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气的制取方法

氧气的制取方法

氧气的制取方法
氧气的制取方法

氧气的制取方法城阳第五中学

赵倩

指导教师:陈萍

氧气的制取方法

氧气的制取常分为实验制法和工业制法,实际就是化学反应方法和物理反应方法。根据其反应所需要的条件,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最终制得氧气。现将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制取氧气概括如下。

一、化学反应制取氧气

(1)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

将少量的白色氯酸钾装入试管,然后加热到356℃让它熔化,继续加热到400℃时,氯酸钾缓缓放出气泡,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正是氧气,但分解反应受加热的条件的限制。

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要干燥,内部不能有有机物和可燃物,否则会爆炸,试管受热要均匀,试管夹夹住试管口1/3处,导管不要深入太长,最后先撤导管在撤酒精灯。

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

加热

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用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

将黑色的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用带有火星的木条给予检验,并未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改用喷灯,加热至535℃时又继续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复燃,证明此温度下,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3)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根据一定的比例配合均匀,加入试管中加热,发现只需稍稍加热就会有氧气放出,不像上述单纯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需要高温,这里的二氧化锰起催化

二氧化锰

作用,即催化剂,从而用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将紫红色的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稍稍加热就会有氧气放出,不需要催化剂,也不需要高温,反应原理如下:2KMnO4==K2MnO4+MnO2+O2↑

(5)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将无色无味的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不需要加热或通电,自然会放出氧气,这里的二

二氧化锰

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而不作反应物,用文字表达式如下: 过氧化氢→水+氧气此反应的反应物是水,水是极为普通的物质,不需要什么成本就可以得到,而反应的条件是通电,此电并不是交流电,而是直流电。直流电价钱昂贵,制得的氧气,相比之下很不划算,真是得不偿失,但作为一种反应,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二、物理方法制取氧气

在工业、医疗、潜水等各项重要工作中,都需要大量氧气。而实验室制取氧气是远远不够需求的,因此需要从空气中将氧气分离出来。怎样才能分离氧气,需要什么条件呢?

(1)在101kp下,将空气降温,变成液态空气,此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已经

分离出去。

(2)由于液态氮气的沸点(-196℃)比液态氧气的沸点(-182℃)低。

(3)沸点低的液态氮先从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是液态氧气。此方法制取氧气,称为氧气的工业制法。

综合上面的化学和物理反应制取氧气,必须熟练地掌握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催化剂、加温、加热、高温、通电、点燃等)、物质的状态、性质等。用化学反应中的第(3),(4),(5)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最常用的方法,但必须靠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要领;而物理方法制取氧气,最常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必须注意加压、降温的条件、了解掌握氮气、氧气的沸点。

总之,根据需要量的多少,合理选用制取方法。

总结:

1、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答: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药品所含的水分变成水蒸汽,到试管口冷凝成水滴到流,使试管炸裂。

3、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

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4、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

答:导气管赤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

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6、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试管口为何不放一团棉花?

答:氯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加热时不能混入易燃物质,否则会引起爆炸。

7、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刚开始出现气泡时,为什么不能立即收集?

答:刚开始出现的气泡中,混有空气,此时氧气不纯净。

8、实验完毕为什么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然后熄灭酒精灯呢?

答: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中的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沿着导气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9、检验氧气为什么用带火星的木条以及检验氧气时要伸入瓶内,验满时却放在瓶口呢?

答: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检验氧气时伸入瓶内是因为集气瓶内不一定盛满氧气;验满时只有放在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才能确定是否收集满。

10、如果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氧气,能否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答:能!高锰酸钾在加热过程中,分解后的产物中的二氧化锰,可以加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11、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氧气,高锰酸钾是催化剂吗?

答:不是!催化剂包括三个条件: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本身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高锰酸钾化学性质发生改变,生成了新物质,因此它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只有高锰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首先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起了催化作用。

12、怎样记忆制取氧气七步骤?

