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组合规则
- 格式:ppt
- 大小:292.51 KB
- 文档页数:56
《语言学概论》(邢版)要点: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一、什么是语法语法就是词的构造、变化的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是语言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种规则是客观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说这种语言的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二、语法规则语法规则主要是指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这种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客观存在,说这种语言的人必须共同遵守,否则就会造成错误的句子,说出谁也听不懂的话来。
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归类和变化的规则。
几个语法单位(主要指词),互相在同一位置可以替换,替换后结构类型和功能都没有变化,这样的几个语法单位,就形成了一种聚合关系。
三、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
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
要特别注意语素涉及到的几个概念。
圣才中文学习网-中文考研第二节组合规则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1.单纯词与合成词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构成单纯词的语素都是也只能是词根语素。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根据构成合成词的语素的性质,合成词又分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一类是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词,叫做复合词;一类是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词缀在词中的位置一般在词首或词的后面。
2.汉语合成词的构造类型:汉语合成词可分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
复合词根据内部语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五类:并列式、限定式、补充式、支配式、陈述式;派生词根据构词词缀在词中的位置可分前附式和后附式两种,以后附式为最多。
二、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根据词与词的语法关系看,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只有五种,即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
三、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1.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意义。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提纲第四章语法【内容简介及重点】主要要掌握语法结构的基本规律,包括:语法的结构单位——句子、词组、词、语素;语素和词组合成更大的语法单位的类型;语法结构的层次性与递归性特点;语法的聚合规则;句子的变换、语言结构的类型和普遍特征。
难点是学会运用已学的语法理论分析和阐释常见的语法现象。
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一语言结构是有规则的1.1 语言结构是有规则的1.1.1 语言语法规则的存在客观性用什么样的形式体现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是有规则的。
1.1.2 从母语者和二语习得者的材料看1.2 语法和语法研究1.2.1 语法语法是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词法)以及组词成句的规则(句法)的总和。
The rules of syntax combine words into phrases and phrases into sentences.(1)语言中现成的词不能任意更换其中的构成成分,同时也不能任意挪动它们的位置。
(2)一句话可以只有一个词,也可以有几个词。
(3)词法和句法是不同的语法规则,但二者有密切的关系。
1.2.2 语法是客观存在的,语法研究则是对这种客观存在进行客观的归纳、总结和描写。
语法研究不能带有研究者的主观性。
1.2.3 几个概念(1)语法中的任何成分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语法成分的内容是语法意义,语法意义的表达者是语法形式。
(2)在词的范围内的语法形式称为形态,如英语表示“复数”的“-s”就是一种形态。
词序表示词与词的关系,超出了词的范围,因此词序不是形态。
(3)把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形式概括起来就成为一种语法手段。
如附加语素和词序就是两种语法手段。
(4)语法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抽象性。
二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2.1 语法的两个基本规则2.1.1 组合规则语法单位互相连接起来构成更大的语言片断的规则叫做语法的组合规则。
2.1.2 聚合规则指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
语法上能够出现在相同句法位置上的词形成一个聚合,如果用来替换的不是从这个聚合里选出的词,句子也不能成立。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与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
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第一章言语的社会功能本章须明确两个大的要点:语言的社会功能,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主要名词概念:语言、社会、社会现象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
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
总之,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一方面,语言同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世界上的语言应该一样的,没有区别的,而实际上世界上的语言多种多样,而且许多语言中还有方言,这说明语言决不是自然现象。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p29 [簡答題]任意性——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不具逻辑关系的,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相同的语义内容可以跟不同的语音形式结合,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有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一旦确定,就对使用它的人具有强制性。
线条性——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中,只可一个接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可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的层级体系p31 [選擇或判斷題]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p32组合关系——(横向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
(形成语言的结构)聚合关系——(纵向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第三章语音第三节发音二、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p59[簡答題]元音和輔音的區別--1.发元音时,气流震动声带,发音器官其他部分不形成阻碍。
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某一部位形成阻碍,气流克服阻碍发音。
(是否有阻碍)2.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
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该部分器官紧张。
(发音器官紧张情况)3.发元音时,呼出气流因无阻碍,较弱。
发辅音时,气流必须克服阻碍,因而较强。
(气流强弱)4.发元音时,气流震动声带,声音洪亮。
发辅音时,声小。
(声音大小)三、元音p59(特点,从哪些方面说明)元音的不同是共鸣器的不同形状造成的。
(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i】前高不圆唇【e】前半高不圆唇【ε】前半低不圆唇【a】前低不圆唇【u】后高圆唇【o】后半高圆唇【ɔ】后半低圆唇【ɑ】后低不圆唇四、辅音p62 (辅音的音色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參照筆記P11]辅音的发音特点:1.清和浊——发音时声带颤动的辅音叫浊辅音,不颤动的叫清辅音。
2.送气和不送气——发送气音时,通过喉部的气流比较强。
第四章 语法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一、语言结构是有规则的语法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使用者必须共同遵守,违背这种规则,就会使听话者感到别扭甚至产生误会。
二、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
