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 格式:pdf
- 大小:534.25 KB
- 文档页数:40
文档编号:0000 30
VI设计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蓝图VI设计内部资料)
一个优秀的VI设计是可以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充分的展现,是高度发展信息社会需要的,它可以使学校的面貌更加光彩照人,有利于学校建立良好的形象,并将学校形象能得到具体的视觉展示,从而更容易被社会接受和认可。
大学校园VI设计(LOGO)的目的和宗旨,就是将大学校园形象要素,包括各种深层的形象和表层形象内涵要素,通过标准化、统一化的视觉识别形象体系VI,展现给全社会公众,使社会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形成良好并且具鲜明个性特点的高校校园形象。
VI使人们产生联想,并能感受到该学校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校徽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校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社团信息学生会:校学生会(校团委书记指导)、各系学生会(各系团总支书记指导)校级学生组织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校党委指导,校团委管辖)、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校团委指导,团委管辖)、大学生通讯社(校党委宣传部指导)、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会(校学工处指导)、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礼仪队、广西民族师范院教学信息部(校教务处指导)、共青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委员会新媒体中心、南疆学府论坛、校史校情解说团、校广播站、院论坛宿管会伙管会校团委(各社团受社团联合会管辖指导)体育俱乐部、市场营销协会、武术协会、辩论社、环保协会、左江潮文学社、演讲协会、旅游学社、吉他协会音乐协会、红丝带协会、次元动漫协会、书画协会、子衿汉服社、数学建模协会、街舞学社、摄影协会、轮滑学社、科学饮食文化协会、普通话推广协会、心理协会、国防爱好者协会、民族工艺协会、美术协会、计算机协会、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交谊舞协会、民乐协会、地理学社、棋艺协会、英语协会社团简介:舞蹈社团:喜欢跳舞的同学们可以选择参加这类社团集体舞,街舞。
有些学校的舞蹈社团里还会教你交谊舞、集体舞、街舞等。
篮球等球类社团:大多数男孩子会选择的社团,可以遇到很多朋友,一起切磋球技,会进步的非常快的。
武术协会:武术协会长期坚持开展各类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主要分为日常活动和特殊大型活动两个方面。
另外每个学院也有自己的社团社团建议一、明确自己想要参加社团的类型大学里面的社团种类非常丰富,如果你一开始入学没有一个目标,很容易就被热情的学长学姐拉入了。
虽然有的社团说:“没有基础也可以进,我们从零基础教学”,但入团有风险,思考需谨慎。
记得我在大学看到街舞社的学长学姐们真的是太酷了,而且学长学姐们热情似火呀,我当时非常心动冲动之下就进入了。
还好当时第一节课是试学课,身体好像都不听自己使唤,而且对于音乐的乐感非常差,对于我这种小白来说真的是度日如年。
大家在选择想进入的社团时,还是要根据自身的特长进行选择,我们尽量是让自己的特长成为自己的优势。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简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地处中国通往东南亚门户城市、桂西南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被誉为“南疆国门大学”。
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39年的广西省立龙州师范学校,历经广西省龙州师范学校、南宁专区龙州师范学校、南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南宁师范专科学校、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
2009年3月升格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成为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在75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以造就精英人才、推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进步、引领文化发展为己任,逐渐形成了“进德修业,崇学善成”的校训和“自强不息和谐至善尊师重道知行合一”的办学精神。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89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980多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87万册。
有教职工580人,专任教师487人,其中高级职称13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25人。
全日制在校生11201人,少数民族学生5134多人,占45%,少数民族种类包括侗族、仫佬族、京族、苗族、瑶族、壮族等20多个。
学校设有中文系、外语系、经济与管理系、政治与公共管理系、音乐与舞蹈系、美术与设计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化学与生物工程系、体育与健康教育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11个教学系部。
开设26个本科专业以及6个高职专业,隶属文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
其中“数学”和“旅游管理”列入广西重点培育学科;“应用化学”学科获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立项建设,并列入2013年度广西高校重点学科立项建设。
学校有“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研究院”、“广西边疆问题研究基地”、“桂西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等自治区级研究基地、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培育基地。
学校在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民族体育、边疆治理、桂西南植物资源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
第37卷第6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Vol.37No.6 2020年12月教育教学研克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OR NATI ONALITIES Dec.2020红色基因传接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价值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X倩(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摘要:红色基因是以红色精神为内核的红色文化,以共产党人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民族集体记忆和深层精神特质积淀形成独特的基因,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抓手。
同时,立德树人教育也是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现实载体,二者互通互动、有机统一。
红色基因传承对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具体表现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成效,激活赋能文化自信。
关键词:红色精神;红色基因;传承;立德树人;价值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891(2020)06-0133-04红色基因是以红色精神为内核的红色文化,凝聚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具有育人和激励作用,丰富了立德树人“用什么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的时代内涵。