答:可以用要点记忆法,每项只记一个字。即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药品)、定(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加热)、收(等气泡均匀连续出现时收集气体)、移(实验完毕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熄(最后熄灭酒精灯)。查、装、定、点、收、移、熄,这话听起来像“茶庄定点收利息”,用谐音记忆法,比较容易记住。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装置总结

初中化学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总结 一、 气体发生装置确定 确定发生装置依据:1.反应物状态;2.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1、固液反应不加热、液液反应不加热型可用下图装置: 比较三套装置的优缺点 用试管装置简单,但产生气体的量少;改用长颈漏斗后添加液体方便但产生氧气流不平稳;换用分液漏斗或注射器后可避免长颈漏斗的缺点。 例如:上图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 — 2H 2O 2MnO 2====2H 2O+O 2↑ 注意:固液反应不加热、液液反应不加热适用该装置,当固液反应、液液反应需要加热时只需要再添加酒精灯即可。 如:2KClO 3MnO2====2KCl+3O 2↑ 2KMnO 4△====K 2MnO 4+MnO 2+O 2↑ 注意!使用该装置时试管口一定要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底炸裂。 二、 气体收集装置确定 $ 气体收集方法确定的依据:密度:密度比空气大 向上排空气法 E 密度比空气小 向下排空气法 D 溶解性: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排水法 C 引申:1.已知收集方法推测气体性质:一种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由此可以得出该气体有什么样的性质 2.三种气体收集方法均可采用下图装置

①② 1、向上排空气法:长管进短管出 2、向下排空气法:长管出短管进 、 3、排水法:集气瓶事先装满水,长管进短管出除此以外,该装置还常常用于洗气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迁移知识 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 A B C D E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填编号)。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写出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2.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 A B C D E ⑴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②。 ⑵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⑶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⑷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 3.现有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

工业制氧的几种方法

工业制氧是指制造大量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空气冷冻分离法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空气中制备氧气称空气分离法。首先把空气预冷、净化(去除空气中的少量水分、二氧化碳、乙炔、碳氢化合物等气体和灰尘等杂质)、然后进行压缩、冷却,使之成为液态空气。然后,利用氧和氮的沸点的不同,在精馏塔中把液态空气多次蒸发和冷凝,将氧气和氮气分离开来,得到纯氧(可以达到99.6%的纯度)和纯氮(可以达到99.9%的纯度)。如果增加一些附加装置,还可以提取出氩、氖、氦、氪、氙等在空气中含量极少的稀有惰性气体。由空气分离装置产出的氧气,经过压缩机的压缩,最后将压缩氧气装入高压钢瓶贮存,或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工厂、车间使用。使用这种方法生产氧气,虽然需要大型的成套设备和严格的安全操作技术,但是产量高,每小时可以产出数干、万立方米的氧气,而且所耗用的原料仅仅是不用买、不用运、不用仓库储存的空气,所以从1903年研制出第一台深冷空分制氧机以来,这种制氧方法一直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2、分子筛制氧法(吸附法) 利用氮分子大于氧分子的特性,使用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离分出来。首先,用压缩机迫使干燥的空气通过分子筛进入抽成真空的吸附器中,空气中的氮分子即被分子筛所吸附,氧气进入吸附器内,当吸附器内氧气达到一定量(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打开出氧阀门放出氧气。经过一段时间,分子筛吸附的氮逐渐增多,吸附能力减弱,产出的氧气纯度下降,需要用真空泵抽出吸附在分子筛上面的氮,然后重复上述过程。这种制取氧的方法亦称吸附法。最近,利用吸附法制氧的小型制氧机已经开发出来,便于家庭使用。 3、电解制氧法 把水放入电解槽中,加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以提高水的电解度,然后通入直流电,水就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每制取一立方米氧,同时获得两立方米氢。用电解法制取一立方米氧要耗电12—15千瓦小时,与上述两种方法的耗电量(0.55—0.60千瓦小时)相比,是很不经济的。所以,电解法不适用于大量制氧。另外同时产生的氢气如果没有妥善的方法收集,在空气中聚集起来,如与氧气混合,容易发生极其剧烈的爆炸。所以,电解法也不适用家庭制氧的方法。 (二)化学制氧 工业和医用氧气均购自制氧厂。工厂制氧的原料是空气,故价格非常便宜。但是,氧气的贮存(高压氧气用钢瓶、液氧要用特殊贮罐)、运输、使用不太方便。因此远离氧气厂的偏远山区运输困难,另外有些特殊环境如病人家中、高空飞行、水下航行的潜艇、潜水作业、矿井抢救等携带巨大笨重的钢瓶极为不便,小型钢瓶贮氧量小,使用时间短,因此就出现化学制氧法,在化合物中以无机过氧化物含氧量最多且易释放,目前化学制氧多采用过氧化物来制氧。 对无机过氧化合物的科学研究开始于18世纪。1798年德国自然科学家洪堡(Alexandervon Humboldt)采用在高温中把氧化钡氧化的方法,制取了过氧化钡。1810年法国化学家盖一吕萨克(Joseph—Louis Gay—Lussac)和泰纳尔(Louis—Jacques Thenard)合作制取了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钾。1818年泰纳尔又用酸处理过氧化钡,再经蒸馏发现了过氧化氢。200年来,化学家们不断地研究,发现大量无机过氧化合物。这些过氧化物,在遇热或遇水或遇其他化学试剂的时候,很容易析出氧气。常用的过氧化物有以下几种:

