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洱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与暴雨灾害的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178.81 KB
- 文档页数:2
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心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小流域山洪灾害是指由于大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山地流域内的河道和沟渠暴涨,导致泥石流、洪水等灾害发生。
这种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小流域山洪灾害,必须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加强灾害防御能力。
本文将从小流域山洪灾害的概述、防御要点以及一些预防措施和经验分享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应对山洪灾害的有效方法,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在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小流域山洪灾害的定义和背景,然后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了整体的阅读指引。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小流域山洪灾害的概述、防御要点和预防措施。
在小流域山洪灾害概述部分,将详细介绍小流域山洪灾害的特点、形成机制和危害程度。
在防御要点部分,将重点讨论防御小流域山洪灾害的关键措施和方法。
最后,预防措施和经验分享部分将分享一些在实践中积累的防灾经验和有效措施。
在结论部分,将对本文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本文所提到的防御措施和经验分享,并展望未来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最后用简洁的结语为全文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1.3 目的:本文旨在总结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的经验,并提出有效的防御措施,帮助相关地区有效应对山洪灾害。
通过对小流域山洪灾害的概述和防御要点进行深入剖析,探讨预防措施和经验分享,旨在提高人们对于山洪灾害的认识,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为小流域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够促进相关部门和个人的积极行动,有效防范和减轻山洪灾害的影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正文2.1 小流域山洪灾害概述小流域山洪灾害是指在山脉地区,由于强降雨、融雪等原因导致的河流水位急剧上升,形成的突发性洪水灾害。
小流域山洪灾害往往具有瞬时性、暴发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024年水文站年度工作总结范文2024年是水文站的发展之年,在党的领导下,水文站全体工作人员紧密团结,积极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水文站的作用,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现将本年度的工作进行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1.水位监测工作本年度,水文站深入贯彻执行上级要求,科学安排人员,确保水位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通过合理布局监测站点,利用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及时准确地记录和发布水位信息,为防洪抗旱、水资源调度等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2.降水监测工作降水监测是水文站的核心工作之一。
本年度,水文站加强了对降水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并制定了更为科学的观测方案。
通过不断改进降水自动站的布点方式和设备使用技术,提高了降水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河道流量监测工作河道流量监测是水文站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水资源调度和防洪抗旱具有重要意义。
本年度,在河道流量监测方面,水文站加强了与所属河道管理单位的协调合作,有效利用业务时间进行测流量作业,增加了流量观测断面数量,提高了流量观测的覆盖范围和频次。
4.水文信息公告工作水文站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水文监测数据和水情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公众参考。
通过加大水情信息公告的力度,水文站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5.技术研究与创新本年度,水文站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作用,深入开展了水文监测技术研究和创新工作。
通过引进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不断提高水文监测的技术水平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为水资源管理和防洪抗旱提供了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6.业务培训和管理为提高全体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水文站定期组织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
通过学习讲座、参加培训班和业务交流会议等形式,不断拓宽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整个水文站的综合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人员配备不足:由于岗位需求和人员流动等原因,本年度水文站的工作中出现了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导致工作负荷较大,工作效率有所下降。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正文:----------------------------------------------------------------------------------------------------------------------------------------------------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1998年以来,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防御洪水能力明显增强。
