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清代诗词
- 格式:ppt
- 大小:184.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一章清初的诗词文第一节清初诗歌一、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吴嘉纪、屈大均、申涵光等。
二、仕清诗人: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等。
“梅村体”三、国朝诗人:“南朱北王”、“南施北宋”“神韵”说。
两大审美特色。
一是重实;二是感伤。
一、遗民诗人:矢志不渝的期待者——顾炎武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入清后更名炎武,字宁人,江苏昆山人。
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又是著名的抗清志士。
有《亭林诗文集》,另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论著。
■顾炎武诗学主张:1、认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2、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
■诗作概况顾炎武的诗歌创作正是实践他的主张,在民族斗争激烈的年代里托事感时,洋溢着崇高的民族气节,高昂的战斗热情。
代表作有《京口即事》、《秋山》等。
这些诗作于清兵南下之初,作品中表达诗人不屈的意志,揭露清兵的残暴罪行。
在清初遗民诗人中成就最为突出。
他存诗四百多首,收在《亭林诗文集》中。
顾炎武诗歌特点一是围绕抒发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的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其诗突出的色调。
绝少世俗应酬之作,即便是拟古、咏史、写景、唱和之作也是如此。
二是取材广阔。
三是诗风雄浑悲壮,苍凉沉郁。
这个特点,也是清初遗民诗人黄宗羲、王夫之、归庄等所共有的。
一、遗民诗人:投笔从戎,只是为了恢复明朝大业——黄宗羲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
明末以反对阉党著名,清兵入关,积极投身抗清斗争,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
黄宗羲■黄宗羲诗学主张和诗歌特点:1、强调诗写现实;2、注重学问,推崇宋诗,与吴之振等选辑《宋诗钞》,扩大宋诗影响,推动浙派形成;3、诗歌感情真实,沉著朴素,具有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
一、遗民诗人:隐而著述——王夫之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湖南衡阳人。
明崇祯举人,曾从永历桂王举兵抗清,南明灭后隐遁归山,埋首著述,博通经学、史学和文学,贡献卓著,学者称船山先生。
《全清代诗词集》34500篇大全集卷1(1-200)颜渊山庄2021-01-26 19:29:53清代诗是指清代诗人创作的诗歌。
清代诗人善于借鉴前代,扬长补短,对于古典诗歌有所发展。
风格多样,其成就是超过元明两代,足以下启近代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后劲的。
清代诗人、流派众多。
虽然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但仍不乏反映社会矛盾、暴露现实黑暗的作品,现实主义传统在一些具有进步思想和民族意识的作家中仍有继承和发展。
在技巧形式上不断追求创新,也为诗歌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经验。
清初“遗民”诗人的作品大都敢于正视现实,反映那个时代的民族斗争,表现不忘故国的思想感情。
清代诗人善于借鉴前代,扬长补短,对于古典诗歌有所发展。
但清代的文字狱,使有些诗人畏惧政治的迫害,同时又迷惑于表面的承平,冲淡了对社会矛盾的深入观察和揭露,限制了清诗获得更高的成就。
然而总的看来,清代诗人不满于元诗的绮弱,明诗的复古和轻浅、狭窄的毛病,在技巧上兼学唐宋诗的长处,不断追求创新,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流派纷呈,风格多样,其成就是超过元明两代,足以下启近代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后劲的。
清初诗坛的主流是“遗民诗”。
在当时汉族人民和清朝统治者之间存在尖锐的民族矛盾的情况下,具有反清思想的明朝“遗民”诗人,他们有的直接参加抗清的政治、军事斗争,甚至以身殉难。
有的以流亡隐居或削发为僧保持气节,志行皎然。
他们写了不少表现民族大义、闪耀战斗光芒的诗篇。
有的诗篇因受禁锢而失传,但流传下来的还是富有反抗精神的。
这些诗人,主要有阎尔梅、傅山、黄宗羲、杜濬、钱澄之、归庄、顾炎武、吴嘉纪、王夫之、吕留良、屈大均、陈恭尹等。
其中如顾炎武的诗,宗法杜甫,以写易代之痛,词意坚实,风骨劲健。
王夫之的诗如正、补《落花诗》等,瑰丽奥衍,纵横排奡,寄托亦深。
阎尔梅吊古咏时之作,抒发黍离之悲,感情强烈。
钱澄之诗题材较广,抒写故国之思的作品激越苍凉,描写人民疾苦的诗凄急幽奥。
诗词欣赏清代诗选读诗词欣赏清代诗选读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独特的时期,其文化、文学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个时代,许多杰出的诗人以其才华横溢的作品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读者精选一些清代诗词作品进行欣赏。
