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
- 格式:pptx
- 大小:664.25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会做摘录式读书笔记,尝试进行文学创作。
2.通过查找、阅读、交流、编写、合作等形式,提高自主阅读、主动探求的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激发文学阅读与创作的兴趣。
【课前学习任务】1.大家同读《西游记》,填写“佳作欣赏卡”。
2.大家同读一类词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学习部落分享会学生发言“小说部落”分享会活动记录1.李思洁同学发言唐僧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
我认为唐僧并不是一个好领导。
取经队伍中功力最小的就是他,现代都说“谁有能力谁上”。
可唐僧经常哭着找徒弟帮忙,他的本事根本不如自己的徒弟,他的徒弟们若想去趟西天几个时辰来回不是什么问题,可唐僧渡河、翻山都要皱眉,如何让徒弟们听从于他呢?又有人说唐僧手下人才多啊,他功力虽小,但能找到一群比自己厉害的人不也是本事吗?可你别忘了,唐僧手下的人也不是他自己找的啊,全都靠观音菩萨一路“招贤纳士”。
若是没有观世音的鼎力相助,唐僧很有可能就被“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给吃了啊。
这种仰仗靠山的行为搁在当今社会是会被唾弃的。
再说唐僧的原则问题,单拿三打白骨精这回来说。
唐僧分明知道孙悟空有火眼金睛的能力,但还是不相信孙悟空,孙悟空为了保护师父打死了伪装的白骨精,唐僧却说孙悟空滥杀无辜,本性不改,没点出家人的样子。
唐僧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举措也着实让人无语,悟空分明是保护他,反过来却被倒打一耙,心中的无奈和愤怒也可想而知。
这种领导搁在现当代,也不会招人喜欢。
为他做了事,他反倒只看表面现象,误会了真正做事的,又给了小人可乘之机。
综上所述,像这样一个“不负责”的领导,管理方式上确实存在许多漏洞。
可就是这样,他是如何带领四个比自己厉害的徒弟“走过”了一百回的故事呢?我对这个问题现在也比较疑惑。
新2024秋季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听课记录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参与文学部落的创建与活动,提升语言表达和书面交流能力。
1.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在策划、组织文学活动中锻炼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文学部落的活动中,学生能够欣赏和评析文学作品,激发创作兴趣,尝试文学创作。
1.4 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学传统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对多元文学文化的尊重与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以一段富有诗意的开场白引入:“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航行者,探索着知识的宝藏,感受着文字的魅力。
今天,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属于我们的‘文学部落’,让心灵在文学的滋养下自由飞翔。
”学生活动:•学生被教师的诗意语言所吸引,表现出对即将展开的文学部落活动的浓厚兴趣,纷纷投入到思考和讨论中。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教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分组与策划: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组,每组负责策划一项文学部落的活动,如诗歌朗诵会、小说创作比赛、文学知识竞赛等。
•活动筹备:各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并确定活动主题、内容、形式及所需资源,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
•实施与展示:各组按照计划有序开展活动,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教师和其他学生作为观众,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总结与反思: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同时引导学生反思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活动项目。
•在筹备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策划活动方案,解决遇到的问题。
•展示环节,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自信的姿态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成果,赢得了阵阵掌声。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学设计⊙总体构思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活动前指导 ,活动中帮助 ,组织好活动结果的展示 ,其他事情放手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自主设计采风方案 ,进行采风实践和成果展示 ,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搜集整理写作素材的能力 .⊙过程设计【教法学法】作为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 ,应该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体 ,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 【教学流程】(一 )活动前指导1、全班分为四个小组 ,每组十人左右 ,由学生民主推举出小组长 ,由小组决定文学采风的地点和形式 .下面推荐几种形式:(1 )景点采风法:如果学校附近有旅游景点 ,可在景点设免费茶水供给点 ,询问游客所知道的俚语、传说、民间歌谣等等 ,因为旅游的人一般都有空闲时间 ,而且来自不同的地区 ,这样就可以从他们那里比拟容易收集到更为广泛地域的资料 .还可以向当地导游询问有关景点的传说或者神化故事 .(2 )农村采风法:即深入某农村 ,寻找比拟有空闲的老人 ,询问他们知道的民歌、民谣、传说、谚语、歇后语等等 .一般来说 ,年岁较大的人都有比拟丰富的阅历 ,而且比拟乐意和年轻人交流 ,所以这种方法一般可以收集到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3 )亲族采风法:每个学生都可以面向自己熟悉的人进行一次文学采风活动 ,向自己家中的长辈 ,收集有关家族的传说、故事 ,当然 ,还可以收集他们所熟知的俚语、歇后语等 .(4 )工厂采风法:如果当地有比拟大的外来人口聚居地 ,比方工厂、集市等 ,可以选择一个比拟空闲的时间段 ,去调查来自不同地区的民歌、传说等 .(5 )民族采风法:如果当地有少数民族聚居 ,可以去了解少数民族的传说、民歌等 .