从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到勇担时代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再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既是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任务,又是新青年的使命所在。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所在地——崇左,孕育出立足本土红色资源、与红色革命文化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肩负着桂西南地区高校人才培养重大使命,因此更应传承好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立德树人。
一、红色基因相关概念(一)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红色精神是根植于内心的政治自觉,联通着党和人民群众血脉,是共产党人继承中华民族独立斗争精神和实践精神,以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培育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教科书,是不同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历史积淀的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的改革精神的总称。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应当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校风、学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一)教师必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二)教师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和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校园和谐和社会稳定;(三)教师应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得有损害国家、学校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四)教师应自觉提高政治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二、敬业爱生(一)教师必须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尽职尽责,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教育教学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二)教师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遵守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规定,严谨治学,探求创新;(三)教师应对工作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兢兢业业、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钻研;(四)教师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教书育人(一)教师应热爱学生,增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二)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对学生满腔热忱,不得以冷漠、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得有挖苦、讽刺、体罚学生的行为;(三)教师应严于律己,廉洁从教,作风正派,为人师表,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以任何借口收取学生财物;(四)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学生,热心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秩序全面负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旷课、迟到、早退情况,并对违纪者进行教育;(六)实习指导教师应在实习期内,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纪律和安全负有全面的教育管理责任;(七)教师应主动担任或兼任学生班主任、兼职辅导员或学生导师的工作;(八)教师有责任在校内外按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九)不允许教师从事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社会兼职活动,如教师需从事社会兼职,需经学校相关部门审批、备案,并不得影响教育教学工作。
ffll 科教热点Science and Education Hotspots桂西南民族地区优秀民族文化融入高校第二课堂的路径探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黄秋来梁添论黄剑波覃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摘要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
高校应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创造良好条件,使民族文化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来,使学生具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观念,但通过调查发现,优秀民族文化在高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融入高校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高校实施力度有待加强,民族文化宣传力度较低、学习平台欠缺,民族文化传播难度大、活动形式较单一,缺乏创新活力等问题。
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分析并得出以下对策:开设民族文化课程;丰富民族文化课程、打造民族文化的传播平台;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丰富民族文化的活动形式;使优秀民族文化融入到高校的第二课堂,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桂西南民族民族文化第二课堂中图分类号:G750文献标识码:A D01:10.16400/ki.kjdkz.2020.10.004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National Culture into theSecond Classroom in Southwest Guangxi------Tak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as an example HUANG Qiulai,LIANG Tianlun,HUANG Jianbo,QIN Nai(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 i o n alities,Guixi,Guangxi532200) Abstract Excellent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power of t he Chinese na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reate good conditions for the inheritance of excellent national culture,so that the national culture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the school,so that students have the consciousness of inheriting the excellent national