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业单位结转结余示意图

事业单位结转结余示意图

事业单位结转结余示意图

事业单位结转结余示意图
财政补助收入 (基本支出) 财政补助结转— 事业支出(财政 补助基本支出) 财政补助收入 (项目支出) —基本支出) —人 员/日常公用
(陈健)
财政补助结转——项 目支出—xx 项目
事业支出(财政 补助项目支出)
事业收入(专项)
上级补助收入(专项)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专项) 其他收入(专项)
非财政补助结转 ——xx 项目
事业支出(非财政专项支出)
其他支出(非财政专项支出)
事业收入(非专项)
上级补助收入(非专项)
附 属 单位 上缴 收入 (非专 项) 其他收入(非专项)
事业结余
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
其他支出(其他资金)
经营收入 经营结余 经营支出
结营结余为 负数不结转

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的主要账务处理

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的主要账务处理。 1.调整以前年度其他资金结转结余。 [例13-20]某行政单位因发生差错更正以前年度其他资金结转结余5万元,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50 000 贷:其他资金结转结余--年初余额调整 50 000 2.结转本年其他资金收入。 [例13-21]年末将本单位全年其他资金收入项目收入28万元、非项目收入10万元,进行转账,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收入 380 000 贷:其他资金结转结余--收支转账—项目结转 280 000 ---非项目结余 100 000 3.结转本年其他资金支出。 [例13-22]年末将本单位全年其他资金支出--项目结转25万元、非项目结转9万元,进行转账,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资金结转结余--收支转账—项目结转 250 000 --非项目结余 90 000 贷:经费支出—其他资金支出 340 000 4.用非项目资金结余补充项目资金。 [例13-23] 经批准单位用非项目资金结余用于补充项目资金不足10万元,会计分录为:借: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结余调剂—非项目结余 100 000 贷: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结余调剂--项目结转 100 000 5.缴回或转出项目结余。完成上述转账后,对本年末各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区分年末已完成项目和尚未完成项目,在此基础上,对完成项目的剩余资金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①需要缴回原项目资金出资单位的,按照缴回的金额。 借记“其他资金结转结余--项目结转—结余调剂”科目及其明细,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②将项目剩余资金留归本单位用于其他非项目用途的,按照剩余的项目资金金额。 借记“其他资金结转结余--项目结转——结余调剂”科目及其明细,贷记“其他资金结转结余--非项目结余——结余调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情况(一) 表号:D01 制定机关: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2〕109号 有效期至:2014年10月29日填报单位:201 年计量单位:万元

单位统计负责人(主管领导):填报部门:部门领导: 填报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201 年月日 指标解释: 上年结转和结余指单位上年结转本年使用的基本支出结转和结余、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和经营结余。不包括事业单位净资产项下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本年收入合计指单位本年度取得的全部收入。 财政拨款收入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本年拨付给测绘部门的经费。 基本经费收入指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基本经费。 人员经费指单位用于人员的工资福利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经费。 离退休经费指单位用于离退休人员的经费。 住房改革经费指单位用于住房改革的经费,包括购房补贴、住房公积金和提租补贴。 日常公用经费指单位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经费。 项目经费收入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完成特定职能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需要的经费,包括经常性项目经费和一次性项目(专项)经费。 基础测绘项目指为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测制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采集各种要素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相应数据库的建设、维护与更新,地理信息成果的推广应用等。 中央指中央财政用于基础测绘项目的拨款。 地方指地方财政用于基础测绘项目的拨款。 航空摄影项目指用于各种比例尺的基础航空摄影、遥感影像数据购置,以及相关的技术设计与业务管理等项目。 测绘专项主要指专项测绘地理信息项目,如海岛礁测绘、灾后重建等项目。 事业收入指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单位对外承接测绘工程、提供测绘劳务等所取得的收入,包含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地理信息开发指地理信息开发的收入。 经营收入指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业务活动之外开展的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房屋租赁收入、仪器经销租赁收入、广告收入等。 其他收入指单位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资产处置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资产处置收入指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产权进行转移及核销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各类国有资产的出售、转让、置换差价、报损、报废残值变价等收入。 本年支出合计指单位本年全部支出。 工资福利支出指单位支出的在职职工和编制外长期(一年以上)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安排的工资福利支出。 商品和服务支出指单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战略性和应急储备支出),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安排的商品和服务支出。 取暖费指单位取暖用燃料费、热力费、炉具购置费、取暖聘用临时工的工资、燃料节约奖以及由单位支付的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宿舍取暖费等,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支出的取暖费。 差旅费指单位工作人员出差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干部及大中专学生调遣费,调干家属旅费补助等,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支出的差旅费。 出国(境)费指单位工作人员因公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公杂费、培训费等,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支出的出国(境)费。 劳务费指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劳务费用,包括临时聘用人员、钟点工工资,稿费、翻译费,评审费等,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支出的劳务费。 工会经费指单位按规定支出的工会经费,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支出

