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静载检测细则(堆载法)
- 格式:ppt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41
关于堆载中出现的几个常见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建筑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高大型建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增加, 对建筑地基基础的要求也相应地越来越高。
桩基作为基础的一种重要型式, 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基桩检测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基桩静载荷试验方法是检测基桩承载力最为可靠, 也是最为成熟的方法, 但在静载试验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堆载法问题1.1堆载平台偏心问题采用堆载平台作加荷系统时, 由于堆载量不足, 或有时由于堆载吨位过大, 堆载中心难以控制, 造成偏心过大, 试验中还未达到目标吨位堆载便被向上顶动, 堆载平台的两支墩局部出现悬空, 以至压力无法加上, 试验中止。
若不及时发现, 停止加载操作, 严重时会出现堆载平台塌方。
对于堆载法试验尤其是大吨位堆载试验, 试验前必须编制详细可靠的施工方案, 且在现场堆载反力装置过程中应做好二个一致, 即平台的中心应与试桩桩头中心一致, 重物的中心应与平台的中心一致1.2基准桩的稳定性问题在基桩静载荷试验中, 测量桩顶位移的常用方法是用位移传感器(或百分表),测量桩顶相对于基准梁的位移量。
在试验过程中基准梁稳定与否相当关键。
对人工设置的基准桩而言,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且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就是堆载重量对地表产生的附加压力引起其稳定性的变化。
尤其大荷载堆载试验, 就是严格按规范的要求,即试验桩、基准桩、支承墩三者的距离即使能满足≥4d, 且≥2m(d为桩身外径) , 堆载时仍发现支承墩出现明显下沉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准桩(梁) 的稳定性。
在没有更科学、可行的测试方法的情况下, 较为实际的控制方法是尽量利用附近的工程桩作为基准桩, 但工程桩可利用的场合往往不多; 在其他情况下设置的基准桩, 一般都设置较浅, 易受地表土变动的影响。
因此, 及时了解基准梁沉浮量情况很有必要。
1.3试验前主梁压实千斤顶的问题堆载法是基桩等静载荷试验工作中用得较频繁的一种方法。
1.检测目的确定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确定和评价桩基础工程的承载质量,作为验收依据。
2.适应范围此实施检测细则适用于指导本公司人员对各类基桩用堆载法进行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
3.检测依据3.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3.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3.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3.4《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4.抽样原则4.1设计单位或质监部门对受检桩桩位提出具体要求。
4.2仲裁检测或对整体桩基工程进行评价时,检测单位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及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检测数量、受检桩位。
4.3随机抽样检测桩数不得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当工程桩总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
5.试验前的准备工作5.1试验前应与委托方签订合同,合同内容应明确试验项目、试验方法、数量、最大加载量、试验日期、地点及特殊要求等。
5.2了解试验现场情况:包括试验的位置、道路、场地平整、水、电源及障碍物,现场检测实施的可行性。
5.3应按规定收集必要的资料,主要包括:(1)试验桩的平面位置、编号;(2)试验桩的设计要求(桩型、桩径、桩长、设计承载力);(3)试桩现场施工记录;(4)试桩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
5.4对于每个工程的检测,事先都应制定检测方案。
5.5受检桩的桩头处理。
5.5.1灌注桩(1)应凿除桩顶浮浆、捣制桩帽,应配置必要的桩帽承压钢筋网;(2)桩帽的砼强度宜大于原桩身砼强度一级,达到强度90%以上才能进行试验;(3)桩帽中心应在原柱的中心线上,顶面抹平,标明中心十字线;(4)桩帽顶部比支承墩基础面低于300mm。
5.5.2预应力管桩:(1)锯过的桩桩顶必须磨平,桩头应用夹具箍着,防止压破桩头(桩顶有法兰盘的可不用夹具箍着)。
(2)桩顶标高控制在比支承墩基础面低于300mm。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及低应变检测桩身完整性试验检测方案×××××××有限公司2013年×月×日目录1、说明 (1)2、工程概括 (2)3、检测要求 (2)4、检测依据 (2)5、检测目的 (2)6、地质条件 (3)7、检测设备 (3)8、检测方法 (3)9、质量保证措施 (7)10、安全保证措施 (8)一、说明1、本方案只对××××××工程中桩基础检测。
2、本方案共9页,如有涂改、删除、少页等情况,本方案则作废。
3、在检测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如地质变化造成检测桩位变化,需经检测方确认后方可检测。
4、本方案一式三份,最终解释权归检测方负责解释。
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二、工程概括×××××办公楼位于×××××,周边地势较平坦。
桩形式采用预应力预制管桩,桩径为400m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850KN,持力层为卵石层,混凝土等级C80。
具体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三、检测要求1、静载试验:根据地址勘探报告、设计图纸以及现场检测条件,拟定对所有桩静载试验采用堆载法,按图纸设计要求,静载试桩的数量不少于1%,且不少于3根,本工程施工总桩数为100根,取样数量为3根。
