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产品销售与顾客服务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31.50 KB
- 文档页数:49
健康行业产品与服务质量控制标准第1章产品与服务质量概述 (4)1.1 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4)1.2 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4)第2章产品标准与规范 (4)2.1 产品标准制定 (4)2.2 产品规范执行 (4)第3章服务流程与规范 (4)3.1 服务流程设计 (4)3.2 服务规范制定 (4)第4章原材料与供应商管理 (4)4.1 原材料质量控制 (4)4.2 供应商评价与选择 (5)第5章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5)5.1 生产工艺管理 (5)5.2 生产过程监控 (5)第6章成品质量控制 (5)6.1 成品质量检验 (5)6.2 成品储存与运输 (5)第7章销售与售后服务质量控制 (5)7.1 销售环节质量控制 (5)7.2 售后服务流程与规范 (5)第8章人员培训与管理 (5)8.1 员工培训体系 (5)8.2 员工绩效评估 (5)第9章质量风险管理 (5)9.1 风险识别与评估 (5)9.2 风险控制与预防 (5)第10章质量改进与持续发展 (5)10.1 质量改进计划 (5)10.2 持续改进措施 (5)第11章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5)11.1 质量数据收集与分析 (5)11.2 质量信息反馈与处理 (5)第12章内部审核与认证 (5)12.1 内部审核流程 (5)12.2 认证与评价体系 (5)第1章产品与服务质量概述 (5)1.1 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5)1.1.1 设计与开发质量控制 (6)1.1.2 供应商管理 (6)1.1.3 生产过程控制 (6)1.1.5 售后服务与客户满意度 (6)1.2 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6)1.2.1 服务战略与规划 (6)1.2.2 服务人员培训与管理 (6)1.2.3 服务过程控制 (6)1.2.4 客户满意度调查与改进 (7)1.2.5 服务质量评价与监控 (7)第2章产品标准与规范 (7)2.1 产品标准制定 (7)2.1.1 制定产品标准的意义 (7)2.1.2 制定产品标准的原则 (7)2.1.3 制定产品标准的程序 (8)2.2 产品规范执行 (8)2.2.1 产品规范的主要内容 (8)2.2.2 产品规范的执行要求 (8)第3章服务流程与规范 (9)3.1 服务流程设计 (9)3.1.1 确定服务目标 (9)3.1.2 分析服务环节 (9)3.1.3 设计服务流程 (9)3.2 服务规范制定 (9)3.2.1 服务态度 (9)3.2.2 服务技能 (9)3.2.3 服务效率 (10)3.2.4 服务环境 (10)第4章原材料与供应商管理 (10)4.1 原材料质量控制 (10)4.1.1 建立严格的原材料验收标准 (10)4.1.2 加强原材料检验 (10)4.1.3 建立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 (10)4.1.4 原材料储存与防护 (11)4.2 供应商评价与选择 (11)4.2.1 供应商评价标准 (11)4.2.2 供应商调研 (11)4.2.3 供应商样品测试 (11)4.2.4 供应商现场审核 (11)4.2.5 供应商选择与评定 (11)第5章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1)5.1 生产工艺管理 (11)5.1.1 工艺发展规划编制 (11)5.1.2 工艺标准制定与贯彻 (12)5.1.3 工艺技术改造与合理化建议 (12)5.1.4 工艺情报信息管理 (12)5.2 生产过程监控 (12)5.2.1 生产现场管理 (12)5.2.2 生产设备管理 (12)5.2.3 生产物料管理 (12)5.2.4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2)5.2.5 质量检测与反馈 (12)5.2.6 持续改进 (12)第6章成品质量控制 (13)6.1 成品质量检验 (13)6.1.1 检验目的 (13)6.1.2 检验内容 (13)6.1.3 检验方法 (13)6.1.4 检验标准 (13)6.2 成品储存与运输 (14)6.2.1 储存管理 (14)6.2.2 运输管理 (14)第7章销售与售后服务质量控制 (14)7.1 销售环节质量控制 (14)7.1.1 销售前期准备 (14)7.1.2 销售过程管理 (14)7.2 售后服务流程与规范 (15)7.2.1 售后服务流程 (15)7.2.2 售后服务规范 (15)第8章人员培训与管理 (15)8.1 员工培训体系 (15)8.1.1 培训需求分析 (15)8.1.2 培训计划制定 (16)8.1.3 培训课程设计 (16)8.1.4 培训方式与方法 (16)8.1.5 培训效果评估 (16)8.1.6 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16)8.2 员工绩效评估 (16)8.2.1 绩效目标设定 (16)8.2.2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6)8.2.3 绩效考核方法 (16)8.2.4 绩效反馈与沟通 (17)8.2.5 绩效改进与应用 (17)第9章质量风险管理 (17)9.1 风险识别与评估 (17)9.1.1 风险识别 (17)9.1.2 风险评估 (17)9.2 风险控制与预防 (18)9.2.1 风险控制 (18)9.2.2 风险预防 (18)第10章质量改进与持续发展 (18)10.1 质量改进计划 (18)10.2 持续改进措施 (19)第11章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20)11.1 质量数据收集与分析 (20)11.1.1 质量数据收集 (20)11.1.2 质量数据分析 (20)11.2 质量信息反馈与处理 (20)11.2.1 质量信息反馈 (20)11.2.2 质量处理 (21)第12章内部审核与认证 (21)12.1 内部审核流程 (21)12.1.1 审核计划 (21)12.1.2 审核准备 (21)12.1.3 实施审核 (21)12.1.4 编制报告 (22)12.1.5 审核跟踪 (22)12.2 认证与评价体系 (22)12.2.1 认证体系 (22)12.2.2 认证流程 (22)12.2.3 评价体系 (22)12.2.4 持续改进 (22)以下是健康行业产品与服务质量控制标准目录:第1章产品与服务质量概述1.1 产品质量管理体系1.2 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第2章产品标准与规范2.1 产品标准制定2.2 产品规范执行第3章服务流程与规范3.1 服务流程设计3.2 服务规范制定第4章原材料与供应商管理4.1 原材料质量控制4.2 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第5章生产过程质量控制5.1 生产工艺管理5.2 生产过程监控第6章成品质量控制6.1 成品质量检验6.2 成品储存与运输第7章销售与售后服务质量控制7.1 销售环节质量控制7.2 售后服务流程与规范第8章人员培训与管理8.1 员工培训体系8.2 员工绩效评估第9章质量风险管理9.1 风险识别与评估9.2 风险控制与预防第10章质量改进与持续发展10.1 质量改进计划10.2 持续改进措施第11章质量信息管理系统11.1 质量数据收集与分析11.2 质量信息反馈与处理第12章内部审核与认证12.1 内部审核流程12.2 认证与评价体系第1章产品与服务质量概述1.1 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基石,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为规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师、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餐饮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指定体检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六、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部门经理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七、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专间操作人员还应戴口罩。
八、从业人员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时应保持清洁。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九、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1、处理食物前;2、上厕所后;3、处理生食物后;4、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5、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6、处理动物或废物后;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8、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如处理货项、执行清洁任务)后。
十、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再次更换专间内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双手严格进行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地消毒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