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恐惧心理的相关问题

儿童恐惧心理的相关问题

儿童恐惧心理的相关问题

儿童恐惧心理的相关问题

儿童惧怕心理的相关问题

儿童惧怕心理的表现

惧怕反应可表现为惊慌、惊叫,退缩、痛楚、求救,甚至躲避或对抗,这在小孩同意医疗时(如注射药物)表现最为典型。儿童惧怕时可显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表现为呼吸加快,心跳增速,表情紧张,瞳孔扩大,手抖,严峻者可出现紧张惊恐状态,面色惨白,肢体软瘫,甚至一时性大小便失禁或精神抑制等。

儿童惧怕心理起到的积极作用

恰当地运用儿童的惧怕心理,能够实施对儿童的教育和鼓舞。例如,运用儿童对做错事的惧怕心理,引导儿童行为规范化;老师利用学生对坏成绩、不及格的惧怕心理,引导、鼓舞小孩好好学习,做好学生;利用小孩对爬高或其它危险情境的惧怕心理,指导小孩选择安全、健康的游戏或玩耍方式。

如何看待儿童惧怕心理

成人对儿童的惧怕心理不要大惊小怪,要给予耐心的说明,给予安慰和鼓舞,给小孩壮胆,关心小孩排除惧怕。

儿童恐惧心理分析

儿童恐惧心理分析及调节策略 恐惧心理在儿童中是常见的,一般情况下,恐惧情绪是短暂的、不过分的。而有些儿童会出现持续的、严重的恐惧反应,表现为适应行为异常和焦虑、紧张,这种状况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在解析恐惧心理本质的基础上,分析儿童恐惧心理的成因,进而提出有效的调节策略。 一、恐惧心理的本质恐惧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存在主义先驱克尔凯郭尔认为:“恐惧是人的本质特征。”在生理学中,恐惧被定义为:个体知觉环境中出现了威胁或引起恐惧回忆的线索而产生的防御性反应。临床上把恐惧看作恐怖症,认为它是一种与刺激或情景有关,并与实际威胁比例失调的消极情绪。发展心理学认为,恐惧是对可知觉威胁或真正威胁的正常反应,是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苏联彼得罗夫斯基和雅罗舍夫斯基主编的《心理学辞典》中指出:恐惧是在个体的生物生存或社会生活受到威胁的情境中产生的情绪,这种情绪是以实际的或想象的危险的源泉为目标的。 综上所述,恐惧心理的本质有以下三点:首先,恐惧是人的基本原始情绪,是人面对危险情境时的一种本能的情绪反应;其次,它是个体感受到自身有被损害或剥夺的可能性而又无能为力的结果;再次,这种可能性包括现实的和预想的危险。 二、恐惧心理的表现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恐惧心理广泛存在,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以主体来分,有个体恐惧心理和群体恐惧心理,如个别儿童怕兔子,而绝大多数儿童怕黑;从引起恐惧的事件来划分,最常见的有动物恐惧、社交恐惧、自身损伤恐惧、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恐惧,其中社交恐惧如儿童怕见陌生者,现象恐惧如儿童怕影子等;以恐惧症状的程度来划分,有怀疑、担心、害怕、恐惧、恐怖等不同阶段和程度的心理状态。 三、儿童恐惧心理原因分析儿童恐惧心理的表现多种多样,其成因也比较复杂,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第一,对恐惧刺激或事件缺乏正确的认知。儿童的恐惧心理大部分是由于对引起恐惧的事物或现象没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而产生的。例如,许多儿童都坚信妖魔鬼怪是存在的,而且有魔法,力大无穷,无所不能。再比如,母亲送孩子到幼儿园后准备离开,孩子以为母亲要遗弃自己而大哭不止。 第二,恐惧刺激的泛化。即由于害怕一种刺激物,进而发展成惧怕与之相似或相关联的其他刺激物。这些刺激物的核心特征相同或刺激物之间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因而只要看到其中的一个相关刺激物,就会立刻联想到核心刺激物,导致恐惧情绪的产生。例如,一个3岁的小男孩因为害怕兔子,发展成怕羽毛、棉花、羊毛,最后只要是任何毛茸茸的东西都会令他惧怕。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儿童焦虑症:焦虑症是指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多见于女孩。儿童焦虑症有三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分离焦虑,儿童与依恋对象、家庭或其他熟悉环境分离时出现过分焦虑;其二是社交焦虑,儿童与陌生人接触式出现持续的过分退缩,妨碍与同伴正常交往;其三是恐怖性焦虑,患儿总是提心吊胆地害怕可能遇到的事物或情景。 (2)学习障碍:是学龄前儿童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它是指不存在智力低下学习技能忽的障碍和视觉、听觉障碍,也没有环境和教育剥夺以及原发性情绪障碍,人出现阅读、书写、计算、拼写等特殊学习技能获得障碍的一组综合症。 (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心理行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问题。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多动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4)儿童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持续的心境不愉快,以抑郁情绪为主要特征。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分别达到2.5%和8.3%。患儿表现为对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患儿还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容易激动,有时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 (5)品行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严重的违纪行为,在较大儿童中很常见,如逃学、偷窃、破坏公物和攻击行为。 (6)儿童恐惧症:恐惧情绪是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几乎每个儿童在其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都曾出现过恐惧反应。儿童中最常见的是害怕动物、死亡、昆虫、黑暗、学校等。 (7)儿童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地、不合理地担忧,不得不通过行为来抵消所担忧的危险以得到安心,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类型,常伴有抑郁、焦虑。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或模仿怪相等,并可伴发其他行为障碍,多见于5