culture.However,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excellent national culture has not been well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 in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in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uch a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such as low publicity of national culture,lack of learning platform,difficulty in spreading national culture,single activity form and lack of innovation vitalit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bove problems,this paper comes to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setting up national culture courses;enriching national culture courses and creating 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of n ational culture;promoting the combination of o nline and offline activities to enrich national culture;integrating excellent national culture into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n ational culture.Keywords nationalities in Southwest Guangxi;national culture;the second classroomI桂西南民族地区优秀民族文化的相关理论概述1.1优秀民族文化的含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并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第35卷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mzsfxyxb@163.com(总第117期)要的任务是要通过明确办学定位、建设优势学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健全内部管理体系等内涵式建设,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一、明确的办学定位是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办学定位是一所大学自身建设的目标和蓝图。
一所大学的办学定位既要根据其自身的办学底蕴、办学传统,又要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符合教育管理部门分类管理的规定。
办学定位是学校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格后,通常会选择若干所高水平的大学作为自身的标杆和追赶的目标,模仿其办学规模、类型和层次,而忽略了自身的条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科、专业上与老牌本科院校相识度越来越高,新建本科院校之间越来越雷同,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越来越不明显。
近年来,教育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因而强调对新建本科院校要进行分类管理,要求在不同的办学层次上办出水平和特色;要求新建本科院校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
与此同时,新建本科院校也在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发展之路,根据自身的办学底蕴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努力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升本以后,全校师生员工开展了多次办学思想大讨论,形成了为广西(特别是崇左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共识。
2014年在学校的第一次党代会上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
2015年经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后,进一步把学校的办学定位明确为:“立足崇左,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以教育学、管理学为主,积极发展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专科教育,培养扎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到“十三五”末期,把学校建设成为适应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在同类院校中处于先进水平的富有师范、民族和边疆特色的应用型大学”。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文件精神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精神,决定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旨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自主实践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和创业意识。
为保证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顺利开展,根据《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计划内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1.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条件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二条申报要求1.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原则上以二、三年级学生为主。
鼓励低年级学生申请,鼓励学生团队申请。
申请者必须品学兼优、学有余力、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
2.创新训练项目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申报,可以是个人或团队(不超过3人);创业训练项目面向二、三、四年级学生,仅限团队(不超过5人);创业实践项目面向三、四年级学生,仅限团队(不超过5人)。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校园维管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分析作者:黄秋婵杨红兰李福燕兰娟陈心悦冯守富韦友欢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3年第21期摘要通过实地踏勘、标本采集、资料查阅、专家鉴定等方法,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校园维管植物资源及景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该校目前共有维管植物273种,隶属86科200属,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共有20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1属13种,占所有维管植物种类的4.76%;裸子植物5科5属7种,仅占2.56%;被子植物共71科184属253种,占校园维管植物总种数的92.67%,其中双子叶植物共61科142属204种,占被子植物总种数的80.63%,单子叶植物有10科42属49种,为被子植物总种数的19.37%,校园植物资源以常绿木本植物為主。