清代文人以诗词为自己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媒介。
他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意象和精湛的技巧,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景、人间的疾苦以及内心的感伤。
他们运用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和题材,创作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以下是我们为您摘录的几首代表性的清代诗词作品:1. 《秋登宣城谢朓楼》——龚自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表达壮志凌云意境的七绝,作者龚自珍通过描绘壮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追求和对事业的豪情壮志。
2.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一首以园林为背景的五绝,作者叶绍翁通过描绘游园的场景,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花开花落的感慨。
3. 《虞美人·听雨》——李煜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一首以雨夜为背景的词作,作者李煜通过雨的意象,抒发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沧桑的思考。
4.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是一首以长恨思乡为主题的长篇叙事诗,作者白居易通过赋予杨贵妃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场景描写,表达了对宫廷生活和权力游戏的批判。
清代诗词500首清代诗是指清代诗人创作的诗歌。
清代诗人善于借鉴前代,扬长补短,对于古典诗歌有所发展。
风格多样,其成就是超过元明两代,足以下启近代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后劲的。
清代诗人、流派众多. 虽然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但仍不乏反映社会矛盾、暴露现实黑暗的作品,现实主义传统在一些具有进步思想和民族意识的作家中仍有继承和发展.在技巧形式上不断追求创新,也为诗歌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经验.清初“遗民”诗人的作品大都敢于正视现实,反映那个时代的民族斗争,表现不忘故国的思想感情.如顾炎武的诗托物寄兴,吊古伤今,充满爱国激情.他认为“诗主性情,不贵奇巧”(《日知录》),其诗作沉雄悲壮,苍凉沉郁,具有纯朴自然之美. 黄宗羲的诗多故国之悲,怀旧之感,慷慨激越. 王夫之的诗追怀往事,感慨生平,流露反抗精神,寄托亦深;他以情景交融论诗,影响颇大.另有杜濬、钱澄之、归庄、申涵光、吴嘉纪、屈大均等,其诗作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疾苦,具有现实意义.以明臣而仕清的诗人,以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为最著名,称“ 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反对明代“复古派”,提倡“情真”、“情至”。
擅七律,诗风接近晚唐和宋诗.入清后的一些诗,如《后秋兴》等,感慨兴亡,深沉苍劲.吴伟业的诗不满现实,又不敢明白直陈,诗风显得委婉含蓄,感染力很强.龚鼎孳诗较少特色.清初较早的诗人还有应试出仕诗人宋琬和施闰章,有“ 南施北宋”之称.宋琬诗多有感伤忧患之作,诗风磊落雄健.施闰章诗现实性比宋琬为强,诗风气象浑厚,真挚沉痛.这一时期的诗人,以王士祯最负盛名.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诗作大多脱离现实,缺乏社会内容,风格含蓄、冲和、淡远,艺术上有新的特色;但过于典雅,流为空调,适应了清王朝粉饰太平,点缀升平的需要.继王士祯之后以诗名者,还有查慎行和赵执信.查慎行早年诗作多记行旅,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诗以白描见长,用笔劲炼,不尚藻丽.赵执信论诗与王士祯意见不合,作《谈龙录》,对“ 神韵说”表示不满.主张诗中有人,诗外有事,以言志为主.诗风清新峭拔,但蕴藉不足.清中叶诗人沈德潜,提倡“ 温柔敦厚”的诗教,主“ 格调说”,效法汉魏盛唐.其诗多为歌功颂德之语,部分诗作反映了一定现实.他的诗选如《唐诗别裁》、《古诗源》等,流传颇广.厉鹗为浙西诗派领袖,风格清秀恬淡,曾主盟江南江北诗坛数十年.号称诗、书、画“三绝”的郑燮,许多诗篇同情人民疾苦,反映社会黑暗,吐露襟怀性情,清新流畅,自成一派.号称“乾隆三大家”的袁枚、赵翼和蒋士铨,诗论、诗作出现新气象.袁枚倡“性灵”说,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对当时的拟古主义与形式主义诗风,起了很大的冲击作用.其诗多抒发个人的闲情逸致或叹古讽今,富于情趣,清新灵巧.赵翼诗论主张与袁枚接近,诗风清晰明畅,较有特色.蒋士铨诗多直抒胸臆,风格直朴,功力不及袁、赵.另有黄景仁诗,注重意境,情调感伤低沉、极富感染力. 翁方纲倡“肌理”说,主张义理与文词结合,其诗多为“学问诗”。
