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等级的选择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29
位置度公差等级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
在我国的标准体系中,位置度公差等级的标准是GB/T ,其中规定了不同公差等级的位置度公差值。
一般来说,位置度公差等级可以分为21个等级,从IT0到IT18。
其中,IT0级是最高的精度等级,适用于要求非常高的精密机械零件。
IT18级是最低的精度等级,适用于一般机械零件的制造。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当的公差等级需要根据具体零件的功能要求、制造工艺、测量手段和经济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非标准公差等级的设置。
需要注意的是,位置度公差等级的标准可能会随着时间和技术的进步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标准公差等级标准公差等级是指在工程制图和零件加工中,为了保证零件尺寸精度和质量要求,所规定的一种公差等级。
它是根据零件的尺寸大小和精度要求来确定的,是零件加工和检验的依据。
标准公差等级的确定对于零件的加工和装配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对标准公差等级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标准公差等级分为IT级和JT级两种。
IT级是指国际标准,JT级是指国家标准。
在实际生产中,IT级和JT级是可以互相转换使用的。
IT级分为IT01、IT0、IT1、IT2、IT3、IT4、IT5、IT6、IT7、IT8、IT9、IT10共12个等级。
JT级分为JT1、JT2、JT3、JT4、JT5、JT6、JT7、JT8、JT9、JT10共10个等级。
不同的公差等级适用于不同的零件尺寸和精度要求,具体使用哪种公差等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其次,标准公差等级的选择需要考虑零件的尺寸和精度要求。
一般来说,尺寸较大、精度要求较低的零件可以选择公差等级较高的标准,尺寸较小、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则需要选择公差等级较低的标准。
在选择标准公差等级时,需要充分考虑零件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加工工艺,以确保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质量要求得到满足。
另外,标准公差等级的确定还需要考虑零件的装配要求。
在零件的装配过程中,需要考虑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和配合间隔,以确保零件的装配质量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选择标准公差等级,可以有效控制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和配合间隔,提高零件的装配精度和可靠性。
最后,标准公差等级的确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在选择标准公差等级时,需要遵循精确度原则、经济性原则和适用性原则。
精确度原则是指根据零件的尺寸和精度要求来确定标准公差等级,以确保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质量要求得到满足。
经济性原则是指在满足零件尺寸精度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公差等级较高的标准,以降低加工成本。
适用性原则是指在选择标准公差等级时,需要根据零件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加工工艺来确定,以确保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质量要求得到满足。
公差取值技巧公差是指产品的尺寸或形状与其设计要求之间的允许偏差范围。
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产品的尺寸或形状可能会产生偏差。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我们需要在设计阶段确定适当的公差取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公差取值技巧。
一、了解公差类型在确定公差取值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公差。
常见的公差类型包括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配合公差等。
尺寸公差用于描述产品的尺寸偏差,形位公差用于描述产品的形状偏差,配合公差用于描述配合零件之间的间隙或过盈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差类型。
