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规检查临床意义

常规检查临床意义

常规检查临床意义
常规检查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就是最基本得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与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得就是血液得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得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就是医生诊断病情得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常规中得许多项具体指标都就是一些常用得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与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诊断。此外,血常规检查还就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得常用指标。

1、红细胞计数(RBC)

就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得红细胞数目。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①增多见于精神因素(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红细胞代偿性增生(气压低,缺氧刺激;长期多次献血)。②减少见于妊娠、6个月~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对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

(2)病理性增多见于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3)病理性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严重得组织损伤及血细胞得破坏等;③合成障碍,见于缺铁、维生素B12得缺乏等。

2、血红蛋白(Hb)

就是红细胞得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与运出二氧化碳得功能。

【临床意义】

其增减得临床意义基本上同红细胞计数,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得程度。

3、血细胞比容(HCT)

就是指抗凝血液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而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得百分比。

【临床意义】

(1)增高多见于大面积烧伤、连续呕吐、腹泻、脱水等。

(2)降低见于失血后大量补液及贫血患者。

4、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含得白细胞数目。正常得外周血液中常见得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

【临床意义】

(1)生理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2)病理性白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3)病理性白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5、白细胞分类计数(DC)

就是指对不同类型得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得主要吞噬细胞,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其增减得临床意义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2)嗜酸性粒细胞①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长期用肾上腺皮

质激素等。②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3)嗜碱性粒细胞①减少见于速发型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用药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过量等。②增多见于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创伤及中毒,恶性肿瘤,过敏性疾病等。

(4)淋巴细胞①减少多见于传染病得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②增多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5)单核细胞增多见于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结核病活动期、单核细胞白血病、疟疾等。

6、血小板计数

【临床意义】

(1)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急性大失血与溶血后急性感染;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某些恶性肿瘤得早期等。

(2)血小板计数减低①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如脾功能亢进;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血糖

检测血糖次数过多与过少,血糖控制过高过低都就是不科学得。血糖检测得基本原则就是糖尿病病情越不稳定,越需要加强监测。不同时间点检测得血糖值意义就是不一样得。(1)空腹血糖:隔夜空腹(至少8小时未进任何糖类,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血,所检定得血糖值。检查得目得在于体现夜间基础状态得血糖,凌晨血糖升高得情况及降糖药远期疗效。

(2)餐后2小时血糖:体现对糖尿病得治疗效果,也就是筛选糖尿病得方法之一。

(3)夜间血糖:自行设计测夜间血糖时间,体现若早餐前血糖高,就是夜间血糖一直在高还就是晨时才高得。

(4)随机血糖:机体在特殊情况下对血糖得影响,如多吃、少吃、吃特殊食品、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经期等,及时捕捉低血糖得瞬间(约10分钟之内),当怀疑有低血糖发生时要及时测血糖。

(5)高危人群血糖:当空腹血糖:6、1~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7、8~11、1 mmol/l 时,您就应该注意了,因为您已经属于糖尿病得高危人群,稍不注意极有向糖尿病发展,当然并不就是每个高危人群都会向糖尿病进展,建议还可以进行相关得检查。

因此,了解血糖正常值并进行实时监测,无论对于发现糖尿病得潜在危险、诊断糖尿病、糖尿病治疗效果得检测都有着重要得意义。

糖耐量试验,也称葡萄糖耐量试验,就是诊断糖尿病得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有静脉与口服两种,前者称IGTT,后者称OGTT。IGTT用于评价葡萄糖利用得临床研究手段,或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症等特殊病人,OGTT则就是临床最常见得检查手段。

多用于可疑糖尿病病人。正常人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先升高,但经过一定时间后,人体即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加以贮存,血糖即恢复到空腹水平。如果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及尿糖,观察给糖前后血糖浓度得变化,借以推知胰岛素分泌情况。

HP(血清Hp抗体测定)

就是间接检查Hp感染得方法,阳性表明受试者感染了Hp,但不表示目前仍有Hp存在,不能作为判断幽门螺杆菌根除得检验方法,最适合于流行病学调查。

CRP

1、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得程度呈正相关。

2、CRP与其它炎症因子得相关性:CRP与其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与多形核白细胞等具有密切相关性。CRP与WBC存在正相关。在炎症反应中起着积极作用,使人体具有非特异性抵抗力。在患者疾病发作时,CRP可早于WBC而上升,回复正常也很快。故具有极高得敏感性。

3、CRP可用于细菌与病毒感染得鉴别诊断:一旦发生炎症,CRP水平即升高,而病毒性感染CRP大都正常。脓毒血症CRP迅速升高,而依赖血培养则至少需要48小时,且其阳性率不高。又如CRP能快速有效地检测细菌性脑膜炎,其阳性率达99%。

4、恶性肿瘤患者CRP大都升高。如CRP与AFP得联合检测,可用于肝癌与肝脏良性疾病得鉴别诊断。CRP测定用于肿瘤得治疗与预后有积极意义。手术前CRP上升,手术后则下降,且其反应不受放疗、化疗与皮质激素治疗得影响,有助于临床估价肿瘤得进程。

5、CRP用于评估急性胰腺炎得严重程度。当CRP高于250㎎╱L时,则可提示为广泛坏死性胰腺炎。

尿常规

胆红素BIL

尿胆原UBG

酮体KET

维生素C ASC

尿糖GLU

尿蛋白PRO

潜血BLD

PH PH

亚硝酸盐NIT

白细胞LEU

比重SG

1、胆红素BIL、尿胆原UBG:

临床意义

a、胆红素得检测对肝胆系统疾病得诊断有重要价值。尿胆原更加灵敏得反映肝功能

b、胆红素得检测有助于诊断黄疸。在败血症、蚕豆病、异型输血等情况下使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溶血性黄疸,此时虽然胆红素大量增加,但大部分就是间接胆红素,因此,尿中得胆红素还就是阴性。

c、胆素原族得检测可以敏感得反映肝细胞功能,临床经验表明,在病毒性肝炎早期未出现黄疸前,尿中得胆素原族就已经明显增加。与胆红素结合可以为诊断黄疸得类型提供依据。黄疸大致可分为三类:①肝前性黄疸,或称溶血性黄疸,②肝原性黄疸,或称肝细胞性黄疸,就是在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中毒及肝硬化等情况下,肝细胞或肝内毛细胆管大量病变,使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转运及排泄障碍所致;③肝后性黄疸,或称梗阻性黄疸,由于结石、肿瘤或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原因造成总胆管梗阻所致。