事业单位会计分录大全(可直接打印)

201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分录分类整理 已排版可直接打印 此分录,首先按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分类。然后归纳出月终业务,年终业务。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总说明 三、资产会计业务处理实例 四、负债会计业务处理实例 五、净资产会计业务处理实例 六、收入会计业务处理实例 七、支出会计业务处理实例 八、年初会计业务处理实例 八、月终会计业务处理实例 八、年终会计业务处理实例 第一部分总说明 一、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 (一)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二)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三、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五、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按照本制度规定处理。 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不设置本制度规定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说明中涉及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 六、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四)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五)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 九、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档案管理、内部控制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规定执行。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事业单位,还应按照财政部制定的相关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执行。

2017年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下列项目中,关于“其他支出”科目说法错误的是()。 A.期末结账后,本科目应为借方余额 B.支付银行借款利息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C.本科目应当按照其他支出的类别、《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相关科目等进行明细核算 D.期末,将本科目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资金支出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借记“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贷记本科目下各专项资金支出明细科目 A B C D 答案解析:期末结账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2.下列项目中,关于“累计折旧”科目说法错误的是()。 A.事业单位一般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B.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应折旧金额为其成本,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要考虑预计净残值 C.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省级以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作出规定的,从其规定 D.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无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A B C D 答案解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应折旧金额为其成本,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预计净残值。 3.下列项目中,关于“短期借款”科目说法错误的是()。 A.本科目应当按照贷款单位和贷款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B.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本金 C.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在1年(不含1年)的各种借款 D.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本单位无力支付票款的,按照银行承兑汇票的票面金额,借记“应付票据”科目,贷记本科目 A B C D 答案解析: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在1年(含1年)的各种借款。 4.下列项目中,关于经营收入科目说法错误的是()。 A.期末,将本科目本期发生额转入经营结余,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营结余”科目 B.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中开展的非独立核算业务活动取得的

事业单位年末结转

事业单位年末结转 借:事业结余 经营结余 贷:结余分配 借:结余分配-应该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借:结余分配 贷:专用基金 借:结余分配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年终结帐时,将“财政补助收入”贷方余额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 贷:事业结余 年终将经营支出借方余额全数转入“经营结余”科目,结帐后本科目无余额。 贷:经营支出 ,本科目无余额,应按“国家预算收入科目”“款”级科目设置明细帐。 年终结帐时,将“上级补助收入”贷方余额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年终结帐后,本科目无余额。 借:上级补助收入, 贷:事业结余 年终结帐时,对已完工项目,将“拨入专款”与“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科目对冲, 贷:拨出专款(专款支出) 借:拨出专款, 贷:事业结余 期末,应将“事业收入”贷方余额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贷:事业结余 期末应将“经营收入”贷方余额全部转入“经营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贷:经营结余 年终,应将附属单位缴款贷方余额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贷:事业结余

