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词文
- 格式:ppt
- 大小:192.00 KB
- 文档页数:53
清朝的古诗词有哪些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文化遗产中包含了众多优秀的古诗词作品。
清代古诗词主要以宫廷诗词和民间诗词为主,风格兼容并蓄,丰富多样。
下面是一些代表性的清朝古诗词及其相关内容。
1.《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是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誉为纳兰词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怀念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词中的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
2.《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清·曹雪芹《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清代晚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思念之情,对家国沦陷和个人遭遇的痛惜之情。
3.《满江红·怒发冲冠》- 清·文天祥《满江红·怒发冲冠》是明末清初抗元诗人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是文天祥振臂高呼,表达对国家疾苦和民众痛苦的愤怒之情,是一首激昂慷慨的抗争之作。
4.《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清·黄景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清代黄景仁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黄州的定慧院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在困厄之境中对生活与自然的思索和感悟。
5.《青玉案·元夕》- 清·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它以元宵佳节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词中融入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和感慨,是一首婉约而富有情感的佳作。
6.《念奴娇·书江西造口壁》- 清·杨慎《念奴娇·书江西造口壁》是清代学者杨慎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描绘了江西造口壁的神奇景色,同时也抒发了对祖国乡土的深深眷恋之情,是一首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作品。
7.《声声慢·寻寻觅觅》- 清·杨慎《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杨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以追忆故友为主题,以细腻的描写描绘了诗人寻找和怀念故友的心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之情。
纳兰性德的清代诗词《长相思·山一程》阅读《长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注释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赏析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
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
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
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
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
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
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
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
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
【导语】清代⽂学集封建时代⽂学发展之⼤成,是古代⽂学的⼀个光辉总结。
⼩说、戏曲、民间讲唱等新兴⽂学样式,清代使之达到登峰造极的⾼度。
下⾯就给⼤家分享下清代诗⼈的优秀诗词,欢迎阅读!清代诗⼈的优秀诗词篇⼀ 随园记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原⽂: ⾦陵⾃北门桥西⾏⼆⾥,得⼩仓⼭,⼭⾃清凉胚胎,分两岭⽽下,尽桥⽽⽌。
蜿蜒狭长,中有清池⽔⽥,俗号⼲河沿。
河未⼲时,清凉⼭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
凡称⾦陵之胜者,南⽈⾬花台,西南⽈莫愁湖,北⽈钟⼭,东⽈冶城,东北⽈孝陵,⽈鸡鸣寺。
登⼩仓⼭,诸景隆然上浮。
凡江湖之⼤,云烟之变,⾮⼭之所有者,皆⼭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游者,翕然盛⼀时,号⽈随园。
