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壁取心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6
旋转井壁取心操作规程一、施工风险提示(1)井斜大、井身轨迹不平滑、全角变化率大导致电缆和仪器大面积接触井壁,摩阻大、易粘卡。
(2)井径不规则,出现大肚子井眼,导致仪器下放遇阻、上提遇卡,甚至因井径过大无法取得岩心。
(3)钻井液性能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岩屑床清除不干净,造成起下仪器遇阻。
(4)钻井液失水过大,形成虚厚泥饼,影响取心长度、仪器和电缆易发生粘卡。
(5)井口接、拆仪器时操作失误,发生井口落物,造成卡钻。
(6)起仪器灌浆不及时,静液柱压力降低,平衡地层压力失衡,存在溢流风险。
二、注意事项(1)施工时优化井身轨迹,直井防斜,定向井控制全角变化率,井身轨迹尽量平滑,避免出现键槽。
(2)在馆陶组及以上软地层中施工期间,维护好钻井液性能,严禁定点循环,防止产生糖葫芦井眼。
(3)东营组、沙河街组及以下易掉块、垮塌地层施工期间,严格按照《东营组沙河街组油泥岩施工推荐作法》来施工,最大限度防止上井壁出现大肚子井眼。
(4)施工中出现掉块等有可能造成井壁不规则的情况,记录好显示井段位置;通过倒划眼等方式来修整井壁;如判断有键槽,及时下入键槽破坏器修整井壁。
(5)针对高孔高渗地层,严格控制失水,使用超细碳酸钙、随钻堵漏剂等材料提高地层承压能力、形成高质量的泥饼。
三、技术措施(一)通井措施:1.工程措施:(1)钻具组合(以215.mm井眼为例):215.9mm牙轮钻头+430×410+止回阀+212mm扶正器+165mm钻铤2根+210mm短扶正器+Ø127mm加重钻杆+ Ø127mm钻杆(2)起出钻进钻具组合时处理好阻卡点并记录,按照“一通二冲三划眼”的原则处理阻卡点。
倒划眼时采用小排量低转速,排量30spm,转速20-30rpm,倒划完后下放钻具观察是否仍有阻卡。
如下放顺畅,则停泵停转,上提钻具确认井眼是否畅。
软地层划眼时应避免持续带钻压划眼,避免划出新眼。
(3)根据完井井身轨迹数据在狗腿度变化较大的井段及其它复杂井段进行划眼修整,采用大排量高转速正、倒划眼方式进行划眼,参数:转速80rpm,排量高于钻进排量3~5冲/min,起下无遇阻显示、无憋泵、扭矩平稳时1遍,如出现异常状况则划眼2~3遍;每柱划眼时间不低于20min,划眼期间观察扭矩,扭矩变化较大时及时降低转速,上提或下放钻具,防憋泵、蹩顶驱。
井壁取心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一、作业概述井壁取心作业是钻井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是通过对井壁岩心的取样分析,了解油层的性质和储量情况。
但是,这一工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确保所有作业人员遵守。
二、作业安全前提在进行井壁取心之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环境检查:作业区域应进行彻底的检查,必须清除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险物品。
2.作业人员要求:作业前必须确保所有参与人员都已经接受过相关职业培训,并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
3.作业设备: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和工具。
三、作业人员安全措施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作业人员必须穿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头盔、口罩、手套、防护服、安全鞋等。
