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蘑菇宣传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4.85 MB
- 文档页数:2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知识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知识野生蘑菇因味道鲜美受到部分群众特别是农村一些村民的喜爱。
由于不能有效地鉴别野生蘑菇的有毒与无毒,从而导致中毒事件的频频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每年 4 至 5 月和 8 至 9 月是野蘑菇中毒的高发期。
据统计,野蘑菇中毒人数虽只占食物中毒人数的 5. 1%,但死亡人数却占到一半以上。
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在我国可食蘑菇有 300 多种,有毒蘑菇约 80 多种,其中含剧毒的有 10 多种。
较多见的剧毒蘑菇为白毒伞菇、鹅膏菌、鹿花菌等,食用后死亡率极高。
由于毒蘑菇没有明显形态标志,其有毒无毒极难辨认,大小、形状、颜色、花纹等变化多端,非专业人士不易鉴别。
因此,告诫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切莫自采、卖买、自食野生蘑菇。
此外,为了尽量减少中毒几率,吃蘑菇时最好别喝酒,因为有些毒素在酒精作用下,会加重中毒症状。
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对此高度重视,为预防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多次发出预警:集体食堂、餐饮服务、旅游景区、集贸市场等单位或场所严1/ 7禁自采、加工、销售野生蘑菇,同时提醒广大人民群从千万不要吃野生蘑菇。
一、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基本症状人们在误食野生有毒蘑菇后,其中大多数在食后 1 小时到 2 小时即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腹泻米汤样或带血的水样便。
有的中毒后出现流涎、大汗淋漓、肌颤、瞳孔缩小;有的昏迷、抽搐、休克、肝肿大、黄疸、胃肠出血;有的谵妄、烦躁不安、呼吸麻痹而死亡。
二、紧急处理措施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蘑菇中毒,还是其他食物中毒。
不管自己能否准确判断中毒类型,都应该保留已食物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其次,立即赶往医院。
在等待救护车赶到现场期间,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第三,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中毒者饮用加入少量食盐和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体液的流失,防止休克发生。
第四,对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省份,森林植被丰富,每年夏秋季节是野生菌生长繁殖最多的时节。
据有关资料记载,贵州的大型真菌有789种,隶属202属,44科,其中可食用菌243种,药用菌186种,毒菌67种。
由于野生蘑菇的种类繁杂,很多有毒蘑菇是目前我们尚未发现和认识的,加上部分有毒蘑菇与食用蘑菇从外观上很难辨别,每年因误采误食野生毒菌引起的中毒事件在全省各地都时有发生,包括一些已经确定是剧毒类的野生菌,如白毒鹅膏菌、秋盔孢伞、亚稀褶黒菇等。
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复杂,中毒后所表现的症状、体征多样,发病潜伏期短则数分钟,长则数小时或数天,其中以脏器损害型危害最为严重,死亡率极高。
野生毒菌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治疗方法,因此,毒菌中毒防控最好的措施就是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菌!野生毒菌中毒的主要类型与特点:1.胃肠炎型: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潜伏期一般在0.5-6小时。
轻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较重者常因剧烈呕吐和腹泻引起严重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造成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休克、昏迷、急性肾衰竭。
引起这类的毒菌我国已知约80余种,多见于红菇属、乳菇属、粉褶蕈属、黑伞菌属、白蘑属和牛肝蕈属中的一些毒蕈。
