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有多长2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花边有多长》反思范文在这一节课后,我坐下来细细的品味,领悟到以下几点:1、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知识。
从问题情境出发,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力求使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
本节课以“花边装饰颁奖台”为情境,让学生明确这花边有多长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的交流、探索,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三种计算周长的方法。
2、注重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学习。
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用长和宽的和乘2,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说说为什么要乘2。
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就误认为长加宽乘2中的“2”是两圈,不明白这个2表示是两个长加宽,即一周的长度。
并通过画一画帮助孩子们进行理解。
3、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
在实践中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计算课桌面的周长。
两个同样大的长方形拼在一起,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让学生主动尝试从刚刚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公式这个词语,所以很多孩子很棘手,在知识的应用中还存在很大的盲区。
《花边有多长》反思范文(2)花边有多长》是一篇由作家萧红所著的小说,通过描写一个被社会所边缘化的女性的命运,展现了人们对女性的歧视和剥削。
这篇小说虽然是在上个世纪写作的,但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篇小说中,我看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和抗争,也让我对现实中的性别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以下是我对这篇小说的一些反思。
首先,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在社会中受到了重重的压迫和歧视。
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阿英的遭遇,让人们对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待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阿英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村女孩,从小就被家庭和社会认为是“不值钱”的存在。
她从小就没有享受到与其他男孩一样的教育和机会,被迫从事着辛苦而低贱的工作。
《花边有多长》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我首先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围绕“花边至少有多长”这一问题,动手测量,计算交流,引发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再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明确不管用哪种计算方法,都是求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的总和,使学生熟悉长方形的周长概念。
在总结长方形周长公式时,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并对提出新算法的同学给予表扬,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周长相等的圆、长方形、正方形( )面积最大。
A.正方形B.圆C.长方形2.小强看小林在(),小林看小强在()。
A.北偏东50° B.东偏北50° C.西偏南40°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A.平行四边形B.梯形C.长方形D.正方形4.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扩大到原来的3倍,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A.2倍B.3倍C.5倍D.6倍6.分母是8的真分数有()个。
A.7 B.8 C.6 D.无数7.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6厘米,圆锥的高是()厘米。
A.2 B.6 C.188.要反映某班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小组的比例情况,最好选用()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9.17-9=()A.8 B.9 C.15 D.1710.一辆卡车停在停车场上,它所占的车位面积大约是18_______。
()A.米B.平方分米C.平方米D.立方米二、填空题11.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1)10________(2)________12.甲数÷乙数=0.24,甲数与乙数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如果4x+7=21,那么8x+(____)=42.13.甲、乙两数的和是40,甲、乙两数的差是6,它们中较大的一个是(___).14.甲乙两个数的和是888888,甲数万位与十位上的数字都是2,乙数万位与十位上的数字都是6.如果甲数与乙数万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都换成零,那么甲数是乙数的3倍.则甲数是_____,乙数是_____. 15.用小数表示横线上的数.一个蚕茧平均可抽出1500米长的蚕丝,每平方厘米蚕丝可承受3950千克的拉力.________16.如果a※b表示,那么5※(4※8)= ________。
一. 教案背景: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全班32名学生,学生基本是来自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是很高,由于父母文化水平比较低,所以造成学生在学习基础、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两年多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合作交流等能力,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提高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和家长三力合作的作用。
教学中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主动探索,积极学习,在不同的认识水平下共同进步。
二、教学课题;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7页《花边有多长》三、教材分析“花边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7页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掌握了长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掌握了一些测量单位,并对周长已有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将为学生今后学习长方形的面积和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长方形周长的内容较少,主要是求长方形的周长计算。
单一的教学肯定枯燥乏味。
我认为学习是连续性的,教材这样的编写是考虑学生接受能力以及知识之间存在的不可分割的连续与整体性的。
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及时向学生渗透相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在整体学习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宗旨在于让学生计算“花边有多长”的同时,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选择较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也是今后学习计算其他图形周长的基础。
四.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采用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并解决的方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
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操作—概括—检验—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力,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花边有多长》教学反思在《花边有多长》这节课中,课本中是通过给黑板围上花边这个具体的情境,来探索并让学生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准确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同时还让学生能通过使用长方形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我在教学一开始首先让学生回顾了一下前面学过的知识——周长的含义和多边形的计算方法。
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来掌握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然后我通过创设情境:先用幻灯片出示一面黑板,现在老师想给黑板围上花边,在边说的过程中,我用手向学生比划黑板的四周,接着,我来提问:要围黑板四周的花边,花边的长度和什么相关系?在回答了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长方形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说完以后,我用幻灯片演示给黑板四周围上花边的动态情形。
然后我在幻灯片上出现一组数据: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给黑板四周围上花边,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前面学生已经说出了花边的长度和黑板的周长相关系,现在就要重点让学生讨论计算方法了。
在此,我让学生分组学习,以小组的形式实行合作探究计算方法,每个小组的同学在自己的组内讨论计算方法,并能说出自己是如何想的?学生讨论完之后,每组能请一位代表说出小组的算式,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我随即把他们说的板演在黑板上,然后让他们用文字把算式表述出来,我相对应的板演在算式下面,这几种方法,我让学生观察哪种简单,学生都认为长加宽的和乘以2的方法简单,在这个过程中,我把每种计算方法加以解说,重点强调最简便的方法,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用一条长加一条宽算出的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再乘以2,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对长方形周长公式加以巩固,图形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抢答题的设计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应变水平,解决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联系实际生活,知道挨着墙的边不用篱笆围,要少算一个长。
最后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课外题;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求大长方形的周长。
《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台安县实验小学
李晓艳
《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课件、每人一张长12cm宽8cm的长方形纸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板书课题。
二、经历过程,研究问题
1、估一估
要想知道黑板的周长是多少?我们要知道什么?(长方形黑板的长和宽)现在请同学们估一估黑板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分米。
教师出示准确数值。
3、算一算
有了这两个信息,我们就可以算出黑板的周长了,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求黑板的周长,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黑板的周长。
(找同学板演并说明算理)
34+12+34+12=92(分米),
是把四条花边的长加起来,就是四条边长的和;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34×2+12×2=92(分米),
34×2是2条长边的和,12×2是2条宽边的和,也就是先分别求出两条长边与两条宽边的和,再加起来,也是四条边长的和;长×2+宽
×2=长方形的周长
(34+12)×2=92(分米),
34+12是一条长边与一条短边的和,再乘2就表示2条长边与2条短边的和,也就是先求一条长边与一条短边的和,再乘2,也是四条边长的和。
(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课件)
4、比一比
出示三种算法,你们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
5、标一标
如果你是小老师,你要提醒你的学生注意什么呢?用红笔标出来,并说明理由。
三、利用成果,解决问题
1、给门围花边,计算花边有多长。
2、计算手中纸片的周长”
3、篱笆有多长?
4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5、拼一拼(2种拼法都可以)
(1)、请同桌两人合作,把两张长方形拼在一起,算出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2)、请四人小组合作,把三张长方形拼在一起,算出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3)、四张长方形拼在一起,你们能行吗?你能发现什么。
四、总结、评价全课(略)。