常见的七种儿童心理问题

常见的七种儿童心理问题 儿童的心理问题具有特殊性,儿童本身缺乏适切表达能力,所以面对自己的问题他们常会透过一些怪异行为表达,例如:想博取关心而佯装头疼、以反抗父母掩饰内心的焦虑。诸如此等问题,我们绝不可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 其次,儿童心理问题的临床症状也不见得与成人相合,例如:忧郁症;成人可能会有自杀倾向,而儿童却无此种倾向;同样地,成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可能是幻觉、妄想、幻听等,不过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却是退缩。 另外,由于儿童正逢利用周遭环境建立自我概念的阶段,如果能及早治疗,较具成效、且对孩子的伤害会减少许多,但是若拖延处理时效,就得多费一番周折。 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一般而言,我们将儿童的心理问题分成一般性及特殊性二类。一般性的问题如:口吃、尿床、逃学、不吃饭、说谎、好动等;特殊性的问题如:自闭症、适应障碍、癫痫、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也许你会说,你所碰到的问题不只这些。的确;孩子的问题并不只以上所提及的。然而我们列举这些常见的心理疾病,并不是想对儿童的心理问题加以分类,而是想让父母亲了解孩子出现哪些行为时必须注意、甚至治疗。 1、自闭症 典型自闭症的孩子,目光与言行都不与人接触,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而且脾气异常强烈,他们同时会固执的爱听某种旋律或某种玩具,甚至具有灵巧的动作及想法。日常生活中,他对「物」的兴趣比对「人」来得高,有时甚至会把人的肢体当成物体来玩;玩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重复且节奏性的动作;对于喜欢的东西相当执着且一成不变。 产生自闭症可能的原因有:遗传、脑伤以及父母对子女冷漠的管教态度等。其治疗方法,积极方面:应注意自己的管教态度、适时提供爱及关怀、并妥为设计适宜的学习环境。消极方面:则应给予行为治疗,例如用代币学习或社会性增强等方式来建立自闭症儿童的人际关系,饮食行为等。 2、多动症 活动量过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东跑西、爬上爬下、话多、手势多、父母或老师往往非常讨厌这种孩子,他们有时会认为这些孩子是故意捣蛋的。

儿童恐惧心理的正确治疗方法是什么.doc

儿童恐惧心理的正确治疗方法是什么 儿童恐惧心理的治疗方法 (1)支持性心理干预:往往需要医师、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首先,医师要详细了解患儿发病经过、发病诱因、客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利于和不利于患儿再次返校的各种因素。第二,医师、家长和老师都要表示出对患儿的关心,认真倾听患儿的诉说,与患儿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其中,老师要以积极的态度、主动的方式与患儿合作;家长不可一味地同情、保护或者武断地批评、责备。第三,综合各种因素,分析使患儿返回学校的可能性,通过减轻学习压力、改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换班、转学等方法使患儿重新返校。第四,在干预过程中,不应该使患儿脱离学校生活,要根据具体情况恰当安排患儿返校的时间和方式。可采取间断上学方法,星期一、三、五上学,星期二、四在家;先下午去上学,然后过渡到全天上学;也可以由家长陪送到学校或由同学陪同上学等。经过支持性心理干预后,多数患儿可顺利返校。 (2)家庭治疗:学校恐惧症患儿家庭成员之间多存在不良的相互关系,常见的形式为亲子之间界限不清,情感分化不完善,一方缺乏关注,而另一方则过度关注的异常互补等。家庭治疗就是在训练有素的治疗师的指导下,使已存在的家庭不良关系发生变化。有时还可以请老师加入到治疗中来,这样,更多地使家长、患儿和老师之间增加理解和配合。 (3)药物治疗:对情绪症状严重的患儿可以考虑进行药物治疗,既可以消除紧张、焦虑、躯体不适症状,又可以为各种心理干预和治疗提供帮助,增强患儿治愈疾病的信心。 儿童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一般来说超过2年以上的持续恐惧情绪十分明显,整天沉溺于恐惧情绪之中,无法自拔,干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如怕鬼表现出谈鬼色变,出现惊恐和回避反应,伴有心跳快、呼吸快、出冷汗、面色苍白和尿频等症状,应属恐惧症之列。恐惧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案例