这些语法单位如果其中的构成成分还可以被替换,可以继续切分为更小的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是句子,最小的是语素,依次是词组(短语)、词、语素。
语法规则包含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结构的两种根本关系。
语法的组合规则: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
如:“我 看 书”。
语法的聚合规则:语法单位归类的规则。
如:书、电影、小说,这三个词能够出现在相同的句法位置上,这三个词形成一个聚合。
三、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1词:造句的时候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p.862实词:实词有实在的意义,能作句子的主要成分,有许多能够单说,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虚词是意义比较虚的词,它能帮助造句,但一般不能单说,不能作句子的主要成分。
词组:词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
4自由词组:根据表达需要,按照语法规则把有关的词组织起来的词组。
固定词组:语言中必须完整地记住的词的固定的组合,如成语(四面楚歌)或专有名词(人民代表大会)。
3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述单位。
5句类:句子按其语气划分的类叫做句类,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句型:句子按其结构划分的类叫做句型,包括单句和复句。
语法:是句法和词法的汇集。
句法主要研究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词法研究内容包括构词法(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和词形变化规则。
第二节 组合规则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p.89构词法: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词法:构词法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做词法。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一、导言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定义: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研究对象:语言。
语言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整个人类的语言。
3.主要任务: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和规律,使对语言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
4.语言的基本理解语言的性质: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语言的结构: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要素:语音、语义和词汇、语法。
(二)语言学简史(语文学与语言学)1.语文学阶段(1)三大发源地:①印度②希腊-罗马③中国(2)语文学的作用语文学三大发源地的语言研究各有侧重,共同特点是都注重实用性,与当时社会的需求紧密关联,都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语言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语文学与语言学的区别①研究对象不同②研究任务不同因此,语言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语文学只是经学的附庸。
2.语言学阶段(1)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时间:19世纪初社会背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特点: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奠基人:拉斯克、葆朴、格林等。
历史地位:摆脱了过去从属经学的附庸地位,标志着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时间:19世纪中叶奠基人:德国的洪堡特和瑞士的索绪尔索绪尔被尊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死后由其学生编辑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具有划时代的作用。
索绪尔提出的主要理论是:①区分“语言”、“言语”和“言语活动”。
②明确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唯一的、真正的对象就是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语言。
③论证了语言的符号性: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所构成的。
④提出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3)转换生成(形式)语言学创始人: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主要观点:认为语言描写和分析的目的不在于分类,而在于建立一种理论,在于研究人的语言生成能力,即怎样用有限的成分和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
理论构成:主要包括生成规则和转换规则两部分。
①生成规则包括一套短语结构规则和词汇插入规则。
《语言学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包括导言、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十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再分若干章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教学中要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材及辅导书本课程以叶蜚声、徐通锵编写的《语言学纲要》为基本教材,另外有《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作为配套的辅助教材。
《纲要》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学习指导书》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另外还根据教材和课程教学的要求编拟了一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练习。
四、教学建议(一)主教材《语言学纲要》是以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这两个概念为纲组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使复杂的语言现象条理化、系统化。
因此教学中要紧扣这两个概念,使学生能以此为视角去观察语言的结构,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学习普通语言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
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三)语言学概论课程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语言现象比较多。
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到语料分析的实例,应以汉语、英语的语料分析为主;其它语言的实例,只在必要的时候作适当的引用,重在了解。
组合规则的概念组合规则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用于解决组合问题。
组合问题是求解从给定的一组对象中选择特定数量的对象,并考虑选取顺序的问题。
组合规则基于组合数学原理,通过计算组合数来解决问题。
组合数是组合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表示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r个元素的方式数目。
通常用C(n, r)来表示组合数,其计算公式为:C(n, r) = n! / (r! * (n-r)!)。
其中,n!表示n的阶乘,n! = n * (n-1) * (n-2) * ... * 2 * 1。
组合数的计算可以使用递归、动态规划等方法。
组合规则主要有两种情况:有限集合的组合和无限集合的组合。
对于有限集合的组合,假设有一个集合S,包含n个元素。
组合规则可以用来计算从这个集合中选择r个元素的所有可能情况数。
这种情况下,组合数表示为C(n, r)。
例如,如果有一个班级有10个学生,需要从中选取3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那么可以使用C(10, 3) 来计算所有可能的组合数量。
对于无限集合的组合,通常出现在排列问题中。
排列是从n个元素中选取r个元素,并考虑选取顺序。
组合则不考虑顺序,即认为选取元素的顺序不同但组成的组合是相同的。
例如,从字母表中选取5个字母来组成一个单词,即可以用C(26, 5)来表示可能的组合方式。
组合规则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概率学中,组合规则可以用来计算事件的概率。
在统计学中,可以利用组合规则来计算样本空间。
在密码学中,可以使用组合规则来计算密码的破译难度。
此外,组合规则与其他数学概念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与排列规则相比,组合规则不考虑元素的顺序,因此组合数一般小于排列数。
排列数的计算公式为P(n, r) = n! / (n-r)!,其中P(n, r)表示n个元素选取r个元素并考虑顺序的方式数目。
排列数可以通过组合数进行计算,即P(n, r) = C(n, r) * r!。
由此可以看出,组合规则和排列规则是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