2、低应变检测:按图纸设计要求,低应变测试桩的根数不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少于10根,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每个承台的抽检数量不少于1根。
对于本工程桩基检测,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不少于1根,总计:抽检数量为30根。
四、检测依据1、规范和标准:《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程》JGJ106-2003《建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技术规程》DB21/T1450-20062、合同及委托单要求3、岩土勘察报告、桩基施工记录及图纸设计参数五、检测目的桩基施工是否满足设计对桩基础的技术要求,及预制管桩极限承载力1700KN。
1目的为正确使用静力载荷测试仪,保证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操作过程的正确和结果的精确,制定本细则。
2适应范围此实施检测细则适用于指导本公司人员对各类基桩用堆载法进行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
3编制依据本细则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编制。
4 仪器设备4.1主要仪器设备名称:高压千斤顶、高压油泵、钢平台及压重砼块、基准梁、磁性表座、垫板、JCQ静载荷测试仪、力传感器、MS-50位移传感器(位移表)、JCQ-500FM 油泵流量控制器、传感器屏蔽电缆、控载信号线、仪器电源线、2.5平方二芯(三芯)电力电缆等,具体数量和型号规格应根据试验荷载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采用自动操作记录。
4.2主要仪器设备的安装4.2.1安装支承墩:支承墩的宽度,应根据支承墩底部的地基土承载力和最大试验荷载综合确定,一般不应少于0.8m。
必要时应对地基土承载力进行验算处理,支承墩与试桩的距离保证不影响试验结果。
4.2.2安装加载装置:(1)加载装置的安装应严格按照从主梁次梁重物的顺序进行,架设时项目负责人现场指挥;(2)各项定位、对中、水平等工作应指定专人负责;(3)各工序操作过程应由专人负责安全(包括支承系统),最后由检测项目负责人检查认可。
4.2.3安装基准梁:(1)打设基准梁,试桩与基准桩的距离大于等于4d且不小于2m,基准桩与支承墩的距离大于等于4d不小于2m;(2)基准梁的安装要求一端固定一端自由,基准梁安装完毕后要保护好,不得碰撞。
4.2.4安装载重物载重物堆放时应保持整齐、平稳、防止倾斜及滑落,堆载量应一次性堆载到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
4.2.5以上固定部位安装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最后检查确认正常才可进行测试仪器设备安装。
4.2.6在桩头桩帽垂直平稳地安装千斤顶,按高压千斤顶操作规程执行。
4.2.7在高压千斤顶上再安放荷载传感器。
磁性表座放在基准梁合适的位置上,并打开表座上磁性开关以固定表座。
关于进行静载试验堆载的规范要求机械设备规范1、安全员应定期检查吊车主钢丝绳是否发生起毛、断股的情况,如有发现应立即跟换,其他未发现磨损的,使用周期为6个月。
做好每台吊车钢丝绳跟换时间记录,并记录在册。
钢丝绳端部的固定和连接用编结连接时,编接长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5倍,并且不小于300mm。
连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的75%。
2、吊车驾驶员应定期检查吊车,勤打黄油,换机油机滤,轮胎等等,及时预防吊车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耽误工期。
3、货车驾驶员应该检查货车,包括刹车、底盘、轮胎、勤打黄油,及时预防货车在转场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4、货车驾驶员在装货、卸货的过程中应及时查看车辆自身的状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进行装、卸货。
5、安全员应定期对用于桩基检测的设备和仪器进行维修保养,一旦发现有问题的仪器应及时送去专门维修的单位进行修理,确保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影响检测施工的进行。
6、电工应定期检查用于桩基检测的电缆线,确保电缆线不漏电、不缺项等等,确保电缆线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影响检查施工的进行。
7、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措施和防护装置,方能开动使用。
8、试验配重块规格要求:9M×0.4M×0.45M;9M×0.45M×0.45M。
其它不匹配规格不得使用。
9、试验主梁要求:长度不小于9M且需承受力大于所测桩极限承载力的1.5倍。
10、起重机械不得使用铸造吊钩,需使用锻造吊钩。
不得超负荷使用。
吊钩直接挂在构件(配重块、大梁、传立柱、仪器设备等)吊环中时,不能硬别,以免使钩身受侧向力产生扭曲变形。
吊钩的表面不应有裂纹,如有裂纹应报废。
吊钩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0%应报废;吊钩的扭转变形在钩身扭转角度超过10度时应报废;吊钩的钩柄有塑性变形时需报废。
安全员需定期检查吊钩使用情况并记录在册。
现场施工规范1、本施工人员进入工地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
桩基静载荷试验的几种方法和应用摘要:在测量桩基承载力大小的时候,桩基静载荷试验这个方法是应用的最为普遍的,测量之后的结果也是比较可靠的。
与传统的静载荷试验相比,现代新发展出来的静载荷试验的方法和应用有了很大的改进,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很大一笔费用、人力和物力,更重要的是整个桩基静载荷试验采用新方法之后检测出来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因而在现如今的建筑市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桩基实行静载荷试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出整个桩基工程的承载力大小,便于在后续的工程中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同时也是为了保障整个桩基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桩基;静载荷试验;方法1静载荷试验的概念界定桩基静载测试技术,是随着桩基础在建筑设计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发展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桩基静载测试技术就逐步发展起来。