1.村居[作者] 高鼎[朝代] 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己亥杂诗(其五)[作者] 龚自珍[朝代] 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竹石[作者] 郑燮[朝代] 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所见[作者] 袁枚[朝代] 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己亥杂诗·其一二五[作者] 龚自珍[朝代] 清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6.狱中题壁[作者] 谭嗣同[朝代] 清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7.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8.论诗五首·其二[作者] 赵翼[朝代] 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9.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10.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作者] 林则徐[朝代] 清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11.长相思·山一程[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2.舟夜书所见[作者] 查慎行[朝代] 清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3.苔[作者] 袁枚[朝代] 清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4.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作者] 王国维[朝代] 清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姚鼐在美学上提出用“阳刚”、“阴柔”区别文章风格。
“阳刚”即豪放,“阴柔”即婉约。
两大风格相互配合,相互调剂,生出多样风格。
姚鼐又发展了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 为文章八要。
从掌握形式(格、律、声、色进而重视精神(神、理、气、味,最终达到高境。
姚鼐著有《惜抱轩全集》,所编《古文辞类纂》风行一时,有力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
姚鼐代表作《登泰山记》:主要描绘泰山风雪初霁的壮丽景色。
写作特点:以时间为顺序,以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作者游泰山的历程和所见到的景色,剪裁得体,详略分明;描写泰山景色时重点突出;描写处处显示时令特色。
阳湖派: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是“桐城派”的分支。
古文理论与“桐城派”基本相同,但文章较有气势,不拘谨枯淡。
三、汪中及其他骈文作家清初骈文家:有陈维崧、吴绮、章藻、毛奇龄等。
清中叶骈文家:有胡天游、汪中、阮元、孔广森、洪亮吉等。
清代骈文家主张骈散并重,人称“汉魏派”。
其中,以汪中成就最高。
汪中,骈文不拟古人,不堆辞
藻,“长于讽谕”,气势浑厚,感情真挚,独具一格。
传世名篇是《哀盐船文》《广陵对》等。
第八编清代文学(1644-1839)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清前期(1644—1735)清入关——雍正末,包括顺治、康熙、雍正几朝清中叶(1736—1839)乾隆初——道光19年,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前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历史进入近代。
这之后的文学是近代文学。
第一章清代诗词文第一节清代诗歌一、清初诗歌(一)清初遗民诗人:1.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
其诗抒发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的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突出色调,格调质实坚苍,沉雄悲壮,往往接近杜甫。
《秋山》、《精卫》、《海上》等,抒写亡国之痛和复国决心,对清初和晚清诗坛影响巨大。
黄宗羲诗歌情感真实,沉著朴素,具有爱国精神和高尚的情操;王夫之善用香草美人寄托情怀,表现“孤愤”是其诗突出的内容。
三人以气节高尚被后世敬仰。
2. 吴嘉纪、屈大均遗民诗人可与顾、黄、王并肩的,当推吴嘉纪和屈大均。
吴多作危苦之词,如《过兵行》;纯用白描,幽淡似陶,沉痛似杜,形成质朴古淡的苍劲风格,如《绝句》。
屈则富于浪漫幻想,兼学屈原《离骚》和李白、杜甫,诗歌奔放激昂;五律出色,如《大同感叹》。
屈大均在清初影响颇大,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
(二)清初入仕诗人1.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钱谦益在明朝时期仕途坎坷,《初学集》中诗歌愤郁苦闷;入清后其诗除了悲悼明朝、反对清廷和恢复故国的主调外,还弥漫着“羁囚”哀音,如《有学集》《投笔集》等。
他主张转益多师,建立“诗有本”的真情论。
其诗叙事抒情,各体兼擅,尤工近体。
七言律诗情词怆恻,沉雄苍凉,入杜堂奥,学得神髓,如《后秋兴》。
虞山诗派受钱谦益影响,代表人物:冯班。
2. 吴伟业和“梅村体”叙事诗吴伟业,号梅村,感慨兴亡和悲叹失节是其吟咏的主要内容。
他以唐诗为宗,五七言律绝具有声律妍秀、华艳动人的风格特色。
他最大贡献在七言歌行,在继承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影响深远,代表作《圆圆曲》《永和宫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