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中小河流监测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8
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财政厅转发《水利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通知》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3.11.18•【字号】浙水河[2013]90号•【施行日期】2013.11.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财政厅转发《水利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通知》的函(浙水河〔2013〕90号)各有关市、县(市、区)水利(水务、水电)局、财政局:财政部、水利部高度重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近期下发了《水利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通知》(办规计〔2013〕205号),对中小河流治理各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进一步做好我省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确保顺利完成规划治理任务,现将该文转发,并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一、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前期工作我省列入《全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2013-201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项目有231个(不含宁波,下同),目前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审批119个,总体审批率52%,前期工作处于全国中下游,与水利部、财政部要求的年底前审批率达到80%以上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从全省情况来看,温州市、舟山市总体进展较好,完成了大部分项目的审批工作,丽水市、衢州市、嘉兴市及嵊州、江山、云和、青田等地前期工作进度滞后。
各地和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加强项目前期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倒排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力量,切实落实工作责任,明确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审查、修改、审核等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实施方案》80%以上项目的前期工作。
二、全面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实施《实施方案》中已下达中央、省级补助资金的项目有98个,目前81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河道综合治理226公里,总体进展良好;衢州市本级、黄岩区、嘉善县、武义县、青田县、泰顺县等地9个项目尚未按要求开工,进度严重滞后。
浙江省钱塘江治理工程建德市新安江、兰江治理工程新安江干堤项目情况说明一、项目建设背景钱塘江流域历来洪灾频繁,而沿江两岸村镇密集,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城市规划新区范围也随之扩大,原有的防洪标准已不能满足规划新区城市发展的要求,必须提高沿江堤防的设防标准。
根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精神,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提升流域防洪排涝能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多方努力,钱塘江治理工程已列入国家审批的独流入海河流治理项目。
计划于“十二五”期间从根本上治理钱塘江洪涝灾害,基本建成防洪减灾体系,达到国家规定设防标准。
建德市沿新安江、兰江干流堤线长,加固任务重,也是全省治理重点市。
二、项目建设规模钱塘江治理工程建德市新安江、兰江治理工程在项建书阶段,拟定建设规模为建设堤防、护岸共9段,总长约24.568公里。
由于保护范围小、地方配套资金不足、政策处理难度大等原因,在可研阶段对部分项目进行了删减,调整后建设规模为建设堤防、护岸共5段,总长约14.005公里。
其中,涉及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的是新安江干堤洋安段、莲花溪出口至下塘段和梅城西段等3段,建设堤防、护岸总长10.455公里,建设用地330亩。
项目估算总投资11687万元,工程部分投资7883万元,征地和环境部分投资3804万元。
本工程建设任务以防洪为主,兼顾排涝。
1、洋安段护岸:位于新安江干流右岸,自洋安大桥处山体沿现状岸线布置至深坑溪出口处山体,岸线总长约3.42公里。
保护对象为建德市洋安新城,规划面积4.7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2万人。
该段现状已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采取护岸加固措施。
护岸采用斜坡式断面,岸顶设沥青砼路面(可研 P15)。
2、莲花溪出口至下塘段护岸:位于新安江干流左岸,自莲花溪出口处杭新景高速大桥沿现状岸线布置至下塘村,岸线总长约3.85公里。
建德市发展调查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建德市的发展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提供了有关建德市的综合性发展信息。
报告涵盖了建德市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一、引言建德市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北部,自古以来就是浙江省南部的重要市镇之一。
近年来,建德市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杭州市的重要城市节点之一。
本报告旨在深入了解建德市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二、基本情况建德市总面积约为5200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4个街道,总人口约为80万人。
市区交通便利,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其中。
建德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三、经济发展建德市经济以工业为主,其次是农业和服务业。
工业方面,建德市有着健康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农业方面,建德市的农产品种类丰富,主要有水稻、茶叶、水果等。
服务业方面,建德市的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等都有较快发展。
近年来,建德市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些特色产业如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也在建德市迅速崛起。