2.肝肾损害型:中毒者多因误采误食含剧毒毒素的野生菌引起。
此型中毒最为严重,毒素为剧毒,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肽类和毒伞肽类,存在于毒伞属、褐鳞小伞蕈及秋生盔孢伞蕈等。
此型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极高,按病情发展可分为六期:①潜伏期,一般10-24小时,有时长达数日。
②胃肠炎期,以吐泻为主。
③假愈期,此时中毒患者原有症状明显好转,或仅感轻微乏力、不思饮食等,实际肝脏损害已经开始。
轻度中毒者肝损害不严重,可由此进入恢复期。
④内脏损害期,肝、脑、心、肾等器官损害,但以肝脏的损害最为严重。
血生化指标明显异常,临床表现有黄疸、少尿或无尿等症状。
⑤精神症状期,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惊厥、昏迷。
可并发休克、心肌炎、中毒性脑病、肾衰竭、肝性脑病等。
毒蘑菇安全教育方案一、背景介绍毒蘑菇是指那些含有剧毒的真菌,误食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中毒甚至死亡。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人因为误食毒蘑菇导致中毒事件发生,因此进行毒蘑菇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毒蘑菇安全教育进行介绍和讨论。
二、毒蘑菇的鉴别1.了解常见的毒蘑菇品种。
在进行毒蘑菇安全教育时,首先需要教育大家了解一些常见的毒蘑菇品种,比如鬼笔菇、毒鹅膏菌、毒蝇伞等。
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毒蘑菇品种,一旦误食会导致严重中毒。
2.学习毒蘑菇的特征。
毒蘑菇通常有一些明显的特征,比如颜色鲜艳、有毒味、有毒性状等。
在进行毒蘑菇安全教育时,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和文字来介绍这些特征,让大家学会如何鉴别毒蘑菇。
3.了解可食用的蘑菇。
在毒蘑菇安全教育中,还需要教育大家了解一些可以食用的蘑菇品种,比如香菇、牛肝菌、松露等。
这样可以帮助大家更加清楚地区分哪些是有毒的蘑菇,哪些是可以食用的蘑菇。
三、毒蘑菇的采集和食用1.不随意采集蘑菇。
在毒蘑菇安全教育中,需要强调的是不要随意采集不认识的蘑菇。
因为很多人误认为某些蘑菇是可以食用的,结果却是误食了毒蘑菇。
因此,我们需要教育大家,除非确定了可以食用的蘑菇品种,否则不要随意采集或食用蘑菇。
2.儿童要远离蘑菇。
在毒蘑菇安全教育中,还要特别强调的是儿童要远离蘑菇。
因为儿童往往好奇心强,可能会误食蘑菇,所以在进行毒蘑菇安全教育时,要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安全。
3.购买食用菌时要到正规市场。
在进行毒蘑菇安全教育时,还需要教育大家购买食用菌时一定要到正规市场购买。
不要随意购买路边或者野外的蘑菇,因为这些蘑菇的品种可能不确定,存在风险。
四、中毒急救知识1.了解中毒的症状。
在进行毒蘑菇安全教育时,我们需要教育大家如何了解中毒的症状。
比如头晕、呕吐、腹痛、昏迷等症状都可能是中毒的表现,要及时就医。
2.不要迷信秘方。
在毒蘑菇安全教育中,还需要强调的是不要迷信所谓的秘方。
如果误食了毒蘑菇,要及时就医,不要试图通过家庭自制的秘方来治疗。
2024年野生蘑菇中毒宣传语1. 2024 年了,可别再乱采野生蘑菇啦!你看,每年都有人因为吃了毒蘑菇进医院,难道你也想成为其中一员吗?就像走在悬崖边,稍不注意就会掉下去呀!例子:“哎呀,别去采那些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呀,万一中毒了咋办,你看隔壁村的老李头,吃了个野蘑菇差点没了命!”2. 2024 年,一定要记住野生蘑菇不是随便能吃的哟!你想想,那毒蘑菇就像隐藏的小恶魔,随时准备伤害你,你还敢碰吗?例子:“咱可别瞎吃野生蘑菇,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就跟那隐藏的炸弹似的,一不小心就爆了!”3. 2024 年啦,对野生蘑菇中毒可不能马虎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就好像在雷区行走,一不小心就踩雷啦!例子:“别乱采野生蘑菇啊,那中毒可不是好玩的,跟走在布满陷阱的路上一样危险!”4. 2024 年,野生蘑菇中毒可不是小事啊!你难道不知道那后果有多严重吗?就如同被毒蛇咬了一口,能好受吗?例子:“别小瞧野生蘑菇中毒,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跟被毒蝎子蜇了没啥区别!”5. 2024 年了,还不警惕野生蘑菇中毒吗?你以为没事,其实就像在黑暗中摸索,随时会碰壁呀!例子:“可得小心那些野生蘑菇,别不当回事,就像在大雾里走路,容易出问题!”6. 2024 年,别再对野生蘑菇中毒无所谓啦!这可是关系到生命的大事呀,好比在大海中没有方向,多可怕!例子:“别乱采野生蘑菇吃呀,万一中毒可咋整,就跟在海上迷失了方向一样让人害怕!”7. 2024 年,要重视野生蘑菇中毒啊!