但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滞后,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大部地区先后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引发部分中小河流漫堤溃堤、一些中小水库出险和局部山洪地质灾害,特别是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充分暴露出防洪减灾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现就进一步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等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依法防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落实责任的原则,在继续加快大江大河治理的同时,以防洪薄弱地区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为重点,以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核心内容,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为主要手段,以地方人民政府为实施主体,中央部门加大指导协调和资金支持力度,力争用5年时间,使防洪减灾体系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防御洪涝和山洪地质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更加完善。
二、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二)加大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力度。
2024年水文站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2024年,作为水文站工作人员,我在工作中紧密围绕水文站的主要任务,即对水文信息进行准确收集、分析和报告,以确保正常运营。
在这一年中,我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水文信息收集与分析作为水文信息的收集者和分析者,我在过去的一年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水文信息的采集:1.定期采样:每日根据计划对水文站的相关数据进行采样,包括水位、流量等。
我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保持设备的维护保养,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实地观察:通过对水文站附近地区的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水文状况,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相关数据的补充和调整。
同时,我也积极与周边农田、水库等单位进行交流,获取更全面的水文信息。
3.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水文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相关的规律和趋势,并编制相应的水文图表和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工作流程,我在2024年收集到了大量准确可靠的水文信息,并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报告,最大限度地提供了水文资料的价值。
三、抢险救灾工作2024年,我所在的水文站所在地遭遇了一场特大洪水灾害。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作为水文站工作人员,我积极参与了抢险救灾工作。
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我迅速组织人员,调动设备,对险情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
通过灾情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我准确判断出灾情的规模和趋势,及时向上级汇报,并提出抢险救灾的建议。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抗洪救灾的实际行动。
我组织人力资源,与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投入到防汛工作中,包括设立警戒线、加固堤坝、疏浚河道等。
通过多方协作和努力,成功避免了更大范围的洪水灾害发生,保障了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技术研究与创新为了提高水文站的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我在2024年还积极参与了一些技术研究与创新。
首先,我通过对水文设备的调研和实践,针对传统的手动采样方式,进行了自动化改造。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勐先河一级水电站为引水式水电站,坝址位于宁洱县东南部勐先乡的勐先河中下游河段,经隧洞引水发电,电站发电尾水接勐先河。
勐先河是曼老江的一级支流,位于宁洱县勐先乡境内,发源于勐先乡先胜村竹箐和磨黑镇曼见的春木箐,由众多溪流汇合而成,流经先胜、和平、谦乐、安宁、宣德、雅鹿、竹山,于竹山村坡脚1km处流入江城县的曼老江,属澜沧江水系。
勐先河坡降大,落差集中,水能资源丰富,主河道长,河流流域面积。
勐先河一级水电站为勐先河干流第一座梯级,距宁洱县城65km,距勐先乡政府35km。
工程坝址位于勐先河中下游河段,地理位置为东经101°12′40″,北纬22°53′05″,坝址以上集水面积304km2;厂址位于勐先河与回弄河交汇口上游500m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01°11′40″,北纬22°51′35″,厂址以上集水面积314km2。
本工程属于Ⅳ等小(1)型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大坝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相应校核洪水位,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相应设计洪水位,水库总库容258万m3,电站装机容量,保证出力,装机年利用小时4514h,多年平均年发电量6455万kW·h。
工程主要建筑物由大坝、引水系统、发电厂房、升压站等组成。
2参建单位情况勐先河一级水电站工程参建单位如下:3工程完成情况截至2013年5月1,勐先河一级水电站主要工程建设形象面貌如下:导流洞工程大坝基础开挖基本完工,导流洞于2013年4月30日浇筑完工,导流洞规格为:宽4m,高5m。
大坝建设情况大坝基坑开挖完成,于2013年4月2日开始大坝填筑,将于本月底完成底孔底板及边墙2m施工;上、下游围堰工程上、下游围堰工程施工全部完成。
临建工程情况沙石料场及拌和系统安装调试完成,于2013年2月投入运行。
场内主要施工干道全部完成,各条临时施工道路全部完成,场内施工道路满足大坝填筑要求。
2024年市水文站水情科水情工作总结摘要:本文总结了2024年市水文站在水情监测、预警、分析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未来工作计划。
关键词:水文监测,水情预警,水资源管理,水情分析一、引言2024年,市水文站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水文工作的重点任务,积极开展水情监测、预警、分析和水资源管理等工作,为我市的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和防洪减灾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二、水情监测工作监测站点建设与维护完成了对现有水文监测站点的升级改造,提高了监测精度和数据传输效率。
加强了监测站点的日常维护,确保了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监测数据采集通过自动化监测设备,实现了对水位、流量、水质等水文要素的实时监测。
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校验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三、水情预警工作预警系统建设建立了水情预警系统,实现了对洪水、干旱等水情事件的实时预警。
通过预警系统,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布水情信息。
预警信息发布加强了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了水情预警信息共享机制。