2.限制作业区域:在作业前,必须设置明确的安全防护区域,并禁止外来人员进入。
3.安全操作: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避免操作中出现人为失误。
4.通风环保:在作业现场必须保证充分的通风,以避免作业人员因为吸入有害气体而造成身体伤害。
同时,还要加强环保工作,确保取心过程对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
四、设备安全措施1.端口密封:取心设备在高压时,一定要确保端口的密封性。
2.检修频率:取心设备要进行定期检修并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3.防滑设计:对于设备的滑轮、牵引机、吊钩等零配件必须加强安全措施。
设备的润滑和保养也是重要的安全措施。
五、应急措施1.事故应急预案:做好应急预案,发生意外事故时可以及时应对。
2.人员伤害处理:一旦出现人员受伤情况,立即启动急救预案。
3.火灾爆炸防治:加强现场火源现场排查,注意使用防爆电器设备,防止火灾或者爆炸事故的发生。
六、井壁取心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并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行。
同时,应急预案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以及优化操作方式,从而确保井壁取心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
第七章井壁取心录井技术1 井壁取心作业1.1 井壁取心的工艺技术由现场地质人员同取心施工队伍制定,并完成作业任务。
1.2 井壁取心是对油气探井完钻后,完成电测井时,视井下实际情况需要而进行的一项录井技术,由各油气田探区的勘探部(处)或相当的地质主管部门决定。
1.3 录井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有关技术人员在现场具体商定取心位置和取心颗数。
1.4 拟定井壁取心,必须综合钻时、气测、岩屑及钻井液录井资料、电测资料,以综合测井曲线为重要依据。
1.5 精心施工,确保井壁取心质量和准确的取心深度。
2 井壁取心的原则2.1 凡岩屑严重失真,地层岩性不清的井段均可进行井壁取心。
2.2 凡应该进行钻进取心,而错过了其取心机会的井段,都应作井壁取心。
2.3 油气层段钻井取心收获率太低,岩屑代表性又差,油气层情况不清时,要进行井壁取心。
2.4 岩屑录井无显示,而气测有异常,电测解释为可疑层,邻井为油气层的井段要井壁取心。
2.5 判断不准或需要落实的特殊岩性段要进行井壁取心。
2.6 需要了解的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层段,如断层破碎带、油气水界面、生油层特征等要井壁取心。
3 井壁取心质量要求3.1取心密度依设计或实际需要而定。
通常情况下,应以完成地质目的为准,重点层应加密,取出岩心必须是具有代表性的岩石。
3.2 井壁取心的岩心实物直径不得小于12mm,岩心实物有效厚度不得小于5mm。
条件具备,尽可能采用大直径井壁取心。
每颗井壁取心在数量上应保证满足识别、分析、化验需要。
若因泥饼过厚或枪弹打取井壁太少,不能满足要求时,必须重取。
岩性出乎预料时,要校正电缆,重取。
3.3 井壁取心出井后,要有效保证岩心的正常顺序,避免颠倒。
及时按出枪顺序由上而下系统编号、贴好标签,准确定名描述。
及时观察描述油气水显示,选样送化验室。
及时整理装盒妥善保存。
岩性定名必须在井壁取心后一天内通知测井单位。
3.4 井壁取心数量不得少于设计要求,收获率应达到70%以上。
⽂96-储5井钻井取芯⼯艺技术⽂96-储5井钻井取芯⼯艺技术技术发展部:黄海强刘怀刚⼀、前⾔:⽂96-储5井是⽯化集团在中原油⽥⽂96块部署建设的国家天然⽓能源储备井,共部署储⽓井14⼝,预计储⽓量7亿⽴⽅⽶。