2、酮体KET

临床意义

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利用减少,脂肪分解产生过量酮体,尿酮体得检查对未控制或治疗不当得糖尿病出现酸中毒或昏迷得诊断很有价值,可以与低血糖、心脑疾病酸中毒或高血

糖渗透性糖尿病昏迷相区别。

b、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败血症、结核等发热期),严重呕吐、腹泻,长期饥饿、禁食,全身麻醉后等都可能出现酮尿。另外妇女孕期因妊娠反应呕吐多、进食少,体脂肪代谢明显增多,也能出现酮尿。

c、氯仿、乙醚麻醉后、磷中毒等情况也能出现酮尿。

d、服用双胍类降糖药如降糖灵后,由于药物抑制细胞呼吸,也可能出现酮尿。

3、维生素C ASC

临床意义

a、检测尿液中维生素得含量可以测试人体得营养状况,口服维生素C 500mg后,尿维生素C排泄量在15~57umol(3~10mg)每4h内为正常;大于57umol(10mg)每4h为充裕;小于17umol(3mg)每4h为不足。

b、尿液维生素C降低,常见于维生素C摄入量不足或坏血病。

c、尿液维生素C长期增高可能与肾结石形成有关。

d、在尿液分析试纸中,VC试纸还可以判断尿液中得VC对其她试纸得影响程度。

4、尿糖GLU

临床意义

a、生理性糖尿为一过性糖尿,就是暂时性得,排除生理因素后恢复正常。主要有三种:①饮食性糖尿,即在短时间内服用大量糖类,引起血糖浓度过大;②应急性糖尿,在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周期性四肢麻痹等情况下,延脑糖中枢受刺激,使肾上腺激素或胰岛素分泌异常,可出现暂时性得糖尿;③妊娠中后期多可见糖尿。

b、病理性糖尿也可分为三种:①真性糖尿,既胰岛素得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尿糖检查不仅可以诊断糖尿病,还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决定胰岛素得用量、判断疗效;②肾性糖尿,即肾小管对葡萄糖得重吸收功能减退,新生儿得近曲小管功能未完善也能出现糖尿;③其她糖尿,如生长激素过多(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过多(甲亢)、肾上腺激素过多(嗜铬细胞瘤)、皮质醇(Cushing综合症)、胰高血糖素等都可使血糖浓度高过肾糖阈而出现糖尿;另外,肥胖病、高血压也可能出现糖尿。

5、尿蛋白PRO

临床意义

检验尿液蛋白就是临床尿液常规化学检查之一,尿液蛋白试制主要检测得就是尿液中得白蛋白。正常情况下,健康成人每日排出得蛋白质含量极少(约为30~130mg),一般得常规定性方法都不能检测出来。一旦尿液蛋白含量>100mg/l或>150mg/24h尿,尿液蛋白质定性实验便呈阳性反应而称为蛋白尿。蛋白尿主要反映肾小球(管)损害及肾小球滤过率得增加。

6、潜血BLD

临床意义

a、尿液中混有0、1%以上得血液时,便呈肉眼血尿得特征,血量在此以下便只能用潜血反应或尿沉渣镜检才能证明。血尿常见于尿路炎症(急性肾炎、肾结核、尿道炎等)、结核、肿瘤,有白细胞时则表示有炎症;蛋白阳性、尿沉渣中有肾上皮细胞、管型等时,应考虑肾炎;特别就是有红细胞管型时,就是肾实质出血得佐证。

b、血红蛋白尿见于发作性血红蛋白尿症,还见于各种中毒、感染、链球菌败血症、疟疾(黑水热)、灼伤、溶血性输血反应等情况。

7、PH

临床意义

正常尿液呈弱酸性,约为6、0,因食物得不同,PH得变化范围为4、5~8、0。PH测定结果得判断比其她实验结果得判断要难一些,因为尿液PH得波动幅度大而快,而正常尿与病人

得尿得PH没有明显得差别,所以PH单独使用得意义不大。但与其她临床资料配合起来分析,则可成为重要得资料。

8、亚硝酸盐NIT

临床意义

正常情况下,尿液亚硝酸盐得定性实验一般为阴性。当泌尿系统受到感染时,由于细菌还原硝酸盐生成亚硝酸盐,因此检测结果为阳性,常见于大肠埃希氏菌引起得泌尿系统感染。尿液亚硝酸盐检测结果为阳性时,预示着尿液中得细菌数量在10万/ml以上。

9、白细胞LEU

1、反应原理:

临床意义

在各种尿路炎症情况下,尿液中都可能出现白细胞。白细胞得干化学检查可以与别得检查项目一起对尿液进行过筛检查。

10、比重SG

临床意义:

尿液比重得测定可以估计肾脏浓缩功能。由于尿液比重还受年龄、饮水量、出汗等因素得影响,故多次测定比单次测定更能反映肾脏浓缩功能。

尿妊娠试验

俗称早早孕试验,它就是通过检测尿中就是否含有一定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从而判定就是否怀孕。

临床意义

1、正常妊娠35~40天后即可出现阳性反应,在怀孕60~90天时阳性程度最强,阳性率达98%以上。120天后可能下降或呈阴性反应。

2、除了正常妊娠外,宫外孕、不完全流产、绒癌、恶性葡萄胎、畸胎瘤等也可出现阳性。注:尿液检测结果可作为参考手段,必要时应该检测血液中HCG值。

便常规(显微镜检查)

1、颜色与性状

正常成人在便常规检查中,其粪便为黄褐色成形便,质软;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病理情况下,粪便得外观可呈现不同得改变。

2、红细胞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粪便中出现大量得红细胞,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细菌性痢疾时红细胞少于白细胞,多分散存在且形态正常;阿米巴痢疾者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多成堆存在并有残碎现象。