传统静载荷试验采用手动加压、人工操作、人工记录的方式进行。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基本建设规模的逐年加大,特别是灌注桩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我国的桩基静载测试技术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至今,桩基静载试验作为一项方法成立,理论上无可争议的桩基检测技术。
静载荷试验(PLT):是指按桩的使用功能,分别在桩顶逐级施加轴向压力、轴向上拔力或在桩基承台底面标高一致处施加水平力,观测桩的相应检测点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根据荷载与位移的关系(即Q~S曲线)判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它是目前检验桩基(含复合地基、天然地基)承载力的各种方法中应用最广的一种,且被公认为试验结果最准确、最可靠,被列入各国桩基工程规范或规定中。
该试验手段利用各种方法人工加荷,模拟地基或基础的实际工作状态,测试其加载后承载性能及变形特征。
其显著的优点是受力条件比较接近实际,简单易用,试验结果直观而易于为人们理解和接受;但是试验规模及费用相对较大。
静载荷试验类型:根据试验对象可分为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岩基载荷试验、桩(墩)基载荷试验、锚杆(桩)试验;根据加载方式可分为:竖向抗压试验、竖向抗拔试验、水平载荷试验。
xxxx万达广场桩基检测工程基桩检测方案审核:编写:安徽省建设工程测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8月12日目录1前言 (3)2检测工作程序介绍 (3)3检测方法及依据 (4)4检测数量 (4)5试验方法介绍 (4)5.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4)5.1.1反力装置 (4)5.1.2加载设备 (4)5.1.3荷载量测 (4)5.1.4沉降观测仪表 (4)5.1.5加荷分级 (4)5.1.6沉降观测 (5)5.1.7终止加荷条件 (5)5.1.8试验数据整理 (5)5.1.9检测报告 (5)5.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6)5.2.1反力装置 (6)5.2.2加载设备 (6)5.2.3荷载量测 (6)5.2.4沉降观测仪表 (6)5.2.5加荷分级 (6)5.2.6沉降观测 (7)5.2.7终止加荷条件 (7)5.2.8试验数据整理 (7)5.2.9检测报告 (7)5.3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8)5.3.1试验依据 (8)5.3.2仪器设备 (8)5.3.3抽检数量 (9)5.3.4加荷分级 (9)5.3.5沉降观测 (10)5.3.6终止加荷条件 (10)5.3.7卸荷方法 (10)5.3.8数据整理及检测报告 (10)5.4低应变动力检测 (11)5.4.1检测技术介绍 (11)5.4.2现场实施细则 (11)5.4.3数据分析 (12)5.4.4判别标准 (13)5.4.5检测报告 (13)5.5声波透射法检测 (13)5.5.1试验原理 (13)5.5.2检测目的 (14)5.5.3仪器设备 (14)5.5.4声测管的选择及声测管的数量 (14)5.5.5现场检测步骤 (14)5.5.6数据分析与判定 (15)5.6钻孔取芯法 (15)5.6.1检测方法及检测目的 (15)5.6.2检测设备 (15)5.6.3现场检测实施细则 (15)5.6.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16)5.6.5检测报告 (16)5.7土钉、锚杆抗拔试验 (16)5.7.1试验原理 (16)5.7.2规范要求 (17)5.7.3试验设备 (17)5.7.4加荷与变形观测 (17)5.7.5检测报告 (18)5.7.6土钉、锚杆抗拔试验要求 (18)6基桩测试要求 (18)7安全措施 (19)附图抗拔桩抗拔静载试验示意图 (20)xxxx万达广场桩基检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基桩检测方案1前言XXXX万达广场桩基检测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复合桩基基础,桩径400/800mm,桩端持力层为粉质粘土,抗压桩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1000kN,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600kPa。
一、工程质量检测方案1、基桩检测方法及检测目的2、检测工作的程序3、检测依据标准(规范)文件目录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8)4、检测技术分项方案4-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
1、当埋设有测量桩身应力、应变、桩底反力的传感器或位移杆时,可测定桩分层侧阻力和端阻力或桩身截面的位移量。
2、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破坏;当桩的承载力以桩身强度控制时,可按设计要求的加载量进行。
3、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
二仪器设备及其安装1、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
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
(2)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2、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2应对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
3应对锚桩抗拔力(地基土、抗拔钢筋、桩的接头)进行验算;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应少于4根,并应监测锚桩上拔量。
