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修辞学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6
现代汉语修辞学读后感《现代汉语修辞学》读后感。
《现代汉语修辞学》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学术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汉语修辞学的专业教材,更是一本能够引领读者深入思考的思想之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修辞学对于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白了修辞在汉语中的广泛运用和深远影响。
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作者通过对修辞学的概念、分类、功能和应用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使我对修辞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修辞学并不仅仅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加巧妙地传达信息,更加深刻地打动人心。
修辞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阅读《现代汉语修辞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修辞在汉语中的广泛运用和深远影响。
汉语是一种非常丰富多彩的语言,修辞手法在其中的运用更是千变万化。
通过对修辞手法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我发现修辞不仅仅存在于诗词歌赋之中,更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广告宣传、政治演讲、新闻报道等领域,修辞手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着汉语的表达方式,激发着人们的情感共鸣。
通过修辞学的学习,我不仅仅对汉语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对汉语的美感和魅力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修辞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一种对语言艺术的追求。
在修辞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和力量,也可以发现语言的奥秘和魅力。
修辞学的学习让我更加热爱汉语,更加珍视语言的力量,也更加懂得如何用修辞的魅力打动人心。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现代汉语修辞学》,我对修辞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对汉语的美感和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修辞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一种对语言艺术的追求。
修辞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修辞手法,更加深入地体会汉语的美感和魅力,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修辞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现代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一节修辞与修辞文本一、修辞:1、所谓“修辞”,就是表达者(说写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标而应合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有效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
p1二、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是陈望道首先提出的重要概念。
p2三、修辞文本:所谓“修辞文本”,就是特指表达者(说写者)为了特定的交际目标,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某种特定的表达手段而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表达效果的那些言语作品。
p3第二节修辞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一、修辞学与现代汉语修辞学p4二、修辞学与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p4三、修辞学与逻辑学p5四、修辞学与语用学的关系p5第三节学习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意义p6第二章现当代修辞学简史第一节我国现代修辞学研究一、现代修辞学的形成过程 p7-112. 代表著作(1)郑奠及其《中国修辞学研究法》(2)杨树达及其《中国修辞学》(3)唐钺的《修辞格》(4)王易的《修辞学》和《修辞学通铨》(三)确立阶段——以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为标志。
第三节我国当代修辞学研究一、当代修辞学出现新局面的原因p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语言学家的语言研究和人民群众的语言实践创造了崭新的社会环境。
2.《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社论)的发表。
3.《语法修辞讲话》的连载。
从1951年6月7日开始,《人民日报》连续登载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
我国修辞学出现新局面的主要表现(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p11二、三本颇具特色的修辞著作p12(一)《语法修辞讲话》(二)《修辞概要》(三)《现代汉语修辞学》四、修辞学研究的新阶段 p13第三章语音修辞第一节语音与修辞一、现代汉语语音特点p15二、汉语语音的修辞功用 p15语音修辞的功用主要在于能使语言流畅顺口,节奏分明,声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第二节连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的修辞功用一、连绵词的修辞功用:连绵词是一些不能分解的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就是说,这些词一旦被分开,单个的字都不能表示任何意义。
现代汉语修辞学修辞是一种艺术,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技巧。
修辞,在古人那里,称为“文”,即写作;在今人眼里,则称为“语言表达技巧”。
我们现代汉语修辞学就是借鉴了前人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语言学为指导,遵循认识论、方法论和创作论三大原理,注重提高语言能力和表达效果,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和系统性的鲜明特点。
现代汉语修辞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示修辞的本质,二是研究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现代汉语修辞学主要研究什么是修辞?怎样运用修辞?一般说来,我们对修辞的基本定义是:“利用语言符号和人类普遍共同的生活知识,对语言进行选择或调整,使其所表达的意思更鲜明、更强烈、更生动,更完美。