二、了解公差分布公差分布是指产品尺寸或形状偏差在公差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常见的公差分布形式包括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偏态分布等。
在确定公差取值时,我们需要根据产品的公差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差取值方法。
三、确定公差等级公差等级是指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和制造成本确定的公差精度等级。
常见的公差等级包括IT等级、精度等级、质量等级等。
在确定公差取值时,我们需要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和制造成本选择合适的公差等级。
四、考虑公差堆积公差堆积是指在多个零件组装或加工过程中,各个零件尺寸或形状偏差的累积效应。
在确定公差取值时,我们需要考虑公差堆积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为了减小公差堆积效应,可以采用适当的配合公差、优化工艺参数等方法。
五、灵活运用公差取值技巧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差取值技巧。
例如,对于要求较高的产品,可以选择较小的公差取值,以提高产品的精度和质量;对于要求较宽松的产品,可以选择较大的公差取值,以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还可以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合适的公差取值。
六、注意公差取值的限制在确定公差取值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制。
首先,公差取值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其次,公差取值应考虑到制造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最后,公差取值应考虑到产品的功能和可靠性要求。
第四节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一、配合制的选用选用配合制时,应从零件的结构、工艺、经济几方面来综合考虑,权衡利弊。
一般情况下,设计时应优先选用基孔制配合。
因为孔通常用定值刀具(如钻头、铰刀、拉刀等)加工,用极限量规检验,所以采用基孔制配合可减少孔公差带的数量,大大减少用定值刀具和极限量规的规格与数量,显然是经济合理的。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采用基轴制配合比较合理。
例如:1)在农业机械,建筑机械等制造中,又是采用具有一定公差等级的冷拉钢材,外径不需要加工,可直接做轴。
在此情况下,应选用基轴制配合。
2)在同一基本尺寸的轴上需要装配几个具有不同配合性质的零件时,应选用基轴制配合。
3)与标准件相配合的孔或轴,应以标准件来确定配合制。
二、公差等级的选用选用公差等级时,要正确处理使用要求、制造工艺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因此,选用公差等级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低的公差等级。
另外在确定孔和轴的公差等级关系时,要考虑孔和轴的工艺等价性,即对基本尺寸≤500mm的较高等级的配合,由于孔比同级轴加工困难,当标准公差≤IT8时,国家标准推荐孔比轴低一级相配合,但对标准公差>IT8级或基本尺寸>500mm的配合,由于孔的测量精度比轴容易保证,因而推荐采用同级孔、轴配合。
国家标准推荐的各公差等级的应用范围如下:1)IT01、IT0、IT1级一般用于高精度量块和其他精密尺寸标准块的公差,他们大致相当于量块的1、2、3级精度的公差。
2)IT2~IT5级用于特别精密零件的配合。
3)IT5~IT12级用于配合尺寸公差。
其中IT5(孔到IT6)级用于高精度和重要的配合处。
例如精密机床主轴的轴颈、主轴箱体孔与精密滚动轴承的配合等。
4)IT6(孔到IT7)级用于要求精密配合的情况。
例如机床中一般传动轴和轴承的配合,齿轮、带轮和轴的配合。
5)IT7~IT8级用于一般精度要求的配合。
例如一般机械中速度不高的轴和轴承的配合,在重型机械中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配合,在农业机械中则用于较重要的配合。
公差与配合的应用1.公差等级的选择选择尺寸公差等级就是具体解决机器零件使用要求与制造工艺及成本之间的矛盾。
选择公差等级的原则,是在满足零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较低的公差等级。
精度要求应与生产的可能性协调一致,即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装配工艺并且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A.选择的公差等级应能满足使用要求。
大致应用如下,仅供参考。
IT5;应用比较少,用于间隙和过盈的一致性要求比较高的特别精密的配合。
如,活塞销与连杆、活塞销孔的配合。
IT6、IT7;用于机构的重要配合。
为了保证零件的机械强度、精确位移、平稳运行、联结密封及保证零件精确装配的需要。
如,曲柄连杆机构中的联结。
IT8、IT9;用于对间隙或过盈的一致性要求较低,但能保证零件完成一定使用功能的配合,也用于保证中等装配精度的配合。