通过多种渠道,如短信、广播、网络等,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四、水情分析工作水情趋势分析定期对水文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水情发展趋势,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结合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水情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水情专题研究开展了针对特定区域或特定水文事件的专题研究,如城市内涝、水库调度等。
通过专题研究,为解决实际水文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水资源管理工作水资源调查与评估开展了全市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工作,摸清了水资源的家底。
建立了水资源数据库,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水资源配置与调度根据水资源调查与评估结果,制定了水资源配置方案,优化了水资源的分配。
加强了对水库、河流等水资源的调度管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六、存在问题分析监测站点覆盖不足部分偏远地区的监测站点覆盖不足,影响了水情监测的全面性。
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问题与对策及关键技术应用【摘要】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系统是一个具有较高复杂性的系统,其洪水预报效能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为了有效提高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准确性,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对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针对系统中的难点与重点,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完善。
本文对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难点及解决方案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中小河流; 洪水预报; 难点; 解决方案1.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简析所谓的“洪水预报”,就是依据前期和现时的水文、气象等数据信息,揭示或者预测洪水的发生及其变化过程的一种应用学科技术。
它是防洪非工程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为防汛抢险、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水利工程建设和调度运用管理,以及农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服务。
2. 中小河流洪水预报工作的难点2.1数据资料和监管测试点较少从目前来看,中小河流的数据资料相对较少,这样就很难为形成完善的洪水预报系统提供具体完善的数据。
同时,因为监管测试点较少,且站网缺乏较高的精密度,导致监管测试点在对雨量进行监测的过程中依旧出现一定的问题,对于暴雨的强度等级和量度把握不准确,洪水预报系统就会存在问题。
2.2雨洪相应的复杂性与作业预报要求的简单性之间不能够达到平衡利用简单的相关图或者是统计模型进行洪水的预报,预报的效果往往取决于预报员的经验,而在技术上很难实现突破,这样推广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而将集总模型或者是现有通用的水文模型应用到中小河流洪水预报工作当中,则会缺乏针对性,不能够很好的适应洪水的特征,预报的精度和预见期不能够满足需求,这种不平衡的状态是洪水预报中不可忽视的难点。
2.3 因为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中小河流洪水灾害发生在流域内的某个小支流,而不是流域出口的位置时,就很难被测知。
同时因为中小河流的洪水发生时间较短,常规水文六小时的报讯方法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预报,这样将会影响到洪水应急方案的制定,严重的时候将会发生洪水灾害。
如何利用水文测量数据进行洪水预警和防治水文测量数据在洪水预警和防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利用先进的水文测量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我们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水文状况,预测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洪灾带来的损失。
首先,水文测量数据的收集是洪水预警和防治工作的基础。
水文测量设备,如水位计、自动雨量站等,能够实时监测河流水位和降雨情况,提供准确的数据。
这些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或人工采集后,经过搜集、整理和存储,就形成了庞大的水文测量数据库。
在发生洪水之前,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趋势,我们可以预测即将到来的洪水,为灾害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水文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是洪水预警和防治决策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河流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规律,确定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通过对当前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追踪,我们可以了解洪水的发展趋势和程度,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此外,借助数据模型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将水文测量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不仅能更准确地预测洪水,还能预测洪水对地区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制定更科学的防治方案。
洪水预警和防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需要不同部门和专业的合作。
水文测量数据的共享和共同利用可以促进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使洪水预警和防治工作更加高效。
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各部门应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及时交流和分享数据,形成共识。
同时,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洪水预警和防治中,除了水文测量数据,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
例如,地质、气象、土地利用等因素都与洪水发生和影响密切相关。
因此,仅依靠水文测量数据是不够的,还需要将其他数据和模型融合进来,形成全面的洪水预警和防治系统。
总之,利用水文测量数据进行洪水预警和防治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水文测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还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数据分析技术。
简议中小河流雨洪灾害的防治[摘要]我市多中小河流,防汛减灾是目前政府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就如何开展中小河流雨洪灾害的防治提出简议。