3、白细胞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多在带粘液得标本中见到,主要就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具体数量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位有关。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不多,均匀混于粪便内,且因细胞部分被消化而不易辨认。结肠炎炎症如细菌性痢疾时,可见大量白细胞或成堆出现得脓细胞,亦可见到吞有异物得小吞噬细胞。脓球得结构不清晰,常聚在一起,甚至成堆存在。粪便中发现多量得白细胞及脓球,表明肠道有炎症或溃疡。

4、吞噬细胞

为一种吞噬较大异物得单核细胞,其胞体较中性粒细胞为大,可为其3倍或更大,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1-2个,大小不等,常偏于一侧。在细菌性痢疾与直肠炎症时可见到。

5、寄生虫

正常人粪便中应无寄生虫卵、原虫、包囊、虫体。

6、其她

当粪便中有较多得淀粉颗粒或脂肪滴出现时,可能与腹泻、肠炎或慢性胰腺炎有关;如有夏科雷登氏结晶出现,则可怀疑为阿米巴痢疾或钩虫病;如有大量得上皮细胞出现,说明肠壁有炎症,如坏死性肠炎、溃烂性肠癌等;溃疡性结肠炎或细菌性痢疾时可发现大量吞噬细胞。

便隐血

隐血就是指消化道出血量很少,肉眼瞧不到血色,而且少量红细胞又被消化分解以致显微镜下也发现不了得出血状况。粪便隐血试验就是用来检查粪便中隐藏得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得一项实验。这对检查消化道出血就是一项非常有用得诊断指标。

RV(A群)

轮状病毒就是引起婴幼儿腹泻得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每一次感染后人体免疫力会逐渐增强,后续感染得影响就会减轻,因而成人就很少受到其影响。轮状病毒总共有七个种,以英文字母编号为A、B、C、D、E、F与G。其中,A种就是最为常见得一种,而人类轮状病毒感染超过90%得案例也都就是该种造成得。轮状病毒就是借由粪口途径传染得。它会感染与小肠连结得肠黏膜细胞(enterocyte)并且产生肠毒素(enterotoxin),肠毒素会引起肠胃炎,导致严重得腹泻,有时候甚至会因为脱水而导致死亡。粪便中轮状病毒就是引起婴幼儿腹泻得重要因素,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信息支持。除了对人类健康得影响之外,轮状病毒也会感染动物,就是家畜得病原体之一。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 单核细胞M 0.03 ~0.08 (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 ×10的6次方/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常规检查小结反馈

一、检查概况: 12月26日下午,语文高段组的黄海霞、高彩虹、毛芳、杨继红四位老师对本组老师进行第二阶段的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此次检查主要涉及备课、作业、课本批注、试卷分析、听课几个方面。总体来说,绝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成效是令人欣喜的。 二、主要成绩: ㈠、教案编写情况: ⑴实效大。大多数教师编写教案能根据学情,课型,紧靠《课标》,重点突出,体现特点,落实目标,渗透理念,教学环节清晰合理,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每个老师的课本批注都很详尽、清晰。 ⑵“余粮”足。大部分的教师能精心准备,认真撰写,数量足够(比如期初定的一学期七十课时以上,结果有七位老师达到八十篇以上,高彩虹老师达到八十九篇)。 ⑶形式活。教案呈现方式多,有自己撰写,有集体备课、电子备课,个人增减,课本批注都较详细等(如郭玉梅老师手写备课详案,认真细致,每课时有教学反思)。 ⑷有反思。每位教师都能及时地在教案后面写上自己的教学感受,体验,思考,顿悟,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如毛芳老师能联系学生实际教学问题编写教案,廖燕云在教案中安排出每次上课具体时间,教学资源丰富,每课有课件,杨继红老师每单元都有有单元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单元课文特点)。 ㈡作业布置与批改: ⑴作业布置有广度:大多数教师能践行学校就作业布置的具体要求,做到“堂堂有作业,课课有练习”。有一部分教师还从时间,类型,要求等不同层面上做“细活”。 ⑵设置作业有维度:多数教师能根据学情与教材特点,从夯实基础,落实目标,提高能力,发展潜力等多重目的出发,自设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综合作业。 ⑶批改作业有效度:教师们都能及时,认真,细致,准确地批改作业,做到:符号规范,反馈及时,重视矫正。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如禹文辉老师、黄海霞老师采用师评与生评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作业的批改及更正更有效)。 (三)听课: 一学期结束,总的来说,老师听课次数比较多,有的还含跨学科听课,平均每位老师听课在十五节以上,大部分老师高达二十五至三十节,廖燕云老师听课高达31 节,黄海霞老师听课28 节。有的还含跨学科听课,听课评价也很实在,不空洞。如高彩虹老师听课书写认真,评课内容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来。 (四)单元检测:

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意义 ()

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意义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最常做的检验项目,我在这里介绍一下其临床的应用及结果评价。 目前医院所做的血常规检验以三分类与五分类为主,这对于白细胞分类来说的,三分类的仪器可将白细胞大体的分为大细胞(中性粒细胞)、中间细胞(其它白细胞)、小细胞(淋巴细胞)三类。五分类的仪器可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五类。红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各类仪器差别不大。当然有些仪器甚至还可分出幼稚的白细胞,而在一些医院还在使用手工分类的方法。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上可随时检验,用血量不多,但是还是推荐使用静脉采血,并与合适量的抗凝剂混合使用。常规检验主要有以下项目: 1、白细胞计数(WBC) 参考值:4.0-10.0×10^9/L 临床意义: 增高:发热、各种炎症、白血病、出血、溶血、肿瘤等,如>30×1011/L有白血病的可能;减少:流感、非典、伤寒、粒减、粒缺、脾亢、再障、长期X线照射等结果评价: 主要为中性粒细胞:(1)增高:生理性增高如新生儿、经期、妊娠末期、饭后、剧烈运动后、酒后、冷浴后、分娩、下午较上午高、应用如肾上腺素等。(2)减少:致白细胞生成减少如应用烷化剂(氮荠、环磷酰胺、苯丙氨酸、消瘤荠、噻替哌、白消安、乌拉坦、甲基苄肼、多潘等)、有丝分裂抑制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秋水仙碱)、抗抑郁