个案分析:解开咬指甲之谜 一、背景: 毅毅已六岁了,长着乌黑发亮的眼睛,挺惹人喜爱的。可不知何时,毅毅染上了一种坏习惯——咬指甲 二、实录: 有一天午睡,小朋友们都已进入了梦乡,我发现毅毅蒙着头,棉被一动一动,就轻轻地走到毅毅的床头,掀开棉被,只见他正津津有味地咬指甲,我将他的手从嘴边轻轻拉上来放在旁边。可是,不一会儿手指不由自主地又伸到嘴里去了,这样一连反复了好几次都无济与事。 妈妈来接毅毅,我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妈妈。妈妈很惊讶,怎么会咬指甲呢在家里妈妈有意观察了几天,发现毅毅确有这一坏习惯。妈妈心里很着急,她曾耐心地给毅毅讲解咬指甲是一种不卫生的习惯等。但收效甚微。她曾多次尝试着涂抹辣椒水,红药水等之类,但过后又忘。有一次,毅毅没事干的时候又将手伸入口,爸爸实在忍不住了,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事后,有所收敛,但没过几天又“我行我素”了。毅毅什么时候,染上了这种坏习惯呢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在家访中知道了毅毅的成长过程:毅毅父母工作很忙,毅毅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老俩口样样事儿都由着他,后来,老俩口因年纪大,行动不方便,换成保姆照看,可是由于毅毅不适应接连换保姆。 三、反思: 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的情绪是伴随人们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活动效率,对行为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效率,甚至引发不良行为,起着反向的推动作用。毅毅以“一切由着他”的爷爷奶奶那里,转向严厉管教的父母和不熟悉保姆。使他产生了一种焦虑感。毅毅就是希望通过咬指甲来安慰自己,从而减轻紧张的心情。毅毅在咬指甲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时常注意他,盯着他看,忍不住狠狠地打了他,使他产生了自卑感和恐惧感,在成人的“严厉”攻势下,虽然会有所改正,但在成人不注意的时候就会咬得更加厉害,从而产生安全感,这就是父母采取多种办法但收效甚微,反而“变本加厉“的缘故吧! 为了纠正毅毅咬指甲习惯,我们与家长达成共识: 1、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要寻找引起孩子紧张的环境并及时消除,父母要和孩子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创设一种洋溢着温馨气氛的环境,让孩子保持安定的情绪。 2、孩子在无事做的时候,最容易不知不觉地咬指甲时,因此,要丰富孩子的生活,转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多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父母还可以利用休息日多带孩子参观、观察各种事物,引导他们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画画做游戏、折纸工、看图书等学习知识上,并指导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孩子不觉得寂寞无事做而咬指甲。 3、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六岁的孩子已萌发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父母可带孩子到自然博物馆去看一些寄生虫的实物,告诉他把手放在嘴里很不卫生的,让他懂得不把手放到嘴里的道理,嘱咐他逐渐改正不良习惯。当孩子稍有进步时,父母要及时肯定他、鼓励他,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制力。 4.在幼儿园的老师要关爱他、友好地提醒他,教育小朋友不要叽笑他,或是老是盯着他看,而要帮助他,在家里或幼儿园入睡前,成人要为他设计好“放手的位置”。这样一段时间后,他自然就不去咬指甲了。 四、对策 1.照照镜子 和孩子一起站在镜子前面,观察和询问他边吮手指边微笑和不吮手指时的微笑有什么不同,

论儿童恐惧症心理矫正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415631589.html, 论儿童恐惧症心理矫正 作者:邓珊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5期 摘要:儿童恐惧症是指儿童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客观事物或处境产生过分的恐惧情绪。恐惧是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恐惧虽说是儿童在正常发展中的一种对实际或预想的威胁的合理反应方式,但当这种情绪反应持续一定时间,并由此产生回避或退缩的行为,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和正常的社会功能,儿童恐惧症宜作综合治疗,原则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主。 关键词:儿童;恐惧症;矫正;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3-0222-01 1.病症介绍 恐惧症主要表现在害怕黑暗,鬼怪,虫子和蜘蛛,在3-4岁的儿童是很常见的,大龄儿童常见的害怕是受伤和死亡.恐怖的故事,电影或电视片常加剧孩子的恐惧感. 正常儿童对一些物体和特殊情境,如黑暗、动物、昆虫、死亡、登高、雷电等会产生恐惧,但其恐惧的程度轻、时间短,时过境迁恐惧心理很快消失,这为正常情绪反应,不属于恐怖症范畴。而恐怖症则是病儿明知某些物体或情境不存在危险,却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体验,且远超过客观存在的危险程度,虽经劝解并不能消除,则属于病态。 恐惧症又称恐怖性焦虑障碍,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恐怖症主要表现为对某些特定的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不必要的、强烈的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出现回避反应。 2.防治 为了预防儿童的恐惧症和培养孩子具有勇敢、大胆、活泼、开朗、果断、刚毅的性格,使他们成为勇于是进取的开拓型创造人才,我们从婴幼儿开始,就应当注意帮助孩子克服消极的胆怯心理。 首先,要保持婴幼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平时不应该用各种恐怖手段来吓唬儿童,不让幼儿心理经受过分强烈的刺激。 其次,要让婴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纠正过去所得到的种种错误印象。例如,为了培养勇敢精神,我们可以和孩子一同进黑房间寻找玩具或物件。