4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
5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 1.5倍,有条件时宜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
3、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
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级。
试验用千斤顶、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图1 静载荷试验装置示意图4、沉降测量宜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
地基基础检测——通过东莞的几张表,将各类地基基础检测要求彻底搞明白!广东东莞,2021-6基桩检测1.检测图片2.检测的目的3.检测方法4.检测方法的选择5.相关规范6.JGJ106-2014规范要求(摘录)7.东莞检测要求附件一~三高应变检测低应变检测静载试验图1-1堆载法图1-2 锚桩反力梁法按载荷方式分:堆载法(见图1-1)、锚桩反力梁法(见图1-2)。
按加载方向分: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水平静载试验。
静力试桩法2.检测的目的基桩的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的检测与评价。
完整桩 缩颈桩 扩颈桩 多缺陷桩t静荷载试验: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t高应变法(动力试桩法):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t钻芯法:用钻机钻取芯样以检测桩长、桩身缺陷、桩底沉渣厚度以及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连续性,判定桩端岩土性状的方法。
t声波投射法:在预埋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实测声波在混凝土介质中传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的方法。
t低应变法(动力试桩法):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激振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或速度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4.检测方法的选择《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T15-60-2019)5.相关规范(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3)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T15-60-20196.JGJ106-2014规范要求(摘录)3.1.1 基桩检测可分为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和施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的工程桩检测。
堆载法检测桩基的标准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检测方法:堆载法是一种常见的桩基检测方法,通过在桩顶施加一定的静载压力,观察桩顶沉降的变化情况,以确定桩基的承载力和质量。
选择合适的堆载物:堆载物可以是水、沙袋、混凝土等,选择合适的堆载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确定加载方案:加载方案包括加载重量、加载速率、加载时间等,需要根据桩基的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安装沉降观测装置:在桩顶安装沉降观测装置,以记录桩顶沉降的变化情况。
开始加载:按照加载方案的要求,逐渐增加堆载物的重量,同时观察桩顶沉降的变化情况。
记录数据:记录每次加载后的桩顶沉降值,以及加载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分析数据: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桩基的承载力和质量,判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出具检测报告:根据分析结果,出具检测报告,对桩基的承载力和质量进行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堆载法检测桩基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加载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桩顶的变化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加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建设工程基桩承载力静载检测技术规程一、引言建设工程中,基桩承载力的静载检测是确保工程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基桩的承载力与整个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密切相关,因此对基桩的承载力进行准确可靠的检测非常必要。
为此,制定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建设工程中基桩承载力的静载检测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技术规程适用于各类建设工程基桩承载力的静载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桩基础、桩柱、桥梁桩基、水利水电工程桩基等。
三、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 检测前必须对基桩的工程图纸、设计文件进行详细的了解,确定基桩的类型、规格、深度及承载力等参数。
2. 对基桩周边的土层、地质情况以及桩身的材质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评估基桩承载力检测的难易程度。
3. 对施工现场进行基桩预埋检查,确保基桩的竖直度和水平度符合要求。