因其姓也。
后三⼗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
余恻然⽽悲,问其值,⽈三百⾦,购以⽉俸。
茨墙剪园,易檐改途。
随其⾼,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随其地之隆中⽽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旷也,为设宧窔。
或扶⽽起之,或挤⽽⽌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莫之夭阏者,故仍名⽈随园,同其⾳,易其义。
落成叹⽈:“使吾官于此,则⽉⼀⾄焉;使吾居于此,则⽇⽇⾄焉。
⼆者不可得兼,舍官⽽取园者也。
”遂乞病,率弟⾹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
闻之苏⼦⽈:“君⼦不必仕,不必不仕。
”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已。
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物之⾜以胜之也。
余竟以⼀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巳三⽉记。
赏析: 《随园记》写于1749年(乾隆⼗四年)。
1745年(乾隆⼗年),袁枚买下了原江宁织造隋赫德的隋园。
加以葺治,改名随园。
1748年(乾隆⼗三年),他辞官居园中。
从此以后,退出仕途,徜徉于⼭⽔烟霞之中,吟诗作⽂,结交⼠⼦权贵,⼏乎长达半个世纪。
随园的兴建,主要出⾃建筑家武龙台的⼿笔,但全园的布局均出⾃袁枚的策划。
清代的古诗词诗歌鉴赏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我在此整理了清代的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清代的古诗词鉴赏11河中石兽纪昀〔清代〕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一作:再转)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
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
2临江仙·寒柳纳兰性德〔清代〕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这是一首借咏寒柳而抒伤悼之情的词作,纳兰在词中咏物写人,亦柳亦人,委婉含蓄、意境幽远,可谓是其咏物词中的佳作,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曾这样评价这首词:“余最爱其《临江仙·寒柳》云:‘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言中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纳兰词亦以此篇为压卷。
”清代的古诗词鉴赏21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性德〔清代〕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八桂诗词忻城县清代卷莫增清搜集整理莫宗诏简介:莫宗诏(1649-----1714),字贞恪,号一轮。
世袭忻城土县第十任土官。
作品:古风独正山芝邑危岩独正立,擎天一柱当中出。
飘飘霖雨落银河,皎皎明星环系臂。
黄鹄高翔止半腰,大鹏欲飞难舒翅。
彩江如练被光辉,叠石峥嵘旁道侍。
绝顶池开千叶莲,风回松鹤烟云织。
采芝绮里作歌来,跨鹿仙翁徐按辔。
草木森森长翠微,岗陵叠嶂宝珠翠。
取之不尽用有余,谁识中含太极义。
借问何如有此山,六鳌驾海扬波至。
方壶员峤并崔巍,积翠流光无二致。
莫元相简介:(1667-----1730),字绍基,号伯藩。
世袭忻城土县第十四任土官。
作品古风过斗二隘峭壁层峦奇且怪,相传此处斗二隘。
回环百里势临空,重叠千山多窒碍。
霭霭浮云逼面生,青青林木张华盖。
四时天气暗阴晴,万壑烟光迷远黛。
鸟道羊肠去路艰,攀藤附葛行人惫。
我来勒马驻高峰,剑气光芒侵上界虎啸风生两腋间,鸟啼花落春常在。
何须别地觅天台,耸翠如斯聊可爱。
仰探碧落抹残霞,俯视群山皆下拜。
五律夏日登黄竹岩二首凭眺俯层巅,风光满目前。
山高多障日,岩窄半窥天。
暑气林间尽,诗思醉里添。
披襟一笑傲,万壑应相连。
其二爽气蒸幽谷,薰风连绮延。
酒浇东井日,箭射火云天。
细数莲花落,回瞻石笋县。
芝城山信好,松竹两争妍。
莫振国简介:莫振国(1690-----1729)字文懿,号卓臣,世袭忻城土县第十五任土官。
作品:七律游西山寺西山胜迹自天开,著屐登临载酒来。
雨润丹崖光似洗,风回松壑净无埃。
追寻故址余仙栾,欲读残碑半土灰。
坐对深林听鸟语,几回不禁意徘徊。
莫震简介:莫震,原名欺,字子诚,又字芹陵,忻城县莫氏土司官族。
住忻城县韦村(今忻城县安东乡桃源村维新屯)。
作品:七律韦村家在韦村西复西,左通山径右通溪。
清流缭绕环门注,绿树浓荫翼瓦齐。
秋霁观鱼吹浪跃,春阴听鸟对花啼。
分明一幅闲人谱,留与诗翁作话题。
五律静而轩即事二首筑室无规模,人呼逸士家。
醉耽春色酒,病赏海棠花。
案上书潦乱,阶前草蔓斜。
鹊桥仙·七夕清代纳兰性德诗词《鹊桥仙·七夕》原文:《鹊桥仙·七夕》清代:纳兰性德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
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
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译文:闲步信足,不觉已到前院。
彩楼已然搭好,和去年此时的一样:华丽的让人眩晕得手足无措。