为更准确详实的了解储层岩性、物性特征,为后期储⽓选层、储⽓施⼯⼯艺优化提供客观的、真实的第⼀⼿地质资料,该井设计取芯112⽶,也是该储⽓库唯⼀⼀⼝具有取芯任务的井。
取⼼作业中克服了地层埋藏浅,岩性松软,胶结性差,⽔敏性强,剥蚀掉块严重,易造成堵⼼、磨芯、掉芯、出芯困难,⽋平衡钻进井壁⽀撑作⽤⼒⼩,易坍塌掉块作业风险⼤等诸多不利因素,总结出⼀套⾏之有效的钻井取芯⼯艺技术措施,效果显著,取芯进尺120.71⽶,芯长120.00⽶,取芯收获率:99.41%。
⼆、钻井取芯技术难点1、为保证取芯收获率,要求不许长筒取芯,不需井⼝出芯,且取芯井段不连续分三段,从⽽成倍增加了起下钻次数。
取芯起下钻14趟,层间层下钻进起下钻3趟。
任⼀趟钻任⼀环节出现纰漏,将影响整体取芯结果,对钻井操作要求⾼。
2、地层埋藏浅,岩性松软,胶结性差,⽔敏性强,剥蚀掉块严重,易造成堵⼼、磨芯、掉芯,取芯收获率难于保障。
岩⼼如图⽰:3、岩性胶结性差、破碎,地⾯出芯困难。
砂岩成芯性好,不易破碎,易出芯。
但泥岩极易破碎,堵搡岩⼼筒内腔,通芯不畅,震击⼜使岩⼼更为破碎,出芯很不容易。
4、为保护⽓层,三开采⽤⽋平衡钻井,钻井液井壁⽀撑作⽤⼒⼩,地层易坍塌、掉块,时时威胁井下安全,钻井作业风险⼤。
三、关键技术及⼯艺(⼀)提⾼认识⽔平,增强安全意识。
针对这⼝井取芯意义和各⼯序技术措施,通过多种渠道,使职⼯做到思想上重视,⼼⾥头明⽩,⼯作上⽤⼼。
对井下、设备、泥浆等各路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共同商讨应对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把好取芯⼯具选配、⼊井关。
1、取芯⼯具选配。
按设计要求,岩⼼直径不⼩于105mm,并结合邻井资料调研岩性结构特征,选配满⾜设计要求与地层相适应的WQX180-105(川8-3型)型取芯⼯具。
井壁取心作业的安全操作取心施工时,由装枪人员将取心器装配好,用电缆将取心器下人井中,由地面仪器控制,在预定深度位置点火,将取心筒打入井壁取下岩心,用绞车配合起下电缆,将岩心筒拔出井壁,起出井口。
取心工具主要是井壁取心器,其上部.是选发器装置,主体是取心枪体,枪体上装配炸药和岩心筒。
井壁取心所使用的炸药是爆炸物品,是高温火药,属于危险品,因此要严格执行保管、领取、使用、交接等制度,要特别注意防盗、防火、防爆炸。
在井壁取心施工过程中,人员接触的运转设备、电源、火药、取心器等均可能使人致伤、致死。
施工安全要求是:地面各连线一律不准用裸导线,接线头要用胶布或胶管包好,不准裸露在外;井口接线时,要先将电缆放电后再接线;取心器、电极起出井口前,操作员要注意关闭电源。
地面爆炸是取心工作中最恶性的事故,直接危害施工人员生命和设备安全,这类事故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火药使用或保管不善,麻痹大意,忙乱中火花落人炸药箱或引燃地面散碎火药,燃及药箱,发生爆炸。
预防爆炸事故的办法有:火药要设专人保管,火药箱用完盖好上锁,把散碎火药清除干净;在装有火药的车上及装枪人员在进行装枪工作时,不得吸烟或动用明火;操作员在地面校验点火换档系统时,应拔掉插头;井口在排除故障前,应断开点火连线的开关;若必须对工具进行整体地面检查,应设专人指挥,待井口接好线,取心器弹道朝下,井口人员撤离10米以外,再通知仪器车操作员点火;井口人员连接取心器点火线前,应先对电缆放电,井口操作人员要站在取心器两侧,避开取心筒发射方向。
取心作业中还要防止井口落物和井下落物。
如:滑轮夹板断裂,安装不牢、吊卡崩开或因刹把失控等意外原因,使天滑轮掉下砸断电缆,造成电缆、取心器落井的井口落物事故;取心器打捞帽、选发器外壳长时间使用的丝扣松框,顶丝脱落或忘记上顶丝,造成取心器落井的井下落物事故;由于井下情况复杂,钻井液性能不好,井身质量差,井眼局部垮塌,以及表层套管喇叭口卡、挂等多方面原因引起遇阻、遇卡,拉断电缆或仪器接头而造成的井下落物事故。
旋转式井壁取芯仪操作规程(2011-12)1、适用岗位1.1适用岗位旋转式井壁取芯仪操作岗位。