然而,建德市经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高等。
四、社会事业建德市重视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
教育方面,建德市拥有多所优质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医疗方面,建德市的医疗设施完善,人民群众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文化和体育方面,建德市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然而,建德市社会事业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设施不足、医疗资源不够均衡等。
五、环境保护建德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加强了环境监测和治理。
建德市的空气质量和水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然而,建德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监测和保护办法【发文字号】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52号【发布部门】浙江省政府【公布日期】2008.08.01【实施日期】2008.09.01【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52号)《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监测和保护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省长吕祖善二○○八年八月一日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监测和保护办法第一条为加强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规范和明确环境保护管理责任,改善和提高水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河流交接断面的水质监测和保护管理。
本办法所称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以下简称河流交接断面),是指依照本办法设置的,用于实施水质监测并明确保护管理责任的河流交接点位。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河流的干流和主要支流,应当设置河流交接断面。
设置河流交接断面,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依据河流的自然特征;(二)便于划分责任;(三)充分反映水质状况;(四)有利于水质监测。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根据环境保护规划、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和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河流水质保护控制的具体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到上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控制目标。
沿海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入海河流的水质监测和保护,确保入海河流水质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有关功能区标准。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流水质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监测的具体工作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环境监测机构(以下简称环境监测机构)承担。
精心整理一、年度目标与任务(一)年度目标与任务1、年度任务根据全国重点地区三年实施方案和《浙江省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实施方案(20132、年度目标通过实施9个风险图编制项目,使洪水风险图逐步在防汛指挥、避险转移、洪水风险区土地管理、增强全民水患意识和洪水影响评价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洪水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洪水风险管理工作的逐步开展。
省级洪水风险图管理与应用系统建设与部署后,不仅能按照水利部要求将各类洪水风险图成果进行管理、查询及其他应用;同时也能按照浙江省的要求,实现全省洪水风险图成果一张图的要求,实现风险图动态绘制、动态灾情评估等功能。
1((五泄江为山溪性河流,暴涨暴落,沿途地势低洼,易患洪涝,历史上人民饱受其苦。
据史料记载,仅光绪年间,决堤51次;民国11年和26年,接连成灾7次。
建国后,上游建成青山、五泄等中型水库,发挥了拦洪和灌溉作用。
(3)编制范围五泄江风险图编制范围为五泄水库至浦阳江汇合口,总河长约12.5km,流域面积225km2,可能影响范围面积约18km2。
图1-1五泄江洪水风险图编制范围示意图2、灵山港洪水风险图(1)基本情况灵山港位于浙江省西部,是钱塘江上游衢江右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遂昌县高坪乡和尚岭(在桃源尖南),海拔1265m。
主流上游称桃溪,与支流官溪汇合后始称灵山港。
主流自南往北流经沐尘,至溪口镇纳庙下港支流,经灵山、官潭,至龙游县城汇入衢江,全长22(雨,其中36.03m损失约站1746.25m坏4,步坑口水文站降雨178.7mm。
罗家溪发生百年一遇洪灾。
8月22日灵山港最高水位6.02mm;龙游水文站8月21日降雨227.9mm。
1997年“7.9”洪灾,7月8日至10日连降暴雨和大暴雨,76小时降雨量达267.1mm,暴雨强度超过二十年一遇频率,与1955年三天的暴雨比相差26.7mm。
加之衢江、灵山港上游地区也连降大雨和特大暴雨,致使境内主要河流和山塘水库水位暴涨成灾,衢江最高水位达46.66m,超过警戒水位2.16m。
浅谈建德市河道非法采砂管理及治理对策作者:吴圣飞赵旋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7年第09期摘要河道非法采砂指未经行政部门许可的河道采砂行为,该行为将危及堤防安全、破坏水资源、扰乱社会治安等。
基于此,浅述建德市河道非法采砂管理及治理对策,指出河道非法采砂的危害,分析管理现状及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五水共治;河道采砂;治理对策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7.26.059建德市地处浙江西部,辖3个街道、12个镇、1个乡,行政总面积2 364 km2,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
境内河流众多,全市河道长度共1 479.2 km,其中:省级河道有新安江、富春江、蘭江3条共84.2 km,县级河道39条共514.2 km,乡镇级河道163条共604.8 km,其他河道276 km。
河道涉及面广、量大、管理难度大,非法采砂屡禁不止、屡打不绝,将影响河道行洪和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堤防结构稳定和水环境。
1 建德市河道非法采砂的危害1.1 危及堤防安全胡乱开挖河道砂石,在某种意义上会令水流方向与河流的稳定性出现改变,使得河床冲淤不再均衡,极易造成河堤崩塌。