我国绝|大多数民族都有很多动人的民间故事、民歌等 ,只要有耐心 ,一定可以收集到比拟满意的资料 .2、根据小组决定的地点和形式 ,决定出去进行活动的时间 ,比拟远的地方 ,须利用假期 ,就近的场所 ,可以利用双休日 .3、小组长写好具体活动的方案 ,方案内容要包括活动的地点、时间、方式、分工等 ,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备好录音机、照相机等设施 ,如果去较远地点 ,还要注意带好行李 .每组必须指定文笔较好的学生做记录 .(二 )学生开展文学采风活动在此期间 ,教师应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随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中学生走出校门 ,在社会交往方面可能存在一些缺乏 ,教师应随时进行指导 ,不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 ,及时交流问题及经验 ,进行阶段性总结 .(三 )成果展示及进一步探究成果展示可以到达几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方面又可以让他们互相比拟 ,激发竞争的欲望 ,增强积极上进的动力;还可以让他们对这次活动做一个很好的总结 ,通过互相交流获得共同进步 .1、导入:(用蒲松龄的故事导入 )蒲松龄完成<聊斋志异>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学采风活动 .他在路口设了一个免费的茶摊 ,过往的行人在这里喝口茶水 ,歇歇脚 ,他就要求客人讲故事 .就这样 ,他收集了很丰富的素材 ,并在此根底上 ,完成了<聊斋志异>的创作 .我们中学生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 ,也需要借鉴这种做法 ,因为中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着明显的材料贫乏、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 .这次文学采风活动收集到了大量可以用于文学创作的素材 ,这对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是有很大好处的 .所以我们要在圆满完成这次文学采风的根底上 ,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 ,并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使它们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 ,真正为我们所用 ,以此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2、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分类整理 ,将民歌、民谣、歇后语、谚语、传说等分类做成小册子 ,并挑选一些比拟精彩的故事或者谚语用来办墙|报 .对收集到的较长的材料 ,比方民间故事、传说等 ,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文字加工 ,并整理成集 .3、将加工整理后的成果以墙|报、作品集等形式进行展出 ,在每篇作品后面署上材料搜集人和材料整理人的名字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打分评比 ,可以将一些优秀作品推荐给当地|报社或者杂志社 .4、小组长做总结发言 ,讨论本次活动的意义 ,以及怎样才能将这些搜集到的材料充分地利用 ,使之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 .(四 )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从这次搜集的材料中选择一到两篇比拟有意义的故事或者传说 ,要求学生进行改写或者续写 .2、将这次文学采风活动中比拟有意义的事情 ,或者你觉得印象很深刻的人和事记录下来 ,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
部编版语文七上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知识点与习题【与文学有关的常识】一、四大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二、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0.庙堂:朝廷21.岁寒三友:松竹梅。
2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三、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柳永、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13.五经:《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1.最近,“文学部落”为配合“书香校园”活动的推广,某校开展相关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本次活动设计了三个板块,请你根据活动内容拟定板块二的名称。
板块一:书藏古今——藏书文化调查板块二:书海导航——经典好书推荐板块三:书香四溢——读书心得交流【活动二】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学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拟一段开场白。
(不少于80字)【答案】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文学是心灵的艺术,学校应该是阅读的乐园,我们应该更好地传承爱读书、读好书的传统,让我们在“书香校园”的读书心得交流活动中,分享读书的快乐吧!2.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了解中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某学校开展了以“读书与交流”为主题的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是一部分活动情况,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1)为了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就此对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__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的计划,随意性比较强__;二是__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2)为了积极倡导好读书,读好书,学校举行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
会上,主持人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段话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的感受。
现在请你以“阅读”为对象,就莎士比亚的这一段话进行仿写。
【答案】示例:阅读是成长者的催化剂。
童年缺少阅读,就犹如种子缺少沃土;少年缺少阅读,就犹如禾苗缺少雨露。
(3)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
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
反方认为没有必要。
理由是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