不然等出事了就晚啦,就像着火了才想起没准备灭火器,来得及吗?例子:“一定要小心野生蘑菇中毒呀,等真中毒了就后悔莫及啦,就跟房子着火了才发现没水一样!”8. 2024 年,野生蘑菇中毒可不是能忽视的呀!你想想,要是中了毒,那痛苦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就像被千万只蚂蚁咬一样!例子:“别碰那些野生蘑菇,中毒了可难受了,就跟被一群蚂蚁围攻似的!”9. 2024 年,可别傻傻地去碰野生蘑菇导致中毒呀!那多危险呀,简直就像在悬崖边走钢丝!例子:“别乱搞野生蘑菇,那容易中毒的,跟在悬崖边玩杂技一样吓人!”10. 2024 年,一定要把野生蘑菇中毒当回事呀!不然你会后悔的,就像没带伞出门结果被淋成落汤鸡一样!例子:“听我的,别瞎搞野生蘑菇,中毒了可麻烦了,就跟没带伞遇到大雨一样糟糕!”观点结论:2024 年,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野生蘑菇中毒问题,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或好奇而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两河乡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资料为提高泛博人民群众对野生菌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 防止误采或者购买加工烹调食用野生菌中毒事故的发生 ,我乡特搜集整理有关野生菌的鉴别方法、加工食用方法、中毒时的症状与体征,以及发生中毒后的急救措施等知识如下:一、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据了解,在我国,毒蘑菇约有 180 多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 30 多种。
普通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明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 ,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二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 ,滋味刺鼻。
毒菌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者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有毒蘑菇菌面颜色较可食用菌明艳 ,有红、绿、墨黑、青紫、杂色斑点等颜色 ,特殊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蘑菇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者粗长,易折断。
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 ,无毒的分泌物清澈如水<个别为白色 >,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 , 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 ,无异味。
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苦味、恶腥等味。
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在煮野蘑菇时 ,放几根灯心草、些许大蒜或者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心草变成青绿色或者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者大米变色有毒 ,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者褐色。
取采集或者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即将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者白醋 ,若纸变成红色或者蓝色的则有毒。
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 ,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二、如何加工、食用野生菌1.烹调时,最好把菌子在沸水中煮上3到5分钟 ,捞出后再用清水漂洗,然后再炒食。
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标语夏季来临、雨水多发,各种蘑菇纷纷冒头,很多人分不清哪些是可食用的就一股脑全部采摘食用了,最后导致自己难受住院。
