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 小水滴旅行记
- 格式:pptx
- 大小:5.17 MB
- 文档页数:11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水滴旅行》含反思(10篇)幼儿园大班教案《小水滴旅行》含反思(1)目标:1、理解故事中小水滴旅行的缘由及过程。
2、对小水滴的变化过程感爱好。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究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培育幼儿动手操作力量,在活动中大胆制造并共享与伙伴合作胜利的体悟。
预备:1、小水滴的形象。
2、纸、笔。
3、活动室中间画一个圆圈。
过程:1、小水滴去旅行。
(1)小伴计,你们喜爱旅行吗?(2)展示小水滴形象。
小水滴能旅行吗?怎么旅行?(小水滴能够流到各个地方去旅行)(3)假如小水滴想到天上去旅行,怎么去呢?(4)倾听故事。
(5)太阳照着小水滴,小水滴觉得怎么样?(暖烘烘——受热)它们的身子变得怎么样?(变轻了——变成了水蒸气)(6)飞到很高的地方,小水滴觉得很冷,它们怎么样了?(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抱在一起,变成了细细的小水滴——由水蒸气又凝核成细小水滴)(7)很多小水滴在天上飘来飘去,变成了什么?(白云)(8)几个小水滴抱成一团,变成了什么?(小雨滴)2、小水滴旅行过程。
(1)引领幼儿观看地面上的大圆圈,告知幼儿这是水滴的家——池塘。
(2)听老师叙述故事,幼儿边念“我是一滴小水滴,邀请太阳来帮忙,照得浑身暖洋洋,快快带我上天空”,边将自己想象成小水滴,依据故事的进展顺次表演水滴旅行的过程,老师引领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水滴发生变化时的状态。
(3)引发幼儿结合自己的表演,用简洁的图示画出小水滴的旅行路线。
活动反思:刚开头时,我预备利用绘本《小水滴去旅行》为载体,以自主阅读的形式来让幼儿学习这个故事,后来听了一位老师的这节课,她也把这活动定位在了语言、科学领域,听完后,我总觉得小伴计应当对故事内容理解的不透彻,而且对于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也是稀里糊涂,根本不能利用这个故事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我左思右想还是定位到科学领域,利用小试验,让幼儿直观感知水的三态变化。
我先演示试验,让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个直观认识,再利用播放课件《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认识雨的形成及循环过程。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水滴旅行记一、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小水滴旅行的快乐。
2. 能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想象和创造,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会关心周围环境,珍惜水资源。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2. 水滴玩偶3. 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三、活动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小水滴,引导幼儿说出小水滴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讲述故事:以课件展示和教师讲述相结合的方式,讲述小水滴旅行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小水滴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和感受。
3. 讨论:引导幼儿讨论小水滴旅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它是如何解决的。
让幼儿认识到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的勇敢和坚持。
4. 想象创造:请幼儿想象自己是小水滴,会发生怎样的旅行故事。
鼓励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
5. 绘画表达:请幼儿用画笔和颜料绘制小水滴的旅行故事,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小水滴,了解小水滴的作用,拍摄照片或绘制作品,分享到班级群。
2. 环境教育:组织幼儿进行爱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如制作爱护水资源的宣传海报、举行爱护水资源的主题演讲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发展。
2.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价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3. 家长反馈和家园共育活动的参与情况,评价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效果。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故事课件清晰易懂,便于幼儿观看。
2. 绘画材料要准备充足,满足幼儿的创作需求。
七、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2. 水滴玩偶3. 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4. 爱护水资源宣传材料八、活动步骤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小水滴,引导幼儿说出小水滴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讲述故事:以课件展示和教师讲述相结合的方式,讲述小水滴旅行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小水滴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和感受。
大班语言教案:《小水滴旅行记》(最新5篇)幼儿园《小水滴旅行记》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小水滴旅行的原因及过程。
2、对小水滴的变化过程产生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纸、画笔、《小水滴旅行记》教学挂图、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1、提出旅行的问题,引出故事。
提问:你们喜欢旅行吗?如果小水滴想去天上旅行,怎么去呢?2、利用教学挂图或教师教学资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了解小水滴旅行的原因及过程。
听故事后提问:太阳照着小水滴,小水滴觉得怎么样?他们的身体怎么样了?他们变成什么了?在很高的地方,小水滴觉得很冷,他们怎么样了?又变成了什么?很多小水滴在天上飘来飘去,变成了什么?几个小水滴抱成一团变成了什么?3、游戏:小水滴去旅行。
进一步感受小水滴旅行的过程。
教师告诉幼儿,地上的长条曲线就是小水滴的家——小河。
请幼儿扮演小水滴跳进小河里。
教师边讲故事,幼儿边念:“我是一滴小水滴,邀请太阳来帮忙,照得浑身暖洋洋,快快带我到天上。
”幼儿将自己想象成小水滴,根据教师讲述的故事顺序表演小水滴旅行的过程,教师注意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小水滴旅行发生变化时的状态。
4、启发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画出小水滴的旅行路线。
活动延伸:1、可以请幼儿活动后观看幼儿学习资源4第32~33页,巩固对小水滴旅行过程的认识。
2、可以引导幼儿在科学区玩“抓住小水滴”的游戏。
幼儿园《小水滴旅行记》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了解水的三态(气态、液态、固态)变化。
2、能安静倾听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冰块、干、湿毛巾、水杯、水、电水壶、小水滴变化过程幻灯片等。
知识准备:小朋友对于水的三态有一点点了解。
活动过程:一、经验交流。
1、教师出示一杯水(透明的杯子装的),并提问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幼:是一杯水。
师:恩。
小水滴旅行记大班教案小水滴旅行记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在看看、讲讲、想想中了解水的三种变化形态。
2、能力目标:能用语言或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小水滴旅行的过程。
3、情感目标:愿意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水的兴趣。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对水蒸气、下雨、下雪、结冰的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故事《小水滴的旅行》及和故事内容相符的课件;小水滴宝宝图片;白纸,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水的变化过程。
难点是能够画出并说出水滴的变化过程。
活动过程: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小水滴宝宝图片,提问:"看,这是谁呀?""十一长假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和爸爸妈妈去旅行了,小水滴宝宝也要出去旅行了,你们猜猜它会到哪儿去呢?"二、播放课件,通过课件和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水的变化过程。