对待儿童恐惧心理的正确方法

对待儿童恐惧心理的正确方法 导读:对待儿童恐惧心理的正确方法有哪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环境的原因出现恐惧心理是常有的事。那么对待儿童恐惧心理的正确方法到底有哪些呢?小编现在就来和家长们交流一下。 一、对待儿童恐惧心理的正确方法 儿童在发育过程中,会对某些事物感到恐惧,如怕动物,怕水,怕火,怕黑暗,怕陌生人,甚至对代表某些事物的词语也会发生恐惧。不少孩子看见医生或接受注射时,也会产生恐惧反应。恐惧反应可表现为惊慌、惊叫,退缩、痛苦、求救,甚至逃避或对抗,这在孩子接受医疗时(如注射药物)表现最为典型。儿童恐惧时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表现为呼吸加快,心跳增速,表情紧张,瞳孔扩大,手抖,严重者可呈现紧张惊恐状态,面色苍白,肢体软瘫,甚至一时性大小便失禁或精神抑制等。儿童恐惧若经常发生,会影响孩子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严重者可导致心身疾病或者精神疾病。 对待儿童恐惧心理的正确方法 儿童恐惧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恰当地运用儿童的恐惧心理,可以实施对儿童的教育和激励。例如,运用儿童对做错事的恐惧心理,引导儿童行为规范化;老师利用学生对坏成绩、不及格的恐惧心理,引导、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做好学生;利用孩子对爬高或其它危险情境的恐惧心理,指导孩子选择安全、健康的游戏或玩耍方式。 成人对儿童的恐惧心理不要大惊小怪,要给予耐心的解释,给予安慰和鼓励,给孩子壮胆,帮助孩子消除恐惧。例如,在雷雨季节,一阵闪电过后,跟着一声巨响,隆隆的雷声大有炸平屋宇之势。此时多数孩子都会感到恐惧,忙朝妈妈怀里钻。这时大人应紧抱住孩子,同时给孩子作些科学的解释,并告诉孩子只要不在雨地里,不站在墙沿、树下,在自己的家里是没有事的。楼房虽高,但都有避雷装置,没有危险,无须害怕。经过解释,孩子又看到成人脸上并无恐惧的样子,心里就会平静多了。当他们再听到雷声,恐惧程度也就自然减少了。 成人应注意不要以孩子的恐惧对象来恫吓孩子,例如,孩子怕老虎,他哭时,大人说:“你再哭就让大老虎来吃你!”孩子怕狗,成人说:“再不听话让小狗咬掉你的雀雀!”孩子有病怕吃药,成人威胁说:“吃药怕苦就给你打针!”孩子受过恐吓会形成条件反射,加重恐惧反应。 对儿童恐惧心理的矫正方法很多,其中最简便而有效的是“示范脱敏法”,即让儿童有保护地逐步接触恐惧对象,逐渐消除恐惧心理。例如,儿童对黑暗处,要以先抱着或拉着他的手走过黑暗处(暗室或野地),同时告诉孩子黑暗并不可怕。经过一两次,待孩子适应后,可改为陪着他通过黑暗。再后可和孩子一先一后,保持一段距离分别通过黑暗。最后让孩子单独通过黑暗。经过这样的锻炼,孩子也就不再惧怕黑暗了。再如,矫正孩子对水的恐惧,可先让孩子用水洗手、洗脸、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我好害怕》反思-【教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我好害怕》反思-【教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有老师要参加区心理健康优质课比赛,虽说由于各种原因没能进 行现场磨课,但是对于活动与该老师进行了交流,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献上了自己微薄的力量。 活动目标: 1、知道害怕的感觉人人都会有,愿意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恐惧。 2、能够想办法消除害怕的心理,尝试战胜害怕。 活动准备: 1、绘本《我好害怕》。 2、事先让幼儿和家长讨论并记录自己最害怕的事或物。 3、打针情景。 活动过程: 一、绘本植入,引出害怕心理。 1、出示绘本,大胆猜测小熊害怕的原因。 ——你们看,谁来了?(小熊) ——小熊脸上是什么表情?(不高兴、生气、害怕) ——猜猜小熊可能遇见了谁?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大灰狼、怪兽、大老虎,要吃它……) 2、绘本继续,揭示谜底。 ——到底遇见了谁?我们来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可以省略,停顿一下,教师直接跟孩子说,——原来是一只大狼狗,还在汪汪汪地叫呢!小熊真害怕!你会 害怕吗?

3、绘本继续,引出害怕的声音。 ——咦?这是什么时候?(晚上、天黑) ——听!这是什么声音?(刮风) ——你听到这个声音有什么感觉?(很冷、很害怕)省略小结:是啊,遇到恶狠狠的狗时,小熊会害怕;我们也会害怕。天黑了,小熊一个人在家,心里也很害怕。省略 蓝色部分都为省略 绘本只是植入,不用过多地去分析绘本,只要引出“害怕”这个点就可以了,害怕大狼狗孩子应该有经验,但对于黑暗,因为都是小班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陪伴着的,很少有害怕黑夜的感觉。因此,我觉得这部分可以省掉。 二、经验迁移,说出自己的害怕。 1、根据记录图,讨论自己的害怕。 ——除了害怕大狼狗,你还害怕什么呢?你有害怕的时候吗?(有) ——昨天宝宝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已经把自己害怕的事情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请你轻轻地从小椅子下面取出图片,和身边的朋友说一说。(老师巡回倾听) 2、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害怕心理。 ——你害怕的是什么?(大灰狼) ——为什么会害怕?(因为大灰狼会咬我们) ——害怕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不舒服) 3、经验归类梳理。 ——还有谁也害怕这种厉害的动物?(我怕老虎、我怕的是蛇)

儿童恐惧心理的产生与克服

儿童恐惧心理的产生与克服 在日常生活中,常听一些年轻的父母反映:自己的孩子胆子太小,不敢去接触小狗小猫之类的小动物,还有的孩子十分害怕打雷闪电等等。这种现象即为心理学上所说的一种恐惧情绪反应。研究表明,恐惧的对象是随年龄增长、经验丰富而改变的。幼童多对动物、陌生的物体或突然失去身体支持等感到恐惧。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大,其主观想象的、预料的危险引起的恐惧越多。引起幼儿恐惧的原因主要有: 熟悉的情景发生意外的变化 在习惯的情境中已形成适应性的知觉模式,有一定的对付方法,而当情境变化时,本已掌握的对付方法就会“失效”,使孩子感到焦虑和不安,从而产生恐惧。 受他人恐惧情绪的感染 在看到、听到别人处于恐惧状态中时,即使自身处境并无任何引起恐惧的因素也会坐立不安,受到感染。如听到恐怖影片中人在惊恐状态下的喊叫,他会感到毛骨悚然。或听到成人讲一些鬼怪故事后,由于无知及大人的消极暗示,其内心也会产生恐惧感。 后天的经验所致 它是通过条件反射产生的,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便是这个道理。幼时如果受到恫吓或遇到的刺激较强烈,以后即使碰到轻微的刺激也会产生强烈的反应。如最初被一黑狗咬过,由怕黑狗到怕所有的狗,继而怕所有的四足动物。这是一种泛化的作用。 了解了恐惧产生的原因后,就可以从多方面来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恐惧: 语言解释法 惧怕某事物,常是因为无知,不了解该事物。一旦明白真相,其恐惧便会自然消除。如对雷电的恐惧,教师、家长可向其说明雷电产生的简单道理,从而消除他对雷电的恐惧,并说明不足惧怕的理由,成人此时最好还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表情。