文中最后对校园植物景观配置提出建议,为后续优化校园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学校及开设校园植物资源校本课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维管植物;调查;配置建议中图分类号 S73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1-0122-09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1.028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Vascular Plant Resources in Campus of Guangxi Minzu Normal UniversityHUANG Qiuchan, YANG Honglan, LI Fuyan et al(Guangxi Minzu Normal University, Chongzuo, Guangxi 532200)Abstract The vascular plant resources and landscape status of Guangxi Minzu Normal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by field survey, specimen collection, data review and expert ident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273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belonging to 86 families and 200 genera, among which 20 species were under national key protection, rare and endangered protection and provincial key protection. Among them, 10 families, 11 genera and 13 species of ferns, accounting for 4.76% of all species;Gymnosperms have 7 species, 5 genera and 5families, accounting for only 2.56% of all species. There were 71 families, 184 genera and 253 species of angiosperms, accounting for 92.67% of the total species of the campus plants, among which dicotyledonous plants, 142 genera and 204 species of 61 families, accounting for 80.63% of the total species of angiosperms, and monocots, 49 species of 42 genera and 10 families,accounting for 19.37% of the total species of angiosperms.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campus plant landscape configuration,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ubsequent optimization of campus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chool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based courses on campus plant resources.Key words Campus;Vascular plants;Survey;Configuration recommendations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坐落于广西崇左市。
附件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及装订要求(参考)一、论文文字和字数除外语专业和留学生外,一般用汉语简化文字书写,文科专业字数7000以上,理工类专业字数6000以上,艺术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字数为5000字以上,外语类专业为5000单词以上。
二、论文书写和格式论文一律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用A4纸单面打印。
论文应左侧装订,不掉页。
包本用的封面与内芯不脱落,后背平整、不空。
两页页码之间误差不超过4mm。
内芯上遄、下端的订位为两钉钉锯外订眼距书芯上下各1/4处,允许误差±4mm;纸左边与钉锯的距离为3mm~5mm;无坏钉、漏钉、重钉,针脚平伏牢固;后脊不可散页明订。
论文的封面和封底要求用学校统一发的论文封面纸打印,用胶水粘贴,胶口不超过5毫米。
论文中除封面和封底外其它页面及其它内容的格式,各系原则上可参考学院统一发的格式,也可根据专业性质自行拟定,但要求同一专业论文的格式一致。
三、论文页面设置1、页眉从论文正文开始,至附录页,都要加上页眉,用小五号宋体,居中;奇数页的页眉内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偶数页的页眉内容:学生姓名+2个汉字的空格+论文题目。
2、页边距论文的上边距:2.5厘米;下边距:2.5厘米;左边距:3.0厘米;右边距:2.5厘米;页眉:1.5厘米;页脚:1.75厘米;行间距为1.5倍行距。
3、页码的书写要求论文页码的字号字体为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从论文正文开始,至附录,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
四、引用文献引用文献标示方式应全文统一,并采用所在学科领域内通用的方式,用上标的形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四号字体。
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中,如:“…成果[1]”。
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五、名词术语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
艺术教育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广西高校传承与保护——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李娜/文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特点独具。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地。
广西有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院校。
这些院校既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又是竞技项目训练基地,都承担着学生知识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任。
目前,高校正在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将民族体育项目纳入高校课程建设体系,将民族体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民族体育提供的大量优质的文化素材和思政资源,使民族体育文化和学生思想文化教育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和充实的实践基础,能守正传统体育根基与源头,有利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
本文基于文化生态视域,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研究个例,对广西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形势和特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传承方式和主要成效进行探讨与分析。
1 新时代高校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的形势和特点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广西高校师生的周围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和深刻的变化。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建设面临新形势,出现新特点。
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发展呈现“三个面向”。
一是面向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活高校内部发展活力。