如,拖拉机制造业中相当精密的联结和农业机械中特别重要的部件。
IT10;用于与IT9情况相同的配合,若为了降低零件加工成本须扩大公差,而且装配或使用条件又允许结合间隙的波动范围略微加大。
IT11、IT12;用于需要大间隙且允许间隙有很大波动的配合中。
这些公差等级广泛用于不重要配合[盖、凸缘、间隔圈],冲压件和塑料件的配合。
B.选择公差等级时,既要满足设计要求,也要考虑工艺的可能性。
选择最佳加工精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经济问题。
它不仅要考虑加工成本,而且要考虑由于加工精度提高而增加的装配成本,以及精度对产品使用性能和经济指标的影响。
以下公差等级供参考。
磨削可达到IT5—IT8金钢石车、镗可达到IT5—IT7;拉削、铰孔可达到IT5—IT7;车、镗、铣可达到IT7—IT11;钻孔可达到IT10—IT13;滚压、挤压可达到IT10—IT11;冲压可达到IT10—IT14;压铸可达到IT11—IT14;粉末冶金可达到IT7—IT10C.公差等级的选择依据是不同用途对产品所提出的精度要求和保证使用要求的配合特性。
当公差等级在IT8以上时,推荐轴比孔高一级如H8/f7;也可采用同级孔、轴配合,如H8/f8;当公差等级在IT9以下时,一般采用同级孔、轴配合,如H9/c9.2.配合的选择在设计产品时,大量的配合是用类比法确定的。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1.基准制的选择选择基准制应从结构,工艺,经济性等几方面来考虑。
一般情况优先采用基孔制,这样可以减少定值刀,量具的品种和数量。
基轴制一般用在以下几种情况:(1)在农业机械等行业中,采用冷拉钢作轴,不再进行机械加工。
(2)同一基本尺寸的轴与不同配合的几个孔相配合,如活塞连杆中销轴需同时与连杆孔和活塞孔配合。
若采用基孔制必须作成台阶轴,无论从装配还是加工来看均不合理。
(3)孔与标准件的配合,如轴承座孔与滚动轴承外圈配合。
2.公差等级的选择选择公差等级就是解决零件使用要求与制造经济的矛盾。
(1)选择公差首先要满足使用要求(2)对于基本尺寸≤500㎜的配合,公差≤IT18时推荐选择孔德公差等级比轴的低一级;对精度较低或基本尺寸>500㎜的配合,推荐孔轴用同一公差等级。
(3)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考虑工艺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4)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是设计中同时提出的要求,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又具有不同的功能,在选择公差等级时,应考虑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3.配合的选择(1)选择时要考虑配合件的工作情况配合件间有无相对运动若有相对运动,则只能选间隙配合;配合件之间定心精度高低要求高时需采用过渡配合;配合件受力情况单位压力大时,间隙要大些,或过盈要小些;装配情况如需经常装拆,则配合间隙要大些或过盈量要小些;工作温度若工作温度与装配温度相差较大时,必须充分考虑装配的间隙在工作时发生的变化。
(2)考虑配合件的生产情况当属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时,孔往往接近最小极限尺寸,轴往往接近最大极限尺寸,造成孔轴配合趋紧的趋势,此时间隙应放大些。
(3)应尽量选用优先配合选择配合的方法有类比法,计算法,试验法三种。
类比法即考虑所设计机器的使用要求,参照同类型机器中已有的配合,进行修正的方法。
公差配合选用技巧
公差配合是指在机械设计中,由于零件制造和加工误差的存在,需要通过指定公差来确定配合关系。
公差配合的选用直接影响到机械零件的精度和可靠性,因此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1. 合理选取基准尺寸
基准尺寸是指被公差控制的尺寸。
在确定公差配合时,应该根据零件功能、制造工艺和装配要求等因素,选择最为经济合理的基准尺寸。
2. 综合考虑公差类型
公差分为基本公差和限制公差,基本公差是指对零件尺寸和形状精度的控制,限制公差是指对零件间配合关系的控制。
在选用公差配合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这两种公差的作用,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差。
3. 选取适当的公差等级
公差等级是指公差的大小和精度等级。
在选择公差等级时,应该根据零件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公差等级,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公差等级造成损失。
4. 考虑装配方式
在选择公差配合时,应该充分考虑零件的装配方式和顺序,以确保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符合要求,并能够顺利装配。
5. 考虑材料变形和热变形
材料变形和热变形会对零件尺寸和形状产生影响,因此在选择公
差配合时,应该考虑材料的变形特性,选取合适的公差配合方式。
总之,公差配合的选用需要充分考虑机械零件的功能、制造工艺、装配要求和材料特性等因素,选取合适的公差配合方式,以确保零件的精度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