2003年,建德市曾发生过因非法采砂诱发的水牮坍塌,尽管当时通过砂卵石的回填等方法控制了形势,但其产生的危害依然很大。
1.2 影响交通、航运等设施安全非法采砂很容易使得河床下切,造成关联道路桥梁的外露。
不合规采砂后,尾石会随意丢弃,构成暗礁,对来往船只的运行造成不便,极易出现设施运输的安全问题。
1.3 破坏水环境若非法采砂出现在市区取水水源,极易造成取水口位置的水位降低,为水厂的供水带来不便,也会诱发污染,影响人们的健康[1]。
建德市曾因采砂工具的漏油,污染了大量生活水源。
1.4 扰乱社会治安非法胡乱采砂也会对社会秩序产生不利。
业主在不合规下采砂,及易和当地群众产生纷争与矛盾;且非法采砂后,通常不会回填砂坑,造成多起溺水事故等,这些均是对社会治安的扰乱。
建德市水资源现状与用水总量控制浅析【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建德市的水资源基本现状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其中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望为建德市的水利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控制;对策1 水资源现状水资源基本概况。
我市地处钱塘江中上游,境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
全市现有河道1479.2公里,其中省级河道3条84.2公里,县级河道39条514.2公里,乡镇级河道164条610.8公里,其它河道270公里。
在42条县级以上河道中,除新安江、兰江、富春江、寿昌江以外,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条(清渚溪、胥溪、后源溪、大溪、长宁溪、莲花溪、大同溪);50~100平方公里的有8条(盆柏溪、前源溪、大洋溪、大洲溪、劳村溪、小江溪、乌龙溪、童家溪);10~50平方公里的有23条(江南溪、姚村溪、洋尾溪、南山溪、三河溪、南峰溪、湖涯溪、赤溪、里叶溪、儒源溪、邓家溪、绪塘溪、马目溪、洋安溪、山河溪、江村溪、朱家溪、南浦溪、翠坑溪、山峰溪、石岭溪、石马溪、甘溪)。
全市水域面积64.66平方公里,其中千岛湖水域5.33平方公里,山塘水库水面约18平方公里,河溪水面约41.33平方公里。
我市降水充沛,属丰水湿润地区,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545.5mm。
全市水资源总量18.5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6.45亿m3,地下水2.12亿m3。
全市多年平均入境水量261.35亿m3,出境水量274.34亿m3,过境水量十分可观。
2 水资源利用情况2.1 各行业用水情况根据2011年水利普查成果,全市用水量为2.94亿m3。
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占7.5%,农业用水量占49.3%、工业用水量占40.2%,农业在我市用水量所占比重较大(详见表1)。
表1 全市2011年各行业用水量统计行业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农业用水量第三产业和建筑业用水量生态环境用水量总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万立方米万立方米万立方米万立方米万立方米万立方米立方米/万元立方米/万元建德市 2210 11835 14486 653 218 29400 131 1022.2 分乡镇用水情况根据2011年水利普查分析统计如下:(1)居民生活用水量:根据各乡镇常驻人口推算。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梅州市中小河流“河长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梅州市中小河流“河长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梅市府办〔2016〕2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梅州市中小河流“河长制”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水务局反映。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0月8日梅州市中小河流“河长制”实施方案为加强我市山区中小河流河道管理,维护河道安全,确保河道综合效益长久发挥,服务我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根据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试行“河长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粤水建管〔2016〕9号)以及《关于印发〈广东省水利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意见〉的通知》(粤水建管〔2015〕77号)文件精神,决定对全市的中小河流实行河道管理“河长制”,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行“河长制”的重要意义河道具有防洪、排涝、灌溉、供水、水能发电等多种功能,也是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对防范自然灾害,保障生态流量、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但一段时期以来,一些河道资源过度开发、管理缺失,违法设障、违规排污、非法采砂取土、影响河床稳定和毁坏水利设施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河道的防洪与供水功能衰减,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河道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
实施中小河流河道管理“河长制”,建立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水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河道管理长效机制,是我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河道管理工作的重要制度创新,也是维持中小河流的自然形态,保护河流原有的生态系统,体现生态治河理念,确保发挥长久效益的有效保障;能够改善并保护好中小河流的水质,保障好基层群众的饮水安全。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建设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建设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浙水河〔2011〕79号)各有关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为贯彻落实全省河道建设重点项目推进会议精神,紧抓当前冬修水利的黄金时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独流入海河流应急加固等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切实加强和规范河道治理重点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