为大家整理了“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标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标语1、野菌千万种,安全第一条,劝君莫乱采,亲人两行泪。
2、不吃野菌后悔,误食中毒更后悔。
3、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谨防野生蘑菇中毒。
4、珍爱生命,禁止采摘食用野生蘑菇5、不采不食,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6、珍爱生命,远离毒蘑菇7、野生菌,看似美味,不辨真假身体受罚。
8、人命关天,野味吃多少,也不能放弃安全。
9、珍爱生命,禁止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10、珍爱生命,拒绝毒蘑菇。
11、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谨防野生蘑菇中毒。
12、注意饮食安全,慎食野生植物。
13、不吃野生菌,防食物中毒。
14、勿自采自食野生蘑菇,以防食物中毒!15、禁采食野生蘑菇,预防食物中毒。
16、严禁私自采摘野生菌菇,以免中毒。
17、毒菇难辨,请不要乱采摘18、勿采、勿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19、野生蘑菇风险高,切勿采食保安全20、野生毒蘑菇,误食很危险21、野生蘑菇中毒无特效解药,请勿采食22、蘑菇有风险,不要随便吃23、珍爱生命健康,请勿食野蘑菇24、珍爱生命,禁止采食野生蘑菇。
25、挑野生菌,认清特征,一家人才能共享美味快乐。
26、野外遛弯,采摘蘑菇,谨慎谨慎再谨慎。
27、珍爱生命,不食毒菌。
28、毒菌逢雨长得快,食品安全要防范。
29、慎食野生菌、野生菜,防止食物中毒。
30、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31、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32、人人关心食品安全,家家享受幸福生活。
33、食品安全,从我做起。
34、误识野生菌,会要人的命。
35、送你一份健康,请远离毒蘑菇。
36、注意饮食安全,禁食野生植物。
37、不吃野生菌,防食物中毒。
38、吃蘑菇要看清,要不然中毒真让人受罪。
39、珍爱生命,警惕野生菌中毒,请勿食用野生菌。
40、不买卖、不加工、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
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宣传资料一、前言野生蘑菇是一种美味的食材,但同时也是一种危险的食品。
野生蘑菇中毒是常见的食物中毒之一,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需要加强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宣传工作。
二、野生蘑菇中毒的原因1. 毒性成分:野生蘑菇中含有多种有毒成分,如鹅膏、鹅膏酸、乳酸等。
2. 个体差异:不同人对同一种蘑菇的耐受能力不同,有些人对某些种类的野生蘑菇有过敏反应。
3. 季节影响:由于气温、降雨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同一品种在不同季节所含有毒成分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三、野生蘑菇中毒的症状1.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
2. 神经系统反应: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
3. 肝肾功能损害:黄疸、肝功能异常、尿毒症等。
4. 呼吸系统反应:呼吸困难、喉咙痛等。
四、野生蘑菇中毒的预防措施1. 不要采摘未知品种的野生蘑菇,以免误食有毒品种。
2. 采摘已知品种的野生蘑菇时,要仔细辨别是否为有毒品种,并注意不要将有毒品种与无毒品种混在一起。
3. 在食用野生蘑菇前,应将其剖开观察,确认无异味和异色后方可食用。
4. 食用野生蘑菇时,应先少量试食,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症状。
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
五、野生蘑菇中毒的急救方法1. 立即停止食用有毒蘑菇,并漱口清洁口腔。
2. 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并告诉医生所食用的蘑菇种类和数量等信息。
3. 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洗胃、吸氧、输液等。