高校民族体育工作、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和民族体育专业对学校的学科建设、课程改革和校园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面向科学研究。
加强聚焦前沿科学,建设教育传承平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能更好地为培养广西民族体育人才和创新发展服务,完善民族体育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
三是面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三全教育的重要资源。
具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天然优势,对于推动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1]。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日程表(院系用)(小组一)学院:院长签名:年月日序号姓名班级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答辩时间备注月日时1 梁凤化教本133 马扎诺教学目标下的化学教学课程与评价的一致性研究2 吴昊化学本131 纳米氧化铝包覆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的制备及其研究3 韦光雪化学本131 苦丁茶中铅、镉、铬、锰重金属含量的测定4 蓝碧玲化学本131 苦丁茶香气成分的分析5 黄江媚化学本131 二氧化锰预处理对锰酸锂性能的影响6 韦凤珍化学本131 L_半胱氨酸_氧化铁传感器对1,3-二硝基苯的检测7 王丰笛化学本131 锰桃中硅含量测定的研究8 潘笑影化学本131 响应面法优化减压内部沸腾提取车前草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9 李小燕化学本13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内标法测定锰桃中钙、镁的含量10 卢胡化学本131 电化学法回收处理一次性电池的工艺研究11 吴秀杰化学本131 3,5二氯水杨醛缩2-氨基3-甲基吡啶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12 韦丽娜化学本131 响应面优化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鱼腥草总黄酮的研究13 秦洁玲化学本131 增塑剂对甲醇重整催化剂性能的影响14 欧小萍化学本131 Fe3+、Ca2+、Fe2+、Zn2+离子交联剂对海藻酸盐/壳聚糖微囊溶胀和释药性研究15 杨彩娟制药本131 设备中头孢曲松钠残留量检验方法验证16 庞斯斯制药本131 年产300吨的中药饮片GMP车间设计17 诸葛文凤制药本131 CoFe2O4修饰碳糊电极对左旋多巴的测定18 韦俩制药本131 N-(5-甲基-1,3,4-噻二唑-2-基)-2-(2-对甲苯氧甲基苯并咪唑-1-基)乙酰胺的合成与抑菌活性的研究19 尹秋卿制药本131 N-(5-戊基-1,3,4-噻二唑-2-基)-2-(2-苯氧甲基苯并咪唑-1-基)乙酰胺20 辛炳坤制药本131 瞿麦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21 唐认学制药本131 小儿氨酚黄那敏片检验方法确认的研究22 覃玉环制药本131 瑶药肿瘤藤叶中鞣质类和多糖类的提取及其含量测定23 肖文燕制药本131 紫洋葱皮中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24 阮文婷制药本131 N-(5-丁基-1,3,4-噻二唑-2-基) -2- (2-(2,4-二氯苯氧甲基-苯并咪唑)-1-基)乙酰胺的合成与抑菌活性的研究25 李凤英制药本131 N-(5-乙基-1,3,4-噻二唑-2-基)- 2-(2-(2,4-二氯苯氧甲基)苯并咪唑-1-基)乙酰胺26 沈传广制药本131 N-(5-甲基-1,3,4-噻二唑-2-基)- 2-(2-苯氧甲基苯并咪唑-1-基)乙酰胺的合成与抑菌活性的研究27 李娜制药本131 响应面法优化苦丁茶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28 范晓庆制药本131 提高头孢曲松钠回收丙酮的色度稳定性的研究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日程表(院系用)(小组二)学院:院长签名:年月日序号姓名班级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答辩时间备注月日时1 钟晓坤化学本131响应面优化酶解法提取苦丁茶中的熊果酸2 滕雪梅化学本131金花茶叶粗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3 李玉婷化学本131高浓度示差法对镍钴锰酸锂中镍含量的检测研究4 韦华昌化学本131水杨醛锌共晶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5 周心怡化学本131镍钴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中钴含量检测的试验研究6 陆安桥化学本131三种景观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与SPAD 值的研究7 覃小静化学本131单性木兰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研究8 王艳萍化学本13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内标法测定锰桃中Cu、Ni含量9 李光杰化学本131火麻根中有机酸的提取及含量测定10 韦秋红化学本131内部减压沸腾法提取车前草多糖工艺的研究11 黄雪花化学本131溶剂法提取单性木兰叶中单宁的研究12 韦国咐化学本131黄花愧叶的微波辅助提取生物碱及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13 覃丽丽化学本131锰桃中磷含量测定的研究14 司徒露露化学本131不同烧结制度对523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性能的影响15 廖道娟制药本1312,4-二氯苯氧乙酸的合成16 张剑制药本131对硝基苯氧乙酸的合成17 刘钊云制药本131N-(1,3,4-噻二唑-2-基)-2- (2-对氯苯氧甲基苯并咪唑-1-基)乙酰胺的合成与抑菌活性的研究18 叶素君制药本131玉米须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19 蓝孟萍制药本131头孢曲松钠细菌内毒素检查及干扰分析的研究20 庞家顺制药本131VHP灭菌用于制药厂的研究21 黎肖萍制药本131瑶药火麻根中药用活性成分的鉴定和多糖类、酚类提取方法的探究22 武俊璇制药本131不同金属离子交联剂对海藻酸盐/壳聚糖微囊溶胀和释药性质影响的研究23 凌夏瑜制药本131HPLC法测定防己总生物碱中汉防己甲素的含量24 韦路祥制药本131头孢噻肟钠的合成工艺研究25 黄嵩制药本131葛根多糖提取研究26 韦遥制药本131年产1亿袋板蓝根颗粒剂GMP车间设计27 潘玉梅制药本131金银花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28 陆萍制药本131艾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日程表(院系用)( 小组三 )学院: 院长签名: 年 月 日序号姓 名班 级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答辩时间备 注月 日时1 蒙艳艳 化教本131芒果中维生素C 、有机酸、多糖含量测定的研究2 舒振英 化教本131 安德森教学目标下化学教学课程与评价的一致性研究(以**为例)3 郑向菲 化教本131 基于文献计量的化学课程改革研究成果分析4 韦青翠 化教本131 金银花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研究5 陈春桃 化教本131 梅里尔的知能结构与策略适配性研究6 郑兵化教本131 微波辅助提取鸡骨草总黄酮工艺研究及其抗氧化性研究7 谭雨化教本131肯普的知能结构与策略适配性研究8 韦乾铭 化教本131 超声波法辅助提取马尾松针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9 陈月妙 化教本131N-甲基丙烯酰基-N'-芳基硫脲的合成与抑菌活性的研究10 吴艳丽 化教本131微波法提取甘草黄酮的工艺研究11 范远娟 化教本131 N-甲基丙烯酰基-N'-(5-乙基-1,3,4-噻二唑-2-基)硫脲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的研究12 李海兰 化教本131TiO 2-SnO 2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光电化学检测邻氨基苯酚13 陈秋霞 化教本131乔纳森的知能结构与教学适配性研究14吴贵思 化学本131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在碳钼化合修饰电极检测邻氨基苯酚15 