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 格式:ppt
- 大小:609.00 KB
- 文档页数:23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课标: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一)建构主义教学观。
钟红军老师在《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贯彻建构主义理念的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情境、协作共享、对话交流和意义建构,在教学中始终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钟老师以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整堂课线索清晰,重点明确,以美国政治的“三看”使整堂课有序地展开,钟老师基于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解读。
钟红军老师在《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的整个在教学实践过程对教材的有效处理巧妙地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教学过程。
在“一看美国政治”中的根本大法:美国联邦宪法的确立,钟老师以新闻图片的方式——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导入本课第一子目的学习。
“这一周,全世界的主流媒体都在轰炸式报道着一件事情。
这就是2004年美国大选。
本周三,随着布什成功连任,美国大选尘埃落地。
不过,人们对美国政治的关注不会停止。
我们先一看美国政治——谈谈你对美国政治的初步印象。
钟老师请同学们首先谈一谈自己对美国政治的初步印象,积极发表对此的看法,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氛围。
学生谈完自己对美国政治的印象后,进而“那么,作为世界第一大强国,美国的政治体制是怎样形成的?它到底是一种虚伪的假象,还是民主的一种模式?或者像布什说的是“世界民主自由最明亮的灯塔”呢?……这堂课,我们就要到历史当中去寻找答案”。
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的进入本节课的正式学习。
钟老师通过课件画外音展示北美十三块殖民地的形成,了解美国先民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在讲解美国先民这一思想特点与当时他的宗主国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并在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当时美国实行的是州际联盟的政体。
因州际联盟这一名词对于高一学生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老师便进行引导和解释,让学生概括美国州际联盟的特征:松散、有限。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课标要求】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机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知识结构】背景: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内容:①②③积极:评价:消极:背景: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措施:作用和和影响:形成和发展:两党制两党制的作用: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自主学习要求】1、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小组内相互检查基础知识,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1、背景:⑴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⑵美国政治领袖们的认识⑶面临着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共和制的两大问题。
为此,通过了1787年宪法。
2、制定和内容:⑴1787年9月费城制宪议会⑵内容及原则:①联邦制原则:a、联邦政府b、联邦法律②三权分立原则(分权制衡原则):a、权力结构:行政—;立法—;司法—③人民主权原则:3、评价:⑴积极:⑵消极:①忽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②允许奴隶制的存在,留下种族歧视的烙印二、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1、背景:⑴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⑵州权主义活跃2、措施:⑴南北战争(1861—1865)⑵宪法修正案:3、作用和影响:三、两党制1、形成和发展:⑴萌芽:⑵成立:⑶发展:19世纪中期2、两党制的作用:四、美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1、相同点:实质上都是资本主义政体,其核心特征是代议制民主。
五、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1、以议会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实行间接民主2、实行分权制衡原则3、实行民主原则4、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课堂互动,合作探究】——课中案合作探究要求:1、生生合作、组内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2、各小组组长指导协调探究任务的完成,安排专人做好相关讨论记录,并确定需进行探究成果展示的同学。
中新网电:美国总统布什10日晚上宣布,美国政府调整对伊拉克新政策,将向伊拉克增21500名军人。
第9课美国新体制的确立【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背景1.存在问题:邦联制弊端,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利益与主权;2.有利条件:(1)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2)华盛顿、麦迪逊等人推动;(麦迪逊被称为“美国宪法之父”)(3)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
3.历史借鉴: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4.面临任务:(1)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2)确保共和制【背景】1.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和邦联政体的弊端,邦联政府软弱无力;2.目的:变革政治体制,形成强有力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利益与主权;确保共和制;3.启蒙思想影响和麦迪逊等人推动二、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并于1789年正式颁布。
途径:先通过独立战争取得民族独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然后制定法律,确立联邦制共和制政体。
三、1787年宪法的内容1.实行联邦制政体:内容:(1)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
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
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联邦政府只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
联邦政府,由总统、国会、最高法院组成。
(2)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
各州保留较大自主权。
认识:联邦制政体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又能够给地方自主权,发挥地方政权作用。
但存在州权主义,可能会威胁中央集权。
2.三权分立原则:(1)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约。
(分析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示意图)(2)国会又分为参、众两院。
(3)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3.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4.实行总统制。
总统即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总统不对国会负责,直接对选民负责。
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小结: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人民主权(民主)原则,利用这些原则,美国很好的解决了即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维护民主共和的问题。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一、联邦宪法的制定1.背景(1)独立战斗成功后的美国邦联政府脆弱无力。