1、欣赏课件,幼儿初步了解水的三种形态。
(1)幼儿欣赏第一段课件,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水滴变成了是什么?它怎么变成水蒸气的?"(2)幼儿欣赏第二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跟着云妈妈飘呀飘,一阵风吹来,它变成了什么?落到北极后它又变成了什么?"(3)幼儿欣赏第三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变成云后飘到了哪里?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北极?"(4)幼儿欣赏第四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落到北极变成了什么?"(5)幼儿欣赏第五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旅行完回到了哪里?对妈妈说了什么?"2、幼儿认真听故事,进一步感受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1)幼儿连续欣赏课件,老师生动的讲述故事。
(2)幼儿讨论:"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有几次变化,分别变成了什么?"小结:小水滴一共变了三次,分别变成了云(水蒸气)雨、雪。
它多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呀!三、幼儿相互讲讲故事。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小水滴旅行记》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水滴旅行记》的故事内容,理解小水滴的变化过程。
2. 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发挥想象,描述小水滴在不同地方的变化。
3.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小水滴的变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掌握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的内容,理解小水滴的变化过程。
b.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小水滴的变化。
2. 教学难点:a. 描述小水滴在不同地方的变化。
b. 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水滴道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小水滴。
b.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猜测小水滴的旅行目的地。
2. 故事讲解:a.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小水滴旅行记》。
b. 引导幼儿关注小水滴的变化过程,解答幼儿的疑问。
3. 图片观察:a. 教师展示故事中不同场景的图片。
b. 引导幼儿观察小水滴在不同地方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 互动环节:a. 邀请幼儿扮演小水滴,进行角色扮演。
b.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小水滴的变化。
b.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能够熟练掌握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的内容,理解小水滴的变化过程。
2. 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小水滴的变化。
3. 幼儿在角色扮演环节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出色。
4. 幼儿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幼儿讨论:小水滴还有什么可能的旅行目的地?它们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2. 科学小知识:介绍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让幼儿了解小水滴在不同环境中的状态变化。
七、家园共育:1. 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家庭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水滴变化,拍摄照片,与教师分享。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小水滴旅行记》含反思.docx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画出小水滴旅行的路线图。
3.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用词语描述小水滴的变化。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的阅读与理解。
2.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幼儿体验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3. 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小水滴旅行的路线图。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2. 小水滴的图片和贴纸。
3. 画纸和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小水滴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故事阅读:带领幼儿一起阅读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4. 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小水滴旅行的路线图,引导幼儿用词语描述小水滴的变化。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阅读中的参与程度,以及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 评价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以及能够用词语描述小水滴的变化。
3. 评价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拓展1. 自然知识普及:结合故事内容,向幼儿介绍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以及水循环的过程。
2. 科学实验:组织一次简单的科学实验,如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七、家园共育建议1. 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水现象,如雨后水坑、冰雪融化等,引导幼儿思考水的变化。
2. 家长可以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绘画活动,画出自己了解的水现象,与家人分享。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3. 反思教学评价方式,是否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幼儿的表现,是否需要改进。
九、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如寻水游戏,让幼儿在户外环境中寻找水源,体验水的珍贵。
《小水滴旅行记》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水滴旅行的奇妙过程。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中的角色、场景和情节。
3.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水滴的成长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2.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小水滴旅行记》故事图片、动画。
2.教学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颗小水滴,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它叫什么名字?2.学生回答:这是一颗小水滴,它的名字叫小水滴。
(二)故事讲述1.老师讲述《小水滴旅行记》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小水滴的成长过程。
2.故事内容:小水滴生活在一片大海上,它总是好奇地观察着周围的世界。
有一天,小水滴决定离开大海,去寻找新的伙伴。
它蒸发成水蒸气,飘到了天空。
在天空中,小水滴遇到了许多小伙伴,它们一起玩耍、成长。
当天气变冷时,小水滴和小伙伴们变成了雪花,飘到了山川。
在山川上,小水滴和小伙伴们化成了冰,慢慢地流向了小溪。
在小溪中,小水滴和小伙伴们欢快地流淌,最终回到了大海。
3.讲述过程中,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如:小水滴是如何离开大海的?它遇到了哪些小伙伴?它们去了哪里?(三)故事讨论1.老师提问:故事中,小水滴经历了哪些奇妙的过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学生回答:小水滴经历了蒸发、凝结、融化等过程,这是因为水循环的作用。
3.老师简要解释水循环的过程:水在地表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升空后,遇到冷空气凝结成云;云中的水滴合并成大水滴,形成降水;降水后,水又回到地表,形成河流、湖泊等。
