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高等级公路的特点及养护管理蔡壁和(揭阳市公路局直属分局,广东揭阳515500)脯要]通过对高等缀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分析,总结出鼹_】j9擎爨羲零辩级公榭管理存在问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从体制改革、法毂建滚、摈者。
凛隐ji黪铲耱激化等方面,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做总结分析。
氇镄娥荔等{吸公硌;奏泞案理;试题鹦策一、概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高等级公路开始大量修建。
在我国,高等级公路是指满足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 T J001—97),采用高级路面结构(沥青砼路面、水泥砼路面)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部分二级公路。
交通部和国家统计局从2000年开始,联会组织实施了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
据普查结果,到2001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69.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
其中,等级公路里程1336万公里,占总里程的787%: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22]万公里,占134%;有路面公路里程1546万公里,占91%;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1.9万公里,已居世界第二位。
按照规划,2010年我国将完成“五纵七横”的高等级公路建设,使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6200公里,初步形成较大规模的高速网络。
与高等级公路建设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及远景目标相比,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已不能适应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二、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高等绍公路的主要特点高等级公路的主要特点是交通流量大、行车速度快、渠化程度高、桥涵等构造物多、公路设旋比较齐全,全路段封闭或部分封闭。
它们一般构成国家公路网主骨架,是国家公路交通运输主动脉。
㈡公路养护管理的概念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
这里,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
国际道路会议常设协会(PI A R C)于1983年建议,公路养护统一划分为日常养护、定期养护、特别养护和改善工程四类。
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摘要:通过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问题;对策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相当迅速。
高速公路不断建成投入运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和沿途各地的经济发展。
如何管理好、养护好这些高速公路,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安全、舒适、快捷、高效的性能,是摆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面前的新课题。
一、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主要特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
高等级公路在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
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沿线附属设施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3)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
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高等级公路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
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5)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
高等级公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必须付出高成本。
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6)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观念。
二、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
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摘要]通过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从体制改革、法规建设、技术管理、养护机械化等方面,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提出合理对策。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0-0403-02前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相当迅速。
高速公路不断建成投入运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和沿途各地的经济发展。
如何管理好、养护好这些高速公路,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安全、舒适、快捷、高效的性能,是摆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面前的新课题。
与高速公路建设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及远景目标相比,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养护工作严重滞后。
已不能适应高速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当前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1 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
高等级公路在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
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沿线附属设施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3)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
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高等级公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
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5)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
高等级公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必须付出高成本。
高速公路养护存在问题及养护管理提升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进一步深入,全民经济和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高速公路网几乎已经全国覆盖;我国基建工作以“基建狂魔”的迅猛势头屹立世界之巅,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稳居世界第一。
高速公路发展速度快,数量多,但同时难免会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不到位,日常养护不及时等种种因素造成后期的质量问题待修复。
因此,高速公路运营期的养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及时有效、经济高效地进行养护工作、提高质量、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保证行驶安全,是当下相关施工单位不断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公路;质量管理;解决措施一、高速公路养护存在问题1、高速公路建设周期短,见效快,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高速公路养护则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不具备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重建轻养”在一些运营项目客观存在,未真正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的观点。
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四新技术”尤其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究运用不够。
2、养护工程费支出随意性较大。
目前,针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定额尚未出台。
近期,集团内部虽组织编制了养护定额,但各运营公司执行尺度不统一,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
3、预防性养护不够,“被动应急性养护”现状突出,主动的养护比较少,缺乏病害预测,适时养护决策与规划,目前公司所管养高速公路项目整日忙于应对现有道路桥隧的各种病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时会错失公路设施在病害刚出现时可能通过适当处治措施防止或延缓病害发生、发展的机会。
4、高速公路需要高标准的养护,目前实际情况是养护机械配套不足,科技含量低,养护作业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养护作业效率普遍偏低,安全风险大,未形成有特色的“养护品牌”。
5、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培养了很多高速公路修建的优秀人才,这些有丰富经验的桥隧、路面专业技术人员大多集中在设计、施工单位,并不愿意从事养护工作,再者养护工程体量小,导致薪资待遇上不去,留不住人才,养护一线需要的技术管理人才严重不足,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但其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本文就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从体制、对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
在我国,高等级公路是指满足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I - 97),采用高级路面结构(沥青砼路面、水泥砼路面)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部分二级公路。
高等级公路的主要特点是:交通流量大、行车速度快、渠化程度高、桥涵等构造物多、公路设施比较齐全,全路段封闭或部分封闭。
它们一般构成国家公路网主骨架,是国家公路交通运输主动脉。
按照规划,2010年我国将完成“五纵七横”的高等级公路建设,使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70万公里,初步形成规模效益。
与高等级公路建设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及远景目标相比,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已不能适应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拨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养护技术永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
截止目前,针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5.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按照系统理论观点,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随国家公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
新形势下,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目前已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集中精力,重点研究解决。
二、养护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和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级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
传统的,一般公路荞护管理体制,在高等级公路事业发展初期,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
到,这种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也无法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为实现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
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2.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
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3.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
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
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4.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
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桥梁管理信息系统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三、养护管理技术发展的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1.利用交遁地理信息系统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
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3.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养护管理现代化机械发展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高等级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
高等级公路养护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这要求养护机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能力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特点。
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外,必须不失时机的抢抓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1.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
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
2.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
3.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组建社会化的养护机械租赁公司。
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的观点,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
不断深化改
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养护管理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