(2)美国的政治领袖们意识到,需要形成强有力的中心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爱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2.制定(1)理论来源: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
(2)结果: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并于1789年正式颁布。
二、1787年宪法1.内容(1)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
(2)宪法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对联邦政府的权力进行分割。
(3)宪法坚持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
2.地位: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3.意义:它创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进展。
三、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1.背景(1)1787年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但是,州权主义观念照旧活跃。
(2)1861年,南部11个蓄奴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
2.斗争(1)内战:林肯总统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取得战斗的成功。
(2)修宪:通过宪法第13条和第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确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统一。
3.意义(1)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与稳定。
(2)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
四、两党制1.形成: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政党把握,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进展(1)19世纪中期,民主党主要代表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共和党主要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的利益。
(2)南北战斗后,各自的基础都发生了变化。
3.特点: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两党操纵美国的政治选举。
[易错提示]1.联邦与邦联联邦又称为“联盟国家”,是由若干个成员单位(邦、州、共和国)组成的统一国家,是现代复合制国家的一种主要形式;而邦联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为实现共同的国家利益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盟。
2.美国实行两党制并非只有两个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只是美国的两个主要政党。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岳麓书社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美大陆在殖民地统治后形成的政治体制和文化特点。
2.掌握北美大陆上的新政治体制及其构成。
3.理解北美大陆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
4.能够比较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文化。
二、教学内容1.北美大陆殖民地的政治体制及其文化特点。
2.北美大陆新政治体制的构成与特点。
3.北美大陆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比较。
三、教学重难点1.北美大陆新政治体制的构成和特点。
2.北美大陆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比较。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多媒体演示3.组织讨论五、教学流程1. 课前预习请学生预习课本P68~72页。
2. 导入新课北美大陆殖民地的政治体制及其文化特点。
3. 正式讲解北美大陆新政治体制的构成与特点1.美国的政治体制–三权分立–行政结构独立–总统与国会的分权与平衡2.加拿大的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联邦制–总理制3.墨西哥的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制–联邦制北美大陆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比较1.美国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1776年独立–1861年民主制度成型–1789年通过美国宪法2.加拿大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1763年英国统治–1867年联邦体制确立–1973年通过宪法3.墨西哥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1821年独立–1910年革命–1917年宪法通过4. 组织讨论请学生就各国政治体制和文化特点进行比较讨论。
5. 教学总结在本课中我们学习了北美大陆上的新政治体制和文化特点,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并进行了比较讨论。
六、课后作业请学生阅读一遍本节课的课文,剖析各国政治体制和文化的异同点,并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说课稿)说课人:西安市五环中学杨云飞一、说课标与教材1、说课标:本节课的课标要求: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说教材:本节教材包括四个部分:(1)联邦宪法的制定;(2)1787年宪法;(3)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4)两党制。
依据本人对课标的分析,我认为第(2)部分充分体现了课标的要求;第(1)、(3)、(4)部分课标未作要求,可作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背景和发展。
二、说学情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度到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在课前查找相关史料,完成学案中的要求。
三、说三维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概括、比较问题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学习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前后的相关知识,以“美国的制度创新”为核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2) 通过列表对比分析美国和英国的政治制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知识和形成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必然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
(2)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地、客观地看待事物,认识和理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实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美国1787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本课的精华所在,影响也最为深远。
所以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对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内容的掌握与评价。
教学难点: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和术语较多,如“邦联制”、“联邦制”、“三权分立”、“权力制衡”、“总统制”、“共和制”等,对学生来讲,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如何结合课文内容讲清楚这些概念就成为本节课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