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表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2
群众满意度测评表党支部名称:测评时间:含,可再附页。
群众满意度测评表党支部名称:测评时间:含,可再附页。
群众满意度测评汇总表党支部名称:统计时间:说明:将希望和建议进行梳理和归类,内容在本页不能全部包含,可再附页。
下面红色部分是赠送的总结计划,不需要的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精选)XX年,我工区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事故隐患整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活动,一年来,在工区全员的共同努力下,工区安全生产局面良好,总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并更加牢固可靠。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安全整治力度。
在今年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中,工区始终认真开展月度安全检查和日常性安全巡视检查记录,同时顺利完成公司组织的XX年春、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专项隐患排查工作。
截止日前,工区先后共开展各类安全检查71次,查出事故隐患点22处,均进行了闭环处理。
通过检查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工区的安全生产基础。
(二)顺利完成保电专项工作。
本年度工区共进行专项保电工作10次,累计保电天数达到90余天,通过工区全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春节保电、国庆保电、七一保电、特高压投送电保电、500kv沁博线保电等一批重要节假日的保电工作。
(四)工作票统计及其他工作情况。
截止11月15日,我工区连续实现安全生产1780天;全年共办理工作票50张,其中第一种工作票24张,含基建单位8张;第二种工作票26张。
工作票合格率100%,执行情况较好。
全年工区所辖线路跳闸次数共计0次,线路跳闸率为0次/(百公里·年)。
(四)安环体系标准化建设本年度在公司统一的部署下,工区积极参与安环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先后派员参加安环体系标准化培训2次,迎接公司开展安环体系内审工作三次,先后审查出问题共计20余处,先后进行了闭环整改。
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群众满意度测评表单位:时间:
备注:1、三学三落实,即学理论,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三促进一保持”的决策部署;学纲要,落实“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要求和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战略;学典型,落实当前各项工作任务。
“四查找四明确”,即查找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规划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查找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明确防范经济风险、保障经济安全的主要举措;查找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推动科学发展的政策规定;查找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服务基层群众、化解基层矛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转变党员干部作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改进措施。
“四个争先行动”,即“三促进一保持”争先行动、解决突出问题争先行动、转变作风争先行动、推动工作落实争先行动。
2、请参加测评人员在相应测评内容栏打“√”。
民族团结创建满意度调查问卷题目:民族团结创建满意度调查问卷一、调查背景和目的在当今社会,民族团结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为了了解民众对于民族团结创建的满意度和认知程度,本次调查旨在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二、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个人信息收集a. 性别:b. 芳龄:c. 教育程度:d. 职业:e. 民族:2. 对民族团结创建的认知a. 您对于民族团结的理解是什么?b. 您认为民族团结对于国家的发展有多重要?c. 您对于民族团结创建的政策或措施有了解吗?如果有,请简要描述。
3. 民族团结创建的满意度评估a. 您对于当前的民族团结创建情况是否满意?b. 如果不满意,您认为存在哪些问题或挑战?c. 您希望政府在民族团结创建方面采取哪些具体措施?4. 个人经历和感受a. 您是否经历过民族间的交流或合作经历?如果有,请简要描述。
b. 您对于这些经历的感受是什么?c. 您认为这些个人经历对于民族团结的建设有何影响?三、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应用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并提炼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民众对于民族团结的理解和重要性认知程度。
2. 对于现有民族团结创建政策的了解和满意度。
3.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4. 个人经历和感受对于民族团结的影响。
针对以上结论和建议,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 加强对民族团结的教育宣传,提升民众的认知水平。
2. 完善并落实民族团结创建政策,打造一个公平、和谐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3. 加强民族间交流和合作,促进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民族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撑和繁荣发展的保障。
作为大家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在我看来,民族团结的关键在于相互尊重和理解,我们应该主动去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只有在不同民族之间建立起真诚而友好的合作关系,我们才能共同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