熟悉的情境发生意外的变化 顾名思义,即当看到、听到所怕的事物时,成人可用玩具或语言来分散他的注意力,使其注意力从惧怕对象上转移,从而忘掉恐惧。 受他人恐惧情绪的感染 这是一种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国外有位叫琼斯的医生曾治疗过一名患“恐猫症”的男孩。这个小男孩有次被猫吓了一跳,此后见猫就害怕,后来见到凡有毛的东西都感到恐惧。于是,琼斯就采用这种治疗法:他先用兔子做试验,将一兔笼放在离孩子较远的地方,而后用兔子喜爱吃的食物鼓励孩子拿着去步步靠近免笼。孩子便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兔笼前并用手摸了一下兔子。以后,琼斯又用同样的方法消除了这个男孩对猫的恐惧。这就是系统脱敏法。当惧怕无须恐惧的事物时,成人可诱导他接近所怕事物,久而久之,他便会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榜样示范法 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会给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父母要做好榜样。一方面,不要用恐吓类的话语刺激孩子,如用鬼神、毒蛇等来吓唬孩子,虽然能奏效一时,但在孩子的心灵上却播下了恐惧的种子,是得不偿失的。另一方面,父母要加强孩子行为习惯的指导,以坚毅勇敢的行为影响孩子,培养他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儿童恐惧心理的正确治疗方法是什么

儿童恐惧心理的正确治疗方法是什么 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儿童恐惧心理的产生,容易让孩子禅城自卑怕生的窘迫性格,正确治疗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下面是分享的儿童恐惧心理的治疗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1)支持性心理干预:往往需要医师、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首先,医师要详细了解患儿发病经过、发病诱因、客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利于和不利于患儿再次返校的各种因素。第二,医师、家长和老师都要表示出对患儿的关心,认真倾听患儿的诉说,与患儿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其中,老师要以积极的态度、主动的方式与患儿合作;家长不可一味地同情、保护或者武断地批评、责备。第三,综合各种因素,分析使患儿返回学校的可能性,通过减轻学习压力、改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换班、转学等方法使患儿重新返校。第四,在干预过程中,不应该使患儿脱离学校生活,要根据具体情况恰当安排患儿返校的时间和方式。可采取间断上学方法,星期一、三、五上学,星期二、四在家;先下午去上学,然后过渡到全天上学;也可以由家长陪送到学校或由同学陪同上学等。经过支持性心理干预后,多数患儿可顺利返校。 (2)家庭治疗:学校恐惧症患儿家庭成员之间多存在“不良的相互关系”,常见的形式为亲子之间界限不清,情感分化不完善,一方缺乏关注,而另一方则过度关注的异常互补等。家庭治疗就是在训练

有素的治疗师的指导下,使已存在的家庭不良关系发生变化。有时还可以请老师加入到治疗中来,这样,更多地使家长、患儿和老师之间增加理解和配合。 (3)药物治疗:对情绪症状严重的患儿可以考虑进行药物治疗,既可以消除紧张、焦虑、躯体不适症状,又可以为各种心理干预和治疗提供帮助,增强患儿治愈疾病的信心。 儿童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一般来说超过2年以上的持续恐惧情绪十分明显,整天沉溺于恐惧情绪之中,无法自拔,干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如“怕鬼”表现出“谈鬼色变”,出现惊恐和回避反应,伴有心跳快、呼吸快、出冷汗、面色苍白和尿频等症状,应属恐惧症之列。恐惧症有时伴有焦虑反应和强迫症状。 引起儿童恐惧心理的原因有哪些?克服恐惧心理的方法有哪些? 根据恐惧对象的不同,可将恐惧分为4类,即生理伤害性恐惧、自然事件恐惧、社会焦虑恐惧和其他恐惧。不同年龄儿童所恐惧的内容不同,年幼儿童恐惧幽灵和妖怪,年龄大的儿童恐惧生理危险或伤害。 在儿童恐惧症的预防上,要从小加强儿童的性格培养,使其有乐观、开朗、坚强的性格;提倡讲科学、讲道理,不要用鬼神、怪物、关黑房子等手段威吓孩子;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示范作用,不能无故怕这怕那。 小儿恐惧症有这六大危害1、影响孩子的性格 孩提时代的心理阴影可能会造成孩子一生的性格缺陷。比如如果

儿童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

儿童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 儿童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2、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4、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5、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6、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7、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不过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能自己到商店去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一般而言,我们将儿童的心理问题分成一般性及特殊性二类。一般性的问题如:口吃、尿床、逃学、不吃饭、说谎、好动等;特殊性的问题如:自闭症、适应障碍、癫痫、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也许你会说,你所碰到的问题不只这些。的确;孩子的问题并不只以上所提及的。然而我们列举这些常见的心理疾病,并不是想对儿童的心理问题加以分类,而是想让父母亲了解孩子出现哪些行为时必须注意、甚至治疗。 1、自闭症 典型自闭症的孩子,目光与言行都不与人接触,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而且脾气异常强烈,他们同时会固执的爱听某种旋律或某种玩具,甚至具有灵巧的动作及想法。日常生活中,他对「物」的兴趣比对「人」来得高,有时甚至会把人的肢体当成物体来玩;玩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重复且节奏性的动作;对于喜欢的东西相当执着且一成不变。 产生自闭症可能的原因有:遗传、脑伤以及父母对子女冷漠的管教态度等。其治疗方法,积极方面:应注意自己的管教态度、适时提供爱及关怀、并妥为设计适宜的学习环境。消极方面:则应给予行为治疗,例如用代币学习或社会性增强等方式来建立自闭症儿童的人际关系,饮食行为等。 2、多动症 活动量过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东跑西、爬上爬下、话多、手势多、父母或老师往往非常讨厌这种孩子,他们有时会认为这些孩子是故意捣蛋的。 一般而言,这些孩子的特征有:

怎样克服和纠正孩子的恐惧心理儿童心理

怎样克服和纠正孩子的恐惧心理儿童心 理 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巴甫洛夫 有些孩子特别胆小,对其它同年龄孩子觉得无所谓的事情,都怕得要命。比如,怕见到陌生人,怕自己的影子,稍大一些的孩子还可能怕天黑、怕打雷、怕独自一人呆在屋里等。不少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天性,可以不必过问,孩子长大了就会好的。而且即使孩子长大了仍胆小,那也是天生性格造成的,不必注意。 然而,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幼年和童年时期的恐惧心理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成年以后就有可能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尤其是孩子的恐惧、畏缩受到外界刺激的强化,更容易形成不正常的心理。由此看来,孩子的恐惧心理有必要及时、恰当地纠正的。

恐惧是人类对自身保护以避免受到伤害的一种最常见的反应,对危险产生恐惧是十分自然的。比如,对水、火、电等危及生命的自然现象的躲避,可以使人免受淹溺、烧灼和电击的伤害。只要这种恐俱不扩展到适当的范围以外,就是正常的。 对孩子来说,在生长发育的某些阶段,有一种大多数同龄儿共同的恐惧对象,如幼儿害怕小动物、怕突然的响声、怕雷电、怕黑暗;五六岁的孩子怕另一些东西,如怕单独睡觉、怕鬼怪故事、怕成人发怒等;学龄儿童由于接触了很多外界事物,可能会对被人嘲笑、恐怖的影视镜头等甚至一些生活中的琐碎事物更害怕一些。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并不是心理问题。但如果未能加以解决,可能因偶然事件产生深刻印象,比如上课答错问题被同学嘲笑,因而本身对当众讲话有惧怕的心理就会被强化,以致长大后也恐怕在这种人多的场合发言。所以,对孩子的恐惧心理应用适当的方法予以疏导。产生恐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学研究认为,产生恐惧的直接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其所作出的反应超出了应有的限度。这种过度敏感一方面与母亲孕期过度紧张、焦虑以及生产时的难产、剖宫产等有关,另一方面与家长对孩于过分限制、过度保护、缺少爱抚等有关,如怕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儿童焦虑症:焦虑症是指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多见于女孩。儿童 焦虑症有三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分离焦虑,儿童与依恋对象、家庭或其他熟悉环境分离时出现过分焦虑;其二是社交焦虑,儿童与陌生人接触式出现持续的过分退缩,妨碍与同伴正常 交往;其三是恐怖性焦虑,患儿总是提心吊胆地害怕可能遇到的事物或情景。 (2)学习障碍:是学龄前儿童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它是指不存在智力低下学习技能忽 的障碍和视觉、听觉障碍,也没有环境和教育剥夺以及原发性情绪障碍,人出现阅读、书写、计算、拼写等特殊学习技能获得障碍的一组综合症。 (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心理行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问题。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多动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4)儿童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持续的心境不愉快,以抑郁情绪 为主要特征。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分别达到2. 5%和& 3%。 患儿表现为对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患儿还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容易激动,有时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 (5)品行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严重的违纪行为,在较大儿童中很常见,如逃学、偷窃、破坏公物和攻击行为。 (6)儿童恐惧症:恐惧情绪是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几乎每个儿童在其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都曾出现过恐惧反应。儿童中最常见的是害怕动物、死亡、昆虫、黑暗、学校等。 (7)儿童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地、不合理地担忧,不得不通过行为来抵消所担忧 的危险以得到安心,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类型,常伴有抑郁、焦虑。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

幼儿恐惧心理综述

幼儿恐惧心理综述 摘要:恐惧心理是一种普遍现象,幼儿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体经历、恐惧性信息、事物的陌生度、新媒体信息等都有可能让幼儿产生恐惧感。恐惧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会对幼儿的行为、生理、认知的发展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消除幼儿不必要的恐惧心理意义重大,针对幼儿恐惧心理成因提出相应的五点调节策略:给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重建科学的认知,系统脱敏法,培养孩子适应变化的能力,榜样示范法。 关键词:幼儿恐惧心理综述调节策略 正文恐惧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新生的婴儿就有害怕、恐惧的倾向。尤其是3岁一6, 7岁的幼儿,开始频繁出现恐惧心理,或多或少影响到幼儿口常生活,有些甚至对幼儿成长产生难以消除的不良影响。一般情况下,恐惧情绪是短暂的、不过分的。而有些幼儿会出现持续的、严重的恐惧反应,表现为适应行为异常和焦虑、紧张,这种状况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在解析恐惧心理本质的基础上,分析幼儿恐惧心理的产生的渊源,进而提出有效的调节策略对恐惧心理不良影响的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性帮助。 一、恐惧心理的本质 恐惧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存在主义先驭克尔凯郭尔认为:“恐惧是人的本质特征。”在生理学中,恐惧被定义为:个体知觉环境中出现了威胁或引起恐惧回忆的线索而产生的防御性反应。临床上把恐惧看作恐怖症,认为它是一种与刺激或情景有关,并与实际威胁比例失调的消极情绪。现代心理学家对恐惧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弗洛伊德认为,“恐惧作为一种焦虑来自自我对危险的反应”;苏联心理学家皮得洛夫斯基在其主编的《心理学释典》中则指出,“恐惧是在个体的生物生存或社会生活受到威胁的情景中产生的情绪,这种情绪是以实际的或想象的危险源泉为目标”;我国叶奕乾主编的《普通心理学》的界定是,“恐惧是个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时产生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是由缺乏处理可怕情景的能力所引起的”。而发展心理学认为,恐惧是对可知觉威胁或真正威胁的正常反应,是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恐惧心理的本质有以下三点:首先,恐惧是人的基本原始情绪,是由于感到危险的迫近或者意识到邪恶的存在而产生的一种痛苦和不安的情绪反应;其次,恐惧是个体感受到自身有被损害或剥夺的可能性而又无能为力的结果,是因关心某人或某事是否安全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再次,恐惧的可能性包括现实的和预想的危险。 二、恐惧心理的表现形式 在日常生活中,恐惧心理广泛存在,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以主体来分,有个体恐惧心理和群体恐惧心理,如个别幼儿怕兔子,而绝大多数幼儿怕黑;从引起恐惧的事件来划分,最常见的有动物恐惧、社交恐惧、自身损伤恐惧、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恐惧,其中社交恐惧如幼儿怕见陌生者,现象恐惧如幼儿怕影子等;以恐惧症状的程度来划分,有怀疑、担心、害怕、恐惧、恐怖等不同阶段和程度的心理状态。