制取氧气的装置

固固加热制取气体

讨论: (1)在上图所示装置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注意事项 (1):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靠近试管口的地方“放一团棉花”, 目的: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试管而堵塞试管,及防止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目的:防止冷凝水倒流,使灼热的试管炸裂。 (3):给试管加热时,先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用酒精灯外焰再集中加热放药品的部位。 目的: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引起的试管破裂。 (4):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把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开始收集氧气。 目的:刚排出的是空气,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收集的氧气才是纯净的氧气。 (5):气体收集完毕,应先把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撤去酒精灯。 目的: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灼热的试管炸裂。 (6):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 方法: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7):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 目的: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8):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把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目的: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固液不需加热制取氧气装置图 该装置的优点: 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注意事项 (1):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目的:有利于气体的收集 (2):为什麽用分液漏斗? 目的:能控制液体流入的速率,也能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到空气中. (3):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 目的: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4): 气密性检查方法:把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5):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6): MnO2的作用: 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3:氧气的工业制取 工业制取氧气是根据空气中(主要指氧气与氮气)个组成成分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略低,分离液态空气时,首先分离出来的是氮气,剩余的主要是氧气。 二:氧气的收集法 1:排水收集法原因: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气收集法原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3:氧气的检验(如何证明集气瓶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 注意事项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笔记 一、药品:高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和氯酸钾 二、装置选择:制取装置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1、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即制气装置)考虑因素: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2、选择气体收集装置考虑因素:气体的性质。 (1)若气体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则可以选择用排水法(此法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净)收集气体。 (2)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可选用向下排空气法。相对于排水法而言,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较干燥。 三、操作步骤: 按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的顺序将仪器连接完毕后: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给试管加热使气体膨胀逸出)。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看到导管口有气泡放出且松开手后,水倒流回导管内,出现一段液柱。 2、装将高锰酸钾装到干燥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的底部加热。 5、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6、离收集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四、注意事项

1、为使药品均匀受热,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2、为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液化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 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3、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距离试管口1/3处)。 4、为便于气体排出,试管内的导管只要露出胶塞即可。 5、集气瓶先集满水,倒置在水槽中。 6、为防止试管炸裂,应先预热再加热。加热时不要触及酒精灯的灯芯。 7、(1)用排水法... 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并均匀的冒出时再开始收 集,否则收集到的气体里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一侧有气泡向外逸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 (2)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气体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复燃则说明已经收集满。 8、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 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少,水槽内的水就会被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9、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 进入导管。 10、 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住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正放可以减少气体逸散 五、 检验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若木条的火焰复燃说明收集的是氧气。 六、 验满方法(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完整word版)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整理版