[关键词]中小河流雨水洪水自然灾害防汛中图分类号:p46 文献标识码:p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585―011加强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市天气变化异常,暴雨侵袭较严重,防汛工作难度加大,就目前来讲,我市中小型河流存在较严重的防汛隐患,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防洪标准低。
部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都是3~5年一遇或者5~10年一遇,遇到略严重的洪水就可能发生洪涝灾害。
二是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小,汇流快,气象监测困难,水文观测站点缺少,防洪难度很大。
三是部分地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盲目开发、拦河设障、挤占河道,一旦发生洪水就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四是中小河流治理的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国家增加了对水利的投入,但是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大江大河和大湖的治理,中小河流的投入不足。
2如何开展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工作2.1实际统计暴雨易发地区想要开展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工作,首先应对我市区域内的河流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这个了解不仅是根据历史资料来了解,更应该走下去了解,了解现在河流的实际情况,与历史相结合,深入调查中小河流暴雨灾害易发区并编制成册是开展这项工作的第一步。
想要做好这一部,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内容:对历史上发生过的洪水灾害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洪水及洪水灾害的特性与成因;在实地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躲灾和避灾预案;探讨建立快速、准确的降雨实时观测系统及洪水预报系统,研究建立区域暴雨与洪泛区灾害损失的相关关系实用模型;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总结探讨如何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和组织全民搞好避灾工作,探讨系统治理洪水灾害的措施和途径。
这项工作应该以各区县的水利部门为实施单位来完成。
2.2 非工程与工程防洪相结合从我国部分大城市的大江大河的防汛抗洪经验来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作为防汛抗洪的非工程措施,它的投资少、见效快,在防汛抗洪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而不可替代的,因此在中小河流暴雨灾害易发区建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是防治手段之一。
防洪工程测量与监测的常用方法和技巧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活和产业带来极大的破坏。
为了控制洪水的发生和减轻其对人类的影响,人们通过建设防洪工程来保护人民和财产的安全。
然而,防洪工程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其中的测量和监测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防洪工程测量与监测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一、水位测量防洪工程中,准确测量水位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常,我们使用水位计或流速仪器来进行水位测量。
其中,水位计是通过测量水体压力来确定水位的,而流速仪器则是通过测量水体流速和横截面面积来计算水位的。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
二、水文观测水文观测是指对水文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通过对水文要素的观测,可以及时掌握水体的变化情况,为防洪工程的运行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常见的水文观测项目包括水位、流速、水温、波浪高度等。
通过采用自动化观测设备,可以实现对这些水文要素的连续观测和数据记录,为防洪工程的测量与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指对河道、河床和周边地势等地形地貌进行测量和记录。
通过地形测量,可以了解水流的流动规律、河床的变化趋势等信息,为防洪工程的设计和规划提供依据。
常用的地形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激光雷达测量等。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精确地获取地形数据,并生成地形图、剖面图等,为防洪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四、遥感监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监测逐渐成为防洪工程测量与监测的重要手段。
通过卫星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分析,可以全面、实时地掌握洪水的演变情况。
遥感监测主要利用卫星、航空等遥感平台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并通过影像处理和分析软件来提取与防洪工程相关的信息。
例如,通过监测河道宽度、水体面积等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预警洪水的发生与发展趋势,为防洪工程的调度和应急处理提供决策参考。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对于大量的测量数据,如何进行合理的处理与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校验、格式转换、数据存储等工作。
云南水利排洪防涝措施方案引言云南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因地处高原和山区,雨水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排洪和防涝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云南水利部门提出了以下水利排洪防涝措施方案。
1.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持续加大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包括大型水库、水闸、排涝泵站等。
通过优化水利工程布局,建设更多的排洪泵站,提高排涝能力;修建新的水库和水闸,增加蓄洪量,有效控制洪水灾害发生。
2. 完善水利管理体制加强水利管理体制的建设,健全架构,提高管理效率。
建立健全洪水预警系统,及时监测洪水情况并向相关部门发布预警信息,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协同作业,共同应对洪涝灾害。
3. 开展防洪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防洪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人们的应急能力。
通过模拟洪水情景,让人们了解洪水的特点和危害性,提高应对洪水的能力。
培训相关工作人员,掌握排洪和防涝技术,提高效率和工作质量。
4. 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工作,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土地开发过度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加剧。