六、结语野生蘑菇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但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野生蘑菇中毒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可以有效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同时,在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时,一定要谨慎小心,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毒蘑菇科普小知识
1. 毒蘑菇的分布广泛,可在世界各地的森林、牧场、草地和花园中找到。
2. 毒蘑菇包括数百种不同的物种,其中一些被认为是致命的。
3. 毒蘑菇的毒性因物种而异,有些是神经毒素,有些是肝毒素,还有些是腹泻毒素。
4. 毒蘑菇的毒性通常在生熟或鲜干状态下都存在,因此应避免食用。
5. 毒蘑菇的外表与可食用的蘑菇相似,这使得鉴别毒蘑菇变得非常困难。
6. 毒蘑菇中最致命的物种之一是白毒鹅膏菌,仅食用一小块即可致命。
7. 中毒症状通常在食用后6至12小时内出现,包括呕吐、腹泻、腹痛、头痛、昏迷等。
8. 如果怀疑中毒,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并将食用的蘑菇留下以进行鉴别。
9. 避免野外采摘蘑菇,除非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10. 进食可靠的商业蘑菇是安全的选择,但即使如此,烹饪时
也应确保充分煮熟。
禁止食用野生蘑菇宣传标语《别吃那野生蘑菇呀!》
嘿,大家可听好了呀!我跟你们说个事儿,就前几天,我隔壁的王大爷,哎呀妈呀,可把我们吓坏了。
王大爷这人吧,平时就爱去山上溜达,那天他在山上看到了几朵长得特别好看的蘑菇,他心想,这蘑菇长得这么俊,肯定好吃得很呐!于是乎,他就开开心心地采回了家。
回到家后,王大爷也没多想,就直接把那蘑菇给炒了,还美滋滋地吃了起来。
结果,没一会儿工夫,王大爷就觉得不对劲了,肚子开始疼起来,脑袋也晕乎乎的,一家人都慌了神。
赶紧把他送去医院,医生一检查,说这是吃了毒蘑菇中毒啦!哎哟喂,可把大家吓得够呛。
所以呀,大家一定要记住喽,千万别像王大爷一样,看到野生蘑菇就觉得是美味,就想去尝尝。
那些野生蘑菇咱可搞不清楚到底有没有毒呀,万一吃错了,那可不得了。
咱还是老老实实吃那些咱知道没毒的蘑菇吧,可别为了一时的嘴馋去冒险呀!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咱就别去碰那野生蘑菇啦!禁止食用野生蘑菇,这真的很重要呀,大家可一定要放在心上呐!。
安全饮食拒绝毒磨菇广播稿本期音频由山西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陈新平博士主持。
《科普与健康》杂志曾对各种营养保健食品进行过专题调查研究,发现各种保健食品,尤其是纯植物类食品中,含有的各类有害物质并不少见。
如长期食用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肥胖等。
食用含咖啡因的咖啡也可引起头痛和失眠,甚至引起脑垂体病变;过多地摄入还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是脑梗塞;食用会造成营养不良。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几种常见的毒磨菇。
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磨菇,是目前我国食品中的毒物种类最多,最常见的植物之一。
一、毒磨菇毒磨菇是指加工时使用硫磺等工业合成的化学物质漂白加工而成的磨菇。
毒性成分为二苯基亚硝胺类化合物。
这类物质有很强的致癌性和致畸性。
但毒性低。
在一定条件下会致癌。
同时它也是一种常见的有毒食品添加剂。
一般有毒食品在加工时都会添加一定量的工业盐作为漂白剂。
1、工业盐工业盐是工业用盐,一般多用于化工行业。
它具有防潮、防腐、漂白、除异味等作用,具有漂白作用,可以使食品达到白如玉,洁白如雪的效果。
用它制作的食品色泽鲜亮,味道鲜美。
使用工业盐是为了增加食品质量。
工业盐通常含有亚硝酸盐,而它会致癌,所以食用过多的工业盐食品是有可能导致人体患病危害到健康。
工业盐中含大量杂质和毒素,主要成分为亚硝酸钠。
食用过量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所以工业盐作为合法的漂白剂使用在食品加工中。
一般正常情况下食用是不会有问题的。
但是食用工业盐会使食品变成红色或者黑色,就像劣质染料染上了一样,时间久了就会造成人体中毒而致癌。
2、工业漂白剂工业漂白剂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漂白剂,可以使食品更加白亮。
一般工业漂白剂主要成分有氯磺酸钠、过氧化氢和水。
工业漂白剂不仅对人体有危害,而且对人体危害也很大,人食用后会出现头痛欲裂,呕吐,肝脏肿大,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对人体的肝脏有严重损伤,并有致癌效应;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等症状;甚至造成死亡。