● 制取气体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三种方法的比较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氯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药品状态 过氧化氢(H 2O 2)溶液、二氧化锰[MnO 2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氯酸钾[KClO 3白色晶体]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KMnO 4 紫黑色晶体] 反应条件 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优点:安全简便,节能环保 加热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加热 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 2O 2H 2O + O 2 氯酸钾 MnO 2 △ 氯化钾 + 氧气 KClO 3 MnO 2 △ KCl + O 2 高锰酸钾 △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气体发生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 固固加热型 固固加热型 收集装置 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 2、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 ● 二、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两手紧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 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加热 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 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先让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 收:收集气体 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部 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验满方法: (1)用排水法收集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 (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操作注意事项: 1.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的原因是什么? 答: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2、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答: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 3、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 答: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4、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 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 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6、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刚开始出现气泡时,为什么不能立即收集?而要等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答:刚开始出现的气泡中,混有空气;为了排尽装置内空气,使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7、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氧气? 答:用排水法收集时,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8、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什么时候代表收集满了? 答: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9、实验完毕为什么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然后熄灭酒精灯呢? 答: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到试管底部沿而使试管炸裂。 10、排水法收集气体不纯净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①未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收集气体②集气瓶内未装满水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1.实验室还能采用单独加热_高锰酸钾__来制取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__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_. 3。实验室还能采用加热氯酸钾__和_二氧化锰__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_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__. 物质失电子的作用叫氧化反应;得电子的作用叫还原。狭义的氧化指物质与氧化合;还原指物质失去氧的作用。氧化时氧化值升高;还原时氧化值降低。氧化、还原都指反应物(分子、离子或原子)。 金属活动顺序 金属活动顺序,就是指金属的活跃程度而已,代表了金属的反应活性。至于反应的难易程度就属于应用。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一般位置越后的金属,金属性越弱,原子的还原性越弱。

位置越前的金属,金属性越强,原子的还原性越强。 3、判断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状况 (1)K→Pb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 (2)Cu→Au在自然界中既有化合态,又有游离态。只是Pt Au大多已游离态存在 4、判断金属单质的冶炼方法 (1)K→Al用电解法,如: 2Al2O3(熔融)4Al+3O2↑ 特例:Na+KCl NaCl+K(↑)

(2)Zn→Cu用热还原法,常见的还原剂为:C、CO、H2或Al等。如: 3CO+Fe2O3=2Fe+3CO2;2Al+Cr2O3=2Cr+Al2O3(铝热反应,冶炼难熔金属)特例:湿法炼铜:Fe+CuSO4 = FeSO4+Cu,电解精炼铜:2CuSO4+2H2O=2Cu+2H2SO4+O2↑ (3)Hg→Ag用热分解法,如2HgO=2Hg+O2↑ (4)(4)Pt→Au用物理方法:如用浮洗法进行沙里淘金。 5、判断氢氧化物的溶解性、碱性强弱 其他应用 8、判断金属原子还原性、阳离子氧化性强弱 (1)K→Au金属原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2)K+→Ag+金属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Fe3+氧化性较强) 9、判断原电池的电极和电极反应式 相对活泼的金属为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如Cu-Zn 原电池(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 电极反应式为:

实验室制氧气实验步骤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室制氧气 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 (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选甲装置: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固加热型)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选乙装置:液体与固体不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液不加热型) (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A.(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a、步骤:组—查—装—定—点—收—离—熄(组,茶庄定点收利息) 组----现组装好仪器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药品 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注意:一律先让试管均匀受热,否则会因冷热不均炸裂试管) 收----收集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法) 离----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法,此步骤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导管在盖上玻片) 熄----熄灭酒精灯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在管口冷凝水倒流回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之后可以将酒精灯外焰对准装有药品部位定向加热,不过还要不时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大约0.5cm)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堵塞导管,使所治气体无法较好排出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进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把空气排尽 B.(以过氧化氢制氧气为例) a.步骤:查---装---收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夹子把导管夹上(应使用两节导管,中间用较短橡皮管连接,便于检查),然后往长颈漏斗中加水,长颈漏斗的颈部中的水柱如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装---装药品,先装固体,后装液体(防止液体飞溅) 收---收集气体(同上高锰酸钾收集法) b、注意点 ①长颈漏斗的颈部应在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泄露,可用分液漏斗代替(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以及反应的速度) ②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4)氧气的检验与验满 排气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 排水法: 当集气瓶瓶口冒气泡时(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是纯氧)

下图是关于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图

下图是关于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图,请根据要求回答各小题. (1)请填出图中各仪器的名称:a c d . (2)本实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 的性质. (3)在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前要先进行的操作步骤是 . (4)图中有至少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其中的两处: (5)请写出上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6)为什么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时,要先移开水里的导管,然后再移开酒精灯?答: 是为了避免熄灭酒精灯后温度下降,气压变小,水倒流进入试管使试管骤冷而炸裂 参考答案: 解:(1)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的仪器可知:a 是酒精灯;c 是导管;d 是水槽;故答案为:酒精灯;导管;水槽; (2)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故答案为:不易溶于水; (3)根据实验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③灯加热;④收集;⑤将导管移出水面;⑥熄灭酒精灯,可知在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前要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及操作注意事项可知图中错误有: ①酒精灯没有用外焰加热; ②铁夹没有夹在试管的中上部,靠近试管口一端; ③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④导管伸入试管太长; ⑤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任写其中两处)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故答案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6)根据实验操作步骤:实验完毕后,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因熄灭酒精灯而引起试管内温度降低,导致试管内压强骤然减小,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故答案为:是为了避免熄灭酒精灯后温度下降,气压变小,水倒流进入试管使试管骤冷而炸裂.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本实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明白了制取气体时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连接装置、如何制取气体,以及如何验证气体并检验气体的性质。本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所以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正确地连接装置。 2.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怎样检查仪器的气密性?怎样装入固体试剂?试管口内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气体后为什么要先将导管从水中撤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需留有少量水?等等。 3.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去制取氧气与探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实验自主探究的方法获得信息,加深学生对氧气制取与氧气性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2)进一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和发扬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3、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观察、填空 过氧化氢溶液是一种____色液体;二氧化锰是一种____黑色固体粉末; 氯酸钾是一种____色固体物质;高锰酸钾是一种____色的固体。 固固加热型;反应物都是固体,固液不加热型;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的 反应需要加热混合物,反应不需要加热 实验步骤 第一步;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从左到右,自下而上)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两手,使它冷却,导管中就会形成一段水柱。 第二步;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 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第三步;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③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处应放一团棉花 ④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1/3处。 第四步;点燃酒精灯,先将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 ⑤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先要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第五步;收集 ⑥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⑦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第六步;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⑧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出,在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 第七步;熄灭酒精灯 注意事项总结;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②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③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④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1/3处。

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1、 药品: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反应原理:2KClO 2KCl+3O 2↑ 2、药品:高锰酸钾 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3、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H 2O 2 = 2H 2O+O 2↑(或双氧水制氧气)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实验室制氢气的方法: 1、药品:锌粒和稀硫酸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二、部分物质的颜色(没有说明的固体看做白色;液体看作无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黑色固体: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木炭、还原性铁粉 3、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 4、淡黄色固体:硫(即硫磺) △ MnO 2 MnO 2

5、白色固体:氯酸钾、氯化钾、碳酸钙、氧化镁等 三、1、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2、氧气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3、二氧化碳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的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六、几种特殊物质的化学式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熟石灰:Ca(OH)2 双氧水(过氧化氢)H2O2 水(H2O) 氯化钙: CaCl2 硫酸铜: CuSO4 硫酸亚铁: FeSO4 氯化亚铁(FeCl2) 盐酸: HCl 碳酸: H2CO3 硫酸:H2SO4