然而,时过境迁,佳人早已不在,茕茕孑立的我看谁在这样沉迷的夜乞巧!相必此情此景,就连汉宫秋月下夜夜笙歌的影娥池亦只能任凭一潭吹皱的池水空叹了吧!我的心生出还旋寂寞的藤,沿着彩楼蜿蜒,零零落落,缠缠绕绕,纠纠结结。
当年你濯濯素手为我缝绽的锦衣华服始终不敢穿在身上——那都是满满的你笑颜如花的念想啊!我的侍从……!不关今日将如何忙乱,也一定要牢记我的叮咛,千万不要触碰那些早已沉压柜底的旧罗衫啊! 夜,无视我的抗拒,准时地来到了。
纤云弄巧,今夜的美我不忍享用。
也罢,众人皆沉迷于她锦袍缎裳不可企及的魅惑,那么就让我,独驾一叶扁舟,流淌在北海中央,许能寻回昨日你的倩影。
我至亲至爱的人哪,你是否看到菱蔓交缠,扯出粉莲涩涩娇羞。
它娉娉婷婷,多像你!试图握紧你的我的手落空了。
抬头仰叹:璀璨的繁星啊,这良辰美景,亦不过你我想对!哦……那是你吗?手持我送你的妆盒袅娜而至?故人诚不欺我也——!天上人间,你我之恋,弥久恒远……。
《鹊桥仙·七夕》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为七夕悼念亡妻而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爱妻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彼此之间的感情的思念。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除夕》是清代赵翼的一首诗,原文如下: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注释:
1.琼英:喻美丽的花,这里比喻雪花。
译文:
灯烛之影摇曳闪照着红色的光芒,灯焰尚还明亮,天气特别严寒,推窗一看才知道雪积已深。
我冒着寒冷披上衣服起来,等着要听一听除夕夜后新年雄鸡的第一声啼叫。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除夕之夜,尽管外面寒风凛冽,积雪深厚,但他仍然坚持等待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和雄鸡的第一声啼叫。
这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的敬畏和对新年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他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
赵翼是清中期史学家、诗人、文学家,他的这首诗,可以说是他“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心态的写照,即使在老年和困境中,也要保持坚韧和积极的精神。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启示和鼓舞。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十首诗词,人生南北多歧路,水流花谢知何处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吴敬梓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吴国对是顺治年间的探花。
祖父吴旦是个监生,伯叔祖吴晟、吴昺皆进士及第,“一时名公巨卿多出其门”。
吴敬梓本为吴雯延之子,因吴雯延堂兄霖起无子,遂将敬梓过继给霖起。
吴霖起科名不显,为康熙年间拔贡,做过赣榆县教谕。
吴敬梓13岁丧母,14岁随家父吴霖起至赣榆任所。
吴霖起性情耿直,不慕名利,注重操守,对吴敬梓的思想有很大影响。
吴敬梓少时有文名,他“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他的学习态度是认真刻苦的,头脑又聪颖,很快就打好了学识的功底,所谓“用力于学,已有初基”,“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显露出很好的禀赋和才气。
在吴敬梓23岁时,吴霖起去世。
然而他不善治生,慷慨好施,又挥金如土,不到十年,便将家产变卖殆尽。
族人对他的作风十分厌恶,都视他为败家子,他只好移居南京过着客寓的生活。
乾隆元年,安徽巡抚赵国麟、江宁巡导唐时琳和学台郑江力荐吴敬梓前去参加博学鸿词科廷试,但督院考试时因病未终卷而退场,未能参加北京廷试,从此绝意仕途。
此年前后,吴敬梓开始创作《儒林外史》。
乾隆十五年,吴敬梓用了十多年时间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大体完成,但尚未完成脱稿。
吴敬梓50岁时,仍是傲岸不屈,无论是对封建统治者,还是对功名利禄,他都不肯低头,甚至乾隆皇帝南巡,别人都去夹道拜迎,他却“企脚高卧向栩床”。
晚年潜心治经,想借以“安身立命”,可惜不久,在他五十四岁到扬州访友时,便突然发病而死。
当时守在床边的只有幼子吴鏊。
生前好友金兆燕和王又曾协助料理丧事,其时,吴敬梓一贫如洗,“可怜犹剩典衣钱”,卢见曾替他购棺装殓,遗柩得以归葬金陵清凉山下。
吴敬梓40岁前的诗词文赋由其长子编为《文木山房集》,今存4卷本。
其后的诗文未结集。
吴敬梓曾研究《诗经》,编有《诗说》一书。
清代诗人顾炎武(1613-1682)是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以下是一些著名的顾炎武诗词全文:
1.《精卫》:
翩翩精卫鸟,飞行万里天。
海滨遗恨事,衔石报仇冤。
浪涛涛何汹涌,风急急且翻篇。
矢志填沧海,何惧苦辛艰。
2.《海上》:
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
舟子相呼过海岸,商人指点认烽烟。
一曲红儿歌宛转,千年白骨恨纠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狱中示子》:
悠悠岁月在,怀抱何时开?