其漂白的作用在于对人体起到漂白以及杀菌的作用;但漂白时间过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价格便宜。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的宣传资料标题: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的宣传资料摘要:野生蘑菇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可预防的健康问题。
本宣传资料旨在提供关于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的重要信息,包括识别有毒蘑菇与无毒蘑菇的方法、采摘注意事项以及应急措施等,旨在帮助公众充分了解蘑菇中毒的风险并学会如何安全地享受野生蘑菇。
第一部分:引言野生蘑菇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然而,通过正确的了解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中毒的风险并享受野生蘑菇带来的美食与乐趣。
第二部分:了解蘑菇中毒1.1 有毒蘑菇的特征- 形状、颜色和气味等外观特征- 常见的有毒蘑菇品种与科学名称1.2 无毒蘑菇的特征- 如何辨别无毒蘑菇- 常见的无毒蘑菇品种与科学名称第三部分:采摘与食用蘑菇的注意事项2.1 选择合适的采摘地点- 学习了解野生蘑菇生长的环境- 避免采摘来路不明的蘑菇2.2 注意采摘方法- 使用适当的工具,如小刀、篮子等- 谨慎处理有毒蘑菇,避免误食2.3 合理使用采摘蘑菇- 确认蘑菇的品种与食用安全性- 慎重烹饪,如彻底煮熟或炖煮,以杀死毒素第四部分:应急措施与求助3.1 发生中毒时的求助与急救措施- 呼叫急救通信设备- 保存残留蘑菇作为识别依据3.2 如何与专家取得联系- 当地毒物控制中心、医生或专业蘑菇识别组织等- 提供详细信息以获取准确的指导第五部分:总结与回顾通过本宣传资料,我们了解到野生蘑菇中毒是可预防的,关键在于正确辨别有毒蘑菇与无毒蘑菇、注意采摘与食用的方法和应急措施。
为确保自身和家人的健康与安全,我们应该全面了解野生蘑菇,并在采摘与食用时谨慎行事。
观点和理解:预防野生蘑菇中毒是非常重要的,公众应该加强对蘑菇的了解和认知,学会识别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的区别。
野生蘑菇的采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避免错误采摘或误食有毒蘑菇。
在发生中毒事件时,求助与寻找专业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持续关注,从而保障大家的安全。
警惕毒蘑菇、河豚鱼、蓖(bì)麻子——敲醒舌尖上的警钟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今年以来,我国发生多起毒蘑菇和有毒动物、有毒植物中毒事件。
当前,全国各省已进入多雨炎热的气候,各种菌类进入生长旺盛期,郊游、踏青等户外活动也被广大群众列入了生活日程,为了让更多街坊群众全面了解和防范食物中毒,不乱采摘、不乱食用,现将毒蘑菇、河豚鱼、蓖麻子的饮食消费情况提示如下:(一)毒蘑菇一、毒蘑菇概况毒蘑菇又称毒蕈,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
我国每年都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以春夏季最为多见,常致人死亡。
1.毒蘑菇的生长:每年三、四月份和七、八月份是蘑菇生长旺盛期,春夏季节雨量及温湿度适合各类野生毒蘑菇的生长。
广东的三、四月份天气潮湿温暖,非常适合各种野外毒菇的生长。
2.毒蘑菇的毒性与毒素: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
目前确定毒性较强的蘑菇毒素主要有鹅膏肽类毒素(毒肽、毒伞肽)、鹅膏毒蝇碱、光盖伞素、鹿花毒素、奥来毒素。
3.毒蘑菇分布与种类:毒蘑菇在我国生长分布广泛,约有100多种,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余种。
在广东地区,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两种蘑菇分别是白毒伞(致命鹅膏)和铅绿褶菇,其中白毒伞的毒性最强,通常出现在山区、植物园等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
广州白云山、黄埔、增城等山区常见白毒伞、鹅膏菌等毒蘑菇生长。
近年来,除了白云山,在华南植物园、帽峰山、天鹿湖、火炉山等地也都有发现白毒伞。
二、容易发生毒蘑菇中毒的几种情况(1)误食有毒蘑菇:是发生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
一些有毒菌与无毒菌外形相似或混杂生长,常常误采误食发生中毒。
而以前可以吃的野生蘑菇,随着时间推移,或生长的地方有毒,也容易发生变异,成为毒蘑菇。
(2)加工环节也可致中毒:即使是无毒的野生蘑菇,如果加工过程中没有煮透煮熟,食用后也可能发生中毒。
