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0 父母多爱我》_38
- 格式:docx
- 大小:35.94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0.父母多爱我1.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些什么?P66答:体会到:爸爸妈妈的爱藏在生活中的每一件看似普通的事里。
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只要留心,我们就能体会得到。
(会例举具体的事例体会父母对我们的爱。
)2.你的父母有让你不能理解的行为和做法吗?你该怎么做?P69、71(会根据具体的事例分析理解父母爱我们的多种方式。
)这样做:⑴多与家长谈心,养成和家长交流的好习惯。
⑵对父母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学会多和他们沟通。
选择合适的时间,选择好需要沟通的问题,选择“座谈会”的形式,使家长容易接受交流和沟通。
(3)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委屈和伤心。
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1.父母最爱我们,同时,我们也会心疼、担心和想念他们。
在我们心里,他们也是我们最爱的人。
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爸爸的生日:属相:妈妈的生日:属相:(会做父母小档案P74)3.你用什么力所能及的事表达对父母的爱?你明白了什么?(会例举具体的事例表达父母对我们的爱。
)答:我们都爱自己的父母,但爱需要表达,需要行动。
我们既要有关爱父母的心,也要有关爱父母的行动。
4.父母有什么不良嗜好?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父母改掉其他不健康的习惯?答:(会例举父母具体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为什么要这样做?答:爱父母并不是要对父母百依百顺,这种爱也表现在对父母不良嗜好的批评上。
12.家庭的记忆1.掌握“家庭关系示意图”,了解家人的关系、称呼。
P78、792.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
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
以往那种由爷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3.“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 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餐。
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
一年一度的“年夜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0,父母最爱我》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1.家庭情感认知: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家庭作为情感港湾的重要性,理解父母之爱的无私与伟大。
2.感恩与回馈: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语和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家庭责任感:初步建立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认识到作为家庭一员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以一段温馨的家庭视频作为开场,视频中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温馨互动,如共同游戏、一起学习、互相照顾等场景。
•提问:“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谁能分享一下自己和父母之间最难忘的一件事?”学生活动:•学生被视频内容所吸引,认真观看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部分学生举手分享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温馨故事,如父母深夜陪伴自己学习、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等。
过程点评:•视频导入有效触动了学生的情感,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提问环节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与父母的感人瞬间,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后续教学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过程3.1 父母之爱的体现教师行为:•通过PPT展示多张图片和故事,讲述父母在不同情境下对孩子的关爱与付出,如辛勤工作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耐心教导孩子成长等。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这些故事中,你们感受到了父母怎样的爱?这种爱是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PPT内容,聆听教师讲述的故事。
•小组讨论热烈,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如父母的鼓励、支持、陪伴等。
过程点评:•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展示,教师生动地诠释了父母之爱的多种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父母的爱。
小组讨论环节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加深了他们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受。
3.2 感恩与回馈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感恩父母的付出?有哪些具体的行动可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孩子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的场景。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案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精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体会父母默默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激、感恩之情。
2.培养初步的整理收集资料的能力,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
3.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一些做法,理解父母爱的方式。
在实践中理解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一些做法,理解父母爱的方式。
难点:体会父母默默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激、感恩之情。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爱需要理解 1.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红猫蓝兔前几天收到一封小朋友的来信,这位小朋友遇到了一件很心烦的事,想请红猫蓝兔帮帮他!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位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心事?(播放视频,红猫蓝兔)2.孩子们你们一定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吧!生活中父母还有哪些做法让我们不能理解?学生充分回答。
3. 小组交流,完成表格。
师: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完成表格。
4.小组代表展示交流结果。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交流,我们发现爸爸妈妈的做法其实都包涵着他们对我们浓浓的爱,因此我们遇事要多处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多一分理解。
(板书:爱需要理解)活动二:爱需要沟通过渡: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委屈、伤心。
你有没有想过父母也有不开心和心痛的时候呢?请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1.播放东东爸爸读信的录音。
如果你是东东,你会对爸爸说些什么? 2.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位妈妈,看她的内心有多纠结,多痛苦。
(播放短片:无奈的母亲)3.在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今后我们该怎样做?教师小结: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他们想让你变的坚强,却又心疼你受苦。
他们怕你做错事,走错路,却又不敢多说。
爸爸妈妈就是这么纠结和无奈。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要敞开心扉,遇事要多和爸爸妈妈沟通。
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好多话想对爸爸妈妈说吧!请在爱心卡上写下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吧!活动三:爱需要表达 1.制作亲情卡,在卡上写下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义务教育(五四学制)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认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表达对父母爱的理解和感受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家庭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父母爱的表现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帮助学生能够用具体事例表达自己对父母爱的感受,并感恩父母。
三、教学准备1.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包含父母爱的相关视频和图片)。
2.教学资源:关于家庭温暖和亲情的图文资料、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3.学具准备:学生小组讨论记录卡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1.教师活动: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父母对我们的爱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播放一段短视频,展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关爱场景。
2.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讨论视频中的父母爱与自己的生活中有何相似之处。
3.设计意图:通过互动提问和视频展示,引发学生对父母爱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授环节(约20分钟)1.父母爱的表现(约8分钟)教师活动:讲解父母爱的重要性,列举一些常见的父母爱的表现,如:日常关心、悉心照顾、倾听孩子的心声等。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例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爱,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例子或者细节。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爱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2.父母爱的意义(约6分钟)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爱的意义,讲解爱对孩子成长的积极影响,如:增强自信心、提供情感支持等。
提问:“如果没有父母的爱,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父母爱的意义,并分享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