年终,应将其他收入贷方余额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借:其他收入, 贷:事业结余 年终将拨出经费借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贷:拨出经费 年终将本期的“经营收入”、“经营支出”、“销售税金”转入“经营结余”帐户, 借:经营收入, 贷:经营结余 借:经营结余, 贷:经营支出、销售税金 经营结余贷方余额为实现的经营盈利,借方余额为经营亏损; 将单位实现的经营结余全数转入“结余分配”帐户,如为亏损则不结转。 期末,应将销售税金余额转入“经营结余”或“事业结余”科目, 借:经营结余(事业结余), 贷:销售税金 年终将上缴上级支出借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帐户,结帐后,本科目无余额。 贷:上缴上级支出 年终将对附属单位补助借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帐户,结帐后,本科目无余额。 借:事业结余, 贷:对附属单位补助 年终结帐时将结转自筹基建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帐户,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借:事业结余, 贷:结转自筹基建

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制度一

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财务机构岗位责任制 根据国家有关得会计法规,结合单位类型与内部管理得需要,建立相应得财务机构,配备相应得会计人员,制定职责分明得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包括:财务机构内部岗位设置及各岗位得职责权限(对纳入会计集中核算得单位,必须设置财务管理员岗位)。重点应当明确单位领导对财务机构得领导职责权限;财务机构负责人得职责权限;出纳人员得职责权限;其她会计人员得职责权限;并在财务机构内部建立必要得内部牵制制度会计回避制度:出纳以外得人员不得经管现金、有价证券与票据;出纳人员应做好现金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日记账得登记工作;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与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得登记工作;单位得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本单位得会计或者出纳;单位得法定代表人、其她主要负责人得近亲不得在本单位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得近亲属不得在同一会计机构担任会计工作;单位得法定代表人、其她主要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因执行公务发生得财务收支,本人不得审批. 二、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一)、现金管理制度得主要内容: 1、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得规定,明确现金开支范围。 2、根据单位日常零星支出得需要,明确库存现金(或备用金)限额得管理办法. 3、明确各项现金收入账时间,制定控制坐支现金行为得管理办法. 4、建立库存现金得盘存制度,保证账实相符,并对可能发生得现金长短款得处理做出明确规定。 (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得主要内容: 1、按照《支付结算办法》得有关规定,制定银行存款开户、使用以及销户得管理办法。对出租、出借银行账户、签发空头支票及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公款私存等事项得处理办法应当明确. 2、明确核对银行账务得管理办法。 (三)、票据及有关印章得管理 1、单位应当加强与货币资金相关得票据得管理,明确各种票据得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得职责权限与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得遗失与被盗用。 2、明确银行预留印鉴得管理办法。对办理支付款项所需得全部印章应分开保管得制度应当明确. 三、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根据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财产物资管理等文件规定,建立健全实物资产得管理制度,对实物资产得购置、验收入库、领用、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得被盗、毁损与流失。 (一)、固定资产得管理制度 1、明确固定资产购置、验收管理办法。 2、为防止各种自然与人为因素得毁损,各单位应明确固定资产得使用、保管、维修管理办法. 3、为防止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得损失及舞弊行为,各单位应当明确固定资产得处置管理办法. 4、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并对固定资产得盘盈、盘亏得处理做出明确规定。 5、对重要固定资产得保险制度应当明确。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3年新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目录 第一部分总说明 第二部分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 第三部分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第四部分会计报表格式 第五部分财务报表编制说明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目录 第一部分总说明 第二部分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 第三部分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第四部分会计报表格式 第五部分财务报表编制说明 第一部分总说明 一、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 (一)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二)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三、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五、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按照本制度规定处理。 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不设置本制度规定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说明中涉及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 六、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七、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 (一)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明细科目。 (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事业单位不得打乱重编。 (三)事业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科目编号、不填列科目名称。 八、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编报财务报表: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应当按照月度和年度编制。 (三)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编制并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事业单位不得违反本制度规定,随意改变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得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财务报表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四)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五)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 九、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档案管理、内部控制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规定执行。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事业单位,还应按照财政部制定的相关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执行。 十、本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7月17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同时废止。 第二部分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 序号科目编号科目名称序号科目编号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二、负债类