划定禁建区域,防止在易涝区域兴建重要基础设施。
同时,加强水源涵养,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5.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防洪抗灾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媒体、网络、社区等多种渠道,普及防洪知识,推动居民积极参与防洪防涝工作。
加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
6. 增加资金投入增加财政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营管理。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争取更多的国家支持和援助,提高地方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平。
结论云南水利排洪防涝措施方案的实施将有效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
通过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开展演练和培训、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加大宣传教育和增加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措施,我们有信心应对洪涝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云南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2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21年第2期中小河流水文站预警预报方法浅析----以江村水文站为例魏树强,吴美芳,张斌,江涛(江西省景德镇市水文局,江西景德镇333000)摘要:北河水文站稀少,缺少实测流量资料,针对降雨强度大、洪水暴涨暴落#预见期短等特点,以水位涨幅与相应的造峰雨建立相关关系,制定水位降雨速查表!结合中小河流外业调查成果表,为中小河流预警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关键词:中小河流;预警预报;江村水文站中图分类号:TV1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900(2021)02-0022-04D01:10.19733/ki.1672-9900.2021.02.07Warning and forecast methods for middle and small rivers hydrological stations------example for Jiangcun hydrological stationWEI Shuqiang,WU Meifang,ZHANG Bin,JIANG Tao(Hydrological Burea of Jingdezhen,Jiangxi Province,Jingdezhen333000,China) Abstract:The hydrological stations of Bei River are scare ity,which lacks observation discharge data,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rainfall intensity,flood surge and fall,short forecast period and so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ate of increase of water level and the corresponding peak-making rain was established,establish quick-look-up table of water level and bined with the result table of field investigation of middle and small rivers,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early warning and prediction of middle and small rivers.Key words:middle and small river;warning and forecast;Jiangcun hydrological station中小河流洪水灾害是当前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暴雨灾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方法暴雨灾害是指短时间内降水量极大、降雨强度极高的天气现象,常常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为了有效防治暴雨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完善的暴雨监测预警体系,包括气象预警系统、水文预报系统等。
及时监测降雨情况,预测并预警暴雨灾害,提前做好防范和救援准备工作。
2. 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投入,提高排水能力。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的坡度和排水渠道,布设合理的雨水篦子和井盖,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3. 强化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考虑到暴雨灾害的发生及其影响,合理设计和选址各类基础设施,确保其具备较强的抗灾能力。
例如,加固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提高其抗洪能力。
4. 构建生态防洪体系:重视保护、恢复和建设湿地、河道、水库和其他自然湿地,增加城市绿地和水域面积。
利用湿地、滩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吸收和存储暴雨水量,减少暴雨灾害的发生,同时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 提高防洪能力:加强河道治理,清淤、疏浚河道,保持河床的通畅。
修建堤坝和防洪墙,设立防洪排水设施,增加防洪能力和排涝能力,减少暴雨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6. 推广综合治理模式: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综合运用气象、水文、地理等多学科知识,通过技术手段,改善自然环境,增强城市抵御暴雨灾害的能力。
例如,利用雨水资源,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收集系统,减少城市排水压力。
7. 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制定水灾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
加强防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灾害防范意识,增强自我防灾能力。
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救援行动,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救援能力。
8. 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分享暴雨灾害防治的经验和技术。
借鉴他国对暴雨灾害的防治经验,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应对暴雨灾害的挑战。
总之,防治暴雨灾害需要综合施策,从预警到抗灾,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应急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的暴雨灾害应对能力和防范水平。