父子今分散,相思首重回。
青松生石上,翠竹倚栏回。
大有乾坤事,无言泪满襟。
4.《岁寒堂》:
岁寒堂前松柏长,曾是君子停车骑。
今来堂上宾客稀,唯有松声杂雨滴。
寒梅破雪独自开,清香满目春风吹。
知音难觅无知己,千古风云同一悲。
5.《桃花扇》:
桃花扇底江南水,烟柳长堤处处春。
世事悠悠共长短,人生乐事何穷已。
百年兴废随流水,千古风华共飘零。
唯有桃花扇底水,年年依旧照江滨。
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清代的红色诗词1.《即目》
年代: 清作者: 林则徐
万笏尖中路渐成,远看如削近还平。
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
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眼前直觉群山小,罗列儿孙未得名。
2.《柬全小汀》
年代: 清作者: 林则徐
蓬山俦侣赋西征,累月边庭并辔行。
荒碛长驱回鹘马,惊沙乱扑曼胡缨。
但期绣陇成千顷,敢惮锋车历八城。
丈室维摩虽示疾,御风仍喜往来轻。
3.《出嘉峪关感赋》
年代: 清作者: 林则徐
严关百尺界天西,
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
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
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
回看只见一丸泥。
4.《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年代: 清作者: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5.《次韵答陈子茂德培》
年代: 清作者: 林则徐
送我凉州浃日程,自驱薄笨短辕轻。
高谈痛饮同西笑,切愤沉吟似《北征》。
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
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
清代王贞仪诗词1.江城子夜雨清代:王贞仪无端寒雨促秋光。
晚风凉。
野云苍。
才有梧桐,助响落银床。
窗外声声浑不住,愁绝处,夜偏长。
况添低砌又啼螀。
乱回肠。
更心伤。
炉内寒烟,销尽水沉香。
欹枕难堪听到晓,心滴碎,怯空房。
2.如梦令渔景清代:王贞仪月下一溪烟淡。
溪里渔叉夜响。
知有小渔舟,叉得寒鱼初返。
同伴。
同伴。
掉向白萍花港。
3.念奴娇祀灶清代:王贞仪行厨烟散,刚入夜、炊馀寒彻。
爆竹邻家初竞响,正是交年节。
床脚烧灯,灰堆击帚,五祀辰方接。
底需祈报,但教香水无缺。
不学致富阴家,刲羊供酒,叩祷纷烦热。
饼豆一年惭一饯,言事凭君朝阙。
再拜尊前,非缘求媚,文字嗟薪积。
封尘莫笑,爨火每自清洁。
4.解语花咏梅清代:王贞仪暗香乍袭,冷艳亭亭,丰韵真无比。
十分旖旎。
羞并语、东园桃李。
香含雪霁。
别自有、一般妩媚。
只须看、空色凝妆,在黄昏影里。
长想烟霞湖上,听啁啾翠羽,清梦初起。
佳人绝世。
凌缟袂,却胜朱纨绿绮。
此情难拟。
且相伴、云阶月地。
对仙姿、玉骨两神清,作闺中知己。
5.虞美人粤东九日清代:王贞仪金风向晚飕飕起。
时序如流水。
蟹螫初满月初黄。
又是一年秋老、过重阳。
龙山谁是登高客。
负了家园节。
广州九月似春中。
梅放桃开千树、映丹枫。
6.登焦山清代:王贞仪峰势长江矗,涛飞天外声。
潜虬能护法,徵士独留名。
塔宇金山寺,人家铁瓮城。
凭高一耸目,东望海云平。
7.惜馀春慢同许燕珍夫人登燕子矶,即此原韵清代:王贞仪暖水霞蒸,黛痕烟乱,百战涛声天半。
多情燕子,何处飞来,雌伏一矶高阚。
为问当年,风流王谢华堂,雪消冰泮。
漫回思旧日,乌衣帘幕,似曾相见。
只眼底、碧树晴江,滔滔郁郁,催人梦断。
山灵应笑,玉树丰神,逝浪关情谁管。
虎踞龙蟠,且休空垒输将,自成奇嵼。
壮南邦、二水三山,天堑巢成奇险。
8.满江红甲寅冬至日雪清代:王贞仪至日阳回,刚好趁、歌调白雪。
侵寒起、玉堆阶下,无声骚屑。
斮桂未妨才女咏,披兰欲动先春色。
较当年、靧面熏衣,风怀越。
三径外,琅玕折。
一室里,珠帘揭。