预算结转、结余及分配业务

预算结转、结余及分配业务 单位应当严格区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财政局给钱)和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非财政局给钱)。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单独设置“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科目核算。 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通过设置“非财政拨款结转”、“非财政拨款结余”、“专用结余”、“经营结余”、“其他结余”、“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等科目核算。 (一)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的核算 1.财政拨款结转的核算 单位应当在预算会计中设置“财政拨款结转”科目,核算滚存的财政拨款结转资金。年末结转后,本科目除“累计结转”明细科目外,其他明细科目应无余额。 2.财政拨款结余的核算 单位在预算会计中应当设置“财政拨款结余”科目,核算单位滚存的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年末结转后,本科目除“累计结余”明细科目外,其他明细科目应无余额。 【例8-11】2019年9月,某事业单位收到财政拨款收入2500000元,“事业支出”科目下“财政拨款支出”明细科目的当期发生额为2400000元。月末,该事业单位将本月财政拨款收入和支出结转,应做如下账务处理: (1)结转财政拨款收入时: 借:财政拨款预算收入2500000 贷:财政拨款结转——本年收支结转2500000 (2)结转财政拨款支出时:

借:财政拨款结转——本年收支结转2400000 贷: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2400000 【例8-12】2019年末,某事业单位完成财政拨款收支结转后,对财政拨款各明细项目进行分析,按照有关规定将某项目结余资金65000元转入财政拨款结余,该单位应做如下账务处理: 将项目结余转入财政拨款结余时: 借:财政拨款结转——累计结转65000 贷:财政拨款结余——结转转入65000 (二)非财政拨款结转的核算 非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是指单位除财政拨款收支、经营收支以外的各非同级财政拨款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 单位应当在预算会计中设置“非财政拨款结转”科目,核算单位除财政拨款收支、经营收支以外各非同级财政拨款专项资金的调整、结转和滚存情况。 【例8-13】2019年1月,某事业单位启动一项科研项目。当年收到上级主管部门拨付的非财政、专项资金6000000元,为该项目发生事业支出5600000元。2019年12月,项目结项,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该项目的结余资金留归事业单位使用。该事业单位应做如下账务处理: (1)收到上级主管部门拨付款项时:(课外补充) 借:银行存款6000000 贷:上级补助收入6000000 同时, 借:资金结存——货币资金6000000 贷:上级补助预算收入6000000 (2)发生业务活动费用(事业支出)时(课外补充) 借:业务活动费用 5600000 贷:银行存款5600000 同时, 借:事业支出5600000 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5600000 (3)年末结转上级补助预算收入中该科研专项资金收入: 借:上级补助预算收入6000000 贷:非财政拨款结转——本年收支结转6000000 (4)年末结转事业支出中该科研专项支出: 借:非财政拨款结转——本年收支结转5600000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详解-课后练习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练习 判断题: 1、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适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一)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二)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 2、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只要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就可以了,不再需要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全部采用收付实现制。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4、“待处置资产损溢”是支出类科目。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待处置资产损溢”是资产类科目。 5、如发现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库存现金”。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如发现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库存现金”。 6、“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额度。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额度。 7、对于应用软件,如果其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价值包括在所属硬件价值中,一并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如果其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第三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统称会计制度)等,由财政部根据本准则制定。 第四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 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五条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六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 行为前提。 第七条事业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八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九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 第十条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 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为适应财政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需要,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财预字[1997]286号)进行了修订,以财政部令第72号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同时财政部根据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修订印发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共9章49条,在维持原准则基本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对大部分条款作了修改完善,在内容上规范包括事业单位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项目构成及分类、一般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基本事项。与原准则相比,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调整:一是明确根据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二是明确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应当反映受托责任,同时兼顾决策有用。三是合理界定会计核算基础,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相协调,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事项)、行业事业单位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具体范围另行规定。四是合理界定了会计要素,考虑到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行业事业单位,其会计要素应当以“费用”替代“支出”,明确了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五是强化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将第二章标题由“一般原则”修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会计信息质量增加了全面性的要求。六是在资产构成项目中增加了“在建工程”,为将基建账套相关数据并入会计“大账”提供了依据。七是明确了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一般原则。八是明确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由财政部在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九是调整了净资产项目构成,增加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十是完善了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报表的基本列报格式。 