有关于儿童恐惧症问题的分析

有关于儿童恐惧症问题的分析 一、案例 小北,6岁,独生男孩子。经过咨询分析找到小北拒绝吃酸汤水饺的原因:在一次吃过酸汤水饺后,正逢天气发生变化,患上了感冒,出现头痛、发烧等症状。自此,小北就不再吃酸汤水饺,认为吃过身体就会不舒服,会出现头痛、发烧等症状。 二、什么是儿童恐惧症 1.儿童恐惧症是指儿童普通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今年客观事物或处境产生过分的恐惧情绪。 2.临床表现: a..患儿对某些物体或特殊环境产生异常强烈、持久的恐惧,明知恐怖对象对自身无危险,但无法自制恐惧与焦虑情绪,内心极其痛苦。根据恐怖对象临床上分为动物恐怖、疾病恐怖、社交恐怖、特殊环境恐怖(如高处、学校、黑暗、广场等)。 b.患儿有回避行为,往往有逃离恐怖现场的行为。 c.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如心慌、呼吸急促、出汗、血压升高等。 三.原因 1.教养方式虽然新近的研究着眼于社交恐惧症但无论那一类恐惧症皆与心理成长过程分析中的教养方式有关如:过分严厉和教条化的教育会使人的心所有理成长危急过程单一使其社会理解和适应很会能力相对较低难于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轻易判断;过分粗暴或压抑的环境也会使人的正常永远心理发育受到扭曲对外界事物出现错判或误判。 2,。遗传及红包性格因素此症与人的人品性格特征有关比如儿童时表现胆小羞怯者成年以后的药往往较容易拼命发生社会交往恐惧症遗传因素在恐惧症中的作用高兴也日益受到稳定重视。 3.生物学因素有人推论恐惧症患者花消大家可能存在突触后-HT能受体超敏感的可能清楚。 四。、解决方法 1.药物治疗:小剂量维持和临时给药法是指在患者日常生活中给予小量服药在遭遇恐惧时或预测恐惧即将发作前加量服药。 2. 心理治疗 a 认识治疗法 b 系统脱敏法 c 暴露疗法 五、预防 1.是不溺爱孩子。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溺爱对儿童心理发展是最有害的。大人们往往对孩子过度保护,看见孩子有一点恐惧表现就立即带孩子避开恐惧对象,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勇敢精神的机会。长此下去,对孩子坚强个性的塑造是绝无好处的。被溺爱的孩子大多胆怯,依赖性强,自信心不足,这样,其恐惧的发生率会更高。 2.是对孩子不宜反复无常。有些大人一会儿说孩子应该这样,一会儿又要求孩子那样,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做对做错都挨批评,就会形成行为恐惧的心理。因此,成人对孩子的教育要规范,前后要求要一致,如果是父母父母双方

孩子过分依赖的五个表现及心理分析

孩子过分依赖的五个表现及心理分析 一、害羞 (一)表现: 让妈妈头疼的是每次家里有生人来,女儿点点总是显现出六神无主的样子;那么小的人儿,显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好静不好动,每次到朋友家里串门,她会一路吵着“不去”,即便是到了目的地,也像被钉在地上一样就是不进人家的家门。 (二)儿童心理分析: 由于孩子的天生气质决定的。例如像妞妞就属于内向型的孩子,比较不爱动,胆小害羞,而且适应性差,对于新事物或陌生人,经常采取拒绝的方式,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比较容易显示不愉快的心情。 由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问题。一些父母的性子急、对孩子缺乏耐心;对孩子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对孩子指责、约束过多等。有的家庭是爷爷奶奶带孩子,他们总是陪伴孩子玩,为了安全起见,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使得孩子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变得胆小、害羞、依赖性强。还有的父母经常采用惩罚、体罚、恐吓等方法教育孩子,对于一些敏感、情绪不稳定的孩子来说,会使孩子的神经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变得胆小、孤僻。 作为家长平时要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了解他们的气质,并运用正确的教养方法引导孩子,孩子就会变得活泼大方、开朗乐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缠人 (一)表现: 独生的儿童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容易产生缠人、磨人的坏习惯。比如:吵着要你帮他找玩具,帮他找出来了,玩了不一会儿,他又丢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绒线当球踢;你写东西他也要写,给了纸、笔还不干,又要抢你手中的笔等等,很容易让家长恼火。 (二)儿童心理分析: 1、是缺乏感情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婴儿的行为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婴儿啼哭,不光光是因为肚子饿的原故,有时看到大人从他身边走过来却不抱他,也会哇哇哭起来,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要你赶快抱他。这是一种感情需要。儿童缠人也出于同样的道理,问你要东西、跟你捣乱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你注意他,和他交流感情。这种心理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当有人陪、有事干的时候是不会磨人的,当他东张西望不只做什么的时候,就会来找你的麻烦了。 2、是一种心理依赖。有个性、活动能力强、会玩的孩子较少磨人。相反,过于娇生惯养,样样都由父母安排停当,会使孩子养成离开父母就无法生活的习惯。这种依赖性反映在情绪上,就是围着父母胡搅蛮缠,甚至被父母骂了一通、打了一巴掌,反而安稳了。这种情况正是儿童行为不独立、内心情绪不安定而采取的一种发泄。挨骂挨打反而转移了焦虑,被动地稳定了情绪。这就许多家长常说的孩子是贱骨头,好说歹说不行,骂一顿到舒服了。同时越是自卑的儿童越容易缠磨大人。 3、家庭成员的态度不一。请注意孩子专找宠爱他的人缠,也专找态度暧昧、容易妥协的人缠,因为经验证明,他们总是在责骂之后满足他的要求。所以要分清情况分别对待。 要从根本上纠正还取决于对儿童个性的培养。缠人表示孩子缺乏自立、情绪不定,改变这种个性的根本出路,是不要过分保护孩子,而应培养孩子自立能力,多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儿童恐惧心理分析以及调节策略