药(丙米嗪、去甲苯米嗪)、利尿剂(乙酰唑胺、氯噻嗪衍生物、利尿酸、汞剂)、抗生素(氨苄青霉素、甲氧苄青霉素、氯霉素、头孢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链霉素、瑞斯托霉素、放线菌素K、两性霉素)、抗颠痫药(苯巴比妥、三甲双酮、乙琥胺)、其它(扑尔敏、二硝基苯酚、苯、砷等);致白细胞破坏增多如应用解热镇定剂(阿斯匹林、醋氨酚、氨基比林、消炎痛、保泰松)、抗甲状腺药物(甲疏咪唑、丙硫氧嘧啶)、抗生素(苯唑青霉素、双氧青霉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氯霉素)、抗疟药(奎宁、扑疟奎、辛可芬)、抗心律失常药及强心药(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安定、地高辛)、其它(氯丙嗪、呋喃妥因、苯妥英钠、别嘌醇、潘生丁等)。 2、中性粒细胞(NE) 参考值:2.0-7.0×10^9/L;51-75% 临床意义:异常标本还包括中性杆状细胞及幼稚细胞等。增高:急性细菌性感染、组织损伤、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等;减少:某些传染病如伤寒、流感、造血功能障碍、脾亢、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药物反应、慢性理化损伤等。 3、淋巴细胞(LY) 参考值:0.8-4.0×10^9/L;20-40% 临床意义:异常标本还包括大、小淋巴细胞及异淋。增高:传染性疾病如百日咳、传单、麻疹、结核、肝炎、肿瘤等;减少:长期X线照射、细胞免疫缺陷、传染病急性期。

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情况

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情况 (语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1月9日至1月12日,在中心校领导的安排下,我和9位老师组成的检查小组对全中心各个学校进行常规检查。我检查的部分是语数教案及教学反思,现将检查情况反馈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检查情况看,各校都能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教学常规管理有关细则,认真做好各项材料。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将教学反思做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教学各环节上写出了切合实际、科学规范的要求。绝大多数老师的教案都书写认真、工整,备课详细,教学重难点突出,有板书设计,附有作业设计;部分电子教案都能根据上课需要,进行有效的批注,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大部分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解剖。 二、好的方面 这次检查发现很多教师都能认真备课,书写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过程比较详实,个别教师教案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体现新的课改理念,能注重学法的指导。这些老师能根据学情分层设计课后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能从单元整组设计出发,研究重点,突出难点,更好地把握了单元中每个课时之间的前后联系。

教学反思多数老师都能认真完成,在每篇教案授课后书写反思。大部分教师的反思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老师的反思总结很到位,能够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进行详实具体的教后反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教后记内容规范,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反思深刻,对教学工作有促进作用。 三、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存在抄教案的现象,没有自己的观点。备课过于简单,不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存在应付检查的现象,教案中实用的语言欠缺,教学后记的质量不高。个别教师的书写应注意。 2、个别教师的电子教案只是下载下来,还有进行必要的修改,也没有进行批注。 3、个别教师还在使用旧教案,甚至有个别教师用的教案与本学期的课题不相吻合。 4、多数教师的教案封面都没写姓名及年度。 5、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只是简单地抄教学用书,或是简单的几句话,没有进行真正的反思。 6、还有很多学校的教师在备课环节上,没有备课后作业设计这一环节。 7、个别学校的代课老师检查不到教案。 四、改进措施 1、建议学校在搞好语、数学科校本教研的同时,也能顾及小科,除了年青老师,年长老师也不能忽视,只有创设条件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 2、部分老师课后作业设计不够规范、科学。机械性作业较多,启发性,特色性作业不足。是否强调将作业设计也纳入备课范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题型)只有课前老师的精挑细选,精心设计,才会有作业的科学合理。 3、集体备课中,统一设计表格,这种模式较好,可形式略显单一,建议是

教学常规检查总结

文英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小结 本周我们对全体教师的教案、作业、质量检测、听评课、辅导学生、安全、业务学习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检查内容完整、全面。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案方面的特点与不足: (一)优点: 1、绝大多数教案设计完整,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设置得当,紧紧围绕新课标,能突出对学科素养的高度关注。板书设计具有高度的归纳与概括性,并能展示知识内在结构。教师撰写的课后反思比前一次检查有所提高,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后记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深刻地解剖,能很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的反思意识,反思深刻、务实、有针对性。 2、教学环节齐全,注重引语与小结,使教学设计前后呼应,环节完整。 3、注重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案能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不足: 1、教案后的教学反思不够认真、不够详细,没能对本堂课的得与失作出记录与小结,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对教学后记还不够重视。 3、在以后设计教案时,希望能将课后反思的位置多留几行。从检查教案可以看出有些教师在写教学后记时因行距不够而影响了后记的书写。 二、作业方面的特点与不足: (一)优点: 1、能按进度布置作业,作业设置量度适中,难易适中,上交率较高,且都能做到全批全改。 2、作业批改公平、公正,有一定的等级评定,有些教师还有特定的评语和奖励。教师批改要求严格、细致,能够反映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做法及纠正措施。 3、学生在书写方面较上学期有很大进步。从检查可以发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书写格式有明确的要求。 (二)不足: 1、对于作业封面请各位教师学生进行教育,要整洁、不能涂涂划划。在学生书写封面上的姓名时,要求他们认真书写,让学生明白做人先从写好每一个字开始,先从写好自己的名字开始。 2、从作业批语看,鼓励性批语有待探索。希望老师们注重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不同的评价等级来激励学生。作业中恰当的评语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发展。 3、有些作业没有格式要求,同一个作业本的两次作业有的紧挨着,没有空出一行;有的空出大半页。

