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金色的草地(第1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21
16金色的草地【教学目标】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止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牛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教学难点】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2)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哪些是半包围结构。
(3)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蒲英察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盛、耍”上下等宽。
“喊钓睡”左窄右宽。
“趣”半包围结构,“走”的最后一捺写长些。
(4)教师重点指导“耍、察、睡”的写法。
“耍”上下结构,上下等宽,注意上面是个“而”,下面的“女”的一横要足够长。
“察”注意中间部分的写法,左是“夕”多_点,右边不是“又”。
“睡”右边部分的写法要注意,四横不一样长,第一横最短,第二横最长,最后一横第二短。
两小竖插在第二个横上。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6)巩固检查。
课外阅读归类专项训练(人教三上)一、阅读短文,冋答问题。
可爱的小溪清晨,小溪多美啊。
溪水映照着灿烂的朝霞,像浮动的彩色绸带。
我喜欢在溪边读书,清新湿润的空气滋润着我的喉咙,淙淙流水伴随着我的琅琅读书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图文讲解+练习知识点课文主题: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个发生在两个小兄弟和蒲公英之间的有趣的故事,文章叙述条理清楚,富有童趣,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
字词部分:一、生词草地、窗前、蒲公英、谢廖沙、一本正经、茸毛、假装、打哈欠、寻开心、揪掉、引人注目、钓鱼、返回、傍晚、走近、观察、花瓣、合拢、手掌、黄色、随意二、近反义词近义词:许多----众多仔细----细心观察----查看喜爱----疼爱反义词:假装-----真实合拢-----张开傍晚-----黎明开心-----伤心返回-----出发三、短语一本正经地喊、吹茸毛、朝我脸上吹、走近草地、随意揪掉、手掌张开(合拢)、花瓣合拢(张开)、仔细观察、攥拳头、开心的日子四、同音字注:注意、注目,住:停住查:调查、查看,察:观察进:走进、进去,近:接近返:返回、往返,反:反方向五、量词一片草地一朵小花一种花六、成语:含有数字的成语一本正经千千万万两全其美三言两语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牛一毛十全十美七、多音字假(jiǎ)假如假想(jià)假期放假觉(jiào)睡觉;(jué)觉悟觉醒觉察混(hún)混水;(hùn)混乱混合混战八、理解词语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引人注目:注目:注视。
吸引人们注意。
九、AABB式词语许许多多千千万万风风光光风风雨雨三三两两平平安安大大小小高高兴兴快快乐乐认认真真句子部分:一、句式(会造句)1、并不是………而是……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2、最……,一起……一起……蒲公英成了我最喜爱的一种花,因为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
二、修辞1、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
(比喻)2、蒲公英成了我最喜爱的一种花,因为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01我会写蒲pú(蒲扇、香蒲、蒲公英)英yīng(英雄、英俊、英姿飒爽)盛shèng(盛开、茂盛、盛气凌人)耍shuǎ(玩耍、戏耍、耍手腕)喊hǎn(呼喊、呐喊、哭天喊地)欠qiàn(哈欠、欠缺、亏欠)钓diào(钓鱼、垂钓、钓竿)而ér(而是、而且、从上而下)察chá(观察、察看、明察暗访)拢lǒng(合拢、聚拢、拉拢)趣qù(有趣、趣事、自讨没趣)喜xǐ(喜爱、喜好、喜闻乐见)睡shuì(睡觉、睡眠、呼呼大睡)02多音字盛shèng(盛开)chéng(盛饭)朝zhāo(朝阳)cháo(朝上)03近义词快乐一一欢乐观察一一观测喜爱一一喜欢仔细一一认真一本正经一一不荀言笑04反义词盛开一一凋谢仔细一一马虎合拢一一分开一本正经一一嬉皮笑脸引人注目一平淡无奇05理解词语盛开:(花)茂盛地开放。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假装:故意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
仔细:当心、细心。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
合拢:合到一起;闭合。
06句子解析1.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不是……而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否定草地是金色的,肯定草地是绿色的,用“并” 字,让人感觉“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人的手掌。
这样写的好处是更加真实形象的描绘出蒲公英的花是如何张开、合拢的。
07问题归纳1.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本课主要讲了“我”和弟弟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以及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
第十六课《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金色的草地》第一部分的阅读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金色的草地》第一部分的内容;2.掌握关键词汇及生字词汇;3.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1.理解《金色的草地》中每个角色的特点和性格;2.掌握故事情节,建立完整的故事框架。
四、教学难点通过细节理解,表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五、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的教学法;2.分组合作的教学法;3.图画讲解的教学法;4.课外阅读的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1.活跃气氛,导入新课。
老师展示一张金色的草地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我们今天讲点什么呢?”。
2.阅读故事第一部分。
老师请学生跟读和默读第一部分,理解文本大意,提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猜想,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文本内容。
3.分组合作,让学生取得学习目标。
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来表演、解释和分析角色性格和特点,并讨论选出三个重要的情节。
同一组的学生互相帮助,讨论阅读材料问题。
4.扩展阅读,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老师组织学生阅读彩页故事《小草的故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准确的讲解故事情节及角色性格。
5.总结巩固,检查学习成果。
老师让学生表演阅读故事《金色的草地》第一部分,选取一幅图片来描述角色、情节以及贴近故事的词语。
学生自己来解释意思,老师指导学生容易混淆词汇和不确定的口音。
6.课后作业布置。
选取彩页故事的情节,用自己的话来写一个300字的故事,然后与同伴交流。
七、教学资源1.选取的阅读材料;2.彩页故事《小草的故事》;3.金色的草地图片。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金色的草地》第一部分的内容,掌握了关键词汇,理解了故事情节,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通用9篇)《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1【教材理解】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
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
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接着写了“我”(弟弟)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最后作者总结全文: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在课后第二题,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兄弟俩对于蒲公英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
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
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
【设计理念】设计时,着重通过朗读,再现蒲公英的美景,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蒲公英一天里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最后的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学情简介】对于县城的孩子来说,蒲公英这种植物离孩子的生活有一段距离,孩子们之前并不了解这种植物及它的属性,是本文中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三年级上16《金色的草地》第1课时《三年级上 16《金色的草地》第 1 课时》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金色的草地》。
在开始学习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见过草地吗?那你们见到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呢?大多数同学可能会说绿色。
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片草地,它可有点特别,它是金色的!是不是很神奇?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本,先来看一看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
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读一读这篇课文,大家认真听,注意老师的读音和停顿。
(老师朗读课文)好了,老师读完了。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金色的草地讲了哪些内容?(学生自读课文)读完了吗?那老师来问问大家。
谁来说说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位同学说得不错。
课文主要讲了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时,发现草地会变色,通过仔细观察,明白了草地变色的原因。
那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呢?我们先来看看课文中的描写。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同学们,从这段话中,你们能发现草地变色的规律吗?(学生回答)对啦,草地早上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绿色的。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这下大家明白了吧!原来是蒲公英的花在搞鬼。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当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所以草地就呈现出金色;当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那兄弟俩是怎么发现这个秘密的呢?这就得益于他们的细心观察。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这兄弟俩一样,善于观察,这样才能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
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作者笔下金色草地的美丽和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