恐惧心理在儿童中是常见的,一般情况下,恐惧情绪是短暂的、不过分的。而有些儿童会出现持续的、严重的恐惧反应,表现为适应行为异常和焦虑、紧张,这种状况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在解析恐惧心理本质的基础上,分析儿童恐惧心理的成因,进而提出有效的调节策略。 一、恐惧心理的本质 恐惧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存在主义先驱克尔凯郭尔认为:“恐惧是人的本质特征。”在生理学中,恐惧被定义为:个体知觉环境中出现了威胁或引起恐惧回忆的线索而产生的防御性反应。临床上把恐惧看作恐怖症,认为它是一种与刺激或情景有关,并与实际威胁比例失调的消极情绪。发展心理学认为,恐惧是对可知觉威胁或真正威胁的正常反应,是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苏联彼得罗夫斯基和雅罗舍夫斯基主编的《心理学辞典》中指出:恐惧是在个体的生物生存或社会生活受到威胁的情境中产生的情绪,这种情绪是以实际的或想象的危险的源泉为目标的。 综上所述,恐惧心理的本质有以下三点:首先,恐惧是人的基本原始情绪,是人面对危险情境时的一种本能的情绪反应;其次,它是个体感受到自身有被损害或剥夺的可能性而又无能为力的结果;再次,这种可能性包括现实的和预想的危险。 二、恐惧心理的表现形式 在日常生活中,恐惧心理广泛存在,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以主体来分,有个体恐惧心理和群体恐惧心理,如个别儿童怕兔子,而绝大多数儿童怕黑;从引起恐惧的事件来划分,最常见的有动物恐惧、社交恐惧、自身损伤恐惧、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恐惧,其中社交恐惧如儿童怕见陌生者,现象恐惧如儿童怕影子等;以恐惧症状的程度来划分,有怀疑、担心、害怕、恐惧、恐怖等不同阶段和程度的心理状态。 三、儿童恐惧心理原因分析 儿童恐惧心理的表现多种多样,其成因也比较复杂,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第一,对恐惧刺激或事件缺乏正确的认知。儿童的恐惧心理大部分是由于对引起恐惧的事物或现象没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而产生的。例如,许多儿童都坚信妖魔鬼怪是存在的,而且有魔法,力大无穷,无所不能。再比如,母亲送孩子到幼儿园后准备离开,孩子以为母亲要遗弃自己而大哭不止。 第二,恐惧刺激的泛化。即由于害怕一种刺激物,进而发展成惧怕与之相似或相关联的其他刺激物。这些刺激物的核心特征相同或刺激物之间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因而只要看到其中的一个相关刺激物,就会立刻联想到核心刺激物,导致恐惧情绪的产生。例如,一个3岁的小男孩因为害怕兔子,发展成怕羽毛、棉花、羊毛,最后只要是任何毛茸茸的东西都会令他惧怕。 第三,对新刺激不良适应。当陌生人出现,或进入新的环境,又或熟悉的情境发生意料不到的变化时,儿童之前掌握的应对方法不再奏效,而新的应对方式还未习得,恐惧感就随之而来。例如,转入新的幼儿园或学校,课上老师突然提问、妈妈病倒了等事件发生时,儿童不知如何应对

孩子心理恐惧解决方法

孩子心理恐惧解决方法 如何驱散孩子恐惧心理?很多的孩子会存在非常严重的恐惧心理,面对事情的时候非 常的胆小害怕,这样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就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心理健康专家提醒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帮助孩子引导。 一、爱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赞许。特别是在孩子情绪低落时,给孩子安慰和鼓励,使 孩子受到父母的爱心,不要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情。和孩子共同游戏时,应仔细观察孩子,真诚、具体地表扬孩子好的行为,避免敷衍、夸大其辞、随意下命令,使孩子随时都 能感到父母的存在。家长的正确期望是孩子成长的外在动力之一。家长在充分了解和全面 分析孩子的特点、能力、兴趣的基础上,提出适当的期望。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这样会 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压力,从而丧失信心。孩子有进步,哪怕是细微的,家长都应鼓励表扬,使孩子有信心挑战困难。 二、引导孩子敢于尝试、提高挫折能力 家长可有意识、有目的地委托孩子承担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事先将可能发生的事告诉 孩子,并了解他心中的忧虑。对于新事物,孩子需要较多的尝试和时间来适应,家长应对 他表示关怀并陪伴他寻找方法接受考验。 三、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如果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自信心就会增强很多,家长应去发掘孩子的独特天赋,使 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之自豪,以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让孩子明白每个人 都有优点和不足,不足之处,只要加以训练,就可以克服,以次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培养其自立、自信的态度。 孩子还小,可能他们对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都没有引起重视,所以家长们起着关键 的作用,要学会帮助孩子,走出这种恐惧心理。平时的生活中要学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勇敢的接受外界的事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