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河道建设任务将更加繁重,各地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梳理落实年度剩余目标任务(详见附表),严格按照《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浙江省堤防加固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和《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要求,切实加强河道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认真执行好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并做好项目验收工作。
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千方百计确保工程质量,坚决防止豆腐渣工程出现。
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和应急预案,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二、进一步加快河道治理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
各地要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细化施工方案,科学安排工期,全力以赴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一)“强塘”工程堤防加固项目。
2009、2010年下达的钱塘江等干堤加固、小流域堤防加固项目,少部分项目仍未完工,进度严重滞后。
各地要切实把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实施,确保明年汛前全面完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7.05•【字号】浙政办发〔2016〕71号•【施行日期】2016.07.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文水环境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7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办法(2016年修订)》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7月5日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办法(2016年修订)第一条为落实各级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严格实行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以下简称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促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环境质量改善,实现流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监测和保护办法》(省政府令第25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跨设区市、县(市)河流的交接断面(包括省界和入海断面)的水质保护管理考核。
第三条交接断面水质考核指标原则上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三项;根据水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可对交接断面增加相应的特征污染物考核指标。
各交接断面水质目标依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5)的批复》(浙政函〔2015〕71号)精神,由省环保厅、省水利厅联合制订发布。
第四条省环保厅统一监督管理全省交接断面水质监测工作,由省环境监测中心具体组织实施。
省水利厅统一监督管理全省交接断面水量及流向监测工作,由省水文局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条交接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原则上采用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站的监测结果。
尚未设置环境自动监测站的,由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相邻市县环境监测机构联合监测。
建德:水利局积极开展“监管一件事”水利场景落地见效
为扎实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根据建德市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要求,全力聚焦小切口大场景,市水利局积极推进水利“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落地见效。
建德市水利局按照“一件事一流程一场景”的原则,通过权力事项库中认领“一件事”主题,进一步厘清各部门的职责边界,主要牵头负责河道采砂监管、涉河涉堤建设监管和水库监管一件事等3项内容,协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态环境部门等完成许可审批、市容环境、环保督察等多方面的检查,通过联合执法模式,对监管对象实施一次检查就实现多个领域监管的一步到位。
除本级层面外,建德市水利局邀请杭州市林水局、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开展联合检查,实现跨层级、跨部门协同。
6月10日,由市水利局组织的河道采砂监管一件事专项检查小组对建德市三江河道采砂清淤公司进行联合检查,并对现场设施设备、采砂许可证、告示牌、排污情况、船只作业情况进行全方位体检,并提出意见建议。
市三江河道采砂清淤公司负责人韦先生表示,联合检查的形式不仅能减轻企业的负担,还能全方位的对各部门的职责有所了解,也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解答疑惑,这种形式很支持。
浙江省水环境监测站优化工作会议在建德市召开
罗旭武
【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
【年(卷),期】1993(0)3
【摘要】浙江省河流众多,加之各监测站位系“六五”期间设置,给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带有诸多不利,为此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1993年5月25~27日在建德市新安江镇组绍开“浙江省水环境监测站优化工作(课题)技术研讨和培训会议”。
【总页数】1页(P43-43)
【关键词】环境监测站;优化工作;环境监测中心站;三级站;环境管理;江镇组;绍开;工作安排
【作者】罗旭武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市环境监测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浙江省发展农村散装水泥考察团来河南考察交流/河南省散装水泥铁路运输工作会议召开/第三批"禁限"城市工作会议在濮阳召开 [J],
2.1997年度凿标委三个会议同时在浙江省建德市召开 [J], 弓戈
3.浙江省测绘行业协会一届三次会员大会在建德市召开 [J], 叶晓芳
4.第17届中国(建德)草莓文化旅游节暨第11届建德新安江草莓节在浙江省建德市
隆重召开 [J], 常琳琳
5.第六届江浙两省安全养蚕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建德市召开 [J], 本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