1.村居[作者] 高鼎[朝代] 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己亥杂诗(其五)[作者] 龚自珍[朝代] 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竹石[作者] 郑燮[朝代] 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所见[作者] 袁枚[朝代] 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己亥杂诗·其一二五[作者] 龚自珍[朝代] 清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6.狱中题壁[作者] 谭嗣同[朝代] 清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7.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8.论诗五首·其二[作者] 赵翼[朝代] 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9.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10.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作者] 林则徐[朝代] 清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11.长相思·山一程[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2.舟夜书所见[作者] 查慎行[朝代] 清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3.苔[作者] 袁枚[朝代] 清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4.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作者] 王国维[朝代] 清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清代古诗词大全600首1、《正册判词》曹雪芹•清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2、《杂诗》乾隆•清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无鱼非水德,无徒势云孤。
鱼岂离于水,潜渊转江湖,人岂离于世,适将他有图。
知一贵知二,通变乃达常,不逆复不亿,抑亦先觉良。
吹芋三百人,隐笑齐宣王。
3、《善权寺相传为祝英台旧宅,寺后一台,云其读》陈维崧•清傍东风,寻旧事,愁脸满红筯。
任是年深,也有系人处。
可怜黄土苔封,绿罗裙坏,只一缕春魂抛与。
为他虑,还虑化蝶归来,应同鹤能语。
赢得无聊,呆把断垣觑。
那堪古寺莺啼,乱山花落,惆怅煞台空人去。
4、《青溪口号》查慎行•清桥坏笮系绳,水浅牛可跨。
牛背度溪人,须眉绿如画。
5、《与冢妇朱柔则》紫静仪•清深闺白日静,熏香垂罗帱。
病起罢膏沐,淡若明河秋。
自汝入家门,操作苦不休。
萍藻既鲜洁,牖户还绸缪。
丈夫志四方,钱刀非所求。
惜哉时未遇,林下聊优游。
相对理琴瑟,逸响随风流。
潜龙慎勿用,牝鸡乃遗羞。
寄言闺中子,柔顺其无忧。
6、《菩萨蛮》纳兰性德•清晓寒瘦著西南月,丁丁漏箭余香咽。
春已十分宜,东风无是非。
蜀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
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
清朝的古诗诗歌词句21、《咏滇茶》陈维崧•清秾春冶叶朱门里,弄东风红妆初试。
残莺天气香棉坠,惆怅最宜著此。
见多少江南桃李,斜阳外翩翩自喜。
异乡花卉伤心死,目断昆明万里。
2、《戏题仕女图》吴伟业•清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3、《已亥杂诗40》龚自珍•清北方学者君第一,江左所闻君毕闻。
土厚水深词气重,烦君他日定吾文。
4、《阅马》乾隆•清平原草色著霜初,试阅天闲万乘余。
凤耳临风多(马兔)(马录),龙鬐耀日有驔鱼。
漫夸唐牧张千锦,何用周王历八虚。
燕市骊黄抡选遍,遗材犹恐伏盐车。
5、《已亥杂诗36》龚自珍•清多君媕雅数论心,文字缘同骨肉深。
别有樽前挥涕语,英雄迟暮感黄金。
6、《梦里青山图为桐上人题》冷士嵋•清竹屋蒲团万壑东,萧然一幻坐来空。
清代端午诗词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化繁荣,诗词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和思考哲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清代的诗人中也有着丰富的创作。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首清代端午节相关的诗词,带领大家感受那个时代的诗意。
1.《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窦寅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及策门楼拜骑曹公。
西蜀三堡楼台烟,暑雨空牢供绿杨。
岭青楼阁西楼倚,笙箫骏马相连绕。