三、毒蘑菇中毒主要表现毒蘑菇中毒一般是急性的,不同种类蘑菇导致的症状不相同,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和日光皮炎型五种类型。
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知识宣传单
夏秋季节,野生毒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为预防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的发生,东宁街道办事处对野生毒蘑菇相关知识进行宣传。
一、野生毒蘑菇中毒的症状
毒蘑菇中毒多发生在家庭误食误用而引起中毒,一般中毒在20分钟-48小时之间发病,个别有经1-3天治疗似乎痊愈后(假愈期),突然加重,导致生命垂危。
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精神错乱、急性贫血、血压上升或下降、昏迷抽搐休克、黄疸或肝脾损害等症状,严重者可致人死亡。
二、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预防
在预防毒蘑菇中毒上,一是不认识、不生蛆、不长虫子、没吃过的不要采集、不要购买、不要食用;二是加工野生蘑菇经洗净、开水煮沸5分钟,弃汤洗净再炒熟煮透;三是有些毒蘑菇中毒的毒素与乙醇反应加重中毒,最好不要饮酒;四是餐饮单位、各类食堂、旅游景点、农家乐等不要采购加工野生蘑菇。
三、野生毒蘑菇中毒的救治
目前,对野生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如果不慎食用,一旦造成中毒,必须立即停止进食;马上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用手、筷子、舌压板等抠咽喉进行催吐;就近就地进行洗胃、导泻、灌肠等医疗方法迅速排出毒素,对已发病患者马上进行医疗诊治;对进食未发病人员进行密切观察,预防性医疗检查和用药;保护好现场和所有剩余食物,防止次生病例发生。
特提醒广大人民群众,不要采集食用、采购加工野生毒蘑菇,要珍惜生命,保护身体健康。
蘑菇中毒科普文蘑菇中毒是指误食有毒的蘑菇后,引发的中毒症状。
蘑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但其中有些种类含有剧毒,一旦误食,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一、认识有毒蘑菇有毒蘑菇通常比无毒蘑菇更鲜艳、更亮丽,它们可能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颜色,形状也可能更奇特。
然而,这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有毒蘑菇也可能看起来很普通。
因此,不能仅凭外观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
二、预防蘑菇中毒1. 了解蘑菇:在采摘或购买蘑菇前,一定要了解哪些种类的蘑菇是有毒的。
了解当地的毒蘑菇种类以及它们的特征,以便在采摘时进行识别。
2. 避免误食:不要尝试采摘或食用不熟悉的蘑菇。
即使是在熟悉的地方采摘,也要小心谨慎,因为有时毒蘑菇可能混杂在无毒的蘑菇中。
3. 烹饪技巧:烹饪过程中可以破坏大部分蘑菇的毒性。
然而,有些毒素即使经过烹饪也无法破坏。
因此,在烹饪前一定要确保蘑菇是无毒的。
4. 就医及时:如果不幸误食了有毒的蘑菇,要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可以根据症状和蘑菇的种类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认识常见毒蘑菇在我国,常见且有剧毒的蘑菇种类有10余种,如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假褐云斑鹅膏、麻母鸡油菌等。
这些蘑菇在外观上有时与可食用的蘑菇非常相似,仅凭肉眼和经验很难进行鉴别。
四、个人预防措施1. 在野外活动时尽量不要采摘和食用不熟悉的蘑菇。
2. 如果要采摘蘑菇,最好有专业的知识和识别能力。
3. 在烹饪蘑菇前要确保它们是无毒的,并按照正确的烹饪方法进行处理。
4. 如果怀疑自己吃了有毒的蘑菇,应立即催吐并寻求医疗帮助。
总之,预防蘑菇中毒的关键是要提高对毒蘑菇的认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治疗措施如果发生蘑菇中毒,应该立即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 催吐:如果中毒症状较轻,可以通过催吐的方法将胃内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2. 洗胃:如果催吐无效,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洗胃治疗。
3.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中毒症状,医生可能会开具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