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服务社会》(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1.62 MB
- 文档页数:18
部编版初中政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中考专题复习:承担责任服务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民。
2.能力目标:①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②掌握运用思维导图归纳知识点,并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③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①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
②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
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③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2、难点: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王珏化名“兰小草”,匿名公益捐款15年。
设问:“兰小草”王珏传递给我们什么正能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兰小草”王珏传递了热心公益,无私奉献、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等正能量。
(二)、主体部分:1、考点链接:①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
②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
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③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2、中考动向:本专题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考察重点有责任意识和责任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承担社会责任等。
复习时要结合热心社会公益等社会热点问题,理解社会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奉献,明白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价值。
3、考点梳理:①引导学生以四人为小组,结合考点内容,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考点包含的知识点。
《服务社会》教案教材分析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的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围绕为什么热心公益和如何奉献、服务社会展开设。
学情分析中学生是将来建设国家的栋梁,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职业态度,事关重大。
但是由于中学生年龄尚小,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认知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也不丰富,对服务和奉献的重要意义,理解不深、不透。
特别是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对“服务”和“奉献”理解有误,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学科知识上面,多社会的服务意识和感恩意识不够。
加之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职业腐败现象。
这些都严重影响学生的做人准则和职业态度。
因此,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确立及依据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意识;愿意自觉承担责任,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将各考点知识灵活应用到试题中解题的能力,能够逐步掌握不同题目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3、知识目标:(1)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2)增强责任意识,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承担责任的意义树立责任意识;参加公益活动形式、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能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能够逐步掌握不同题目的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任务图片)提问:图片中的人是谁?他是做什么的呢?生答:李双喜,三峡蚂工的发起者。
师总:他的名字叫做李双喜,人称喜哥.是三峡蚁工志愿者联盟的发起人,在他的带领人,三峡蚁工从最开始只有他一个人,到现在固定成员超过300人。
三峡蚁工的活动每周末都会举行,遍布宜昌江边各个角落,弯腰拾起垃圾成了周末宜昌清晨最亮丽的风景。
请问同学们大家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呢?展示课题:服务社会二、新课讲授环节一:奉献显价值活动一:一个人的想法到一群人的行动——视频播放三峡蚁工队伍壮大事迹及分布图喜哥本名李双喜是一名理发师,两年前的11月1日,他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位外国小伙每天早起半个小时义务清理河道垃圾的新闻后,想到了看着自己出生、陪着自己长大的母亲河——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