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因素

尿钠测定正常人体钠40%存在于骨骼中,其余分布于体液中。每天人体钠摄入量与排出量相当,钠可由消化道、皮肤及肾脏排出。肾脏排钠受醛固酮及身体对钠需要的调解,并伴随着氯化物一起排泄。 【参考值】 130~260mmol/24h尿(间接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临床意义】 1.临床检测尿钠浓度主要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和原发性醛固酮症的评价。 2.尿钠增高见于酮症酸中毒、失盐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及多囊肾等肾小管功能缺陷、尿崩症、使用利尿药及输注大量盐液等。 3.尿钠降低见于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症、肾前性少尿、充血性心力衰竭及长期低盐饮食、腹泻、严重呕吐、大面积烧伤等。 【注意事项】 测定标本为24小时尿。 二尿钾测定 人体内总钾量为50mmol/kg,完全从食物中供给,经肠道吸收,主要由肾脏排泄。钾由肾小球滤过后,大部分由近曲小管及髓襻重吸收,仅有10%的滤过量经肾远曲小管在此处受醛固酮调节钾的排泄量。体液酸碱平衡的改变也影响肾脏对钾的排泄。血钾无肾阈,不能阻止钾的排泄,即使不进含钾食物或低血钾时,机体每天仍要排钾1.5g。 【参考值】 25~100mmol/24h尿(间接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临床意义】 1.尿钾增加见于①内分泌紊乱,如原发性醛固酮症、肾素瘤、长期使用ACTH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等;②糖尿病酮症、代谢性碱中毒、使用排钾利尿药、含高钾的食物等;③肾小管功能不全,如肾小管酸中毒、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 2.尿钾减少见于艾迪生病、肾衰竭、酸中毒、选择性醛固酮缺乏症、使用保钾利尿药等。 【注意事项】 同尿Na测定。 三尿氯化物测定 氯离子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构成盐酸作为胃酸基本成分。氯化物以氯化钠形式存在,由食物和食盐供给,80%随尿排出,5%随粪便排出,其余经皮肤排出。氯可自由地经肾小球滤过,99%被肾小管重吸收,1%从尿中排出。

血常规各项指标所代表的含义

血常规各项指标所代表的含义 白细胞计数 (WBC) 4.0~11.0 ×109/L 临床意义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注意事项 淋巴细胞百 分率 (LYMPH%) 20~40 % 临床意义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百 分率 (MONO%) 3.0~8.0 % 临床意义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注意事项 中性粒细胞 百分率 (NEUT%) 50~70 % 临床意义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 注意事项 嗜酸性细胞 百分率 (EO%) 1.0~5.0 % 临床意义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减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大手术后,患大叶性肺炎、伤寒、猩红热等疾病严重 注意事项 嗜碱性细胞 百分率 (BASO%) 0.0~2.0 %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注意事项 淋巴细胞绝 对值 (LYMPH) 1.0~3.5 ×109/L 临床意义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注意事项 单核细胞绝 对值(MONO) 0.0~0.8 ×109/L 临床意义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中性细胞绝 对值(NEUT) 2.0~7.5 ×109/L 临床意义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 注意事项 嗜酸性细胞 绝对值(EO) 0.0~0.7 ×109/L 临床意义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注意事项 嗜碱性细胞 绝对值 (BASO) 0.0~0.1 ×109/L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注意事项 红细胞计数 (RBC) 3.5~5.6 ×1012/L 临床意义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贫血,出血 注意事项 血红蛋白110~160 g/L

教学常规检查情况总结

教学常规检查小结 12月30日,根据教导处活动安排,进行了本学期期末教学常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师教案、听课记录、学生作业、配套练习等。现将本次检查的内容总结如下: 一、教师教案 通过检查发现绝大多数老师在备课中能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备课要求去做,课时备课比较详细,且教学环节齐全,内容详尽充实,课后反思较好,体现了高效课堂理念。尤其是薛爱萍、李芬、常建华、柏银花、薛永贤、李清、何立挺等老师教案设计完整,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设置得当,紧紧围绕新课标,能突出对学科素养的高度关注。板书设计具有高度的归纳与概括性,并能展示知识内在结构。绝大多数老师撰写的课后反思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法进行深刻地解剖,能很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的反思意识。 二、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作业布置能分清层次,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作业适量适度,布置时间符合要求。 2、教师对作业及配套练习批改及时,认真,做到全批全阅,有日期及批改评语。 3、大部分学生书写认真、规范,作业整齐,次数合理,错题有更正。 三、听课记录 大部分教师都能按教导处安排积极听课,听课节数充足,尤其像张丽、李清、段鹰、柏银花等老师听课认真,反思总结及时深入,但个别听课记录内容简单,对所听课节无评议内容,甚至连听课时间、科目、班级都无记载,有个别教师期中常规检查完后再没有听课。 四、不足与建议

1、部分教案内容过于简单,不能很好的体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没有相应的习题的设计,无教学方法的体现,尤其表现在后期的复习教案中,无明确的复习目标,只是简单的备考点,抄练习等贴卷子 2、不重视教学反思。个别教案的教学反思不够认真、不够详细,没能对本堂课的得与失及时做出总结,这一现象在二类课教学中的表现尤为突出。 3不注重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个别教师批阅学生作文的评语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的指导。 4、个别学科的作业缺乏次数累计,有些作业同一个班累计的次数不统一,给作业检查造成不便。

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手术、化疗、放疗前后均需行血常规检查。其中的指标的异常会影响这些治疗措施的进行。但很多病人与家属拿到化验单看不懂,感到很困惑。现仅就血常规的一些化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作一简要说明,供参考: 1. 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0~16.0g/dl)【10】 女:110~150g/L(11.0~15.0g/dl【10】 临床意义: 增高:有生理性或病理性,在肺癌病人中较少见。 减低:可反映贫血的程度。病人的营养状况不佳、手术后失血过多、化疗后等均可出现。 2. 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1012L(400~550万/mm【0.01】 女:(3.5~5.0)×1012L(350~500万/mm【0.01】 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症。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缺氧等。

减低:手术后失血过多、化放疗疗引起的红细胞减少、其他情况引起的贫血、血液稀释后等。 3. 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4~10)×109/L(4000~10000/mm【0.001】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及白血病等。 降低:这是化疗病人最常见的副作用。另外,某些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可出现。 4.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单核性和淋巴性三类白细胞。粒细胞又根据胞浆中含有的颗粒性质不同,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及中性粒细胞三种。 (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 正常参考值:0.50~0.70(50%~70%)【0.01】 临床意义: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放射线或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病毒性感染、伤寒、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

