降低恐惧和焦虑情绪。
介绍监护病房环境,降低患者术后紧张情绪。
5)协助患者做好各种检查及术前准备,做好健康指导,教会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床上翻身及肢体活动方法等。
术晨排尿后测体重。
6)用药观察:指导患者按时服用扩冠、降压、降脂等药物,剂量要准确,观察心率、血压变化。
术前一周停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按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2.术后护理:1)患者术毕回病房后,立即呼吸机辅助呼吸、多参数心电监护,监测有创血压及静脉压,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与麻醉师交接患者情况。
2)体位及活动:术后应用呼吸机期间床头抬高30°~45°,拔除呼吸机后协助床上活动,术后第3天,若循环系统已稳定、胸部引流管已经拔除,应起床活动,或坐在靠背椅上,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鼓励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促进肺膨胀。
3)饮食护理:拔除气管插管后4~6h可试进食,逐渐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勿暴饮暴食,早期适当控制入水量,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水果、蔬菜,以防便秘。
合并糖尿病者需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水平。
4)病情观察:①注意严密监测心律的变化,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及ST-T 改变。
②及时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术后早期,根据血电解质测定和尿量及时补钾。
③做好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容量补充: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皮肤的色泽及温度、静脉充盈度及尿量。
四肢厥冷、发绀,表示组织灌注不足;皮肤、黏膜颜色苍白,静脉萎陷,中心静脉压低,提示血容量不足;尿量充沛提示肾脏灌注良好,循环系统较为稳定。
CABG术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连续26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后护理经验。
方法:260例中男212例,女48例;年龄49~76岁;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20例,不稳定心绞痛196例,合并高血压病48例,合并糖尿病32例,合并主动脉瓣狭窄4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例,合并病窦综合症术前安装起搏器4例。
同期行瓣膜置换8例。
结果:围术期死亡8例(3.1%),疗效基本满意。
结论:熟悉冠脉搭桥手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及早发现和正确进行相关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疗效。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后护理;并发症对2004年1月至2008年4月间,我们连续进行的26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了各种术后并发症护理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疗效。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0例病人中,男212例,女48例;年龄49~76岁;体重45~84Kg。
有陈旧性心肌梗死20例,不稳定心绞痛196例,合并高血压病48例,合并糖尿病32例,合并主动脉瓣狭窄4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例,合并病窦综合症术前安装起搏器4例。
心功能Ⅰ级32例,心功能Ⅱ级144例,心功能Ⅲ级72例,心功能Ⅳ级12例。
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4支病变,狭窄程度75%~100%。
左室射血分数EF25~65%。
1.2手术方法本组260例病人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时间61~232 分;主动脉阻断时间29~122 分。
冠状动脉共计搭桥744支,每例移植血管1~4支,平均每例2.9支。
其中应用大隐静脉532支、桡动脉8支、左乳内动脉桥200支。
同期行主动脉瓣膜置换8例。
1.3治疗结果252例患者心绞痛完全缓解,痊愈出院,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
手术后死亡8例(3.1%),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8.2~86.5小时,ICU监护治疗时间为37.8~258.2 小时。
术后并发症:120例发生高血压,72例发生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颤、房颤、房性早搏),12例发生精神症状,32例出现呼吸功能不全、低氧血症,20例出现低心排综合症,8例引流偏多,28例血糖持续升高。
心脏大血管外科ICU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护理常规
【冠心病】:是指各种原因造成冠状动脉官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使冠状动脉血流不同程度的减少,心肌血氧供应与需求失去平衡而导致的心脏病。
外科治疗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护理评估】:
1、按体外循环术后评估
2、病史:有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吸烟史。
3、心绞痛类型及规律:评估心功能、EF值。
4、心电图:有ST段及T波改变。
5、辅助检查: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超声心动图、胸片等。
【常见护理问题】:
1、围术期心梗与动脉痉挛、血运重建不完全有关。
2、低心排血量与术前心功能差及心脏手术有关
3、心律失常与心肌灌注及血容量不足有关
4、下肢组织灌注量改变与下肢大隐静脉取出有关。
【护理措施】:
1、按体外循环术后护理常规
2、围术期心梗的护理措施
(1)持续心电监测:观察有无ST~T弓背上抬、T波改变和心肌缺血情况,连续3天定时做床旁心电图检查,每天复查心肌酶、血清肌钙蛋白,以便及时发现异常给予处理。
(2)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供氧。
(3)术后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有效应用抗凝、抗聚类药物,确保血管桥的通畅,并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如出血、胃肠道不适等。
(4)保证氧供,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减少心肌的耗氧。
3、循环维护
(1)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脉压差、中心静脉压、监测心指数、心排血量体循环阻力和肺循环阻力,尽早发现低心排看,及时处理。
(2)遵医嘱应用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以增强心肌
收缩力、改善心功能与末梢循环。
术后早期及时补充血容量,增加心输
出量,保持液体平衡。
(3)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充分镇静以提高氧分压,减少组织氧耗,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
(4)记录每小时出入量,监测尿量,观察有无肝脏肿大及胸腹腔积液。
及时查血气,监测电解质及酸碱,保持内环境紊乱。
(5)观察体温及四肢末梢的情况,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6)经补充血容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大者,循环仍无改善时,早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
4、心律失常
持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心律的变化,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
(1)室性早搏注意补钾,维持血钾在L,遵医嘱给予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2)窦性心动过速原因为,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或患者应激状态所致,给予
充分镇静,给予强心药物治疗。
5、下肢组织灌注量改变
(1)观察下肢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或感染迹象。
(2)术后用弹力绷带包扎下肢并观察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
(3)抬高患肢15~30°,利于下肢静脉回流,预防组织水肿;间断活动患肢,防止血栓形成。
(4)术后24小时拆除弹力绷带。
6、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监测血糖,必要时给胰岛素,开始进食后,给予糖尿病饮食,并尽可能使用术前口服的降糖药及剂量。
【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愉快,切忌情绪波动,注意休息,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2、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服用药物,教会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3、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
【护理评价】:
1、无围术期心梗发生,或围术期心梗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2、病人能安全的度过术后危险期,无出血、酸碱紊乱等并发症发生。
3、低心排得以纠正或无低心排的发生。
4、无心律失常的发生或心律失常得到控制。
5、取血管肢体血液循环良好,肿胀消退。
6、患者配合治疗,掌握饮食和药物相关知识,活动耐力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