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篇幅近5万字,通过详细规定会计科目使用及财务报表编制,较为全面地规范了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该项制度实现了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相关财政改革及法规政策的较好协调,既继承了原制度的合理内容,又体现了若干重大突破和创新。与原制度相比较,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有八大方面的变化:一是配套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二是创新引入了“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三是明确规定了基建数据定期并入事业单位会计“大账”;四是着力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五是进一步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会计核算;六是突出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七是全面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八是系统改进了财务报表结构和体系。 上述重大改革举措兼顾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产、成本等方面管理的需要,将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得到更为全面、真实、合理的反映,对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正文】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 第三条事业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准则的规定。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和财产均应纳入单位的会计核算。 第四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 第五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六条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会计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七条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收支的,应当折算为人民币核算。 第八条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九条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十条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各项收支情况和结果。 第十一条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需要,并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经营管理。 第十二条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同类单位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三条会计处理方法应前后各期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将变更的情况、原因和对单位财物收支情况及结果的影响在会计报告中说明。 第十四条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第十五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 第十六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 生制。 第十七条有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其经营支出与相关的收入应当配比。 第十八条对于国家指定用途的资金,应当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单独核算反映。 第十九条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计价。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第二十条会计报表应当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及其结果。对于重要的业务事项,应当单独反映。 第三章资产 第二十一条资产是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第二十二条事业单位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第二十三条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现金和各种存款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额记账。 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应收及预付款应当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部令72号)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财政部令第7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第三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统称会计制度)等,由财政部根据本准则制定。 第四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五条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六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七条事业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八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九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 第十条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

收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单位的收入管理,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保障单位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和财政部有关规定,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单位的收入管理行为。 第三条本制度用于保障单位收入准确、及时计量和核算。 第四条收入是指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依法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五条收入核算是指对收入取得的过程及其去向进行正确、系统、完整、及时地记录、反映和监督等一系列经济活动。 第二章收入的分类 第六条单位收入分为: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第七条财政拨款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八条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第九条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

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第十条其他收入是指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经营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第三章收入的确认和核算 第十一条财政拨款收入的确认和核算 (一)财政直接支付收入确认单位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按入账通知书中标明的金额确认收入。 (二)财政授权支付收入确认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按到账通知书标明的额度确认收入。 (三)财政实拨资金收入确认将资金直接拨入事业单位的开户银行事业单位在收到开户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时确认补助收入。以实际收到货币资金确认收入。 (四)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设置“财政拨款收入”总账科目,设“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明细科目,在基本支出科目下设“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个明细科目。财政补助收入年终余额转入“事业结余”,设“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明细帐。 第十二条事业收入的确认和核算 (一)事业收入的确认 核算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附件: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目录 第一部分总说明 第二部分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 第三部分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第四部分会计报表格式 第五部分财务报表编制说明