英语教学常规检查小结

英语教学常规检查小结 为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按照杨市学区工作计划安排,本人于1月26日对佘口小学进行英语教育教学常规检查。主要从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单元检测,听课和业务学习等方面进行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佘口小学在职教师12人,四人兼带三四五六年级的英语课,分别为左振娇老师,姜珍芳老师,陈成老师,韩琳老师。按照备课要求,均采用纸质备课,备详案。对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措施和方法,教学进度等安排,步骤明确,计划详实,方案实用。四位老师都做的很好。 各位老师的备课都能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备习题和实验。并且在具体的设计中有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和学法,主要教学步骤,课后小结,作业步骤等。老师们都能按照要求完成备课,只是有部分老师备课差课时,望有始有终,能按照教学计划安排进行备课。做的好的有左振娇老师,姜珍芳老师。 各位教师上课均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在教学全程,内容适当,深浅适宜,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及时指导学生学习,并能进行多元的评价,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高效的生成教学成果。做的比较好的是左振娇老师,姜珍芳老师,陈成老师,韩琳老师。

作业情况,好的方面:本次检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作业布置适量,适度,均能及时批改作业,有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作业中的错题能及时订正,并及时做出二次批改,多数学生作业书写比较认真,格式比较规范。教师批改记录比较细致,能够反映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做法及纠正措施。而存在问题:少部分教师作业批改后学生的错题并没有及时订正,有的没有及时批改。有的学生的作业错题没有订正以及作业次数混乱,同一班级的学生,有的课堂作业次数较多,有的偏少,并且教师没有批改没有订正。 各位英语教师的辅导对象明确,培优扶差的工作做的到位并且效果明显。同时,本次检查各位教师的记分册发现,每位教师都能根据教学进度针对所学知识,有目的地进行测试与检查,并及时记录平均分,优分率,及格率。并且,通过对记分册的检查,每个年级的平均分都在正常的数值范围内,每个班的班级差距适中。 针对此次检查情况,我有如下几项措施和建议: 1.每位教师都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对学生进一步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2.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有待加强,同时备课要有针对性,反思也有价值,有针对性;

小学常规检查反馈报告

常规检查反馈报告(第二组) 本次教学常规检查,我负责的部分为教师部分教学工作的(二)作业辅导中的辅导学生(补差、培优)、(三)学业质量评价、(四)教研工作 辅导学生(补差、培优) 1.亮点:从材料上看,每位老师都有。在记录上完成教完整的有内云小学、中心三年段,记录完整(手写),跟踪到位。 每位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有针对性。 2.不足和建议:部分教师无培优辅差工作总结(常规检查中要求总结为上学期);今后的总结要附上。 学业质量评价 1.学生档案袋:每位教师都有,档案袋多放学生作业、奖状、美术作品等。较为丰富的有下庄小学。 建议:教师在档案袋上简单列出条目。 2.考试质量分析:学校大部分教师坚持做到授完章节知识后,及时进行单元测评,认真阅卷,给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少数教师单元测评与教学内容不同步。 建议:分析优缺点时,能实事求是。 3.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所有老师均及时填写(没有出现打印黏贴) 教研工作情况:

1.公开课教案、反思及评议:每个教师都有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其中听课教师的评议则有所欠缺,部分老师为打印的,评议内容与所上课不一致。建议:结合学校教研工作,合理评议。 2.听课评课意见:所有教师听课量均达12篇以上,其中新进16年老师听课量都有二十几篇。塔潭小学的唐锐老师听课随想很工整,能针对课堂上的亮点与不足及时笔记,形成有效的课堂反思。 不足及建议:要注意对意见与建议项的评写,要写出点新意来。听课后要注明听课日期。 3.教学案例:从材料上来看,每位老师都有。 4.课题研究、专题研究:内云小学、中心一年段、中心二年段都有学校自己或者年段自己的课题研究。 建议:省市县的课题研究有限,学校自己成立课题研究。 5.新课标解读、教育杂志:每位教师都有。 6.论文、录像课汇编发表:内云、下庄、中心本部1-3年段有自己的论文汇编。 建议:将本校教师论文进行汇编。 本次常规检查,所有老师都能较好完成教学常规工作,其中内云小学的刘文婷老师虽然分娩假到四月份但是材料仍齐全工整,值得表扬。

-血常规各项检查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 (WBC) 4.0~11.0 ×109/L 临床意义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注意事项 淋巴细胞百 分率 (LYMPH%) 20~40 % 临床意义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百 分率(MONO%) 3.0~8.0 % 临床意义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注意事项 中性粒细胞 百分率 (NEUT%) 50~70 % 临床意义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 注意事项 嗜酸性细胞 百分率(EO%) 1.0~5.0 % 临床意义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减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大手术后,患大叶性肺炎、伤寒、猩红热等疾病严重 注意事项

嗜碱性细胞 百分率 (BASO%) 0.0~2.0 %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 注意事项 淋巴细胞绝 对值(LYMPH) 1.0~3.5 ×109/L 临床意义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注意事项 单核细胞绝 对值(MONO) 0.0~0.8 ×109/L 临床意义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中性细胞绝 对值(NEUT) 2.0~7.5 ×109/L 临床意义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 注意事项 嗜酸性细胞 绝对值(EO) 0.0~0.7 ×109/L 临床意义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注意事项 嗜碱性细胞0.0~0.1 ×109/L