五陵年少争杨柳,七里河桥回看好。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窦寅创作的,描绘了将军出征西征的场景。
作者通过诗中的自然景观和季节变化,表达了对将军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2.《端午题诗二十韵》--曹雪芹深谷鸣钟绿野烟,飞篷万里送行船。
湖山碧壁风凝翠,兰笋荷花月映天。
堤岸彩带烟云密,庭前锦绣燕子飞。
鸳鸯枕上双飞燕,莲叶帘中暗点泪。
翠羽红巾送彩关,黄金盘上用清山。
彩楼佩珠流水碧,月池舞扇曲水寒。
云头柳叶迎风舞,霓裳羽服散英英。
银烛横空照乾坤,金船乘风入画图。
画图动化龙飞起,水晶宫里玉女歌。
琼枝玉叶荷花舞,草绿花红人共醉。
融融大地宴君瑞,瑞雪纷飞洒满园。
桃符柳符送归客,金盆玉盏送行船。
彩云烟雨空濛濛,梦回南柯二十年。
这首诗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所创作的。
诗中绘制了端午节的热闹景象,描绘了人们欢庆端午节的欢乐和喜悦之情。
以上是清代端午节相关的两首诗词,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清代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热爱。
这些诗词以其清晰的思路和流畅的表达方式,给人们带来了阅读的愉悦与享受。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传统文化的启示与思考。
让我们怀着对古人智慧的敬意,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3.春风(清)袁枚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学一学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冬春交替的场景,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热闹起来。
你看,千山的雪随着春风的到来融化了,雪水潺潺而下,鲜艳的花儿随着春风的到来而争奇斗艳。
春风给人间带来了繁华热闹,它不是贵客又是什么呢?诗人把自己对春的喜爱之情全融人了字里行间。
记一记【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也是一位颇有贤名的县令,百姓皆称他为“大好官”。
他的文笔又与纪昀(纪晓岚)齐名,当时人称“南袁北纪”。
【繁华】热闹、兴旺。
【归】返回。
诗中指春风吹过之后。
【万国花】万国:世界各国,诗中借万国指春天所有的花。
读一读春风就像尊贵的客人一般,所到之处立刻变得热闹,兴旺起来。
春风吹来了,融化了千山的积雪;春风吹过,处处留下了花儿的芳香。
练一练1.“贵客”指的是,诗人把,比作了,写出了对的期盼。
2.为什么说“春风如贵客”?用“——”画出相应的理由。
3.“繁”部首是,在字典中有四种意思:(1)多;多种的;(2)茂盛;兴旺;(3)繁殖;(4)复杂。
在诗中应选第种意思。
4.读三、四两句,感受春风的魅力。
(1)千山的积雪哪儿去了?。
(2)春风好似一把巨大的扫帚,所过之处,千山的积雪便消失(融化)了,雪水地,春风扫去了严寒,扫去了冬天,如同一般。
(3)春风吹过之处,各种花儿竞相开放,散发着,五彩缤纷,装扮着春天。
春风留下了春天,如同一般。
0”5.春天来了,还会带来哪些繁华呢?请在正确的答案下面打“√”。
(4)由此可见,就是贵客,它一到便。
6.用彩笔让千山的雪随着春风的到来消失吧,让鲜艳的花儿随着春风的回来而争奇斗艳吧!一边在插图上画,一边念三、四句,感受春风带来的热闹与兴盛吧!7.三、四两句写得十分工整,你看:“来”对“ ”,“扫”对“”,“千山雪”对“ ”。
这在古诗中叫“对仗”。
8.古诗中有许多描写春风的句子,用“——”将相应的诗句连起来,再读一读,感受春风的无限魅力。
(1)野火烧不尽明月何时照我还(2)不知细叶谁裁出新开一夜风(3)春风又绿江南岸二月春风似剪刀(4)万树江边杏春风吹又生4.山雨(元)楔逊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
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16首)1.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篇一《浣溪沙·藕荡桥边埋钓筒》清朝·纳兰容若藕荡桥边埋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
笔床茶灶太从容。
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
画眉闲了画芙蓉。