1.2 岗位基本要求1.2.1 岗位操作人员均应参加相关技术培训和HSE培训;1.2.2 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2、相关HSE要求操作设备前,针对设备及工作区域环境进行危害识别,或对已有识别结果进行对比检查。
根据危害识别结果,采取有效削减措施。
3、主要技术参数4、对相关方要求4.1 井眼内钻井液性能稳定,含砂量小于0.5%,钻井液漏斗粘度小于60 mPa·s,失水小于8 mL,泥饼厚度小于0.5 mm;4.2 取芯作业前24h内应通井循环泥浆,作业时间超过36h(或泥浆停止循环时间超过48h)应重新通井循环泥浆,循环周期不少于三周;4.3 取芯井段内井壁规则,井下无落物,井眼畅通。
5、结构简图RSCT-A简图HT-1简图6、下井前的准备6.1基地准备6.2通电前检查6.2.1 地面设备检查6.2.2 下井仪检查6.3 设备连接6.4通电检查RSCT-A取芯仪HT-1取芯仪7 深度校正7.1 执行6.4中“GR检查”步骤;7.2按给定的取芯点位置,在取芯井段上下50m范围内上测GR曲线进行校深作业(若校深井段的GR值无明显变化,应增加校深长度),深度误差在±20cm内;7.3校深完毕后,停绞车,用当前深度加上仪器零长,重新预置绞车和测井系统深度,使预置后的深度为钻头位置深度;7.4 每取完10颗芯应重新校深。
8、取芯作业提示:在取芯过程中电机、液压马达一直处于高负荷、大电流运转状态,在此期间严禁活动电缆,否则极易造成设备损伤事故!8.1 RSCT—A型取芯仪8.2 HT-1型取芯仪9、地面收芯9.1 将仪器起至地面,卸去尾部保护套,取出岩芯收集筒;9.2 根据7.1、7.2所填写的“取芯记录”、用专用岩芯瓶逐个封装岩芯,并在每个岩芯瓶上贴上标签(标签上应有井名、深度等基本信息)。
附件一:现场记录表附件三:HT—1型取芯仪面板开关图。
井壁取心资料在剩余油分布规律中的应用当有天开采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各类油层均已动用,剩余油高度分散,控水挖潜难度进一步加大。
应用井壁取心资料,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潜力,对探索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调整优化射孔方案能够提供有利数据支撑。
标签:井壁取心;气相色谱;应用随着地质录井技术发展,通过录井资料地化分析油层含油性,综合分析储层孔、渗变化以及油水分布规律,为探寻剩余油分布规律提供可靠依据。
其中,通过对油层进行井壁取心,定点取得地层岩样,受油层厚度及非均质性影响较小。
1 剩余油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油、水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由于储层岩石润湿性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毛管效应,同时孔隙结构的复杂性,使油、水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呈现不同的渗流规律。
例如在亲油孔隙介质中,注入水进入孔隙时是在孔隙的中心部位突入,水进入后,在孔壁的表面形成一层油膜,这层油膜的厚度会因驱替速度、岩石表面亲油性的大小有所不同,但几乎在所有的孔壁上都存在。
如果孔隙和喉道很小,即使油膜很薄也会充满孔隙,这样水就很难进入到孔隙中,这些残余在孔隙内的油就成为剩余油。
可视化实验给出三种不同残余油的分布形态:柱状残余油、簇状残余油、膜状残余油。
2 利用井壁取心资料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本思路在油田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注水开采后,随着含水率的上升,含油饱和度降低,原油中的芳烃等与水发生氧化和菌解等化学反应,非烃及沥青质成分增加,原油性质变差。