陈仕琴 化学本132 邻香草醛缩2-氨基-3-甲基吡啶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16 石明波 化学本132 微波提取法提取秋枫树叶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17 陈荣化学本1325-氨基间苯二甲酸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18 覃杰鲜 化学本132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释药性研究19 禤慧强 化学本132 崇左市不同药店中党参的多糖提取及比较20 李珊珊 化学本132 不同季节柠檬桉叶中单宁的提取21 黄艳梅 化学本132 荷叶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22 韦辽化学本132 超声波辅助提取黑板树中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23 闭丽丹 化学本132 不同还原方法对铜锌铝催化剂性能的影响24 赵春晓 化学本1325-氨基间苯二甲酸钴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25 冯华荣 化学本132微波辅助提取洛神花多酚的工艺研究26 蓝灵江 化学本132 湿法制备锰铈改性甲醇重整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27 龙荷花 化学本132 聚L-酪氨酸/纳米氧化铁环修饰电极同时测定多巴胺、 抗坏血酸和尿酸2829 30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日程表(院系用)(小组四)学院:院长签名:年月日序号姓名班级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答辩时间备注月日时1 陶福辉化教本131浅析广西扶绥县初中化学新课改的现状2 左小兰化教本131响应面优化番石榴叶多酚的提取工艺3 韦坚娟化教本131浅析初中化学课后作业高效设计4 韦兰惠化教本131响应曲面法优化萝卜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5 黄艳艳化教本131响应曲面优化西番莲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工艺研究6 农永恒化教本131浅析广西宾阳县各乡镇中学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现状及分析7 梁雪花化教本131题目待定(学生考研)8 黄华福化教本131浅谈扶绥县各乡镇初中化学教师实施教学课改的策略9 黄雪菊化教本131兰达的知能结构与策略适配性研究10 农承王化教本131信息化教学对初中化学教师技能提升的影响探究11 罗美丹化教本13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12 韦利化教本131正交试验优化海鸭蛋黄胆固醇含量测定工艺条件13 粟瑜梅化教本131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学科渗透的实践研究14 李丽云制药本131关于川贝罗汉止咳片(颗粒)质量标准鉴别项的研究15 韦娈芳制药本131生姜中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16 潘冬海制药本131苦丁茶多酚的提取与抗氧化性研究17 覃娜制药本131四氨基金属镍酞菁-氧化石墨烯共价化合物修饰电极光电检测氯霉素18 韦晨艳制药本131苦丁茶泡腾片的制备工艺研究19 李荭秀制药本131多种方法合成碳量子点及碳量子点与药物分子反应的光谱实验20 农银超制药本131提高头孢曲松钠回收丙酮色度稳定性21 祝萍萍制药本131取代苯氧乙酸的合成22 唐小强制药本131基于四氨基铜酞菁-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23 詹建国制药本131注射用头孢替唑纳无菌检查方法适用性验证24 张珊珊制药本131苦丁茶含片的制备工艺研究25 林晓珍制药本131车前草提取多酚的工艺研究26 涂艳娥制药本131金花茶叶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27 赖秋燕制药本131正交试验法优选风湿灵片的提取工艺研究28 陶福辉化教本131浅析广西扶绥县初中化学新课改的现状2930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日程表(院系用)(小组五)学院:院长签名:年月日序号姓名班级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答辩时间备注月日时1 黎燕丽化教本132金药树花的微波萃取黄酮及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2 陆海仙化教本132罗米索斯基的知能结构及策略适配性研究3 王丽青化教本132氧化锌/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测定阿奇霉素及其药物中的含量4 荣玉英化教本132安德森教学目标下的学与评价的研究(以***为例。
Work Discussion 工作探 i、t发挥裆案作用推进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谢宝琴陈月爱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摘要:高校新校区大都因搬迁与建设脱离了原校区历史,校园内缺失了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枳淀下来的带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氣围。
本文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探 讨了该校利用档案推进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举措及建议。
关键词:高校挡案: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高等学校档案(以下简称高校档案),是指高等 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 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111。
校园文化指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创造出 来的能够体现学校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是学 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 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也 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 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校园文化 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 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 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校园文化在当今高等教育 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 要体现。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 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校园文化对广大师生知校、爱校、荣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 设中重要的-项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校园 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 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高校新校区大都因搬迁与建设,脱离了原校区历史,校园内缺失了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 带有自身特色的精神财富和氛围,学生感受不到原校 区独有的文化气息,对原校区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 所知。
而高校档案是“今世可以知古,后世可以知今”的重要素材,高校档案是承载高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构建高校特色文化的重要工具和不可替代的资源。