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反馈

Xxxx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反馈 一、检查概况: 4月26日下午,教导处和各教研组长老师对本组老师进行第二阶段的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此次检查主要涉及备课、作业、课本批注、试卷分析、听课几个方面。总体来说,绝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成效是令人欣喜的。 二、主要成绩: ㈠、教案编写情况: ⑴实效大。大多数教师编写教案能根据学情,课型,紧靠《课标》,重点突出,体现特点,落实目标,渗透理念,教学环节清晰合理,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每个老师的课本批注都很详尽、清晰。 ⑵“余粮”足。大部分的教师能精心准备,认真撰写,数量足够。 ⑶形式活。教案呈现方式多,有自己撰写,有集体备课、电子备课,个人增减,课本批注都较详细等(如老师的备课详案,认真细致,每课时有教学反思)。 ⑷有反思。每位教师都能及时地在教案后面写上自己的教学感受,体验,思考,顿悟,内容丰富,形式灵活。 ㈡作业布置与批改: ⑴作业布置有广度:大多数教师能践行学校就作业布置的具体要求,做到“堂堂有作业,课课有练习”。有一部分教师还从时间,类型,要求等不同层面上做“细活”。 ⑵设置作业有维度:多数教师能根据学情与教材特点,从夯实基础,落实目标,提高能力,发展潜力等多重目的出发,自设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综合作业。 ⑶批改作业有效度:教师们都能及时,认真,细致,准确地批改作业,做到:符号规范,反馈及时,重视矫正。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教案编写简单空洞,缺乏实用性;有的教师使用旧教案或集体备课的教案,但没有个人增减,缺乏主见性; 2、一部分学生的作业习惯差和作业矫正效果差仍是“顽疾”; 3、作文批改比较粗糙,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整改意见: 1、重视教学常规工作的过程性管理,提高科组工作的整体效益;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矫正的有效值; 3、开展“作文批改”专题研讨,实现师生“双赢”。 2013.4

教学常规资料检查反馈情况

教学常规资料检查反馈情况 9月28日至9月29日,在中心校领导的安排下,我对学校老师的教学资料进行了常规检查。现将检查情况反馈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检查情况看,老师们都能严格按照教学常规管理有关细则,认真做好各项资料的准备。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将教学反思做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教学各环节上写出了切合实际、科学规范的要求。绝大多数老师的教案都书写认真、工整,备课详细,教学重难点突出,有板书设计,作业设计;部分电子教案都能根据上课需要,进行有效的批注,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大部分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解剖。大部分老师的常规作业,批阅及时点评细致,自测练习题能设计得当针对性强。单元作业能紧扣进度,批阅认真等级评价,质量分析到位。理论学习笔记及业务积累选材得当,符合教育现状,有利于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二、好的方面 这次检查发现很多教师都能认真备课,书写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过程比较详实,个别教师教案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体现新的课改理念,能注重学法的指导。比如李瑶老师的备课质量非常高,各环节都是以详案的形式来呈现,真正做到了备课与上课的相辅相成。此外,还有贺校长、王敬礼、李念平、朱军兴、蔺凤、周美珍、谭永柱、冯仲德等老师的手写备课都可圈可点。刘凯玺、张华庆、亓宝

友等老师的电子备课,也非常详实,勾画批注等二次备课痕迹明显。还有一个普遍的优点就是,很多老师能很好地有效利用学生的配套练习册,批阅仔细。部分老师能根据学情分层设计课后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能从单元整组设计出发,研究重点,突出难点,更好地把握了单元中每个课时之间的前后联系。蔺凤老师对学生作业的质量把控比较高。蔺凤、蔺霞、亓宝友、谭永柱等老师有兼课作业。倪晓民老师有音乐备课认真仔细。 教学反思多数老师都能认真完成,在每篇教案授课后书写反思。大部分教师的反思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张华庆、刘凯玺等老师的反思总结很到位,能够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进行详实具体的教后反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瑶、朱军兴、周美珍、蔺凤、谭永柱部分教师的教后记内容规范,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反思深刻,对教学工作有促进作用。 特别指出,任部分小学科的老教师备课灵活多样,实用性强,课本教参配套练习册等利用率高。 三、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存在抄教案的现象,备课成为一种形式,没有自己的观点。备课过于简单,不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存在应付检查的现象,教案中实用的语言欠缺,教学后记的质量不高。个别教师的书写应注意,字迹太潦草。 2、个别教师的电子教案只是下载下来,缺少自己的东西,还要进行必要的修改,也没有进行批注。 3、个别教师的特色作业用的是旧的。 4、多数教师的教案封面都没写姓名及年度。 5、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只是简单地抄教学用书,或是简单的几句话,甚至文不对题,没有进行真正的反思,应该针对课堂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败笔,进行剖析与总结。 6、许多老师的单元集体备课与教研记录的栏目不全无计划及进度。

教育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情况

教育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情况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头绪众多的系统工程, 在纷繁的头绪中需要各项工作有序进展,尤为重要的是强化常规,做好细节。教学常规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落实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开展的根本保证。只有搞好教学常规才能有成功的教育。教学常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 决定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体现于教学各个步骤的细节中, 空洞地谈教学能力是苍白的, 只有用教师的备课情况、讲课细节、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的敬业程度才能说明他的优秀之处, 同时教师的水平也只有在这些常规细节中才能培养起来。因此本学期教务处加大了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过程管理及检查力度。本次检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检查内容完整、全面。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检查 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有:备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及记录、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等。 (一优点: 1、备课力求完美。这次检查发现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备课(1少部分教师做到统观全册。均有超前备课。(2书写较以前规范,教学环节齐全, 教学过程比较详实, 个别教师教案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备课从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体现 新的课改理念,能注重学法的指导。(4备课基本能做到备教材、备学生。 2、教师撰写的教学后记比前一段时间有所提高,少部分教师的课后反思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 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解剖。 3、及时批改作业,对巩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本次检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作业设置适量、适度,均能及时批改作业。有等级有激励的语言。学生作

××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小结

榆中县大坡坪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小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为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务处于2014年9月27日至9月29日对9月份全校教师的上课、教案、作业批改,班务管理等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结果通报如下: 一、教案方面: 1、检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案教学内容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如期进行,环节完整,设计合理,书写规范,图文并茂,教案反映出上课思路清晰,重、难点选择恰当、讲练结合。 2、大多数教案书写工整、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条理清楚;详案率高,语文数学部分教师已经写完一本教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的教案书写认真,具有自己的风格特点。 3、教材基点把握准确,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能显示教研教改新思路,注意学法渗透,具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及设计意图。 4、教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重视对难点、重点的反复推敲; 5、多数教师能按要求做到每节课对学生进行考勤。 6、多数教师能够做到课后反思。 7、教案写得好的有:杜永有、高芳、金仲文、老师等。 尤其值得提倡的是,部分老师在情景引入环节能够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引课内容,势必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些老师非常注重课程整合,在进行正常教学内容之中注意渗透其他学科知识,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视角,融会贯通;某些老师注重课堂回顾,教案中教学反思的痕迹非常明显,不仅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重点难点确 页脚内容1