氯酸钾:KClO3 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甲烷(CH4) 酒精(乙醇)C2H5OH 醋酸(乙酸)CH3COOH 干冰CO2 金刚石、石墨(C)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蒸馏) 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装置图看笔记或课本 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MnO2) B实验原理: MnO2 表达式: 注: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 注意事项: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以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不一定要让下端伸入到液面以下 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⑤、该装置的优点:不需要加热,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D、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B、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MnO2 表达式: 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加热高锰酸钾: 表达式: 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判断气体收集满的标准:有气泡从水槽中集气瓶口向外冒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易错事项:

实验室制取氧气练习题

实验室制取氧气练习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练习题 1、工业上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___制取,而在实验室中可用三种方法,分别是加热高锰酸钾、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种方法最好___________,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两点);工业上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根本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 2、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a ;b ;c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发生装置的确定需考虑两点:、 收集装置的确定也需要考虑两点:、 4、(4)实验室中,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标号);如果制取纯净的氧气,要选择收集装置 _______ 与其组装,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用C装置收集氧气,导管要接近集气瓶底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该法收集氧气,应如何验满。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__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制取氧气的步骤如下:①撤去酒精灯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点燃酒精灯加热④收集气体⑤撤出水槽中的导管⑥往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并将一小团棉花放在试管口⑦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在组装装置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7、某同学在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实验后却发现试管炸裂,其原因可能是、 某同学在用E装置收集完氧气后,发现所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 8、用A装置除了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之外,还可用___________和_______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氧气的制取》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西河初中的化学老师周显宏,我今天说课题目是《氧气的制取》,下面我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对本节课作简要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氧气的制取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对学生今后学习制取气体有很大影响,本节课的主旨是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为下一节课学生动手操作制取氧气提供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分解反应的概念。 (3)了解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2)催化剂、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1)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二、学情分析: 氧气的制取是学生第一次制取气体,学生对实验有着较浓的兴趣,但学生缺少操作技巧和理论基础。 三、教法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让学生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同时理解和掌握催化剂、催化作用、分解反应等概念。 四、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五、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让学生回顾怎样利用氧气的性质鉴别一瓶无色气体是不是氧气,再通过提问“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介绍自然界氧气的来源和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 (2)讲解、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原理和方法,为下节课学生动手操作制取氧气奠定知识基础。 (3)由实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引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概念。 (4)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与化合反应作比较,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 3、课堂练习 4、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练习题

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练习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需要下列某些仪器和药品: 请回答: (1)指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主要用途; (2)在制氧气时,小明发现:选用过氧化氢法或者氯酸钾法都缺缺少药品而不能快速制取;若选用高锰酸钾法制氧气,又缺少一物品是,为了制取氧气,小明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将两种药品混合加热也很快放出氧气,他选用的两种药品是和;最先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稍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下列主要操作过程(如下图),其中操作有误的是。这些步骤(错误的已改正)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标号) 。 2、绘制实验设计图是填写实验报告常用的一项重要技能。下图是某同学正在绘制的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1)请你帮他将装置图补充完整: (2)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右图实验时观察到:在空气中加热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但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原因是。

3.小明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后,设计了如下一套装置进行制取气体 试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其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生利用上述仪器制取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用化学符号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小明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小明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也可用另一种药品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霞利用两种药品制取氧气,请你帮助她设计出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装置,并将收集氧气的装置图画在方框内,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用化学符号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实验室中有氯酸钾、二氧化锰、双氧水、高锰酸钾等药品和必须的用品仪器。 (1)小冰想用一种纯净物制氧气,他实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城则选择了给固体加热的另一种方法制取氧气,如图所示,请将整个装置补充完整。 (3)写出将红热的细铁丝放入新制得的气体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取氧气练习题 与答案