”(黄伯荣《现代汉语》, 2002年第3版),这也可以说是汉语修辞学的全部内容。
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对象就是现实的口语表达活动中存在的各种语言现象,包括运用什么修辞格,怎样用这种修辞格等问题,目的是创造出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从词义上讲,修辞是一种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增强语言艺术魅力的表达技巧。
汉语的修辞是研究在言语交际中如何选用词语,如何安排句子结构,怎样掌握语言节奏,如何处理停顿等技巧。
这里不但包含着语法修辞,还涉及到逻辑修辞。
言语交际活动中的各种形式都可以通过适当的修辞而得到充分的发挥。
所以修辞在汉语表达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
修辞手段的创造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感情色彩很浓的活动,是语言感情活动在语言交际中的反映。
因此修辞活动必然会与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状态密切相关。
为此,我们要从现代语言观出发,按照现代语言学的观点去考察修辞现象。
我们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另一个研究对象就是修辞格。
1、标志性特征一,普遍性和可操作性。
它的根据是在长期的语言交际实践中,人们发现并总结出来的,同时又是广泛被人们承认的。
二,灵活性和简练性。
这是因为要想真正做到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就必须了解它们的规律和作用。
语言表达活动应该遵循这些规律,才能真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节修辞与修辞文本一、修辞所谓“修辞”,就是表达者(说写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标而应合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有效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
题旨:就是表达者说写时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旨。
情境:包括说写时的上下文语境乃至说写时特定的时代背景,还包括说写时的场合等等。
二、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是陈望道首先提出的重要概念。
所谓“消极修辞”,就是“注意在消极方面,使当时想要表达的表达得极明白,没有丝毫的模糊,也没有丝毫的歧解。
这种修辞大体是抽象的、概念的。
其适用的范围当然占了(甲)境界(引者注:指‘记述的境界’)的概念的语辞的全部,但同时也做着其余两个境界(引者注:指‘表现的境界’、‘糅合的境界’)的底子。
其适用是广泛语境的全部,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修辞法。
假如普遍使用的,便可以称为基本的,那它便是一种基本的修辞法。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四五页,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由此可知,陈望道所说的“消极修辞”是一种专注于在语法、逻辑上努力的一种语言活动。
即表达者的说写应该合乎语法规范、符合逻辑事理,也就是“使当时想要表达的表达得极明白,没有丝毫的模糊,也没有丝毫的歧解”的境界,也就是基本修辞。
所谓“积极修辞”,就是“注意在积极的方面,要它有力,要它动人。
同一切艺术的手法相仿,不止用心在概念明白地表出。
大体是具体的、体验的。
这类手法颇不宜用在(甲)境界的语辞,因为容易妨害了概念的明白表出,故(甲)境界用这种手法可说是变例。
但在(乙)境界中,却用得异常多。
”“此外,(丙)境界(引者注:指‘糅合的境界’)的语辞,如一切的杂文,寻常的闲谈等,却又用不用都无妨。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四五至四六页。
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由此可见,陈望道所说的“积极修辞”的概念,实际上是一种调动一切积极手法力图提高表达效果为终极目标的语言活动。
也就是说,为了达到“有力”、“动人”的目标,它可以突破语法规范和逻辑事理。
因此,也可以说,“积极修辞”是一种超越常规的创造性语言活动。
三、修辞文本所谓“修辞文本”,就是特指表达者(说写者)为了特定的交际目标,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某种特定的表达手段而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表达效果的那些言语作品。
补充:古代“修辞”的含义1.“修理文教”①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易·文言》)唐代孔颖达对这句话的疏解是:②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
上云进德,下复云进德;上云修业,下复云居业者,以其间有修辞之文,故避其修文而云居业,且功业宜云居也。
从孔疏中可以看出,“修辞”的原意应为“修理文教”,指人的“修业”(修理功业)而言。
这跟我们今天所说的“修辞”,其义大异。
2.作文南朝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多次提到“修辞”:①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
励德树声,莫不树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
(《宗经》篇)②凡群言发(必)华,而降神务实,修辞立诚,在于无愧。
(《祝盟》篇)这两处引文中的“修辞”,都是作文即写文章的意思。
修辞的这一含义,后代沿用甚久:③勤苦修辞,乙不能也,吹嘘附势,丁亦耻之。
(白居易:《得乙与丁俱应拔萃互有相非未知孰是》)④平生好修辞,著集逾十卷。
(顾炎武:《春雨》)3.文辞(1)修辞由作文即写文章的意思而引申为“文辞”。
如:①赞曰:毖祀钦明,祝史惟谈。
立诚在肃,修辞必甘。
(《祝盟》篇)②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
(殷播:《河岳英灵集·李颀》)“修辞必甘”、“修辞亦绣”译成白话就是“文辞必须悦耳动听”,即“文辞亦美”。
(2)“作文”和“文辞”这两个古代修辞的含义,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了。
它们跟我们现在所说的修辞虽然不无关系,但并不是一回事。
即使是元代王构以“修辞”题名的《修辞鉴衡》一书,其《修辞》二字不过是“诗论”加“文论”的代称。
《修辞鉴衡》实际上是“诗文鉴衡”,即教人“为文为诗”之术。
4.谨饰其辞①修辞者,谨饰其辞也。
辞不可以妄发,则谨饰之故。
(文天祥:《西涧书院·释攥讲义》)“辞之义有二:发于言则为言辞,发于文则为文辞。
”把修辞理解为“谨饰其辞”,其源可以上溯到西汉的刘向。
刘向因直言受谤,故竭力注意言说:②夫辞者,人之所自通也。
主人偃曰:人而无辞,安所用之?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惭,苏秦行其说而上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
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
故辞不可不修,而说不可不善。
(《说苑·善说》)“辞不可不修”的“修”和“说不可不善”的“善”互训,修辞就是善说。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谨饰其辞”。
这个修辞,仍不能等同于现代的修辞这个概念。