(四)活动延伸1.老师出示画纸、彩笔等材料,引导学生创作《小水滴旅行记》的连环画。
2.学生分组进行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1.老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连环画作品,引导学生讲述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小水滴旅行记》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水的循环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的不同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2. 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流入河流和海洋。
3. 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小水滴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水的循环过程。
2.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表达水的不同形态和循环过程。
四、教学方法1. 故事法:通过讲述《小水滴旅行记》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循环过程。
2.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水的不同形态和循环过程的图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3. 讨论法:让幼儿分组讨论水的不同形态和循环过程,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表达法:让幼儿用语言表达水的不同形态和循环过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2. 水的不同形态和循环过程的图片。
3. 记录纸和彩笔:用于幼儿记录和绘画。
4. 小组讨论标志:用于标识各小组讨论的区域。
教案反思:在本次语言优质课中,我通过讲述《小水滴旅行记》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循环过程。
在观察水的不同形态和循环过程的图片环节,幼儿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观察和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幼儿们能够主动合作,用语言表达水的不同形态和循环过程。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幼儿对水的不同形态和循环过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幼儿过于活跃,影响了课堂秩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好地控制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谈话方式引导幼儿谈论关于水的知识,如生活中水的用途、水的特点等。
2. 讲述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引导幼儿关注小水滴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态变化和旅行经历。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水滴旅行记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特点,知道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1.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升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2.2 图片卡片:水滴、云、雨、河流、湖泊等2.3 实物道具:小水滴模型、水杯等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引入话题a. 邀请幼儿观察周围的水源,引导幼儿谈论水的形态和特点。
b. 提问:“你们知道水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循环的吗?”3.2 讲述故事a. 播放故事课件,讲述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b. 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3.3 互动讨论a. 展示图片卡片,引导幼儿识别不同形态的水。
b. 通过提问和回答,帮助幼儿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c.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关于水的经验和知识。
3.4 实践活动a. 邀请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b.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小水滴的旅行经历。
4.1 科学实验a. 邀请幼儿观察水的沸腾和结冰过程,引导幼儿探索水的不同形态。
b. 引导幼儿用手触摸热水和冰块,感受水的不同温度。
4.2 艺术创作a. 邀请幼儿用画笔和颜料创作关于小水滴旅行的画。
b. 引导幼儿用剪刀和胶水制作小水滴模型。
第五章:活动总结5.1 回顾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总结小水滴旅行的经历和所学知识。
5.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5.3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故事讲述: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6.2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卡片,帮助幼儿直观地认识不同形态的水。
6.3 角色扮演:通过分组角色扮演,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6.4 实验操作:通过科学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水的不同形态和特点。
6.5 艺术创作: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第七章:评价方式7.1 观察记录: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小水滴旅行记》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小水滴的形成、循环过程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小水滴的循环过程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和表达,理解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小水滴图片、水循环图、小水滴手偶、故事课件等。
2. 环境准备:干净、整洁的教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小水滴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小水滴的特点和颜色。
2. 故事讲解:通过小水滴手偶,讲述小水滴的旅行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和想象。
3. 互动环节: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水滴的旅行过程,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4. 知识拓展:展示水循环图,让幼儿了解小水滴的循环过程,引导幼儿认识到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情感教育: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节约用水、保护环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幼儿在互动环节的参与度如何?是否充分发挥了想象力?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难以理解或掌握的部分?如何改进?4. 是否有效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如何进一步强化?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互动环节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表达和想象力发展。
2. 评估幼儿对小水滴循环过程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
3. 收集幼儿的提问和反馈,以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困惑。
七、教学延伸活动:1. 开展一次实地考察,如参观水厂或自然水源地,让幼儿亲身体验水的循环过程。
2. 组织一次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他们心中的小水滴旅行记。
3. 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小水滴,模拟水循环的过程。
八、家庭作业:1. 请家长协助,记录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行为。
2. 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一次家庭节水活动,如收集家庭用水重复利用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