普洱市思茅主城区防洪排涝现状及实施建议摘要: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人口密集,财富集中,一旦遭受洪涝灾害,将造成重大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思茅主城区防洪排涝现状调查分析,提出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建议,以进一步提高主城区防洪排涝安全标准、达到人水和谐的目的。
关键词:思茅;主城区;防洪排涝;建议1.主要概况1.1城市概况:思茅主城区是普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省属三个重要对外商品集散地之一,是东南亚连接内地的纽带,也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
城区包括思茅镇、南屏镇,2012年末常住人口20.23万人,占全区人口的66%,占全区城镇人口的94.4%。
1.2水文概况:思茅河是贯穿思茅主城区南的一条河道,也是城区防洪排涝的唯一通道。
思茅河属澜沧江水系,发源于普洱市思茅区山神庙大尖山,河源海拔高程1745m,自河源起由东北向西南流经大尖山西麓后,转向西北,河源段称信房河,往下进入信房水库,出库后由南向北沿主城区西部边缘穿越思茅坝区,区间分别接纳曼连河、梅子河、农场河、老杨箐河、洗马河、石龙河、石屏河及机场左河8条支流后经石龙过峡于三棵桩下游汇入普洱大河。
思茅河全长57.5km,径流面积293km2。
坝区(思茅河水文站)以上河长26.8km,径流面积133.4km2,河道平均比降17.1‰。
思茅坝区内主河长14.9km,河道平均比降8‰,主河宽15m~20m。
详见图1思茅河流域水系图。
图1思茅河流域水系图1.3地形概况:思茅主城区位于思茅盆地,思茅盆地为山间盆地,长约8km,宽2.5km~5km,呈南北向展布的半封闭式断坳盆地,地形平坦,略向北倾,高程1290m~1320m。
盆地四周群山环抱,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山脉走向主要为南北向,山峰以浑圆型为主,北部主要为中低山斜坡至陡坡,南部地形较缓。
1.4气象概况:据实测资料统计,思茅坝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534.4mm,年际变化小,年内分布不均。
普洱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本预案旨在明确普洱市在遭遇洪涝灾害和旱情时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快速、有序、有效地开展防汛抗旱工作,减轻灾害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二、组织机构成立普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由市长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的防汛抗旱工作。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信息收集与分析组、物资保障组、应急救援组等专项工作组。
三、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天气变化信息。
一旦发现有可能发生洪涝或干旱情况,立即启动预警机制,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四、应急措施1. 防汛措施:- 加强河道、水库、排水系统的巡查和维护。
- 对重点区域进行防洪工程建设和加固。
- 制定人员疏散计划,确保疏散路径畅通无阻。
- 储备足够的防汛物资,如沙袋、水泵等。
2. 抗旱措施:- 实施节水措施,合理调配水资源。
- 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
- 提供农业技术支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 确保饮用水安全,合理安排水源供应。
五、救援行动一旦发生洪涝或干旱灾害,迅速启动应急救援行动。
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对受灾区域进行搜救、救助和物资分发。
同时,确保医疗救护、卫生防疫等工作同步进行。
六、后期恢复灾后立即组织力量进行灾情评估,制定恢复重建计划。
优先保障基础设施的修复,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同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防汛抗旱措施。
七、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学校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公众的防汛抗旱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定期举办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八、预案更新根据实际经验和科技进步,定期对预案进行检查和修订,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中小河流治理存在问题及防洪方案影响分析摘要:防洪工程是防止河流泛滥,对中小河道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保障人民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至关重要。
近年来,极端天气造成的洪水危害频发,已成为影响中小河流沿线人民生命和财产的重要因素。
为有效预防洪水灾害,减少社会突发事件发生危险。
本文从文山州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普遍问题、洪涝灾害成因、影响、洪水危害损失及治理方案等方面,提出了河道的防洪方案,对中小河流的防洪设计进行了研究,为以后的中小河流防洪治理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河流河道;河流治理;防洪;方案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非常规的开发和建设活动频繁发生,造成了流域内的侵蚀问题日趋严重,造成了流域内的污染日趋严重,河道断面的不断缩减,不但会使河道抵御洪水、风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而且还会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针对各级政府关于河道整治的要求,对中小河流河道的防洪方案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一、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治理投入资金不足中小河流治理防洪保护对象为河流两岸的农田、耕地、村寨、集镇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属社会公益项目,资金投入主要为国家财政。
长期以来,中小河流河道治理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治理资金严重不足,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本身就紧张,收取的水利基金有限,对中小河流河流治理投入不足,治理不够。
随着极端气候的频繁发生,洪灾影响面越来越大,而投资问题是困扰中小河流治理的首要问题。
(二)河流防洪标准偏低,受灾损失增大文山州大部分中小河流河道防洪标准普遍偏低,防洪标准为1~5年一遇,在常遇洪水频率下洪涝灾害损失占约占洪灾损失的70%~80%。
近年来,中小河流河道洪水灾害和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约占水灾伤亡人数的2/3。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灾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和财产值增加,在相同的灾害强度下,损失愈来愈大,中小河流河道的防洪标准显然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三)河流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抗洪能力降低分布在中小河流河道沿线的工矿企业、居民点,防洪设施偏少,多数防洪标准低,有些防洪设施存在病险问题或者甚至根本没有建设防护工程措施,造成抗洪能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