定是否合适,还反思学生课堂的反应和学习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及要求: 1、部分教案停留在知识点的罗列上,备教法、学法的少,没有板书设计、也没有作业设计,作业布置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少数教案项目不全,缺乏“三维目标”。 2、普遍缺乏媒体和教具的使用,仍旧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的教学模式上。 3、课堂考勤关注学生上课情况不够。 4、少数教案不注重教学反思或把教学反思写成教学重点、难点的罗列。教学反思不要求每节课都写,但至少一个月有几次比较深刻的反思,为学期末写教学反思积累一定的资料。 一个教师的教学成绩好坏不是取决于教案书写的好坏,但是,教案是我们教学内容的一种体现,是教学的一种构思和设想,也是对我们教学内容的一种约束,没有课前的构思设计和认真备课,就失去了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写教案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教案内容要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思想,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智慧和教学风格,是作为一个教师精神财富的积累。希望我们认真对待教案书写。 本学期,学校在落实教学常规方面将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情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页脚内容2

血常规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 锁定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随着检验现代化、自动化的发展,现在的血常规检验是由机器检测完成的。血常规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通常可分为三大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诊断。此外,血常规检查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 【正常参考范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L 儿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①增多见于精神因素(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红细胞代偿性增生(气压低,缺氧刺激;长期多次献血)。②减少见于妊娠、6个月~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对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 (2)病理性增多见于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3)病理性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见于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2.血红蛋白(Hb) 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正常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幼儿园常规检查小结

幼儿园常规检查小结 参照幼儿教育工作计划安排,为进一步规范和了解各幼儿园的开学工作情况,XX年3月14日—3月17日,教育局幼教办对区属各幼儿园的开学常规管理与教育教育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就将此次情况进行小结如下: 一、好的方面: 1、开学工作井然有序,能够正常的开展一切常规工作。区属各幼儿园本学期在园幼儿合计1492名。 2、招生工作井然有序,家长支持理解幼儿园招生需进行的准备工作,自觉自愿的到医院进行化验,到幼儿园进行入园身体检查,新入园幼儿合计238名。 3、各幼儿园新学期环境得以按着教育教学主题和幼儿园的特色教育计划进行改变,教职工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新的活动环境,加班加点工作,跃进幼儿园在环境布置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4、各幼儿园组织了开学工作会议,并传达、学习了区教育局本学期的幼儿教育工作计划,进而使教职工掌握本学期区属幼儿教育的工作重点。 5、各幼儿园召开了教研工作会议,对幼儿园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有了新的思路,对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部署。 6、各幼儿园按时组织了幼儿园政治学习,深化了对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幼儿园教职工加强民族团结,有效推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 7、各幼儿园组织了教职工学习《多元智能创意教材》理念,正在着手解读教材的工作。 8、各幼儿园的安全自检自查工作正常开展。 二、需改进的方面:

1、由于白碱滩地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幼儿园招聘教师比较困难,招聘来的教师个人素质有待提高,各幼儿园的培训工作还要注意细微之处,争取让每个参与学习的人都有所收益,并能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之中。 2、北坡幼儿园的入园幼儿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为了保证幼儿园的安全,幼儿园提出保育员不够、幼儿床位不够的问题,申请是否能够购买一些活动的折叠床。 3、跃进幼儿园新盖的教学楼很好,环境建设突出,但是没有很好的利用环境,不敢在新环境中粘贴教育教学内容,要求幼儿园按着工作进程,将幼儿园活动环境、区域环境有效利用起来。 4、由于幼儿教育工作存在特殊性,因此各幼儿园的招生工作还在进行,大概本月4月份后幼儿园的入园情况才能稳定。 5、远征幼儿园由于要进行改扩建工作,建议该幼儿园对本园的环境与设施的增设要及早进行设计,并及时与教育局幼教办沟通。 6、蝌蚪、丑小鸭幼儿园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还未上报,要及时上报。 7、蝌蚪幼儿园、丑小鸭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成问题,尤其是区域活动没有开展起来。 针对以上问题,要向领导反馈情况,忆起问题及时解决。

血常规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多:初生儿、运动、疼痛、情绪变化、应激、妊娠、分娩 一、病理增高见于: 1、急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和非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局部炎症,以及一些细胞感染。 2、组织损伤:手术后,急性心肌梗塞等。 3、恶性肿瘤及白白病:急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尤以慢性白血病增高最多。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如肝癌、胃癌等。 4、其它: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酸中毒、某些药物中毒、烧伤等。 二、减少见于: 1、某些感染:细菌感染(如伤感、副伤寒);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麻疹)。 2、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 3、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如肝硬班替氏综合症。 4、理化因素:放射性物质、X线、某些抗癌药、解热镇痛药等,可造成白细胞减少。少于0.5×10^9/L提示患者受感染的危险极大,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仔细监测。少于3×10^9/L可认为白细胞减少,应了解白细胞分类,并作进一步检查;多于12×10^9/L可视为增多,白细胞分类对确定增多原因有一定价值,应寻找感染的来源。30×10^9/L或更多者有白血病可能,应作白细胞分类及骨髓检查。 参考值:成人:4~10 ×10^9/L 婴儿(两周岁内):11~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一、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 1、增高见于: 1)急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脓肿等。 2)组织损伤:大手术后、心肌梗塞、肺梗塞等。 3)恶性肿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 4)各种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 2、减少见于: 1)某些传染病:流感、伤寒、付伤寒、麻疹。 2)某些血液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 3)化疗或放疗后,抗癌药物,X线及镭照射。 4)其它: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度恶病质。 嗜酸粒细胞: 1、增多见于: 1)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