四、检测设备和工具1. 静载试验仪: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静载试验仪,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测量仪器:包括但不限于测距仪、水准仪、测斜仪等。
3. 计算机和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五、检测方法1. 固定侧载法:适用于对单桩进行静载检测,通过在桩顶施加水平方向的力,测定桩身的变形和承载力。
2. 内力法:适用于对桩群进行静载检测,通过在桩顶和桩底施加等大反向力,测定桩身受到的内部应力,进而计算出承载力。
3. 随桩传感器法:通过在基桩内部安装传感器,对桩身的变形和应力进行实时监测,得到静载试验数据。
六、检测操作步骤1. 对待检基桩进行清理,去除附着物。
2. 定位测量,确定检测点的位置和相对高程。
3. 对基桩进行测斜、测变形等初步检查。
4. 使用静载试验仪进行实际加载,并进行数据记录。
5. 对检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6. 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基桩承载力的检测结果。
七、检测报告1. 检测报告应详细记录基桩的实际情况、检测过程中的操作方法、检测数据、分析结果以及结论。
2. 检测报告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技术人员审核,并盖章生效。
..关于进行静载试验堆载的规范要求————————————————————————————————作者:————————————————————————————————日期:关于进行静载试验堆载的规范要求机械设备规范1、安全员应定期检查吊车主钢丝绳是否发生起毛、断股的情况,如有发现应立即跟换,其他未发现磨损的,使用周期为6个月。
做好每台吊车钢丝绳跟换时间记录,并记录在册。
钢丝绳端部的固定和连接用编结连接时,编接长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5倍,并且不小于300mm。
连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的75%。
2、吊车驾驶员应定期检查吊车,勤打黄油,换机油机滤,轮胎等等,及时预防吊车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耽误工期。
3、货车驾驶员应该检查货车,包括刹车、底盘、轮胎、勤打黄油,及时预防货车在转场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4、货车驾驶员在装货、卸货的过程中应及时查看车辆自身的状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进行装、卸货。
5、安全员应定期对用于桩基检测的设备和仪器进行维修保养,一旦发现有问题的仪器应及时送去专门维修的单位进行修理,确保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影响检测施工的进行。
6、电工应定期检查用于桩基检测的电缆线,确保电缆线不漏电、不缺项等等,确保电缆线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影响检查施工的进行。
7、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措施和防护装置,方能开动使用。
8、试验配重块规格要求:9M×0.4M×0.45M;9M×0.45M×0.45M。
其它不匹配规格不得使用。
9、试验主梁要求:长度不小于9M且需承受力大于所测桩极限承载力的1.5倍。
10、起重机械不得使用铸造吊钩,需使用锻造吊钩。
不得超负荷使用。
吊钩直接挂在构件(配重块、大梁、传立柱、仪器设备等)吊环中时,不能硬别,以免使钩身受侧向力产生扭曲变形。
吊钩的表面不应有裂纹,如有裂纹应报废。
吊钩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0%应报废;吊钩的扭转变形在钩身扭转角度超过10度时应报废;吊钩的钩柄有塑性变形时需报废。
进行静载试验堆载的规范要求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关于进行静载试验堆载的规范要求机械设备规范1、安全员应定期检查吊车主钢丝绳是否发生起毛、断股的情况,如有发现应立即跟换,其他未发现磨损的,使用周期为6个月。
做好每台吊车钢丝绳跟换时间记录,并记录在册。
钢丝绳端部的固定和连接用编结连接时,编接长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5倍,并且不小于300mm。
连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的75%。
2、吊车驾驶员应定期检查吊车,勤打黄油,换机油机滤,轮胎等等,及时预防吊车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耽误工期。
3、货车驾驶员应该检查货车,包括刹车、底盘、轮胎、勤打黄油,及时预防货车在转场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4、货车驾驶员在装货、卸货的过程中应及时查看车辆自身的状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进行装、卸货。
5、安全员应定期对用于桩基检测的设备和仪器进行维修保养,一旦发现有问题的仪器应及时送去专门维修的单位进行修理,确保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影响检测施工的进行。
6、电工应定期检查用于桩基检测的电缆线,确保电缆线不漏电、不缺项等等,确保电缆线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影响检查施工的进行。
7、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措施和防护装置,方能开动使用。
8、试验配重块规格要求:9M××;9M××。
其它不匹配规格不得使用。
9、试验主梁要求:长度不小于9M且需承受力大于所测桩极限承载力的倍。
10、起重机械不得使用铸造吊钩,需使用锻造吊钩。
不得超负荷使用。
吊钩直接挂在构件(配重块、大梁、传立柱、仪器设备等)吊环中时,不能硬别,以免使钩身受侧向力产生扭曲变形。
吊钩的表面不应有裂纹,如有裂纹应报废。
吊钩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0%应报废;吊钩的扭转变形在钩身扭转角度超过10度时应报废;吊钩的钩柄有塑性变形时需报废。
安全员需定期检查吊钩使用情况并记录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