随着水洗程度增加,结合密闭取心井,观察岩心实物产状含油由饱满—不饱满、染手—不染手、油气味浓—淡或无,反映在井壁取心热解分析上,应为热解含油气总量(Pg)和原油轻重组分比(Ps)降低;反映在气相色谱图上,是相邻正构烷烃不再以有规律的次序递增或递减而出现峰形的不规律变化。
通过研究峰形的变化形态及损失幅度与油层水淹级别的关系,建立井壁取心色谱资料判断水淹级别的标准。
随着含水率的上升,孔隙中的油水分布、孔隙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可通过油层的荧光颜色、强度、发光面积(视含水面积)、孔隙清晰度、孔表光滑度以及油珠、孔表结膜、油水乳化等荧光图像特征的差异直观地反映出来。
旋转式井壁取心注意事项
一、对井况的要求
(1)井径范围:160mm—380mm。
(2)要求取芯段泥饼不能过厚,以利于取出较长的岩芯。
(3)在井下拐点上下50米,需打玻璃微球降粘剂,以防仪器遇阻和遇卡。
(4)井斜小于15度。
对大于15度井斜的井会影响取芯的收获率,并增加测井风险。
二、对泥浆的要求
(5)因为旋转式井壁取心每个点约需5~7分钟左右,极易造成仪器及电缆的粘卡,所以要求泥浆中打入防卡剂。
短
起下结束后充分循环泥浆,做粘卡试验,保证仪器能在
井下安全静止5~7分钟。
(6)循环泥浆3周以上,充分除砂、除岩屑。
(7)对于高温井应采取降温措施。
(8)泥浆性能要求,粘度〈60s;含砂量〈0.5%;失水量〈8ml;
比重〈1.4g/cm3
(9)泥浆静止8小时以上,必须再次通井循环泥浆3周以上。
三、对电源的要求
旋转式井壁取心时所需电源功率较大,所以井队应提供功率相对较大,电压波动相对较小的接电场所供测井队使用,并在测井施工过程中不能断电。
如确需倒电必须征得测井队同意。
井壁取心录井
用井壁取心器,按指定的位置在井壁上取出地层岩心的方法叫井壁取心。
井壁取心通常都是在电测完后进行的。
一个取心器上有36个孔,每一个孔内装一个取心筒,孔底装有炸药,通过电缆接到地面仪器车上,以便在地面控制取心深度和点火、发射。
点火后,炸药将取心筒强行打入井壁,取心筒被钢丝绳连接在取心器上,上提取心器即可将岩心从地层中取出。
取心时一般是自下而上进行的。
一、确定井壁取心的原则
井壁取心的目的是为了证实地层的岩性、含油性,以及岩性和电性的关系,或者为了满足地质方面的特殊要求。
根据不同的取心目的,选定取心层位。
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层位均应进行井壁取心:
1.在钻进过程中有油气显示的井段,须进一步用井壁取心加以证实。
2.岩屑录井过程中漏掉岩屑的井段,或者岩心录井时岩心收获率低的井段。
3.测井解释有困难,需井壁取心提供地质依据的层位,如可疑油层、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气层等。
4.需要进一步了解储油物性,而未进行钻进取心的层位。
5.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有矛盾的层位。
6.某些具有研究意义的标准层、标志层,及其它特殊岩性层。
7.为了满足地质的特殊要求而选定的层位。
二、准备工作
1.需要搞井壁取心的井,在完井电测时,要求电测队提供跟踪曲线。
目前常用的跟踪曲线是1:200的0.45m底部梯度电阻曲线。
2.按照确定井壁取心原则或甲方的要求,根据录井、测井资料,在跟踪曲线上相应的位置用红蓝铅笔划横线标注,自下而上顺序编号。
3.填写井壁取心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提供给炮队作为取心时的依据,一份留下自用。
4.向炮队介绍本井钻遇地层及井下情况。
5.物质准备:准备按单、双数编号的岩心袋36个、岩心标签、捅心工具、四氯化碳、滤纸、试管、稀盐酸、荧光灯、管钳、台钳、小刀、井壁取心盒、井壁取心瓶、井壁取心描述记录等。
三、井壁取心出筒
1.取心器从井口提出后,平放在钻台大门坡道前的支架上,每卸出一个取心筒,立即按取心深度装入相应编号的岩心袋内;如果是空筒,相应编号的袋子应空着。