2.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篇二《天仙子·天咫尺》清朝·纳兰容若好在软绡红泪积,漏痕斜罥菱丝碧。
古钗封寄玉关秋,天咫尺,人南北,不信鸳鸯头不白。
3.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篇三《班婕妤怨歌》清朝·纳兰容若团团望舒月,皓皓冰蚕绢。
欲却炎天暑,比月裁成扇。
望舒圆易缺,金风换炎节。
风凉秋气寒,匣扇复谁看。
扇弃何足道,感妾伤怀抱。
对月泪如丝,君恩异旧时。
4.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篇四《拟古·高云媚春日》清朝·纳兰容若高云媚春日,坐觉鱼鸟亲。
可怜暮春候,病中别故人。
莺啼花乱落,风吹成锦茵。
君去一何速,到家垂柳新。
芙蓉湖上月,照君垂长纶。
5.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篇五《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清朝·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6.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篇六《青衫湿·悼亡》清朝·纳兰容若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
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7.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篇七《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清朝·纳兰容若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
8.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篇八《眼儿媚·咏梅》清朝·纳兰容若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9.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篇九《好事近·何路向家园》清朝·纳兰容若何路向家园,历历残山剩水。
袁牧《春风》古诗词原文及译文《春风》清代:袁枚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译文】春风就像贵客一般,所到之地立马万物复苏,热闹繁华。
来的时候融化千山的积雪,吹过后留下无数开放的鲜花。
扩展阅读:人物生平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
乾隆四年(1739),24岁的袁枚参加朝廷科考,二甲第五名中进士,朝考得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相助,选中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1743年-1745年)、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乾隆十四年(1749),父亲去世,袁枚辞官养母,在江宁(今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乾隆三十八年(1773)诏求遗书,将所藏书传抄罕见者皆献于清廷,并作有《散书记》以纪。
藏书印有“道素之门”、“百石山房”、“华里神仙”、“钱塘苏小是乡亲”、“此间乐”、“子才一阅”、“随园珍藏图书”、“小仓山房藏书之印”等。
乾隆五十三年(1788),73岁的袁枚,受沭阳知名人士吕峄亭的邀请,又到沭阳作客,沭阳各界,一部分人曾趋前30里迎接。
袁枚面对如此拥戴他的民众,写下了情意真挚的《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在这篇短文中深有感受地说:“视民如家,官居而不能忘其地者,则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官爱民,民爱官,此真不失为一方父母官的范例。
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年1月3日),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
扩展阅读:袁枚简介(清代文学家)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
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