2023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暑假时间开学报到时间2023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暑假时间开学报到时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23年暑假相关工作通知明确,暑假时间为7月8日—9月1日。
9月2日、3日回校注册,9月4日(星期一)正式上课。
2023级新生9月10日入学。
2023年大学生暑假安排每天坚持听一个小时的英语。
由于某些因素,让我们在英语水平上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有一定的差距,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也能追上他们,并比他们做的更好。
整理笔记,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
学过的知识只有不断回顾才能让它记忆深刻。
像我总是把以前所学的知识全都堆积到考试前几天来复习,这种做法不仅没有效果还让我越复习越紧张。
把笔记整理几遍可以发现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自己还没吃透等等。
利用网络多和别人交流。
网络是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我们可以在网上与他人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了解大学的招生信息等等。
“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
”我会充分利用好这个暑假,以的状态去面对新学期的到来。
2023年大学生暑假阅读书单《心灵鸡汤》系列杰克R26;坎菲尔和马克R26;汉森两人皆为美国励志演讲者,曾帮助数百万人找回勇气,他们合作推出《心灵鸡汤》,获得了“全美《纽约时报》第一名畅销书作家”的称号,更受到全球读者的热烈欢迎。
他们的作品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
作品有《心灵鸡汤》1—6集、《心灵鸡汤——激励女人》、《心灵鸡汤——致天下有情人》、《心灵鸡汤——亲情记录》等书。
2023年大学生暑假电影档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是《纳尼亚传奇》电影系列的第1部,改编自英国作家C·S·路易斯在1950年出版的《狮子·女巫·魔衣橱》(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5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前言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是教育部2009年3月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实行区市共建以崇左市为主的办学体制;2013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12月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核心,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适应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区内有一定影响力,在同类院校中处于先进水平的富有师范、民族和边疆特色的应用型大学。
2015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现将2015年本科教学质量情况报告如下:目录1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1.1 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1)1.2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1)1.3 在校生情况 (2)2 师资与教学条件 (2)2.1 师资队伍 (2)2.2 教学条件 (3)3 教学建设与改革 (4)3.1 人才培养方案 (4)3.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3.3 专业建设 (5)3.4 课程建设 (5)3.5 教材建设与管理 (5)3.6 教学改革 (6)3.7 实践教学 (7)3.8 毕业论文(设计) (7)3.9 创新创业教育 (8)4 质量保障体系 (8)4.1 树立本科教学质量理念 (8)4.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本健全 (9)4.3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运行 (9)5 学生学习效果 (11)5.1学生学习满意度 (11)5.2 毕业与就业 (12)5.3 学生成就 (12)6 特色发展 (14)6.1倾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培养 (14)6.2致力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创新 (15)6.3增强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智力支持 (15)7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6)7.1存在的问题 (16)7.2 改进措施 (17)8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个案分析 (19)8.1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 (19)8.2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28)1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1 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学校以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为前提,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扎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强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
为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学校坚持服务面向:立足崇左,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
1.2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学校坚持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截止2015年,共设有31个本科专业(其中11个教育专业或方向),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及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
表1 本科专业分布一览表序号学科门类专业数所占比例(%)备注1 经济学 1 3.232 法学 1 3.23 教育方向1个3 教育学 2 6.454 文学 3 9.68 教育方向2个5 理学 5 16.13 教育方向4个6 工学 6 19.357 管理学 6 19.358 艺术学7 22.58 教育方向2个1.3 在校生情况1.3.1 学生人数2015年,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341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0185人,占89.81%,专科生1156人,占10.19%。
1.3.2 生源质量随着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认知度逐年提高,对考生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强。
2015年,我校除了在广西招生外,还面向福建、广东、贵州、海南、甘肃、湖南、江苏、陕西、山西、云南等10个省招生。
在学校录取的2758名本科生中,区外学生483人,占招生总数的17.51%,大部分省录取分数均高于当地投档控制线,生源质量较高。
从广西区内生源来看,2015年我校录取分数线少数民族考生理科383分、文科445分,分别高出投档控制线63分和65分,汉族考生理科393分、文科460分,分别高出投档控制线73分和80分。
2 师资与教学条件2.1 师资队伍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专任教师的年龄、职称、学位、学缘结构等不断优化。
2015年新增博士13人,硕士40人;新增正高职称7人,新增副高职称14人。