2.用手分别握住取心筒上部和弹头,逆时针方向旋转,将岩心筒卸开。
若拧不动,可用管钳或台钳卸开o
3.用通心杆和掷头捅出岩心,用小刀刮去泥饼并擦净,逐个放在纸上,同时标上岩心编号。
在与炮队校对深度无误后,进行岩心粗描,并进行荧光湿照。
对有油气显示的岩心做好标记,进行含油、含水试验,并记录分析结果。
4.初步判断岩性,检查岩心是否与预计的岩性相符。
5.对于假岩心、空筒、岩性与预计不符的,应写明井深、颗数,通知炮队,准备重取。
四、井壁取心整理
1.将岩心装在专用的玻璃瓶中,按由浅至深的顺序重新编号,排列在井壁取心盒内。
2.将写有编号、深度、岩性的岩心标签贴在相应的岩心瓶上。
3.计算井壁取心发射率、收获率。
4.填写岩心描述清单,附在井壁取心盒内,并在井壁取心盒顶面贴上岩心盒标签。
五、井壁取心描述
1.检查岩心。
打开井壁取心盒,检查井壁取心的编号、深度及排列顺序是否正确:岩心排列顺序有无颠倒现象;各颗岩心的真实性,有无泥饼等假岩心。
2.按顺序取出岩心,结合岩性初步判断记录,逐颗进行描述。
3.进行井壁取心描述,由浅至深的顺序进行。
井壁取心描述内容基本上与钻井取心描述相同。
但由于井壁取心是用井壁取心器从井壁上强行取出的,岩心受钻井液浸泡、岩心筒冲撞严重,在描述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描述含油级别时(含油级别与钻井取心一致),应考虑钻井液浸泡以及混油、泡油
污染的影响。
表3-1 岩心孔隙性含油油气显示级别划分
含油岩心断面
含油面积
含油饱满程
度
颜色油脂感味
滴水试
验
级别占总面积百分比%
饱
含油>95
含油饱满,均
匀,局部见不
含油的斑块
和条带
棕、棕褐、
深棕深
褐、黑褐
色,看不
到岩石本
色
油脂感
强,染手
原油
味浓
呈圆珠
状,不渗
入
富
含油70~95
含油较饱满,
较均匀,含有
不含油的斑
块、条带
棕、浅棕、
黄棕、棕
黄色,不
含油部分
见岩石本
色
油脂感
较强,染
手
原油
味较
浓
呈圆珠
状,不渗
入
油
浸40~70
含油不饱满,
含油呈条带
状、斑块状,
不均匀分布
浅棕、黄
灰、棕灰
色,含油
部分不见
岩石本色
油脂感
弱,可染
手
原油
味淡
含油部
分滴水
呈半珠
状,不渗
-缓渗
油
斑5~40
含油不饱满、
不均匀,多呈
斑块、条带状
多呈岩石
本色
油脂感
很弱,可
染手
原油
味很
淡
含油部
分滴水
呈半珠
含油状,缓渗油
迹≤5
含油极不均
匀,含油部分
呈星点状或
线状分布,肉
眼可见含油
显示
为岩石本
色
无油脂
感,不染
手
能闻
到原
油味
滴水一
般缓慢
渗-速渗
入
荧
光0
荧光系列对
比在6级以上
(包括6级)
为岩石本
色
无油脂
感,不染
手
一般
闻不
到,个
别有
滴水一
般缓慢
渗-速渗
入表3-2 岩心缝洞性含油油气显示级别划分
含油
级别
缝洞壁上见原油情况油脂感味
富含50%以上的缝洞壁上见原油油脂感强,原油味浓油斑50%的缝洞壁上见原油油脂感弱,原油味较浓
荧光
缝洞壁上肉眼看不见原油,荧光检
查或有机溶剂滴、泡有显示无油脂感
一般闻不到
原油味
(2)如果一颗岩心有两种岩性时,都要描述。
定名时可参考电测曲线所反映的岩电关系来确定。
(3)如果一颗岩心有三种以上岩性时,可参考电测曲线以一种岩性定名,另外两种以夹层和条带处理。
(4)在注水开发区或油水边界进行井壁取心时,应注意观察含水情况,并做含油试验。
(5)对可疑气层进行井壁取心时,应及时嗅昧,并做含气试验。
(6)在观察和描述白云岩岩心时,由于岩心筒的冲撞作用易使自云岩破碎,与冷稀盐酸作用起泡较强烈,这种情况下应注意与灰岩的区别。
孔洞大小分类:孔洞类别/孔径(mm)
巨洞 >100 大洞:>10-100 中洞:>5-10 小洞: 1-5 针孔: <1
裂缝产状分类裂缝类别/视倾角(0)
立缝 >75 斜缝 15-75 平缝 <15
裂缝宽度分类裂缝类别/裂缝宽度(mm)
巨缝 >10 大缝:>5-10 中缝:>1-5
小缝: 0.1-1 微缝:≤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