初三化学人教版制取氧气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与二氧化锰颜色相同的物质是 A. 氧化镁 B. 四氧化三铁 C. 高锰酸钾 D. 红磷 2、下列物质里含有氧气的是 A. 二氧化锰 B. 氯酸钾 C. 空气 D. 氧化镁 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若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 不放出氧气 B. 放出氧气速率慢 C. 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 D. 放出的氧气不纯 4、工业制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此方法利用了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氧化反应 D. 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5、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 B.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 6、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 A. 质量减小 B. 在反应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 质量增加 D. 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7、检验集气瓶里的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A. 插入集气瓶中 B. 插入集气瓶底 C. 放在集气瓶口 D. 都可以 8、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 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 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9、将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试管中剩余物共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为下列几个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试管口塞入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①③④⑤⑥ B、③②①④⑥⑤ C、②③①④⑤⑥ D、②③①④⑥⑤ 1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需满足的条件是 ①反应物是固体②反应需要加热③制取的气体不易溶于水④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⑤制取的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④⑤ C. ①② D. ①②③ 12、在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时,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将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在混合物里的质量分数(n%)随时间的变化,绘制成了下列图像,你认为

教学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理解分解反应。 2,学会边观察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步骤;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实验装置特点进行分析和释疑及操作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课题引入→演示实验→观察描述→分析讨论→亲身体验→得出结论→知识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 复习提问:氧气的含量,性质和用途 设疑:如何获取氧气 工业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 观察描述:实验操作步骤和现象 分析讨论:对操作要领的相关问题作出解释 亲身体验:自己操作及互相评价 归纳: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信息反馈:通过习题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氧气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回忆思考后回答巩固旧知识 为学习新知 作铺垫 过渡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图片学生很好奇的仔细观看 PPT展示利用网络搜索有关氧气的图片投影几副有关氧气重要用途的图 片 观看后谈自己的感想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0页,资料卡 片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 法和原理 提高学生的 阅读能力 【提问】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回答:分离液态的空气 【投影】【利用网络播放一段视频】一、工业制取氧气: 1.原料:空气 2..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 沸点不同加以分离(分离液态空 气法) 观看工业制取氧气的一 段视频 让学生体验 制取的方法 【板书】一、工业制取氧气: 1.原料:空气 2..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 沸点不同加以分离(分离液态空 气法)学生思考,工业制取氧气 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 化? 培养学生边 阅读边思考 的能力。 【过渡】那我们在实验室里,常采用什么 方法制取氧气?回答:分解过氧化氢溶 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 锰酸钾 学生通过预 习知道这三 种方法 【投影】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 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 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识记并体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板书】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加热氯酸钾 3、加热高锰酸钾 加强记忆 【过渡】下面我们来具体学习一下分解过 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演示课本38页探究实验认真的看实验操作,仔细 的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投影归纳】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缓慢分 解成水和氧气,若加入了二氧化 锰加速了反应速率 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后, 归纳实验现象,总结实验 结论并填写表格。 培养学生的 归纳、总结能 力 【板书】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过 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识记文字表达式加强记忆【提问】二氧化锰参加反应了吗?回答:没有 【追问】那么二氧化锰起什么作用呢?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引出催化剂

实验室制取氧气练习题 (1)

制取氧气 1.实验室制取氧气: (1)药品:,,(反应:① ②。3 (3)操作步骤: 下面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操作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 ②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⑦熄灭酒精灯。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4)收集方法: ①由于氧气,可以用收集; ②由于氧气,可以用收集。 (5)检验方法:。 (6)验满方法:。 2.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 B.加热过氧化氢 C.蜡烛燃烧 D.加热高锰酸钾 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氧化汞制氧气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①质量变少;②质量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化学性质不变; ⑤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②④和⑤ D.②和③ 5.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能力提高 6.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酸钙加热氧化钙+ 二氧化碳 B.木炭+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C.甲烷+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水 D.氯酸钾加热氯化钾+ 氧气 7.)。 A.看集气瓶周围是否有气泡冒出 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 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燃烧是否更旺 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