第一部分总说明 一、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 (一)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二)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三、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五、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按照本制度规定处理。 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不设臵本制度规定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说明中涉及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科目。 六、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七、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 (一)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臵和使用会计科目。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明细科目。 (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事业单位不得打乱重编。 (三)事业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科目编号、不填列科目名称。 八、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编报财务报表: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应当按照月度和年度编制。 (三)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编制并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事业单位不得违反本制度规定,随意改变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得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财务报表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四)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第一部分总说明 一、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 (一)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二)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三、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五、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按照本制度规定处理。 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不设臵本制度规定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

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说明中涉及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六、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七、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 (一)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臵和使用会计科目。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明细科目。 (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事业单位不得打乱重编。 (三)事业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科目编号、不填列科目名称。 八、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编报财务报表: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应当按照月度和年度编制。 (三)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编制并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事业单位不得违反本制度规定,随意改变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得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财务报表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四)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和预算收入练习题

第12 章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和预算收入 练习题 练习一 一、目的:练习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收入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的核算。 (1)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向职工支付一笔之前计算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63 200 元。 (2)收到“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通知书所列金额为25 000 元。 (3)年末,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为2 700 元。 (4)年末,“财政拨款收入”科目的本年发生额为589 000 元,将其全数转入“本期盈余”科目。 (5)年末,“财政拨款预算收入”科目的本年发生额为589 000 元,将其全数转入“财政拨款结转-- 本年收支结转”科目。 练习二 一、目的:练习事业单位事业收入和事业预算收入的核算。 (1)按合同约定从付款方预收一笔事业活动款项 85 600 元,款项已存入开户银行。 (2)按合同完成进度计算确认预收账款中实现的事业收入45 500 元。 (3)在开展专业业务活动中收到一笔银行存款3 800 元。 (4)年末,“事业收入”科目的本年发生额为228 000 元,将其全数转入“本期盈余”科目。 (5)年末,“事业预算收入”科目的本年发生额为 328 000 元,其中,专项资金收入246 000 元,非专项资金收入 82 000 元,分别将其转入“非财政拨款结转——本年收支结转”和“其他结余”科目。

练习三 一、目的:练习事业单位上级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预算收入的核算。 按照相关规定,确认一项上级补助收入,金额为35 000 元,款项尚未收到。该笔上级补助收入按要求应当专门用于开展某项专业业务活动。数日后,收到了该项上级补助收入35 000 元,款项已存入开户银行。年末,“上级补助收入”科目的本年发生额为88 600 元, 将其全额转入“本期盈余”科目;“上级补助预算收入”科目的本年发生额为77 600 元,其 中,专项资金收入 65 500 元,非专项资金收入 12 100 元,分别将其转入“非财政拨款结转——本年收支结转”和“其他结余”科目。 练习四 一、目的:练习事业单位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附属单位上缴预算收入的核算。 按照相关规定,确认一项附属单位上缴收入,金额为120 000 元,款项尚未收到。数日 后,收到了该项附属单位上缴收入120 000 元,款项已存入开户银行。年末,“附属单位上 缴收入”科目的本年发生额为478 000 元,将其转入“本期盈余”科目;“附属单位上缴预 算收入”科目的本年发生额为 436 000 元,全部为非专项资金收入,将其转入“其他结余” 科目。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正文】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 第三条事业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准则的规定。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和财产均应纳入单位的会计核算。第四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 第五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第六条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会计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七条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收支的,应当折算为人民币核算。第八条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九条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十条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各项收支情况和结果。 第十一条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需要,并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第十二条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同类单位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三条会计处理方法应前后各期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将变更的情况、原因和对单位财物收支情况及结果的影响在会计报告中说明。 第十四条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第十五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 第十六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第十七条有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其经营支出与相关的收入应当配比。第十八条对于国家指定用途的资金,应当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单独核算反映。第十九条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计价。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第二十条会计报表应当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及其结果。对于重要的业务事项,应当单独反映。 第三章资产 第二十一条资产是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第二十二条事业单位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第二十三条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现金和各种存款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额记账。 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应收及预付款应当 , 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定期与债务人对账核实,及时清算、催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