师资队伍总体结构合理,教师数量和整体素质能够适应学校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学校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13人。
2.1.1 生师比2015年,学校有专任教师520人,外聘教师90人,在校学生折合数11555人,生师比 20.45:1 ,专任教师数量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
2.1.2 职称结构学校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59人、副高职称10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31.54%。
2.1.3 学位结构专任教师中有博士33人、硕士350人,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73.65%。
2.1.4 年龄结构专任教师平均年龄38.3岁。
45岁以下教师409人,占 78.65 %。
其中:36-45岁教师169人,占 32.50 %;35岁以下教师240人,占 46.15 %。
师资后备力量充足。
2.1.5主讲教师在本科教学中,主讲教师人数为474人,其中符合主讲教师资格的专任教师为46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7.26%。
2015年,学校有在岗教授 33 人,其中主讲本科课程 30 人,占教授总数的 90.50 %。
学校当年共开设本科课程4060 门次,其中教授授课 205 门次,占开设课程门次的 5.05 %。
2.1.6 教学科研水平2015年学校获国家社科1项,教育部部级2项,省级7项(社科6项,自科1项),厅级46项。
新增民族院校特色学科2个。
2015年度学校获得纵向科研项目立项资助共计447.1万元。
学校教师出版学术著作(含教材)11部;发表学术论文328篇,其中(EI)7篇,(ISTP)4篇,核心73篇;获批发明专利1项。
2.2 教学条件2.2.1 教学经费学校坚持经费投入向教学一线倾斜,严格管理经费预、决算,优先保证本科教学经费投入。
2015年,学校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1595.89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1381.11元。
投入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357万元,其中,实验教学经费165.52万元,生均本科实验教学经费200元,实习经费85.30万元。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438元。
2.2.2 教学行政用房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65491.9㎡,生均14.65㎡。
学生宿舍面积9.42万㎡,生均8.31㎡。
学校实验室总面积28658.2万㎡,生均实验室面积为2.72㎡。
各类教室、实验室等均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有各类教室135个,座位数8869个,其中多媒体教室125个,座位数8349个;外语教学语音室10个,座位数520个。
2.2.3 仪器设备2015年我校教学科研设备值9083万元,教学科研设备生均值7860元,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21.5台。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693万元。
2.2.4 图书资料学校图书资料建设能满足教学基本需要,利用率较高。
2015年,投入图书资料建设经费270万元。
学校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92万余册,2015年新增纸质图书6.1万册。
有电子图书63万种(其中外文电子图书2万种)。
2015年,学校图书馆数据库访问量640万人次、纸质图书借阅量21.6万册次。
2.2.5 信息资源学校校园网络现有网络信息点3000个,校园网出口带宽230Mbps。
覆盖主校区所有的办公区、教学区和生活区。
为教学、科研、招生与就业、网络办公、财务管理、服务社会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
3 教学建设与改革3.1 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定位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突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的,因此对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将课程设置分为4个平台,即公共课平台、学科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平台、实践教学平台。
其中公共课平台包括公共必修模块和公共选修模块;学科专业基础课平台包括学科专业必修模块和专业选修模块;专业课平台包括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任选课程模块;实践教学平台包括课程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和素质实践模块,人才培养方案日趋合理和完善。
学校组建了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制定了突显“师范性、民族性、边疆性”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以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各系在制定各专业的开课计划、任课计划和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时,都能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把教学异动率控制在10%以内,其中2014-2015学年教学异动率为5.14%。
3.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主要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对现有的本科专业采用“知识+能力+素质”融合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学科基础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培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为师范院校,学校继续在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和化学4个专业中试点了“卓越教师班”的教育,试点培养优秀的中小学师资。
3.3 专业建设学校专业建设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改造传统专业,扶持做强优势专业,保护巩固基础专业,稳步发展新兴专业。
学校现有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1个、区级优势特色专业(群)7个、校级特色专业2个。
2015年新增本科专业2个(舞蹈表演、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总数达到31个。
3.4 课程建设学校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大力充实和扩展基础类、专业类和人文素质类课程,努力增开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优质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2015年全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 116 门。
2015年,全校本科课程教学班 4060个(不含实践环节课程)。
其中30人及以下教学班 1188个,31-60人教学班 2659个,61-90人教学班 174 个,90人以上教学班39 个。
3.5 教材建设与管理学校鼓励教师在做好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编写校本教材。
2015年教师主编或参与编写教材11部。
同时,为规范教材的选用程序和提升教材的质量,学校长期坚持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系(部)分管领导以及教务处审核的教材征订程序,并规定优先征订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教材,保证了优秀教材进课堂。
3.6 教学改革学校积极抓好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