刘向的“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的“辞”字,是指安身立命的本领、条件。
现代“修辞”的定义“修辞”一词,在现代汉语里有三个义项:①指修辞现象,如“《芙蓉镇》在修辞方面有很多特色”;②指修辞活动,如“语言大师都善于修辞”;③指修辞学,如“学点儿修辞能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
”作为现代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修辞这个概念并非它的三个义项的相加,而是应该具有概括性更强的特定定义。
下面我们把专家学者给修辞下的各式定义,按照部分定义项的相同或相似,作一个大致的分类。
1.调整、修饰、加工说修辞是对词语的调整、修饰和加工。
如:(1)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3页)(2)修辞就是修饰词语,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李维琦:《修辞学·绪论》)2.选择说表达效果的提高依赖于选择,“修辞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如:(1)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
(张志公:《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修辞学习》1982年第1期)(2)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和语境,如何选择最恰当最完美的形式以收到最好的交际效果,这就是修辞。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第475页,1983年版)3.准确、鲜明、生动说表达效果怎样才算提高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修辞学界几乎都援用了这样一个标准:准确、鲜明、生动。
如:(1)要达到修辞的目的,基本要求就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要作到准确、鲜明、生动。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汉语知识》第274页,1979年版)(2)修辞学,研究准确、鲜明而生动地表现思想感情,讲究语言的艺术手法。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第23页)4.经济、简练说有的修辞书把要求“经济”、“简练”作为修辞的定义项。
如:(1)讲究修辞就是要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递尽可能大的信息量,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
(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下册)5.适应题旨情境说给修辞定义时,不少人都注意到了陈望道提出并一再强调的“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
类似的提法还有吕叔湘:(1)什么叫修辞?……我的认识是:此时此地对此人说此事,这样的说法最好;对另外的人,在另外的场合,说的还是这件事,这样的说法就不一定最好,就该用另一种说法(《修辞学习》1986年第1期封二)6.美辞说(1)修辞学,把词义语汇引入新美学范畴,能提高人们对词语的美化力量和欣赏力(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第23页)(2)修辞学是一种追求言辞之美的学问。
(傅隶朴:《修辞学》)7.几个常用定义(1)修辞这两个字大体各可分为广狭两义:(甲)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乙)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2)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现代汉语词典》)(3)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写说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
(《辞海》1979年修订本)第二节修辞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一、修辞学与现代汉语修辞学1. 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说得具体点,就是系统研究如何适应语言活动中特定的题旨情境要求,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力图将语言的表达和接受效果提升到尽可能高的水平的种种规律的科学。
2. 现代汉语修辞学所谓“现代汉语修辞学”,就是系统地研究在以现代汉语为交际语言的语言活动中,如何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汉语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力图将语言的表达和接受效果提升到尽可能高的水平的种种规律的科学。
二、修辞学与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三、1.修辞学与语音学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修辞要研究并利用双声、叠韵、押韵、平仄、谐音、叠音、拟声、儿化韵、重音、轻声、字调、语调、停顿、音节、节奏等手段,研究这些语音现象所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音律美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修辞通过积极调动语音因素扩大了语音的功用。
2.修辞学与词汇学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修辞要研究并利用同义选择、反义对举、多义关联、同音关顾、词语色彩显现、词语配合照应、词语仿造、词语创新、词语变序、词语活用、熟语巧用等手段。
修辞使词汇在语言运用中发挥了重要而广泛的作用。
3.修辞学与语法学修辞学和语法学是一种既有密切关联又有显著区别的两个学科。
两者都以语言为研究对象,但在研究任务上有很大的不同。
一般说来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总结归纳语法规则,指导人们正确、明白地表情达意;而修辞学则是研究语言运用的规律,总结归纳尽可能有效的语言表达模式和方法,使表情达意尽可能的圆满。
所以,修辞学不仅研究如何正确运用语法规则明白、准确地表情达意的规律,也研究如何适应题旨情境突破语法规范使达意传情效果趋于最大值的一些规律、方式。
修辞学与语法学之间是一种既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学科。
对此,吕叔湘曾有过这样一段生动的说明:从原则上讲,语法讲的是对和不对,修辞讲的是好和不好;前者研究的是有没有这种说法,后者研究的是哪种说法比较好。
从修辞的角度看,没有绝对的好,倒可能有绝对的坏,例如使用生造的、谁也不懂的词语。
哪种说法最合适,要看你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对谁说话,上一句是怎么说的,下一句打算怎么说。
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要求,有时候典雅点较好,有时候大白话最为相宜。
好有一比:我们的衣服,上衣得像个上衣,裤子得像个裤子,帽子得像个帽子。
上衣有两个袖子,背心没有袖子,如果只有一个袖子,那就既不是上衣,又不是背心,是个“四不像”。
这可以比喻语法。
修辞呢,好比穿衣服。
人体有高矮肥瘦,衣服要称身;季节有春夏秋冬,衣服要当令;男女老少,衣服的材料花色不尽相同。
总之是各有所宜。
修辞就是讲究这个“各有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